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泵型热水器用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1594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泵型热水器用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装备技术,尤其是一种热泵型热水器用的微通道换热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空气能热泵热水器所用换热器为外盘铜管,其加热管为单管形式的圆薄璧铜管,薄璧铜管与内胆水箱侧面的接触为圆弧面与平面的接触,接触面积较小,内胆水箱里面的水加热只能单靠薄璧圆铜管与内胆水箱平面的线接触来传导热量,换热效率低。另外,单根薄璧圆铜管盘绕在内胆水箱侧面,为了增强薄璧铜管与内胆水箱的换热,单根盘绕密度要求高,冷凝器系统长,内侧流动阻力较大,制冷介质在薄璧铜管中的流速较低,换热效果也降低。经改进,设计成扁管换热结构,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1706810U,一种热泵式热水器用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微通道换热器、第二微通道换热器,第一微通道换热器和第二微通道换热器的进口管、出口管分别连接在一起,第一微通道换热器和第二微通道换热器把内胆水箱包裹起来,并在第一微通道换热器和第二微通道换热器的外侧设有保温层,第一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设有若干条供制冷介质流通的多孔扁管。这种扁管与内胆水箱贴合,换热面积大,同时水的流动方向和制冷介质的流动方向相垂直形成叉流增强多孔微通道换热扁管与水流动通道之间的能量交换,所以换热效果较好。但这种结构围绕成筒型装配使用时,因两端采用螺栓连接,当两支集流管不能完全重合时,易产生安装应力,而受到震动时更容易引起松动,整体可靠性较差,还有换热器自身强度及安装时扁管和进出口管都易受到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热泵型热水器用的微通道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热泵型热水器用的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连接有若干条供制冷介质流通的扁管,扁管的宽度方向与集流管轴线方向一致,其特征是沿所述的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长度方向上设有若干处支架,其中一条集流管上的支架上挂有拉簧,另一条集流管上的支架上设有与拉簧一端的拉扣配合的挂孔;在扁管外表面粘贴有橡塑板。本技术方案承接扁管换热接触面的优点,将两端集流管之间的连接设计成具有缓冲作用的柔性连接,采用拉簧结构,这种结构不仅可以修正在第一集流管安装支架与第二集流管安装支架孔—孔由于装配造成的位置偏差,而且具有张紧、缓冲震动的效果。由于使用成型时,扁管厚度方向应力相对较为集中,本装置在扁管表面粘贴橡塑板来分散并解除这种应力,橡塑板可以以单条块形式布置在扁管多位置的外表面,在输入管和输出管连接部件也进行铺设。进一步,本技术方案可以使用于多个微通道换热器的串并联过程中,只要根据拉簧两端结构特点分配分配即可。

作为优选,所述的拉簧与集流管上的支架相挂的一端为圆弧段超过半圆的挂钩;拉簧的另一端为入口处具有直线段的拉扣。挂钩与支架上的孔配合后避免脱落,拉扣适合现场安装的易装易扣要求。

作为优选,所述的拉簧两端的挂钩、拉扣部位分别设有手支部,所述的手支部为环形结构。手支部可以是圆环形,也可以是三角形、多边等其它环形结构。这种环形结构便于机械手或人工抓取弹簧进行操作。

为优选,所述的橡塑板为条状结构,与扁管垂直粘贴。本装置推介橡塑板按若干处进行扁管位置上的分配粘贴,既保护了扁管和输入输出管,又避免全粘贴引起的成型反力副作用,还节省了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上分别设有输入管和输出管,输入管和输出管汇集后外接,在汇集部位设有卡扣。

作为优选,所述的卡扣两端分别设有与输入管和输出管过盈配合的弹性卡口。本装置采用塑料卡扣,设置好输入管和输出管成型扣的距离,可标准化批量制造卡扣。

作为优选,所述的输入管和输出管安装在同一集流管上或分别安装在两个集流管上。根据产品具体结构尺寸进行布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扁管的宽度方向与集流管轴线方向一致;相邻扁管间的间距从制冷剂入口沿制冷剂流动通道到制冷剂出口的方向上等距排列。

作为优选,所述的扁管的宽度方向与集流管轴线方向一致;相邻扁管间的间距从制冷剂入口沿制冷剂流动通道到制冷剂出口的方向上间距逐渐减小。一种扁管间距排列实施例,在达到最佳换热效果时缩短制冷介质的流动长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内设有隔片,使制冷剂流动通道按曲折形通道延伸;所述的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两端分别设有密封端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拉簧结构的设计,解决了在两支相连接的集流管安装支架孔—孔之间不能完全重合时存在的位置偏差问题,并且具有张紧、缓冲震动的效果,降低了生产工艺要求,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扁管表面粘贴条状橡塑板来分散解除扁管变形时所产生的应力,加强了整个换热器的结构强度,同时在安装时保护了扁管及输入输出管;现场安装方便,连接固定后整体强度大,其连接方式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的M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拉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 拉簧,11. 挂钩,12. 拉扣,13. 手支部,2. 卡扣,3. 输出管,4. 橡塑板,5. 支架,6. 第一集流管,7. 扁管,8. 输入管,9. 第二集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一种热泵型热水器用的微通道换热器,设有平行设置的第一集流管6和第二集流管9,第一集流管6和第二集流管9之间连接供制冷介质流通的一排多孔扁管7,沿第一集流管6和第二集流管9长度方向上分别设置五处支架5,其中第二集流管9上的支架上挂有三只拉簧1。

拉簧1与第二集流管9上的支架5相挂的一端为圆弧段超过半圆的挂钩11,如图4所示,拉簧2的另一端是入口处具有直线段的拉扣12,拉扣12也具有半圆环体,入口处的尺寸与拉扣12半圆环处的直径相等。在拉簧1两端的挂钩11、拉扣12部位分别设有手支部13,手支部为圆环形结构,制造时,挂钩11、拉扣12、手支部13由同一支弹簧钢丝制成。

第一集流管6和第二集流管9上分别设有输入管8和输出管3,输入管8和输出管8汇集之后留出位于同一部位的外接口,在输入管8和输出管3汇集部通过卡扣2进行固定。卡扣2采用具有弹性的塑料制作,卡扣2两端分别设有与输入管8和输出管3过盈配合的弹性卡口,如图3所示。按常规做法,第一集流管6和第二集流管9内设有隔片,使制冷剂流动通道按曲折形或蛇形通道延伸;第一集流管6和第二集流管9两端分别通过密封端盖进行封口。

第一集流管6上的支架5上设有与拉簧1一端的拉扣12配合的挂孔。

在扁管7的外表面粘贴橡塑板4,其具体做法是,橡塑板4制成条状结构,按图1所示位置与扁管7垂直粘贴三条。另外在输入管8和输出管8汇集后一部位也用橡塑板4进行支垫。

输入管8和输出管3的安装形式根据集流管隔片分配设有两种:如两者可以安装在同一集流管上;也可以分别安装在两个集流管上,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

扁管7的排列方式实施例之一:扁管7的宽度方向与两支集流管轴线方向一致,相邻扁管7间的间距从制冷剂入口沿制冷剂流动通道到制冷剂出口的方向上等距离排列。

扁管7的排列方式实施例之二:扁管7的宽度方向与集流管轴线方向一致,相邻扁管间的间距从制冷剂入口沿制冷剂流动通道到制冷剂出口的方向上间距逐渐减小。

使用时,将整块换热器卷成型如图5所示的筒状,利用拉簧1进行连接。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的简单变换后的结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