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用环保炉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3817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耐用环保炉煲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炉煲,尤其是一种耐用环保炉煲。属于灶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技术中,炉煲的中杯和煲体外沿与燃烧板通过耐热胶水相粘合,由于耐热胶水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长期使用中容易失去粘合力从而燃烧板脱落。炉煲通过输气管道,通入瓶装石油气或者通入天然气,在炉煲表面进行燃烧。炉煲一方面连续通入石油气或者天然气,其燃气不断供应,但是燃气在炉煲内时常不能与空气充分混合,浪费燃气;另一方面,当燃气不能充分燃烧将会形成一氧化碳污染环境,影响使用者健康。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耐用环保炉煲,具有让燃烧板与煲体始终保持结构稳定,燃气充分分散,与周围空气充分混合的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燃烧板与煲体之间的连接通过胶水粘合,胶水容易受热老化,失去粘力;炉煲燃烧不充分,释放较多一氧化碳造成环境污染并影响使用者健康的问题。提供一种耐用环保炉煲,具有陶瓷纤维棉,使得燃烧板和煲体粘合稳定,并具有分流板,使通入的燃气能够四散在炉煲内从而与空气充分混合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耐用环保炉煲,包括煲体、燃烧板、进气引射装置、水盘固定耳、固定耳、燃烧板耐热棉,其结构特点是:所述煲体外底部周围设置固定耳,煲体外侧中部周围设置水盘固定耳,固定耳固定在灶具底部连接耳,水盘固定耳固定在灶具上方水盘位置;所述进气引射装置为管道结构,管道具有伸出煲体连接外部燃气管道的燃气输入端、伸入煲体内的燃气输出端;所述煲体上沿内侧开有安装环形的燃烧板耐热棉的槽位,所述燃烧板通过燃烧板耐热棉与煲体粘合,燃烧板密布通孔。

进一步地,还包括中杯、中杯耐热棉,所述中杯设置于煲体中央,所述进气引射装置为双管道结构,一条管道穿过煲体通入中杯内、另一条管道通过煲体设置在中杯外侧;所述中杯耐热棉与中杯杯口形状吻合,中杯通过中杯耐热棉与燃烧板粘合。

进一步地,还包括中心管、中心管耐热棉,所述中心管由煲体底部通入,位于中杯内,中心管顶部开有供中心管耐热棉设置的槽位,所述中心管通过中心管耐热棉与燃烧板相粘合。

进一步地,还包括分流板,所述进气引射装置的另一条管道的燃气输出端设置分流板,所述分流板为供燃气流通的多孔板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板呈扇形,扇形外弧与煲体内侧吻合、内弧与中杯外侧吻合,分流板整体固定安装在煲体内侧和中杯外侧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炉头饰环,所述炉头饰环为环形,炉头饰环包围在煲体上沿。

进一步地,还包括中孔连接介,所述燃烧板中部开有与中孔连接介对应的通孔,中孔连接介的一头具有与燃烧板通孔配合的突沿、另一头插入至中心管内,所述燃烧板和中心管通过中孔连接介夹紧。

本实用新型具体的有益效果

一种耐用环保炉煲,所述煲体外底部周围设置固定耳,煲体外侧中部周围设置水盘固定耳,使煲体与灶具之间的支撑更加平稳。

所述煲体上沿内侧开有安装环形的燃烧板耐热棉的槽位,所述燃烧板通过燃烧板耐热棉与煲体粘合,燃烧板密布通孔。燃烧板耐热棉是工业上的陶瓷纤维棉,可用于高温工作环境,具有在高温下良好的热稳定性、抗侵蚀性、低导热率、良好的隔热性能、高温收缩小、安装简便,其与燃烧板或者其他组件热合后不容易分离、熔点高达1700摄氏度。

中杯通过中杯耐热棉与燃烧板粘合,能够对燃烧板有更好的固定作用。进气引射装置为双管道结构,可通过外部的控制旋钮调节进气量,实现火力调节。

还包括中心管、中心管耐热棉,所述中心管由煲体底部通入,位于中杯内,中心管顶部开有供中心管耐热棉设置的槽位,所述中心管通过中心管耐热棉与燃烧板相粘合。

中心管作为引气打火部件,在炉煲中部进行打火,起火从中部开始,适合广大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利用中心管耐热棉与燃烧板相粘合,能对燃烧板起多重固定作用。

分流板作为对燃气的疏通部件。由于燃气密度比空气低,设置分流板到燃气输出端上方,燃气顺应自身往上的流动,通过多孔分流板,从而形成多道燃气流,多道燃气流与煲体内空气充分混合,减少一氧化碳排放,保护环境,有利于使用者健康。进气引射装置采取双通道结构,一条管道通入中杯,另一条通过煲体并设置在中杯一侧,形成两道供气道,通过调节外部旋钮,方便形成中部火势或最大火势。

所述分流板呈扇形,扇形外弧与煲体内侧吻合、内弧与中杯外侧吻合,分流板整体固定安装在煲体内侧和中杯外侧之间。分流板设计与周边部件配合设置,炉煲构造科学。

还包括炉头饰环,所述炉头饰环为环形,炉头饰环包围在煲体上沿。能够稳定煲体结构,锁定燃烧板位置。

中孔连接介作为夹紧件,对中心管和燃烧板作进一步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施例1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施例1的除燃烧板外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施例2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施例2的除燃烧板外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2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例1

参照图1、2本实施例中,包括煲体1、燃烧板4、进气引射装置6、水盘固定耳9、固定耳10、燃烧板耐热棉3,其结构特点是:所述煲体1外底部周围设置固定耳10,煲体1外侧中部周围设置水盘固定耳9,固定耳10固定在灶具底部连接耳,水盘固定耳9固定在灶具上方水盘位置;所述进气引射装置6为管道结构,管道具有伸出煲体1连接外部燃气管道的燃气输入端、伸入煲体1内的燃气输出端;所述煲体1上沿内侧开有安装环形的燃烧板耐热棉3的槽位,所述燃烧板4通过燃烧板耐热棉3与煲体1粘合,燃烧板4密布通孔。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中杯8、中杯耐热棉2,所述中杯8设置于煲体1中央,所述进气引射装置6为双管道结构,一条管道穿过煲体1通入中杯8内、另一条管道通过煲体1设置在中杯8外侧;所述中杯耐热棉2与中杯8杯口形状吻合,中杯8通过中杯耐热棉2与燃烧板4粘合。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分流板7,所述进气引射装置6的另一条管道的燃气输出端设置分流板7,所述分流板7为供燃气流通的多孔板型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流板7呈扇形,扇形外弧与煲体1内侧吻合、内弧与中杯8外侧吻合,分流板7整体固定安装在煲体1内侧和中杯8外侧之间。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炉头饰环5,所述炉头饰环5为环形,炉头饰环5包围在煲体1上沿。

参照图3、4具体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除了还包括中心管12、中心管耐热棉11,所述中心管12由煲体1底部通入,位于中杯8内,中心管12顶部开有供中心管耐热棉11设置的槽位,所述中心管12通过中心管耐热棉11与燃烧板4相粘合。中孔连接介13,所述燃烧板4中部开有与中孔连接介13对应的通孔,中孔连接介13的一头具有与燃烧板4通孔配合的突沿、另一头插入至中心管12内,所述燃烧板4和中心管12通过中孔连接介13夹紧。

其余部分与具体实施例1相同。中心管作为国内灶具引气打火的部件,该结构适用于起火器件设置在煲体内的灶具,如起火器设置在煲体外则无需在煲体内设置中心管。中心管耐热棉11、燃烧板耐热棉3、中杯耐热棉2使用陶瓷纤维棉,该陶瓷纤维棉具有不同规格,可根据不同需要而使用,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稳定,耐高温,可达1700摄氏度不融化,当采取工艺使其粘合后不容易分离,热稳定性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