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包装结构的柜式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4994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带有包装结构的柜式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带有包装结构的柜式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空调器的应用已经得到了普及,销售量也随之增大。其中,空调室内机在销售运输过程中,通常将其放入包装箱内,然后将多个放置有空调室内机的包装箱叠放后一起进行运送。柜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包装箱通常采用包括蜂窝板和泡沫支撑结构,泡沫支撑结构呈u型设置,柜式空调器室内机搁置在多个u形支撑结构的上。但柜式空调器室内机本身较重,而泡沫支撑结构的强度不够,叠放在一起运输图中遇到颠簸或其他情形下当箱体受到较大外力时,泡沫支撑结构会发生变形,严重时还会折断,从而会导致柜式空调器室内机受损。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包装结构的柜式空调器室内机,旨在解决柜式空调器室内机易因包装结构强度不够而发生损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带有包装结构的柜式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呈长方体设置的箱体、设置于箱体内的支撑结构和柜式空调器室内机;所述箱体包括两个半箱体,每个半箱体均具有容置槽和沿箱体长度方向延伸的敞口,两个半箱体拼接围合形成一个容置腔;柜式空调器室内机容置在容置腔中且与支撑结构抵接;支撑结构包括多个具有一个底支撑和两个侧支撑的u型支撑件,底支撑与半箱体的底板抵接,侧支撑与半箱体的侧壁抵接,每个半箱体两端及两端之间均安装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由具有凹凸结构的秸秆板制成。优选地,所述具有凹凸结构的秸秆板具有多个隆起部与多个凹陷部;所述底支撑上的所述多个隆起部与所述多个凹陷部,在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上依次交替相接,且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侧支撑上的所述多个隆起部与所述多个凹陷部,在所述侧壁的宽度方向上依次交替相接,且沿所述侧壁的长度方向延伸。优选地,所述具有凹凸结构的秸秆板具有多个隆起部与多个凹陷部;所述底支撑上的所述多个隆起部与所述多个凹陷部,在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上依次交替相接,且沿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由所述底板的一边延伸至所述底板的另一边;所述侧支撑上的所述多个隆起部与所述多个凹陷部,在所述侧壁的长度方向上依次交替相接,且沿所述侧壁的宽度方向,由所述侧壁的一边延伸至所述侧壁的另一边。优选地,所述秸秆板的厚度d∈[3mm,6mm]。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呈波浪形结构设置,所述波浪形结构的曲率半径r∈[25mm,40mm]。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呈锯齿结构设置,所述锯齿结构的高度h1∈[10mm,20mm];所述锯齿结构下端的跨度l1∈[20mm,40mm]。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呈多个梯形结构间隔设置;所述梯形结构的高度h2∈[30mm,50mm],所述梯形结构的底边宽度l2∈[30mm,50mm],所述梯形结构斜边相对于底边的倾角α∈[30°,60°]。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外侧粘接有限位衬垫。优选地,所述半箱体内还设有护角板,所述护角板呈l形设置,沿所述半箱体长度方向延伸,具有相互垂直的两侧板;两所述侧板的外侧面分别抵接于所述半箱体的底板和所述半箱体的侧壁。优选地,所述护角板表面涂有防水涂层。优选地,所述侧支撑和所述底支撑转动连接。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包括带有包装结构的柜式空调器室内机的空调器,所述带有包装结构的柜式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呈长方体设置的箱体、设置于箱体内的支撑结构和柜式空调器室内机;所述箱体包括两个半箱体,每个半箱体均具有容置槽和沿箱体长度方向延伸的敞口,两个半箱体拼接围合形成一个容置腔;柜式空调器室内机容置在容置腔中且与支撑结构抵接;支撑结构包括多个具有一个底支撑和两个侧支撑的u型支撑件,底支撑与半箱体的底板抵接,侧支撑与半箱体的侧壁抵接,每个半箱体两端及两端之间均安装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由具有凹凸结构的秸秆板制成。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将具有凹凸结构的秸秆板制成支撑结构,增强了包装箱整体的强度,可以更好的支撑和保护包装箱内部的柜式空调器室内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带有包装结构的柜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半箱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半箱体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带有包装结构的柜式空调器室内机另一实施例中支撑件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带有包装结构的柜式空调器室内机又一实施例中支撑件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带有包装结构的柜式空调器室内机又一实施例中支撑件凹凸结构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带有包装结构的柜式空调器室内机实施例中所使用到的梯形结构秸秆板应力扩散试验取样点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实提出了一种带有包装结构的柜式空调器室内机及包含有该带有包装结构的柜式空调器室内机的空调器。参照图1,本发明提出一种带有包装结构的柜式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呈长方体设置的箱体、设置于箱体内的支撑结构和柜式空调器室内机;所述箱体包括两个半箱体100,每个半箱体100均具有容置槽和沿箱体长度方向延伸的敞口,两个半箱体100拼接围合形成一个容置腔;柜式空调器室内机容置在容置腔中且与支撑结构抵接;支撑结构包括多个具有一个底支撑201和两个侧支撑202的u型支撑件200,底支撑201与半箱体100的底板101抵接,侧支撑202与半箱体100的侧壁102抵接,每个半箱体100两端及两端之间均安装有支撑件200;所述支撑件200由具有凹凸结构的秸秆板制成。具体的,半箱体100具有底板101、两个侧壁102和两个端板,底板101、两侧壁102和两端板形成容置槽,底板101相对的侧面为敞口,容置槽的深度根据柜式空调器室内机的规格设置。两个半箱体100的敞口对接,两容置槽围合而成的容置腔恰好可以容置支撑结构和柜式空调器室内机。半箱体的底板101、侧壁102和端板可以采用蜂窝板或瓦楞纸,也可以采用秸秆板。每个半箱体100中,支撑结构至少包括三个支撑件200,其中,半箱体100的两端各设置一个,两端的支撑件200之间还至少设置一个。支撑件200包括与底板101抵接的底支撑201和连接在底支撑201两端且与侧壁102抵接的两个侧支撑202,底支撑201的长度与容置槽的宽度相等,侧支撑202的长度与容置槽的深度相等。支撑件200呈u型,其外侧面紧密贴合在容置槽的内壁上,其内侧面供柜式空调器室内机抵接。支撑件200作为支撑和保护柜式空调器室内机的部件,应具有足够的弹性形变能力和结构强度,以在承受较大外力时可以起到缓冲和支撑作用。通常的支撑件采用的是泡沫材料。但泡沫材料的支撑件的强度不够,在承受较大外力时容易发生不可恢复的变形甚至断裂,而柜式空调器室内机重量较大,在发生跌落等意外情况时,支撑件受力很大,采用泡沫材料的支撑件易发生整机的损坏,而且泡沫材料无法回收或自然降解,对环境污染较大,因此本发明的支撑件200,由具有凹凸结构的秸秆板制成,可以更好的支撑和保护柜式空调器室内机。凹凸结构具有多个,多个凹凸结构在自身宽度方向上按照隆起→凹陷→隆起→凹陷的方式,依次交替拼接形成支撑件200,且多个凹凸结构沿底板101的长度方向延伸。在其他实施例中,组成底支撑201的凹凸结构也可以沿底板101的宽度方向由底板101的一边延伸至底板101的另一边,同样的,组成侧支撑202的凹凸结构也可以沿侧支撑202的宽度方向由侧支撑202的一端延伸至侧支撑202的另一端。本发明技术方案将具有凹凸结构的秸秆板制成支撑件200,以支撑保护柜式空调器室内机。秸秆板以植物纤维为原料,成本低廉,易加工,采用无胶高密度秸秆模压工艺,利用生物溶合法在模具里高温高压而成,可快速大批量生产,生产过程中无需使用任何粘合剂,秸秆板的加工和使用不产生任何有害气体,强度高、弹性好、耐潮湿、不发霉,可自然降解也可回收再利用。凹凸结构具有较大的弹性形变的能力,可以在承受较大外力时产生较大的弹性形变量,以增加支撑件200的支撑和保护内部柜式空调器室内机的能力,使支撑件200有能力承受意外跌落等情况下瞬时出现的很大的外力,避免支撑件200自身和所支撑的柜式空调器室内机的损坏。在本发明提出的另一实施例中,秸秆板的厚度d∈[3mm,6mm],可以理解的是,秸秆板的厚度与强度和弹性有关,秸秆板的厚度越大,其强度越高,弹性越低;反之,秸秆板厚度越小,弹性越大,强度越低。经测试,凹凸结构的秸秆板制成支撑件200之后,支撑件200的弹性和强度均符合要求时,秸秆板的厚度对应在3mm~6mm之间,优选为4mm~5mm,其中最佳值在4.5mm。本实施例中,凹凸结构具体可以设置为波浪形凹凸结构、锯齿形凹凸结构和梯形凹凸结构等多种。其中,波浪形凹凸结构为弧形的隆起部和弧形的凹陷部依次交替设置,相邻的隆起部和凹陷部之间平滑连接,隆起部和凹陷部的横截面均为平滑的曲线,优选为圆弧形或抛物线形,其中圆弧形对应的曲率半径r∈[25mm,40mm]。可以理解的是,连续的圆弧形结构可以提供较大的支撑力,在秸秆板本身的厚度一定时,圆弧对应的曲率半径越大,其弹性就越大,但是相应的,结构强度会越小,越容易发生形变,反之,圆弧对应的曲率半径越小,其强度越高,但是弹性会越小。经测试,在支撑件200符合强度和弹性的要求的情况下,圆弧形结构的曲率半径对应在25mm~40mm之间,其中,较佳值在30mm~35mm之间,最佳值为32.5mm。进一步的,相邻隆起部之间的跨度会影响支撑件200的弹性和强度,相邻凹陷部之间的跨度与相邻隆起部之间的跨度相同。相邻凹陷部之间的跨度与相邻隆起部之间的跨度越大则支撑件200弹性越大,相应的,支撑件200的强度会越低;反之,相邻凹陷部之间的跨度与相邻隆起部之间的跨度越小,支撑件200的强度越大,相应的支撑件200的弹性越低。其中,在隆起部和凹陷部为圆弧形的情况下,相邻隆起部之间的距离由隆起部和凹陷部的曲率半径决定,具体为隆起部曲率半径与凹陷部曲率半径之和的两倍,与上述曲率半径对应的相邻隆起部或相邻凹陷部的跨度距离在100mm~160mm之间,其中,较佳值在120mm~140mm之间,最佳值为130mm。应当说明的是,在上述基础上,对于圆弧形隆起部和圆弧形凹陷部来说,当d=4.5mm,r=32.5mm时,支撑件200的弹性和强度处于最佳组合状态。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将凹凸结构设置成波纹形,弧形的隆起部和凹陷部的间隔设置可以使支撑件200提供较大的弹性和结构强度,又便于设计模具,可以提供较快的产出速度。同时,设计成弧形,可以在较少使用原材料的情况下,使支撑件200的弹性形变能力和结构强度达到最佳的综合效果。本实施例中,凹凸结构还可以设置成锯齿形,优选的,在锯齿形凹凸结构的横截面中,隆起部呈等腰三角形设置。三角形结构为高强度结构,但弹性形变能力较小,适用于需要更高强度而对弹性要求较低的情况。可以理解的是,在秸秆板本身厚度一定的情况下,三角形隆起部的高度和两腰之间的夹角共同决定锯齿形凹凸结构的弹性和强度,进而决定秸秆板制成的支撑件200的弹性和强度。经测试,在满足支撑和保护柜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前提下,三角形隆起部对应的高度h1∈[10mm,20mm],其中,优选h1∈[12cm,18cm],更优选h1∈[14cm,16cm],最佳为h1=15cm;两腰之间的夹角θ∈[30°,60°],其中,优选θ∈[40°,50°],最佳角度θ=45°。应当说明的是,在上述基础上,当d=4.5mm、h1=15cm,且θ=45°时,支撑件200的结构强度和弹性形变能力处于最佳组合状态。本发明通过将凹凸结构设置成锯齿形,增强了支撑件200的支撑能力,在使用较少材料的情况下,即可实现较大的支撑强度。本实施例凹凸结构还可以设置成如图2至图5所示的梯形结构,多个梯形结构间隔设置,相邻梯形结构相互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梯形结构的横截面具有一个底边300和两个对称设置的腰边301,底边300与两腰边301之间夹角为钝角。相邻梯形结构可以通过相邻的腰边301相互抵接连接,也可以通过利用秸秆板连接两相邻的腰边301的方式连接。图2至图5中所示的梯形结构利用秸秆板连接两相邻的腰边301的方式连接,两相邻腰边301之间即为起连接作用的秸秆板,可以称为连接板,连接板优选与相邻的梯形结构一体设置。梯形结构的底边300朝向半箱体100的内侧。底支撑201的两端处为梯形结构的底边300,侧支撑202连接于底支撑201两端的底边300上,对应的,侧支撑202与底支撑201连接处,为侧支撑202上的梯形结构的底边300。底支撑201与侧支撑202活动连接,或者一体设置。当底支撑201与侧支撑202活动连接时,可以在底支撑201与侧支撑202相接转角处的外侧设置柔性连接件,如羊皮纸等,实现转动连接,也可以在底支撑201与侧支撑202相接处,将底支撑201的梯形结构的底边300的端面设置成斜面,与之适配的,将侧支撑202的梯形结构的底边300的端面设置成斜面,底支撑201与侧支撑202可以各自单独加工,组装时,两斜面抵接,侧支撑202与底支撑201组合形成u形支撑件200。为防止支撑件200在半箱体100中的意外移动,在支撑件200外侧面粘接限位衬垫,利用限位衬垫将底支撑201粘到半箱体100的底板101上,将侧支撑202粘到半箱体100的侧壁102上。此时,如图3所示,底支撑201和侧支撑202相接处与半箱体100的底板101和侧壁102之间存在空隙,即在箱体长度方向上的四个折角处存在空隙,包装时,半箱体折角处易被损坏,且会影响支撑结构整体的强度。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设置l形护角板400,l形护角板400设置于半箱体100长度方向上的两个折角处。具体的,该l形护角板400的两侧板的外侧面分别抵接于半箱体100的底板101和侧壁102;l形护角板400的两个侧板的宽度方向上各具有一个端面,该端面倾斜设置,沿内侧面向外侧面渐缩,两侧板宽度方向上的端面,分别抵接于底支撑201上的梯形结构的腰边301的外侧面,和侧支撑202上梯形结构的腰边301的外侧面。包装运输时,箱体长度方向的四个棱角受力较大,箱体容易被勒破,若意外沾水,则容易导致护角板400沾水,护角板400需要具有较大的强度,护角板400沾水后容易吸水而破坏自身的结构,导致强度下降,因此本实施例在l形护角板400表面涂有防水涂层,以增加护角板400的防水能力。l形护角板400同样适用在其他形状凹凸结构的情形,对箱体起加固作用,对应不同凹凸形状的支撑结构,护角板400做出相适应的调整即可。护角板可以采用瓦楞纸、蜂窝板、木板或秸秆板等材料制成,其中优选强度较高的木板和秸秆板。支撑件200在受到外力时,梯形结构的弹性形变能力体现在底板101和腰边301的形变上,梯形结构本身具有较强的形变能力,但其受力时形变量较大,相应的结构强度稍低。为进一步加强支撑结构的支撑强度,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在支撑件200的梯形结构上设置加强结构,具体可以在梯形结构的底边300和腰边301的夹角内侧设置连接底边300和腰边301的加强筋500;或局部性的增加梯形结构的底板101与腰边301的夹角处的秸秆板的厚度。加强筋500的设置可以在支撑件200受相同大小的外力时,减少梯形结构底板101和腰边301的形变量,即可以增大其结构强度,又不会降低其形变能力。如图5所示,应当理解的是,梯形结构的高度、底边300的长度和腰边301相对于底边300的倾角,三者相互关联,和相邻梯形结构的跨度距离一起,共同影响梯形结构的弹性和强度,具体的,相邻梯形结构的跨度与其强度有关,跨度越大则强度越小,跨度约小则强度越大。跨度影响梯形结构的疏密程度,因此,梯形结构的跨度只影响支撑件200的结构强度,不影响支撑件200的形变能力。在秸秆板厚度一定的前提下,梯形结构底边300长度一定时,其高度与其腰边301相对于底边300的倾角唯一对应,此时,梯形结构的腰边301相对于底边300的倾角越大,支撑件200的形变能力就越大,但同时其结构强度会相应的越低;当梯形结构的高度一定时,其底边300长度与其腰边301相对于底边300的倾角唯一对应,此时,梯形结构的腰边301相对于底边300倾角越大,支撑件200的结构强度就越大,相对应的,其形变能力会越小。经一系列的测试,在支撑件200同时满足形变能力和结构强度要求的情况下,梯形结构的高度h2∈[30mm,50mm],梯形结构的底边300宽度l2∈[30mm,50mm],梯形结构的腰边301相对于底边300的倾角α∈[30°,60°]。在上述三者具体数值的取值区间内,可以得到较佳的形变能力和结构强度,其中,最佳值分别为:h2=40mm,l2=40mm,α=45°。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将凹凸结构设置成梯形,使支撑件200兼具较大的形变能力和较强的结构强度,底支撑201和侧支撑202两端均可以是梯形结构的底边300或腰边301,便于调整底支撑201与侧支撑202的相接关系,例如可以将底支撑201和侧支撑202的端部均设置为梯形结构的底边300,底支撑201与侧支撑202相接处,两底边300相接形成l形结构。在整机包装时,l形结构可以贴合柜式空调器室内机的侧边,以更好的支撑和保护柜式空调器室内机。同时,这种结构可以使用模具一次加工一体成型,便于生产加工。而如果将侧支撑202与底支撑201转动连接,则可以将支撑件200展开,以便堆叠,方便加工成型后的运输。再者,这种结构可以设置与半箱体100紧密贴合且与底支撑201和侧支撑202紧密抵接的的l形护角板400,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稳固,而且,l形护角板400与底支撑201和侧支撑202抵接设置,可以在支撑件200受力向两侧变形时,为支撑件200提供沿支撑件200形变方向的反方向的支撑力,进而增加支撑件200的结构强度。此外,梯形结构还便于设置加强筋500以进一步提高支撑件200的结构强度。需要说明的是,板材的保护能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应力扩散能力,在材料本身具有一定韧性的前提下,其应力扩散能力越高,结构强度就越高,保护能力就越强。秸秆板材质本身具有较好的韧性。针对本实施例中底板200和侧壁201所使用的梯形结构的秸秆板进行应力扩散试验,具体如下:本实施例中梯形结构的秸秆板共有高度h2,底板长度l2,腰边相对于底边的倾角α、连接板宽度l3和秸秆板厚度d,五个变量。如图6所示,取梯形结构板材上a、b、c、d、e五个区域,其中a区域距离其余四个区域距离相同,为1m。在五个区域下方分别放置压力传感器,并调零,在a区域上方放置75kg的重物,重物与秸秆板接触面局限于中央的a区域内,读取五个区域压力传感器的读数,记为fa、fb、fc、fd、fe。每组试验均多次放置重物,且每次放置重物前调零各个传感器。记录五个区域压力传感器读数,并取平均值。设fa为fb、fc、fd、fe的单次测试平均值,定义应力变化系数k=fa/fa,可以理解的是,k的极小值趋近于1,且k值越低板材应力扩散能力越好。试验过程中首先给出四个变量取值,控制单一变量,以分析单一变量对k值的影响。固定h2、l3和d,α取值和l2取值对应的k值如下表所示。从试验数据可以看出,k值呈一定的离散性,其变化并不具有随单一变量变化的一致性,不符合常理,因此,推测各个参数之间相互影响。从上表可以得出l2在4.5cm到5.5cm之间时且α在40°到50°之间时,k值整体较低,并且具有较佳的组合,l2=4.5cm,α=45°。后续试验固定l2=4.5cm,α=45°,改变其他变量值进行试验。固定l2=4.5cm,α=45°和d值,l3和h2取值对应的k值如下表所示。上述第二组试验数据的结论验证了第一组试验的推测,参数之间有相互影响,但是相邻梯形之间的跨度对其他参数的影响较小,可以认为k值与l3负相关,即梯形结构排布的密度越大,其强度就越强,这一点符合常理。接着固定h2取值为4cm,此时,l2=4.5cm,α=45°,h2=4cm继续进行下一组试验,检验秸秆板厚度d对k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d(cm)33.544.555.56k1.281.221.131.071.121.211.24上述第三组试验数据的结论进一步验证了第一组试验时提出的推测,秸秆板的应力扩散系数k的值也并非单一的随d值变化,而是有一个对应的最佳取值区间,从图示可以看出,在d介于4cm到5cm时,k值较小,在1.07到1.21之间,且k值最小值k=1.07对应d=4.5cm。从上述三组试验数据可以看出,除相邻梯形结构的跨度间距以外,应力变化系数k值,均非单一的随梯形结构的其余四个变量而变化,四个变量之间相互影响,其最佳值为:l2=4.5cm,α=45°,h2=4cm,d=4.5cm。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