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灶具的锅架及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69204发布日期:2019-07-03 03:38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灶具的锅架及灶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灶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灶具的锅架及灶具。



背景技术:

灶具,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厨房用具,在用户烹饪过程中为烹饪器具提供热量的同时,还通过灶具锅架起到支撑烹饪器具的作用。

但是,现有灶具的锅架普遍存在诸多弊端,在用户使用过程中,灶具燃烧器(也可称为炉端)产生的热量有相当一部分会被辐射到空气中,没有被充分利用于为烹饪器具供热,导致灶具的热效率偏低。

另一方面,现有灶具的锅架的设计导致燃烧器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燃烧器辐射的热量会导致灶具旋钮的温升过高,导致用户烫伤。

此外,现有灶具的锅架的设计导致燃烧器过多的暴露在空气中,极易在使用过程中受风力影响而熄火或窜火,引发严重的安全隐患。

在现阶段,大多数情况下,无法提供一种较合适的灶具的锅架,能够在聚热的同时,达到挡风和避火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更合理的设计灶具的锅架,能够在提高热效率的同时促进空气流通,并实现挡风和避火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灶具的锅架,包括底框以及至少三个用于支撑烹饪器具的支撑脚,还包括:多个挡板,所述多个挡板设置于所述底框上以包围在所述锅架的使用状态下位于所述底框内的燃烧区域,其中,每个挡板在所述底框上均具有安装接触点,所述挡板在所述安装接触点上的切线与所述底框在所述安装接触点上的切线之间具有一夹角α,所述夹角α的取值范围为0°<α<90°,所述挡板的第一端自所述安装接触点延伸至所述底框的内部,所述挡板的第二端自所述安装接触点延伸至所述底框的外部。

可选的,任意两相邻的所述挡板之间具有间隔,并且由与一所述挡板在所述安装接触点上的切线相垂直的方向正视时,所述挡板与相邻的挡板之间具有重叠区域。

可选的,所述重叠区域的高度高于与所述灶具的锅架适配的所述灶具的燃烧器的高度。

可选的,所述挡板垂直于所述底框所处的平面设置,或者所述挡板的自由端向所述底框的外部倾斜,所述挡板的自由端与所述挡板的安装接触点相对设置。

可选的,所述挡板为平面结构或曲面结构。

可选的,所述夹角α是基于所述挡板相对于所述底框偏斜产生的,所述多个挡板相对于所述底框的偏斜方向相同或相近。

可选的,所述挡板垂直于所述底框所处的平面设置,所述多个挡板以及所述至少三个支撑脚在所述底框上均匀设置。

可选的,相邻的支撑脚之间设置有相同数量的挡板。

可选的,所述支撑脚呈片状或与所述挡板的结构相同,所述支撑脚的高度高于所述挡板的高度。

可选的,所述挡板的自由端向所述底框的外部倾斜,所述挡板的自由端与所述挡板的安装接触点相对设置,所述多个挡板在所述底框上均匀设置。

可选的,所述支撑脚设置于所述挡板上并向所述锅架的内部延伸。

可选的,所述底框为圆环状。

可选的,所述挡板在所述安装接触点处开设有卡槽,以通过所述卡槽卡接于所述底框上。

可选的,所述挡板在面向所述底框内部的一侧涂覆反热或镜面材料。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灶具,包括上述的灶具的锅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灶具的锅架,包括底框以及至少三个用于支撑烹饪器具的支撑脚,还包括:多个挡板,所述多个挡板设置于所述底框上以包围在所述锅架的使用状态下位于所述底框内的燃烧区域,其中,每个挡板在所述底框上均具有安装接触点,所述挡板在所述安装接触点上的切线与所述底框在所述安装接触点上的切线之间具有一夹角α,所述夹角α的取值范围为0°<α<90°,所述挡板的第一端自所述安装接触点延伸至所述底框的内部,所述挡板的第二端自所述安装接触点延伸至所述底框的外部。较之现有灶具所采用的锅架,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用于灶具的锅架能够通过所述多个挡板包围所述燃烧区域,能够有效防止所述灶具的燃烧器的燃烧热量直接散发到空气中,从而极大提高所述灶具的热效率。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述锅架还能通过所述挡板实现避火效果,能够有效起到灶具旋钮的隔热保护功效。进一步地,所述夹角α使得相邻挡板间存在缝隙,且所述挡板横跨所述底框内外,具有导流作用。在所述锅架的使用状态下,所述挡板的位于所述底框外的部分能够自动将底框外的气流自所述缝隙引导至底框内,以向所述燃烧区域输送新鲜空气,更好的提高燃烧效率。进一步地,位于所述底框内的那部分挡板有利于将所述燃烧区域内的废气及时引导出去,以降低所述燃烧区域内的一氧化碳(co)浓度,提高灶具使用期间的安全系数。

进一步地,任意两相邻的所述挡板之间具有间隔,并且由与一所述挡板在所述安装接触点上的切线相垂直的方向正视时,所述挡板与相邻的挡板之间具有重叠区域,以在所述灶具使用期间及时向所述底框内的燃烧区域补给新鲜空气、及时排出燃烧区域内产生的废气的同时,起到挡风作用,避免灶具工作时横向气流对燃烧器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采用的间隔设置方案还可以有效避免燃烧器燃烧期间废气(如一氧化碳)超标,安全系数高。

进一步地,所述重叠区域的高度高于与所述灶具的锅架适配的所述灶具的燃烧器的高度,以起到遮挡作用,避免燃烧器产生的火苗被风直接扑灭。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垂直于所述底框所处的平面设置,以充分实现聚热效果,避免燃烧器产生的热量直接散发到空气中,或者所述挡板的自由端向所述底框的外部倾斜,所述挡板的自由端与所述挡板的安装接触点相对设置,以将辐射到挡板上的热量反射或聚焦到放置于锅架上的烹饪器具上,达到辐射热量回收利用的效果,进一步提高灶具使用期间的热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为平面结构或曲面结构,以通过平滑或圆滑延伸的结构设计引导气流更顺畅地自所述底框内排出底框外,或自所述底框外顺畅的流入底框内。比如,生成的烟气从两相邻的挡板间的间隙沿着挡板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夹角α是基于所述挡板相对于所述底框偏斜产生的,所述多个挡板相对于所述底框的偏斜方向相同或相近,以在所述燃烧区域内形成回旋风,加快气流流速,更好的促进底框内外的气体交换。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垂直于所述底框所处的平面设置,所述多个挡板以及所述至少三个支撑脚在所述底框上均匀设置,以稳固的支撑放置于所述锅架上的烹饪器具。

进一步地,相邻的支撑脚之间设置有相同数量的挡板,以使由所述挡板引入和排出的气流能够呈均匀流动的状态,避免所述燃烧区域中局部火焰过旺和/或局部废气积累。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脚呈片状或与所述挡板的结构相同,所述支撑脚的高度高于所述挡板的高度,通过将所述支撑脚和挡板合二为一的方式,使得部分挡板(即高度较高的挡板)本身就能起到支撑脚的作用,无需额外设置支撑脚,从而降低制造成本,简化制造工艺,降低装配难度。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的自由端向所述底框的外部倾斜,所述挡板的自由端与所述挡板的安装接触点相对设置,所述多个挡板在所述底框上均匀设置,以在提高热效率的同时,避免所述燃烧区域中局部火焰过旺和/或局部废气积累。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脚设置于所述挡板上并向所述锅架的内部延伸,以稳固的支撑放置于所述锅架上的烹饪器具。

进一步地,所述底框为圆环状,以更好的适应现有灶具的设计需求,有利于在所述燃烧区域内形成回旋风。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在所述安装接触点处开设有卡槽,以通过所述卡槽卡接于所述底框上,使得本实施例所述挡板能够应用于现有灶具的普通锅架上,有利于用户更方便的享受到本实施例所述锅架所能产生的聚能效果,而无需整体更换所述锅架。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在面向所述底框内部的一侧涂覆反热或镜面材料,以获得更好的聚热效果,有利于提高热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灶具,包括上述的灶具的锅架,以在提高灶具热效率的同时促进灶具使用期间其燃烧器所产生的燃烧区域内的空气流通,并实现挡风和避火(避免灶具的旋钮被燃烧器所产生的火焰烧烫)效果,优化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灶具的锅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锅架的俯视图;

图3是图1在r方向上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局部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灶具的锅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锅架的俯视图;

图7是图5在r方向上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灶具的锅架的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灶具的锅架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灶具的锅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俯视图。

附图中:10-锅架;11-底框;12-支撑脚;13-挡板;a-燃烧区域;14-安装接触点;l1-挡板在安装接触点上的切线;l2-底框在安装接触点上的切线;α-挡板在安装接触点上的切线与底框在安装接触点上的切线之间的夹角;15-挡板的第一端;16-挡板的第二端;r-与挡板在安装接触点上的切线相垂直的方向;b-重叠区域;h1-重叠区域的高度;17-挡板的自由端;h2-支撑脚的高度;h3-挡板的高度;18-卡槽;c-挡板面向底框内部的一侧;β-挡板的自由端与安装接触点的连线与底框所处平面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所言,现有灶具所采用的锅架普遍无法有效聚热,挡风和避火效果也不理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灶具的锅架,包括底框以及至少三个用于支撑烹饪器具的支撑脚,还包括:多个挡板,所述多个挡板设置于所述底框上以包围在所述锅架的使用状态下位于所述底框内的燃烧区域,其中,每个挡板在所述底框上均具有安装接触点,所述挡板在所述安装接触点上的切线与所述底框在所述安装接触点上的切线之间具有一夹角α,所述夹角α的取值范围为0°<α<90°,所述挡板的第一端自所述安装接触点延伸至所述底框的内部,所述挡板的第二端自所述安装接触点延伸至所述底框的外部。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用于灶具的锅架能够通过所述多个挡板包围所述燃烧区域,能够有效防止所述灶具的燃烧器的燃烧热量直接散发到空气中,从而极大提高所述灶具的热效率。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述锅架还能通过所述挡板实现避火效果,能够有效起到灶具旋钮的隔热保护功效。

进一步地,所述夹角α使得相邻挡板间存在缝隙,且所述挡板横跨所述底框内外,在所述锅架的使用状态下,能够自动将底框外的气流自所述缝隙引导至底框内,以向所述燃烧区域输送新鲜空气,更好的提高燃烧效率。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底框内的那部分挡板有利于将所述燃烧区域内的废气及时引导出去,以降低所述燃烧区域内的一氧化碳(co)浓度,提高灶具使用期间的安全系数。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作详细地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灶具的锅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锅架可以用于搁置烹饪器具,当所述灶具工作(如所述灶具的燃烧器产生火焰)时,搁置于所述锅架上的烹饪器具可以安全地受热。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灶具的锅架10可以包括底框11以及至少三个用于支撑所述烹饪器具的支撑脚12。

更为具体地,所述锅架10还可以包括:多个挡板13,所述多个挡板13可以设置于所述底框11上以包围在所述锅架10的使用状态下位于所述底框11内的燃烧区域a。

参考图1,例如,所述底框11上可以包围的设置有多个支撑脚12和挡板13,其中,所述支撑脚12在图1中全部用箭头标识出,除箭头标识出的支撑脚12之外的剩余设置于底框11上的部分均可以为所述挡板13,为了简化,图1中仅对其中一个挡板13进行了标识。

进一步地,结合图1和图2,每个挡板13在所述底框11上均具有安装接触点14,所述挡板13在所述安装接触点14上的切线l1与所述底框11在所述安装接触点14上的切线l2之间可以具有一夹角α,所述夹角α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α<90°。

优选地,所述夹角α可以指切线l1与所述切线l2相交所形成的最小正角。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13的第一端15可以自所述安装接触点14延伸至所述底框11的内部,所述挡板13的第二端16可以自所述安装接触点14延伸至所述底框11的外部。其中,所述底框11的内部可以指所述燃烧区域a,所述灶具的燃烧器可以设置于所述底框11的内部;所述底框11的外部可以指所述底框11所定义的区域之外的部分。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施例所述用于灶具的锅架10通过所述多个挡板13包围所述燃烧区域a,能够有效防止所述灶具的燃烧器的燃烧热量直接散发到空气中,从而极大提高所述灶具的热效率。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述锅架10还能通过所述挡板13实现避火效果,能够有效起到灶具旋钮的隔热保护功效。

进一步地,所述夹角α使得相邻挡板13间存在缝隙,且所述挡板13横跨所述底框11内外,具有导流作用。在所述锅架10的使用状态下,所述挡板13的位于所述底框11外的部分(即所述挡板13的安装接触点14和第二端16之间的部分)对于所述底框11外的气流具有引流作用,能够自动将底框11外的气流自所述缝隙引导至底框11内,以向所述燃烧区域a输送新鲜空气,更好的提高燃烧效率。具体地,所述锅架10的使用状态下,所述燃烧区域a的温度高于所述底框11外的温度,从而在所述底框11外形成负压,进而将所述底框11外的空气经所述挡板13的第二端16引导至所述燃烧区域a。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底框11内的那部分(即所述挡板13的第一端15至所述安装接触点14之间的部分)有利于将所述燃烧区域a内的废气及时引导出去,以降低所述燃烧区域a内的一氧化碳(co)浓度,提高灶具使用期间的安全系数。燃烧区域a排放的烟气或废气由于温度较高,一般从挡板13的偏上部分沿着挡板被引导出去。而新鲜的空气由于温度较低,一般会从挡板13的偏下部分顺着挡板被导入。

作为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结合图1和图3,任意两相邻的所述挡板13之间可以具有间隔,并且由与一所述挡板13在所述安装接触点14上的切线l1相垂直的方向(r方向)正视时,所述挡板13与相邻的挡板13之间具有重叠区域b,以在所述灶具使用期间及时向所述底框11内的燃烧区域a补给新鲜空气(即提供空气补给)、及时排出燃烧区域a内产生的废气的同时,起到挡风作用,避免灶具工作时横向气流对灶具的燃烧器(图未示)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采用的间隔设置方案还可以有效避免燃烧器燃烧期间废气(如一氧化碳)超标,安全系数高。

进一步地,参考图3和图4,所述重叠区域b的高度h1高于与所述灶具的锅架10适配的所述灶具的燃烧器(图未示)的高度,以起到遮挡作用,避免燃烧器产生的火苗被风直接扑灭。其中,图4是图3的局部示意图,其优选地示出所述锅架10上一组具有相邻关系的挡板13和支撑脚12的示意图。

需要指出的是,在图3所示的应用场景中,所述支撑脚12可以与所述挡板13具有相同的结构,两者的区别仅在于所述支撑脚12的高度h2高于所述挡板h1的高度,以支撑放置于所述锅架10上的烹饪器具。同时,本应用场景中,所述支撑脚12同样可以具有所述挡板13的优点,因而,本实施例所述任意两相邻的所述挡板13之间可以具有间隔也可以包括相邻的挡板13和支撑脚12之间可以具有间隔,且所述挡板13与相邻的支撑脚12之间同样具有所述重叠区域b。

进一步地,在图3和图4所示的应用场景中,由于所述挡板13低于所述支撑脚12,所以,当所述重叠区域b指相邻的挡板13和支撑脚12所形成的区域且所述挡板13和支撑脚12均垂直于所述底框11所处的平面设置时,所述重叠区域b的高度h1可以为所述挡板13的高度h3。因而,在本应用场景中,所述挡板13的高度h3优选地高于所述灶具的燃烧器的高度。

在一个优选例中,继续参考图1至图4,所述挡板13可以垂直于所述底框11所处的平面设置,以充分实现聚热效果,避免燃烧器产生的热量直接散发到空气中。

参考图5,作为一个变化例,所述挡板13的自由端17可以向所述底框11的外部倾斜,所述挡板13的自由端17与所述挡板13的安装接触点14可以是相对设置的,以将辐射到挡板13上的热量反射或聚焦到放置于锅架10上的烹饪器具上,达到辐射热量回收利用的效果,进一步提高灶具使用期间的热效率。

作为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结合图5和图7,所述挡板13的自由端17的外倾幅度可以基于夹角β来衡量,所述夹角β可以是所述挡板13的自由端17与安装接触点14的连线与底框11所处平面的夹角。

例如,可以通过试验确定所述夹角α和所述夹角β的优选数值组合,以使采用本实施例所述方案的锅架10在使用时的热效率最高。

进一步地,参考图7,在本变化例中,所述挡板13和支撑脚12可以具有不同的结构,则相邻挡板13之间具有间隔,且所述重叠区域b是由相邻挡板13形成的。此时,所述重叠区域b的高度h1不同于所述挡板13的高度h3或所述支撑脚12的高度h2,但所述重叠区域b的高度h1优选地高于所述灶具的燃烧器(图未示)的高度,以免所述底框11外的气流直接扑灭所述燃烧器产生的火焰。

优选地,在本变化例中,所述挡板13的高度h3可以是所述挡板13的自由端17到所述底框11所在平面的距离,所述支撑脚12的高度h2可以是所述支撑脚12的最高点到所述底框11所在平面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脚12是设置于所述挡板13上并指向所述底框11内部的,并且,所述支撑脚12是向上延伸的指向所述底框11内部的,以确保所述支撑脚12的高度h2高于挡板13的高度h3,使得烹饪器具放置到所述锅架10上时,能够稳固搁置在所述支撑脚12上。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13可以为平面结构(如图8所示)或曲面结构,以通过平滑或圆滑延伸的结构设计引导气流更顺畅地自所述底框11内排出底框11外,或自所述底框11外顺畅的流入底框11内。比如,所述灶具的燃烧器在使用期间生成的烟气可以从两相邻的挡板13间的间隙沿着挡板13排出。

或者,参考图9,所述挡板13也可以呈多段弯折的结构,如由两片片状体有夹角的焊接而成或在图8所示的平面挡板的基础上弯折而成的,弯折的位置可以设置于所述挡板13的位于所述底框11之外的部分,以优化挡风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夹角α可以是基于所述挡板13相对于所述底框11偏斜产生的,所述多个挡板13相对于所述底框11的偏斜方向可以相同或相近,以在所述燃烧区域a内形成回旋风,加快气流流速,更好的促进底框11内外的气体交换。

例如,参考图2、图6和图11,所述多个挡板13相对于所述底框11的偏斜方向均是相同的,以优化形成的所述回旋风的流通路径,避免出现扰乱现象。

优选地,所述多个挡板13相对于所述底框11的偏斜方向相近可以指,所述多个挡板13中任两个挡板13相对于所述底框11的偏斜方向的夹角小于90°。此时,在俯视所述锅架10时,所述多个挡板13在所述底框11仍能呈顺时针(或逆时针)的趋势排布,当所述锅架10在使用状态下时,所述底框11内可以形成会旋风以及时向所述燃烧区域a输送新鲜空气。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若所述多个挡板13相对于所述底框11的偏斜方向相反,亦即所述多个挡板13中任两个挡板13相对于所述底框11的偏斜方向的夹角大于90°,从相邻两个挡板13之间的间隔流入所述底框11内的气流可能相互冲突,无法有效形成回旋风,甚至影响所述燃烧区域a的正常燃烧,不利于提高所述灶具的热效率。

作为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参考图1至图4所述挡板13可以垂直于所述底框11所处的平面设置,所述多个挡板13以及所述至少三个支撑脚12在所述底框11上均匀设置,以稳固的支撑放置于所述锅架10上的烹饪器具。

进一步地,相邻的支撑脚12之间可以设置有相同数量的挡板13,以使由所述挡板13引入和排出的气流能够呈均匀流动的状态,避免所述燃烧区域a中局部火焰过旺和/或局部废气积累。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脚12可以呈片状或与所述挡板13的结构相同,所述支撑脚12的高度高于所述挡板13的高度,通过将所述支撑脚12和挡板13合二为一的方式,使得部分挡板13(即高度较高的挡板13)本身就能起到支撑脚12的作用,无需额外设置支撑脚12,从而降低制造成本,简化制造工艺,降低装配难度。

作为另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参考图5至图11,所述挡板13的自由端17可以向所述底框11的外部倾斜,所述挡板13的自由端17与所述挡板13的安装接触点14可以是相对设置的,所述多个挡板13在所述底框11上均匀设置,以在提高热效率的同时,避免所述燃烧区域a中局部火焰过旺和/或局部废气积累。

在一个优选例中,参考图5至图7,所述支撑脚12可以设置于所述挡板13上并向所述锅架10的内部延伸,以稳固的支撑放置于所述锅架10上的烹饪器具。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13的数量和所述支撑脚12的数量可以不相等。例如,参考图6,所述挡板13的数量可以为8个,所述支撑脚12的数量可以为4个,可以每隔一个挡板13设置一个支撑脚12,以实现在所述底框11上的均匀分布,确保能够稳固支撑所述烹饪器具。

或者,所述挡板13的数量可以为9个,所述支撑脚12的数量可以为3个,可以每隔两个挡板13设置一个支撑脚12,以实现在所述底框11上的均匀分布,确保能够稳固支撑所述烹饪器具。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挡板13的数量和支撑脚12的数量可以不局限于图1至图11中的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变化出更多实施例,在此不予赘述。

优选地,所述支撑脚12和挡板13可以是一体成型的,或者,两者也可以是分别加工获得后再后期焊接而成的。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脚12在所述挡板13上的安装角度可以根据所述烹饪器具的中心距确定,所述烹饪器具的中心距可以对应所述锅架10的燃烧区域a的中心点,以使所述锅架10在使用状态下时,所述烹饪器具稳定放置于所述支撑架12上的同时,能够位于所述燃烧区域a的中心,以充分利用所述燃烧器产生的热能。

进一步地,所述底框11可以为圆环状,以更好的适应现有灶具的设计需求,也有利于在所述燃烧区域a内形成回旋风。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13可以是直接焊接到所述底框11上的。

或者,作为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参考图10和图11,所述挡板13在所述安装接触点14处可以开设有卡槽18,以通过所述卡槽18卡接于所述底框11上,使得本实施例所述挡板13能够应用于现有灶具的普通锅架上,有利于用户更方便的享受到本实施例所述锅架10所能产生的聚能效果,而无需整体更换所述锅架10。

例如,对于具有所述底框11和支撑脚12的现有锅架,为了获得本实施例所述锅架10所能产生的聚能效果,可以将多个所述挡板13等间隔的通过所述卡槽18卡接到所述底框11上,以形成图10和图11所示的锅架10。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13在面向所述底框11内部的一侧(即图1、图5和图10示出的c面)可以涂覆反热或镜面材料,以获得更好的聚热效果,有利于提高热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灶具,包括上述图1至图11示出的灶具的锅架10,以在提高灶具热效率的同时促进灶具使用期间其燃烧器所产生的燃烧区域a内的空气流通,并实现挡风和避火(避免灶具的旋钮被燃烧器所产生的火焰烧烫)效果,优化用户体验。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