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总线控制的空调插座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3775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总线控制的空调插座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家居和物联网的迅猛发展,空调的远程操作逐渐被人们接受;家用分体空调的控制通常采用无线红外插座,其存在无线技术不可避免的存在稳定性差、反应速度慢等问题,且由于红外技术的单向传输性,用户无法准确获得空调的开关机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稳定性好、反应速度快且能准确获取空调开机情况的基于总线控制的空调插座面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构造一种基于总线控制的空调插座面板,包括插板;其中,所述插板上设置有电连接空调插头的插孔;所述插板内设置有主控电路板,所述主控电路板上设置有主控模块、红外发射模块、电源模块、功率检测模块和总线模块;所述总线模块用于与外部主机通讯交互和与所述主控模块通讯交互;所述主控模块用于处理所述总线模块的控制指令,并将处理后指令通过所述红外发射模块发送至所述空调;所述功率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空调功率以及开关机状态。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总线控制的空调插座面板,其中,还包括用于延长所述红外发射模块红外发射头的红外发射棒;所述插板上设置有安装所述红外发射棒的插口。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总线控制的空调插座面板,其中,还包括感应室内温度的温度感应器;所述主控电路板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温度感应器配合的温度测量模块,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用于处理所述温度感应器感应信号并将处理后信号发送至所述主控模块。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总线控制的空调插座面板,其中,所述主控电路板上还设置有红外接收模块,所述红外接收模块用于学习特殊型号的红外遥控指令,并传输给所述主控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总线模块接收外部主机指令并向主控模块发送控制指令,主控模块通过红外发射模块控制空调,信号传输稳定性强、反应速度快且防干扰性强;功率检测模块检测空调耗电功率,并将检测数据发送至主控模块处理,处理后数据由总线模块发回外部主机,达到检测空调开关机状态目的;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基于总线控制的空调插座面板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基于总线控制的空调插座面板如图1所示,包括插板1,插板1上设置有电连接空调2插头的插孔10;插板1内设置有主控电路板11,主控电路板11上设置有主控模块110、红外发射模块111、电源模块112、功率检测模块113和总线模块114;总线模块114用于与外部主机3通讯交互和与主控模块110通讯交互;主控模块110用于处理总线模块114的控制指令,并将处理后指令通过红外发射模块111发送至空调2;功率检测模块113用于检测空调2功率以及开关机状态;通过总线模块114接收外部主机3指令并向主控模块110发送控制指令,主控模块110通过红外发射模块111控制空调2,信号传输稳定性强、反应速度快且防干扰性强;功率检测模块113检测空调2耗电功率,并将检测数据发送至主控模块110处理,处理后数据由总线模块114发回外部主机3,达到检测空调2开关机状态目的;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

如图1所示,还包括用于延长红外发射模块111红外发射头的红外发射棒4;插板1上设置有安装红外发射棒4的插口12;增强信号的同时增强防干扰性能,可解决现有漫反射型红外控制设备红外发射功率高的问题。

如图1所示,还包括感应室内温度的温度感应器5;主控电路板11上还设置有与温度感应器5配合的温度测量模块115,温度检测模块115用于处理温度感应器5感应信号并将处理后信号发送至主控模块110;通过温度感应器5感应室内温度并通过温度检测模块115处理感应数据后发送至主控模块110,主控模块110控制空调2进行自动温度调节。

如图1所示,主控电路板11上还设置有红外接收模块116,红外接收模块116用于学习特殊型号的红外遥控指令,并传输给主控模块110;便于学习型遥控或其他移动设备与插板1进行数据连接,进而对空调2进行控制。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