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出风多模块机房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3875阅读:828来源:国知局
上出风多模块机房空调室内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上出风双模块机房空调室内机的重要器件布局。



背景技术:

机房空调功能模块化、结构模块化设计是当前房间级机房空调一种趋势和应用现状。目前行业内的模块化机房空调主要由制冷柜和电控柜组成,把电控器件和压缩机等部分关键器件放在电控柜内,这种组合方式会导致单位面积制冷量小,机柜占地面积大,成本高等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取消电控柜设计、单位面积制冷量增大的上出风多模块机房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上出风多模块机房空调室内机,包括至少两个机柜,在每一机柜中设有蒸发器、压缩机和风机,蒸发器包括分别整体呈板状并向两侧倾斜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距离从下到上逐渐增大,压缩机在蒸发器下方;风机设在机柜上部。

优选地,压缩机设在第一部分或第二部分的下方。

优选地,压缩机设在蒸发器与机柜的侧壁之间。

优选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向机柜的左右两侧或前后两侧倾斜。

优选地,在相邻两个机柜中的压缩机的位置呈镜像对称。

优选地,风机在蒸发器的上方。

优选地,在每一机柜中还设有加湿器,加湿器位于蒸发器的下方或上方。

优选地,加湿器位于蒸发器下方并位于蒸发器与机柜侧壁之间,或者位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

优选地,在至少其中一个机柜内的中部设有电控盒。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取消电控柜设计,单位面积制冷量增大,节约客户的安装空间;并且取消电控柜设计之后,具有明显成本优势;每个模块所采用器件均布置在制冷柜中、也即本方案的机柜中,使得每一个模块构成独立的功能制冷模块,真正意义上实现功能独立、模块独立。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的上出风多模块机房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中的上出风多模块机房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又一优选实施例中的上出风多模块机房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再一优选实施例中的上出风多模块机房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机柜,2.蒸发器,21.第一部分,22.第二部分,3.压缩机,4.风机,5.加湿器,6.电控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上出风多模块机房空调室内机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正面”、“背面”等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的上出风多模块机房空调室内机,包括至少两个机柜1,在每一机柜1中设有蒸发器2、压缩机3和风机4,蒸发器2包括分别整体呈板状并向两侧倾斜的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之间的距离从下到上逐渐增大,例如蒸发器2可以为V型蒸发器2,其形状呈V形;压缩机3在蒸发器2下方;风机4设在机柜1上部。压缩机3在机柜1的冷剂回路中起压缩驱动制冷剂的作用。

其中,压缩机3可以设在第一部分21或第二部分22的下方。优选地,压缩机3设在蒸发器2与机柜1的侧壁之间,这样合理利用了机柜1内部空间。

优选地,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分别向机柜1的左右两侧或前后两侧倾斜,换言之,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的斜面对正机柜1内部的左右两侧面或者前后两侧面。当蒸发器2采用“V”型左右方式布局时,压缩机3可以放置于V型蒸发器2的右侧,也可以放置蒸发器2左侧区域;当蒸发器2采用“V”型前后方式布局时,压缩机3可以放置于V型蒸发器2的前面(或后面);如图1为“V”型左右布局设计方式,压缩机3放置于V型蒸发器2的右侧。

其中,在相邻两个机柜1中的压缩机3的位置呈镜像对称,如图3所示;也可以不呈镜像对称设置、每一机柜1中的压缩机3位置一样。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4在蒸发器2的上方,从而风机4、蒸发器2和压缩机3在竖向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每一机柜1中还设有加湿器5,加湿器5位于蒸发器2的下方或上方,由于通常加湿器5比压缩机3要小,所以在这样较小的空间即可设置加湿器5。优选地,加湿器5位于蒸发器2下方并位于蒸发器2与机柜1侧壁之间,或者位于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之间,由于通常加湿器5比压缩机3要小,所以在这样较小的空间即可设置加湿器5。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至少其中一个机柜1内的中部设有电控盒6。具体地,电控盒6可以采用固定方式布置,也可以采用灵活上下或者左右翻转方式设计,以便于维护;电控盒6可以放置于机柜1前侧任意位置布局。

图4示出了一种四模块机组的设计,模块数可以根据需求继续增加,其中电控盒和加湿器可以布置在任一机柜。

在本技术方案中,其它电控器件、制冷阀件未明确列出,但是如有需要均可包含在机柜1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取消电控柜设计,单位面积制冷量增大,节约客户的安装空间;并且取消电控柜设计之后,具有明显成本优势;每个模块所采用器件均布置在制冷柜中、也即本方案的机柜1中,使得每一个模块构成独立的功能制冷模块,真正意义上实现功能独立、模块独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组合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