一种空调出风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49749发布日期:2018-06-22 11:19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空调
技术领域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出风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制热防冷风柔性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背景技术
:为满足舒适性要求,市场上家用空调在制热模式或者是自动模式下制热运行时均增加了防冷风控制模块,但现有的防冷风控制模块普遍比较单一,一旦内机管温温度或者时间满足预设条件便立即转用户设定风档运行,在环境恶劣(极冷)且用户设定超强风档的情况下,在退出防冷风之后转设定超强风档,容易造成热量急速流失,出风温度迅速降低,影响用户使用的舒适性,用户体验极差。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优化舒适性逻辑的空调的出风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使得在防冷风模式时避免用户直接吹到冷风,退出防冷风模式后平缓的调节内风机转速,保证出风温度,提高用户舒适性体验。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出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a、防冷风模式结束时,判断所述空调的室内盘管温度属于预设的多个室内盘管温度设定范围中的哪个室内盘管温度设定范围,基于所述室内盘管温度所属的室内盘管温度设定范围确定所述空调的内风机所处的风档区域,执行对应的风机控制逻辑。进一步的,还包括下述步骤:b、压缩机开启或进入化霜阶段时,控制导风板转到设定的防冷风位置,根据所述空调的室内盘管温度是否达到预设值进一步调节导风板的位置。进一步的,步骤b中根据所述空调的室内盘管温度是否达到预设值进一步调节导风板的位置,具体为:判断导风板是否处于非扫风状态,如果是,判断室内盘管温度是否大于一预先设定的第一温度阈值,如果是,控制导风板转到特定角度,如果室内盘管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防冷风模式结束,控制导风板转到防冷风位置,直到室内盘管温度大于等于一预先设定的第二温度阈值,此时控制导风板转到特定角度。进一步的,所述特定角度是默认角度、或记忆之前的位置、或是定格位置。进一步的,第一温度阈值为40℃;和/或,第二温度阈值为45℃。进一步的,步骤a中在判断所述空调的室内盘管温度属于预设的多个室内盘管温度设定范围中的哪个室内盘管温度设定范围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下述步骤:检测室内温度,判断所述室内温度属于预设的多个室内温度区间中的哪个温度区间,根据所述室内温度所属的温度区间确定室内盘管温度设定范围。进一步的,所述预设的多个室内温度区间包括第一区间,第二区间,第三区间;所述第一区间为,室内温度≤一预设的第三温度阈值;所述第二区间为,第三温度阈值<室内温度≤一预设的第四温度阈值;所述第三区间为,第四温度阈值<室内温度;对应于多个室内温度区间的每个设定区间,分别设置所述室内盘管温度的设定范围。进一步的,对应于多个室内温度区间的每个设定区间,所述室内盘管温度的设定范围包括第一范围、第二范围、第三范围、第四范围、第五范围、第六范围;所述第一范围为,室内盘管温度<第一室内盘管温度;所述第二范围为,第一室内盘管温度≤室内盘管温度<第二室内盘管温度;所述第三范围为,第二室内盘管温度≤室内盘管温度<第三室内盘管温度;所述第四范围为,第三室内盘管温度≤室内盘管温度<第四室内盘管温度;所述第五范围为,第四室内盘管温度≤室内盘管温度<第五室内盘管温度;所述第六范围为,第五温度阈值≤室内盘管温度;所述内风机的风档区域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第四区域、第五区域,该五个区域分别对应于第一范围、第二范围、第三范围、第四范围、第五范围、第六范围中的五个范围。进一步的,所述判断所述室内温度属于预设的多个室内温度区间中的哪个温度区间,根据所述室内温度所属的温度区间确定室内盘管温度设定范围,具体为:如果所述室内温度位于第一区间,设置第一室内盘管温度等于一预设的第五温度阈值,设置第二室内盘管温度等于一预设的第六温度阈值,设置第三室内盘管温度等于一预设的第七温度阈值,设置第四室内盘管温度等于一预设的第八温度阈值,设置第五室内盘管温度等于一预设的第九温度阈值;和/或,如果所述室内温度位于第二区间,设置第一室内盘管温度等于一预设的第十温度阈值,设置第二室内盘管温度等于一预设的第十一温度阈值,设置第三室内盘管温度等于一预设的第十二温度阈值,设置第四室内盘管温度等于一预设的第十三温度阈值,设置第五室内盘管温度等于一预设的第十四温度阈值;和/或,如果所述室内温度位于第三区间,设置第一室内盘管温度等于一预设的第十五温度阈值,设置第二室内盘管温度等于一预设的第十六温度阈值,设置第三室内盘管温度等于一预设的第十七温度阈值,设置第四室内盘管温度等于一预设的第十八温度阈值,设置第五室内盘管温度等于一预设的第十九温度阈值。进一步的,步骤a中所述基于所述室内盘管温度所属的室内盘管温度设定范围确定所述空调的内风机所处的风档区域,具体为:判断空调当前处于室内盘管温度上升阶段还是室内盘管温度下降阶段;当空调处于室内盘管温度上升阶段时,如果室内盘管温度<第二室内盘管温度,控制内风机处于第一区域,如果第二室内盘管温度≤室内盘管温度<第三室内盘管温度,控制内风机处于第二区域,如果第三室内盘管温度≤室内盘管温度<第四室内盘管温度,控制内风机处于第三区域,如果第四室内盘管温度≤室内盘管温度<第五室内盘管温度,控制内风机处于第四区域,如果室内盘管温度>第五室内盘管温度,控制内风机处于第五区域;当空调处于室内盘管温度下降阶段时,如果室内盘管温度<第一室内盘管温度,控制内风机处于第一区域,如果第一室内盘管温度≤室内盘管温度<第二室内盘管温度,控制内风机处于第二区域,如果第二室内盘管温度≤室内盘管温度<第三室内盘管温度,控制内风机处于第三区域,如果第三室内盘管温度≤室内盘管温度<第四室内盘管温度,控制内风机处于第四区域,如果室内盘管温度>第四室内盘管温度,控制内风机处于第五区域;和/或,步骤a中所述执行对应的风机控制逻辑,具体为:当内风机处于第一区域时,控制内风机按低风速运行;和/或,当内风机处于第二区域时,控制内风机按中低风档和设定风挡中风速低的风档运行;和/或,当内风机处于第三区域时,控制内风机按中风档和设定风挡中风速低的风档运行;和/或,当内风机处于第四区域时,控制内风机按中高风档和设定风挡中风速低的风档运行;和/或,当内风机处于第五区域工作时,控制内风机按设定风挡运行。进一步的,第三温度阈值的取值范围为5-15℃;和/或,第四温度阈值的取值范围为15-25℃。进一步的,第三温度阈值为10℃;和/或,第四温度阈值为20℃。进一步的,第五温度阈值的取值范围为35-45℃;和/或,第六温度阈值的取值范围为38-48℃;和/或,第七温度阈值的取值范围为41-51℃;和/或,第八温度阈值的取值范围为44-54℃;和/或,第九温度阈值的取值范围为47-57℃;和/或,第十温度阈值Gb1的取值范围为33-43℃;和/或,第十一温度阈值的取值范围为36-46℃;和/或,第十二温度阈值的取值范围为39-49℃;和/或,第十三温度阈值的取值范围为42-52℃;和/或,第十四温度阈值的取值范围为45-55℃;和/或,第十五温度阈值的取值范围为27-37℃;和/或,第十六温度阈值的取值范围为30-40℃;和/或,第十七温度阈值的取值范围为33-43℃;和/或,第十八温度阈值的取值范围为36-46℃;和/或,第十九温度阈值的取值范围为38-48℃。进一步的,第五温度阈值为40℃;和/或,第六温度阈值为43℃;和/或,第七温度阈值为46℃;和/或,第八温度阈值为49℃;和/或,第九温度阈值为52℃;和/或,第十温度阈值为38℃;和/或,第十一温度阈值为41℃;和/或,第十二温度阈值为44℃;第十三温度阈值为47℃;和/或,第十四温度阈值为50℃;和/或,第十五温度阈值为32℃;和/或,第十六温度阈值为35℃;和/或,第十七温度阈值为38℃;和/或,第十八温度阈值为41℃;和/或,第十九温度阈值为43℃。进一步的,还包括下述步骤:c、制热开机或化霜结束后空调进入防冷风模式,根据压缩机和四通阀的运行时间、室内盘管温度、内风机的运行时间、和/或内风机的风速确定内风机的风机控制逻辑。进一步的,步骤c中在空调进入防冷风模式之后,还包括下述步骤:检测室内温度,判断所述室内温度属于预设的多个室内温度区间中的哪个温度区间,根据所述室内温度所属的温度区间确定内风机的风机控制逻辑。进一步的,所述预设的多个室内温度区间包括第四区间,第五区间,第六区间;所述第四区间为,室内温度<一预设的第二十温度阈值;所述第五区间为,第二十温度阈值≤室内温度<一预设的第二十一温度阈值;所述第六区间为,第二十一温度阈值≤室内温度。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室内温度所属的温度区间确定内风机的风机控制逻辑,具体为:当所述室内温度位于第四区间时:如果室内盘管温度≥一预先设定的第二十二温度阈值,或者压缩机和四通阀投入运行的时间达到一预先设定的第一时间阈值,控制内风机以低风速投入运行;如果室内盘管温度≥一预设第二十三温度阈值且内风机投入运行的时间达到一预设第二时间阈值、或者室内盘管温度≥一预设第二十四温度阈值、或者内风机以低风速运行的时间达到一预设第三时间阈值,控制内风机按设定风速运行;和/或,当所述室内温度位于第五区间时:如果室内盘管温度≥一预先设定的第二十五温度阈值,或者压缩机和四通阀投入运行的时间达到一预先设定的第四时间阈值,控制内风机以低风速投入运行;如果室内盘管温度≥一预设第二十六温度阈值且内风机投入运行的时间达到一预设第五时间阈值、或者室内盘管温度≥一预设第二十七温度阈值、或者内风机以低风速运行的时间达到一预设第六时间阈值,控制内风机按设定风速运行;和/或,当所述室内温度位于第六区间时:如果室内盘管温度≥一预先设定的第二十八温度阈值,或者压缩机和四通阀投入运行的时间达到一预先设定的第七时间阈值,控制内风机以低风速投入运行;如果室内盘管温度≥一预设第二十九温度阈值且内风机投入运行的时间达到一预设第八时间阈值、或者室内盘管温度≥一预设第三十温度阈值、或者内风机以低风速运行的时间达到一预设第九时间阈值,控制内风机按设定风速运行。进一步的,第二十温度阈值的取值范围为5-15℃;和/或,第二十一温度阈值的取值范围为15-25℃。进一步的,第二十温度阈值为10℃;和/或,第二十一温度阈值为2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时间阈值的取值范围为60-240秒;和/或,第二时间阈值的取值范围为10-60秒;和/或,第三时间阈值的取值范围为120-360秒;和/或,第四时间阈值的取值范围为60-240秒;和/或,第五时间阈值的取值范围为10-60秒;和/或,第六时间阈值的取值范围为120-360秒;和/或,第七时间阈值的取值范围为10-60秒;和/或,第八时间阈值的取值范围为25-35秒;和/或,第九时间阈值的取值范围为120-360秒;和/或,第二十二温度阈值的取值范围为35-45℃;和/或,第二十三温度阈值的取值范围为43-53℃;和/或,第二十四温度阈值的取值范围为45-55℃;和/或,第二十五温度阈值的取值范围为30-40℃;和/或,第二十六温度阈值的取值范围为41-51℃;和/或,第二十七温度阈值的取值范围为43-53℃;和/或,第二十八温度阈值的取值范围为27-37℃;和/或,第二十九温度阈值的取值范围为35-45℃;和/或,第三十温度阈值的取值范围为37-4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时间阈值为180秒;和/或,第二时间阈值为30秒;和/或,第三时间阈值为300秒;和/或,第四时间阈值为180秒;和/或,第五时间阈值为30秒;和/或,第六时间阈值为300秒;和/或,第七时间阈值为35秒;和/或,第八时间阈值为30秒;和/或,第九时间阈值为300秒;和/或,第二十二温度阈值为40℃;和/或,第二十三温度阈值为48℃;和/或,第二十四温度阈值为50℃;和/或,第二十五温度阈值为35℃;和/或,第二十六温度阈值为46℃;和/或,第二十七温度阈值为48℃;第二十八温度阈值为32℃;第二十九温度阈值的为40℃;第三十温度阈值为42℃。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出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开启或进入化霜阶段时,控制导风板转到防冷风位置,根据所述空调的室内盘管温度是否达到预设值进一步调节导风板的位置的单元;和/或,防冷风模式结束时,判断所述空调的室内盘管温度属于预设的多个室内盘管温度设定范围中的哪个室内盘管温度设定范围,基于所述室内盘管温度所属的室内盘管温度设定范围确定所述空调的内风机所处的风档区域,执行对应的风机控制逻辑的单元;所述根据所述空调的室内盘管温度是否达到预设值进一步调节导风板的位置,和/或,基于所述室内盘管温度所属的室内盘管温度设定范围确定所述空调的内风机所处的风档区域,执行对应的风机控制逻辑,通过处理器执行前述方法中的步骤完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方法的步骤。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前述方法的步骤;或者,包括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空调出风控制装置。本发明对空调的控制逻辑进行改善,无需增加新的硬件,不会增加硬件成本,防冷风模式时避免用户直接吹到冷风,退出防冷风模式后平缓的调节内风机转速,保证出风温度,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体验。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制热模式下压缩机开启或进入化霜阶段时的柔性出风控制方法。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制热模式下空调制热开机或除霜结束升温时的柔性出风控制方法。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基于所述室内盘管温度所属的室内盘管温度设定范围确定所述空调的内风机所处的风档区域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制热模式下结束防冷风模式后转设定风挡运行时的柔性出风控制方法。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从以下几个阶段着手:空调在制热模式下压缩机开启或进入化霜阶段时如何实现空调的柔性出风控制;压缩机开机或化霜阶段结束后如何实现空调的柔性出风控制;防冷风阶段结束,转设定风档运行模式后,如何实现空调的柔性出风控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制热模式下压缩机开启或进入化霜阶段时的柔性出风控制方法,具体为:S101,制热模式下压缩机开启或进入化霜阶段。S102,进入防冷风模式,由空调的控制单元,例如空调的MCU控制导风板至防冷风位置。当导风板处于防冷风位置时,即使空调吹风也吹不到人,使人体感舒适,实现空调的柔性送风。其中,防冷风位置,可以是:即使吹风也吹不到人的位置。S103,判断当前导风板是否处于非扫风状态。S104,如果是,判断t管是否大于一预先设定的温度阈值T1,如果是,执行步骤S105,否则执行步骤S106。所述t管是空调室内盘管温度。S105,控制单元控制导风板转到特定角度,该特定角度可以是一默认角度、或记忆之前的位置、或者是定格位置,此条件执行一次结束。S106,判断空调是否仍处于防冷风模式。S107,如果防冷风模式已经结束,控制单元控制导风板转到防冷风位置。S108,判断t管是否大于等于一预先设定的温度阈值T2,如果是,执行步骤S105,此条件执行一次结束。否则执行步骤S109。S109,退出防冷风模式,控制单元控制导风板返回之前的状态。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温度阈值T1为40℃,所述温度阈值T2为45℃。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在空调制热开机或除霜结束升温的初始阶段,首先检测当前T内环值,并判断T内环位于预先设置的多个T内环区间中的哪一个,对应于判断得到的当前T内环所在的区间,检测并判断t管是否达到了预设值,或者压缩机和四通阀均投入运行超过预定时间,若是,则启动内风机并以低风速投入运行,直到t管达到预设值、和/或内风机的运行满足预定条件为止。其中,T内环是指开始制热模式下,程序中开压缩机指令前的室内环境温度,或指退出化霜后,程序中在清化霜标志位指令前的室内环境温度。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201,制热开机或化霜结束后空调进入防冷风模式。S202,检测T内环(单位为℃)。本步骤中,空调通过设置于室内机或遥控器上的感温探头获得T内环。S203,判断步骤S202中所获得的T内环位于哪个区间内,若T内环<一预先设定的温度阈值a(单位为℃),则执行步骤S221;若a≤T内环<b,b为预先设定的温度阈值(单位为℃),则执行步骤S231;若T内环≥b,则执行步骤S241。S221,判断t管(单位为℃)是否≥一预先设定的温度阈值G1(单位为℃),或者压缩机和四通阀投入运行的时间是否达到一预先设定的第一时间阈值t1(单位为秒),若满足条件,则执行步骤S222,否则转向步骤S202执行;所述室内盘管温度的获得可以通过与所述室内盘管接触的或者位于其感温场的感温探头测得。S222,内风机启动。S223,内风机低风速运行。S224,判断t管是否≥一预设温度阈值G11(单位为℃)且内风机投入运行的时间已达到一预设第二时间阈值t11(单位为秒),或者判断t管是否≥一预设温度阈值G12(单位为℃),或者内风机以低风速运行的时间是否达到一预设第三时间阈值t12(单位为秒),若满足条件,则执行步骤S204,否则转向步骤S223执行。S231,判断t管是否≥一预先设定的温度阈值G2(单位为℃),或者压缩机和四通阀投入运行的时间是否达到一预先设定的第四时间阈值t2(单位为秒),若满足条件,则执行步骤S232,否则转向步骤S202执行。S232,内风机启动。S233,内风机低风速运行。S234,判断t管是否≥一预设温度阈值G21(单位为℃)且内风机投入运行的时间已达到一预设第五时间阈值t21(单位为秒),或者判断t管是否≥一预设温度阈值G22(单位为℃),或者内风机以低风速运行的时间是否达到一预设第六时间阈值t22(单位为秒),若满足条件,则执行步骤S204,否则转向步骤S233执行。S241,判断t管是否≥一预先设定的温度阈值G3(单位为℃),或者压缩机和四通阀投入运行的时间是否达到一预先设定的第七时间阈值t3(单位为秒),若满足条件,则执行步骤S242,否则转向步骤S202执行。S242,内风机启动。S243,内风机低风速运行。S244,判断t管是否≥一预设温度阈值G31(单位为℃)且内风机投入运行的时间已达到一预设第八时间阈值t31(单位为秒),或者判断t管是否≥一预设温度阈值G32(单位为℃),或者内风机以低风速运行的时间是否达到一预设第九时间阈值t32(单位为秒),若满足条件,则执行步骤S204,否则转向步骤S243执行。S204,内风机按设定风速运行。S205,结束本次防冷风控制流程。该实施例中,防冷风过程中内风机转速直接按照用户设定发送至外风机,而不是将当前实际转速发送至外风机,由于风档越大,对应外风机的运行频率一般可以更高,如果用户设定较高的风档,可以使外机运行时更改频率。上述的第一时间阈值t1的取值范围为60-240秒,第二时间阈值t11的取值范围为10-60秒,第三时间阈值t12的取值范围为120-360秒,第四时间阈值t2的取值范围为60-240秒,第五时间阈值t21的取值范围为10-60秒,第六时间阈值t22的取值范围为120-360秒,第七时间阈值t3的取值范围为10-60秒,第八时间阈值t31的取值范围为25-35秒,第九时间阈值t32的取值范围为120-360秒,温度阈值a的取值范围为5-15℃,温度阈值b的取值范围为15-25℃,温度阈值的G1取值范围为35-45℃,温度阈值G11的取值范围为43-53℃,温度阈值G12的取值范围为45-55℃,温度阈值G2的取值范围为30-40℃,温度阈值G21的取值范围为41-51℃,温度阈值G22的取值范围为43-53℃,温度阈值G3的取值范围为27-37℃,温度阈值G31的取值范围为35-45℃,温度阈值G32的取值范围为37-47℃。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时间阈值t1为180秒,第二时间阈值t11为30秒,第三时间阈值t12为300秒,第四时间阈值t2为180秒,第五时间阈值t21为30秒,第六时间阈值t22为300秒,第七时间阈值t3为35秒,第八时间阈值t31为30秒第九时间阈值t32为300秒,温度阈值a为10℃,温度阈值b为20℃,温度阈值的G1为40℃,温度阈值G11为48℃,温度阈值G12为50℃,温度阈值G2的取值范围为35℃,温度阈值G21为46℃,温度阈值G22为48℃,温度阈值G3为32℃,温度阈值G31的为40℃,温度阈值G32为42℃。由于环境温度不同时,人体对冷风的感知不同,所以,对应于上述T内环的三个范围设置了上述室内盘管温度的判定范围以增强人体感受的舒适度。当地理位置和/或用户人群发生变化时,所述T内环判断的温度点以及室内盘管温度的判断范围也会随之改变,以使用户不感受到冷风为原则,但是这并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仍然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如前所述,防冷风过程中,如果室内盘管的温度达到预设条件、和/或内风机的运行满足预定条件,内风机转速直接按照用户设定发送至外风机,而不是将当前实际转速发送至外风机,如果用户设定较高的风档,可以使外机运行时更改频率。但是,在环境恶劣(极冷天气)且用户设定为超强风档时,退出防冷风之后直接转设定超强风档容易造成热量急速流失,出风温度迅速降低,影响用户使用的舒适性,因此仍需要提供一种柔性出风温度控制方法,使得退出防冷风模式后平缓的调节风机转速,保证出风温度。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出风温度控制方法,该方法适用于空调制热时结束防冷风模式后转设定风挡运行的模式。该方法首先检测当前T内环的温度值,并判断该值位于预先设置的多个区间中的哪一个,对应于所判断的当前T内环所在的区间,根据不同T内环,设计不同的室内盘管的温度控制范围。对于内风机,设置不同的风档区域,每个区域对应具体的风机控制逻辑。判断是当前处于室内盘管温度上升阶段还是室内盘管温度下降阶段,根据t管所处的具体范围确定内风机处于哪个风档区域,并根据该区域预设的风机控制逻辑控制内风机运行。如表1所示,表1是对应于不同的T内环区间,t管的温度控制范围的各端点值的取值。T内环的设定区间包括三个区间:T内环小于等于一预设的温度阈值c的第一区间、T内环大于c但小于等于一预设的温度阈值d的第二区间、以及T内环大于d的第三区间;分别对应于所述三个区间,室内盘管温度t管的设定范围各包括六个范围,分别用分界点t管0、t管1、t管2、t管3、t管4来界定这六个范围,其中,t管0<t管1<t管2<t管3<t管4。室内盘管温度的设定范围具体为:t管小于t管0的第一范围、t管大于等于t管0但小于t管1的第二范围、t管大于等于t管1但小于t管2的第三范围、t管大于等于t管2但小于t管3的第四范围、t管大于等于t管3但小于t管4的第五范围、以及t管大于等于t管4的第六范围。表1T内环≤cc<T内环≤dd<T内环t管0Ga1Gb1Gc1t管1Ga2Gb2Gc2t管2Ga3Gb3Gc3t管3Ga4Gb4Gc4t管4Ga5Gb5Gc5其中温度阈值c的取值范围为5-15℃,温度阈值d的取值范围为15-25℃,温度阈值Ga1的取值范围为35-45℃,温度阈值Ga2的取值范围为38-48℃,温度阈值Ga3的取值范围为41-51℃,温度阈值Ga4的取值范围为44-54℃,温度阈值Ga5的取值范围为47-57℃,温度阈值Gb1的取值范围为33-43℃,温度阈值Gb2的取值范围为36-46℃,温度阈值Gb3的取值范围为39-49℃,温度阈值Gb4的取值范围为42-52℃,温度阈值Gb5的取值范围为45-55℃,温度阈值Gc1的取值范围为27-37℃,温度阈值Gc2的取值范围为30-40℃,温度阈值Gc3的取值范围为33-43℃,温度阈值Gc4的取值范围为36-46℃,温度阈值Gc5的取值范围为38-48℃。优选的,温度阈值c为10℃,温度阈值d为20℃,温度阈值Ga1为40℃,温度阈值Ga2为43℃,温度阈值Ga3为46℃,温度阈值Ga4为49℃,温度阈值Ga5为52℃,温度阈值Gb1为38℃,温度阈值Gb2为41℃,温度阈值Gb3为44℃,温度阈值Gb4为47℃,温度阈值Gb5为50℃,温度阈值Gc1为32℃,温度阈值Gc2为35℃,温度阈值Gc3为38℃,温度阈值Gc4为41℃,温度阈值Gc5为43℃。表2是内风机的具体控制逻辑。对于内风机,设置不同的风档区域,每个区域对应具体的风机控制逻辑。当内风机处于A区域时,内风机按低风速运行,当内风机处于B区域时,内风机按中低风档和设定风挡中风速低的风档运行,当内风机处于C区域工作时,内风机按中风档和设定风挡中风速低的风档运行,当内风机处于D区域工作时,内风机按中高风档和设定风挡中风速低的风档运行,当内风机处于E区域工作时,内风机按设定风挡运行。表2区域序号内管温区域内风机控制逻辑A区域/内风机低风运行B区域/内风机按照Min{中低风档,设定风档}运行C区域/内风机按照Min{中风档,设定风档}运行D区域/内风机按照Min{中高风档,设定风档}运行E区域/按照设定风档运行如图3所示,室内盘管温度上升阶段时,如果t管<t管1,控制内风机处于A区域,如果t管1≤t管<t管2,控制内风机处于B区域,如果t管2≤t管<t管3,控制内风机处于C区域,如果t管3≤t管<t管4,控制内风机处于D区域,如果t管>t管4,控制内风机处于E区域。室内盘管温度下降阶段时,如果t管<t管0,控制内风机处于A区域,如果t管0≤t管<t管1,控制内风机处于B区域,如果t管1≤t管<t管2,控制内风机处于C区域,如果t管2≤t管<t管3,控制内风机处于D区域,如果t管>t管3,控制内风机处于E区域。风机在各个区域执行对应的风机控制逻辑。如图4所示,为该实施例的具体方法流程。S401,判断从结束防冷风模式开始经过的时间是否小于一预设的第十时间阈值N(单位为分钟),如果是,执行步骤S402,否则执行步骤S409。S402,检测T内环。S403,判断T内环所处区间。若T内环≤c,T内环处于第一区间,执行步骤S421;若c<T内环≤d,T内环处于第二区间,执行步骤S431;若T内环>d,T内环处于第三区间,执行步骤S441。S421,设置室内盘管温度t管的设定范围,使用五个分界点t管0、t管1、t管2、t管3、t管4来界定六个范围,其中t管0=Ga1、t管1=Ga2、t管2=Ga3、t管3=Ga4、t管4=Ga5。接着执行步骤S405。S431,设置室内盘管温度t管的设定范围,使用五个分界点t管0、t管1、t管2、t管3、t管4来界定六个范围,其中t管0=Gb1、t管1=Gb2、t管2=Gb3、t管3=Gb4、t管4=Gb5。接着执行步骤S405。S441,设置室内盘管温度t管的设定范围,使用五个分界点t管0、t管1、t管2、t管3、t管4来界定六个范围,其中t管0=Gc1、t管1=Gc2、t管2=Gc3、t管3=Gc4、t管4=Gc5。接着执行步骤S405。S405,判断室内盘管温度t管是否处于上述六个范围内,若是,执行步骤S406;S406,判断室内盘管温度t管所处的具体范围;S407,判断是室内盘管温度上升阶段还是室内盘管温度下降阶段,根据室内盘管温度t管所处的具体范围确定内风机处于哪个风档区域。内盘管温度上升阶段时,如果t管<t管1,控制内风机处于A区域,如果t管1≤t管<t管2,控制内风机处于B区域,如果t管2≤t管<t管3,控制内风机处于C区域,如果t管3≤t管<t管4,控制内风机处于D区域,如果t管>t管4,控制内风机处于E区域。室内盘管温度下降阶段时,如果t管<t管0,控制内风机处于A区域,如果t管0≤t管<t管1,控制内风机处于B区域,如果t管1≤t管<t管2,控制内风机处于C区域,如果t管2≤t管<t管3,控制内风机处于D区域,如果t管>t管3,控制内风机处于E区域。S408,执行对应的风机控制逻辑,控制内风机按对应逻辑运行。S409,内风机按设定风档运行。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时间阈值N为7-10分钟。此外,该方法中,如果转设定风档期间内风机档位发生变化时,内风机转速按照Xrpm/s的速度(例如,1-3rmp/s)增加或者减少,避免出现噪音及管温变化太快的情况。为了避免风速降低导致出现温度过冲,室内盘管温度下降阶段时,如因风量增加而导致内管温下降,一旦发生下降区域变化,则内风机转速按照当前转速运行x秒(例如60秒),x秒后再根据当前内管温判断风档区域。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防冷风的控制方法使得当空调室内机进入防冷风模式运转时,空调室内机会自适应的平缓的调节风机转速,将室内盘管温度T2控制在要求值内,以保证出风温度,使空调室内风机转速不会频繁波动。控制精确,提高制热量,保证使用的舒适性。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阐述了判断当前室温时将室温划分为三个区间的情况,在部分实施例中,对应于上述3各区间的室温,设置了将室内盘管温度划分为6个范围的情况。但是,应当理解,这只是一种较佳的举例,其还可以是当前室温分为4种、5种等情况的情形,相应的室内盘管温度也可分别包括3种、4种等情况,同理内风机的区域也可包括3种、4种、6种或更多。各实施例中室温检测温度点可以是任何适当的温度点,当上述温度点变化时,相应的室内盘管温度的判断范围也可以随之改变,以使用户不感受到冷风为原则。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