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热式电暖器的散热控制开关及蓄热式电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3535阅读:770来源:国知局
一种蓄热式电暖器的散热控制开关及蓄热式电暖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暖领域,特别是一种蓄热式电暖器及其散热控制开关。



背景技术:

蓄热式电暖器,是利用夜间(21时至次日6时)电网低谷时段的低价电能,在6-8小时内完成电、热能量转换并贮存,在电网高峰时段,以辐射、对流的方式将贮存的热量释放出来,实现全天24小时室内供暖。

目前的蓄热式电暖器大致包括发热部件、蓄热部件、散热部件以及控制装置。电暖器的散热控制包括通过直接调节发热部件的输出功率控制来控制电暖器的散热速率,和通过设置独立的散热装置来控制电暖器的散热速率两种。而独立散热装置又分为强制散热和直接散热两种。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103604151A中公开了一种固体蓄热电暖器,其散热控制方式为加热部件供暖模式下同时对蓄热部件进行蓄热,当环境温度达到设定值时自动转换为小功率蓄热部件供热模式。此种电暖器无需设置独立的散热机构,结构相对简单。但是此种电暖器在发热供暖模式和蓄热供暖模式下都需要接通电路,存在安全隐患。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CN2833392Y中公开了一种填充床式显热-潜热蓄热电暖器,该电暖器的散热装置具有强迫空气沿回旋形气流通道流动换热的风扇。通过控制风扇的开启/关停以及调节风扇的转速,实现电暖器供热/蓄热模式之间的转换及控制电暖器散热速率。但是风扇一旦出现故障时会大大影响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还有可能给电暖器带来安全隐患。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CN201081329Y中公开了一种踢脚线型蓄热电暖器,该电暖器的散热控制结构为上下隔热层及上下外壳对应于每组蓄热砖之间地间隙,分别开设有出气孔和进气孔,上隔热层与上外壳之间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挡板,该挡板对应于上隔热层和上外壳的出气孔也开设有出气孔。该挡板的滑动平稳度与挡板所受到的阻力有关,而阻力大小由挡板、上外壳及上隔热层之间相互接触面积决定。当用户需要微调挡板的相对位置时,必须用手指紧紧地按压挡板的拨动块调节挡板的滑动阻力,给用户造成使用上的不便。该实用新型专利还公开了活动挡板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挡板的一端面上设置齿条,对应的上外壳上开设一矩形孔,一拨轮枢接在上外壳上,该拨轮与挡板的齿条相啮合。使用时,转动拨轮可以带动齿条左右移动,从而带动挡板上隔热层和上外壳之间内左右滑动,实现开启或关闭出气孔的功能。由于挡板具有齿条,与该齿条相啮合的拨轮也必然是齿轮,拨动齿轮时手指与轮齿相接触挤压会有明显痛感,所以该实施例也会给用户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暖器及散热控制开关,该散热控制开关采用直接散热原理,独立机械式结构,人工操作,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蓄热式电暖器的散热控制开关,其包括主架和散热孔壳体,该散热孔壳体具有散热孔,散热控制开关具有风门杆和散热孔盖板,该风门杆横穿主架,一端伸出电暖器的外壳,另一端设有风门压板,散热孔壳体上构造出支撑散热孔盖板的支点,支点的设置位置使得散热孔盖板的一侧在自然状态时翘起,暴露散热孔,该散热孔盖板翘起的部分成为盖合部,通过转动所述风门杆,风门压板可拨动盖合部下压,封闭散热孔。

优选地,散热孔壳体边缘设有限位支撑件,散热孔盖板具有与该限位支撑件相配合的限位孔。

优选地,限位支撑件顶端设有彼此对置的卡爪。

优选地,主架包括第一主架和第二主架,风门杆依次穿过该第一主架和第二主架。

优选地,风门杆位于所述第一主架和第二主架之间的部分套装有第一弹簧。

优选地,第一弹簧与第二主架之间设有弹簧卡子。

优选地,第一主架面向第二主架的一侧设有环绕所述风门杆的垫圈。

优选地,散热控制开关设有副架,该副架位置与主架相互错开,用于支撑所述风门杆。

优选地,风门压板套装在风门杆上。

优选地,风门杆设有凸部,该凸部和风门压板之间的风门杆套装有第二弹簧。

优选地,风门杆伸出电暖器的端头设置有控制旋钮。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蓄热式电暖器,其包括外壳及蓄热部件,该蓄热式电暖器还包括前面所述的散热控制开关。

优选地,所述主架上设有温控元件,该温控元件具有伸出所述蓄热式电暖器的控温调节转轴,主架上设有位置与该控温调节转轴相对应的温控进风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蓄热式电暖器,其包括外壳及蓄热部件,该蓄热式电暖器还包括前面所述的散热控制开关。

优选地,主架上设有温控元件,该温控元件具有伸出所述蓄热式电暖器的控温调节转轴,主架上还设有位置与该控温调节转轴相对应的温控进风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暖器,具有独立的散热控制开关,与电暖器的电气控制系统相互不冲突。该散热控制开关采用直接散热原理,无需加装动力装置,没有额外消耗。人工操作的机械式结构动作平稳,操作方便。散热孔盖板动作方式借助重力翘板原理,结构简单,其支撑连接件设计巧妙,散热孔盖板拆装快捷,方便维修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控制开关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盖合状态时散热控制开关中散热孔盖板与散热孔壳体相连接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然状态时散热控制开关中散热孔盖板与散热孔壳体相连接时的左视图。

图中:

1.风门杆 2.第一主架 3.第二主架 4.副架 5.散热孔壳体 6.散热孔盖板 7.风门压板 8.限位支撑件 9.限位孔 10.卡爪 11.盖合部 12.第一弹簧 13.弹簧卡子 14.垫圈 15.凸部 16.第二弹簧 17.开口销 18.支点 19.控制旋钮 20.温控进风口 21.温控元件 22.温控调节转轴 23.温控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电暖器的散热控制开关其包括主架1和散热孔壳体5,该散热孔壳体5具有散热孔,散热控制开关具有风门杆1和散热孔盖板6,该风门杆1横穿主架,一端伸出电暖器的外壳,另一端设有风门压板7,所述散热孔壳体5上构造出支撑所述散热孔盖板6的支点18,支点18的位置设置使得所述散热孔盖板6的一侧在自然状态时翘起,暴露所述散热孔,该散热孔盖板6翘起的部分成为盖合部11,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中,散热孔盖板6与散热孔壳体5正、侧面的交汇处线接触,该散热孔壳体5正、侧面的交汇处即为支撑散热孔盖板6的支点18。该支点18偏离散热孔盖板6的中线,使得散热孔盖板6其中一侧受到的重力大于其另一侧受到的重力,即在散热孔盖板与散热孔壳体5正、侧面的交汇处相接触时,散热孔盖板6受到重力相对较小的一侧翘起,暴露出散热孔,该翘起的一侧成为可与散热孔相盖合的盖合部11。通过转动风门杆1,风门压板7可拨动盖合部11下压,封闭散热孔。风门杆1受到的转动阻力大于散热孔盖板6相对盖合部11另一侧受到的重力,当停止转动风门杆1时,盖合部11可一直保持封闭散热孔的状态或者根据需要选择盖合部11翘起的角度。

如图1、2所示,散热孔壳体5在其边缘设置限位支撑件8,散热孔盖板6设有与该限位支撑件8相配合的限位孔9。如图1、2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支撑件8沿散热孔壳体5正、侧面的交汇处横向分布,数量为两个。安装散热孔盖板6时,限位支撑件8对准限位孔9插入,散热孔盖板6与散热孔壳体5正、侧面的交汇处线接触,限位孔9一边与限位支撑件8线接触,从而使散热孔盖板6以近似抵靠的方式与散热孔壳体5正、侧面的交汇处相连接。如图2所示,限位孔9与限位支撑件8之间留有间隙,使散热孔盖板6能以限位支撑件8为依靠在一定范围内上下翻动,翻动的角度范围由限位孔与限位支撑件8之间间隙大小决定。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孔9长度与限位支撑件8长度大致相同,宽度略大于限位支撑件8的宽度。采用这种配置的散热孔盖板6仅限于在一定角度范围内上下翻动,从而保证了对散热孔的盖合效果。

为了避免电暖器整体由于在搬运过程中不慎倾斜或倒放导致散热孔盖板6与散热孔壳体5相脱离,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支撑件8顶端设有一对卡爪10,该卡爪10相互对置。当倾斜或倒置电暖器时,卡爪10能有效阻止散热孔盖板6沿限位支撑件8的表面移动至限位支撑件8的顶端从而相互脱离的趋势。为了便于散热孔盖板6的拆装,本实施例中限位孔9具有与限位支撑件8适配的形状如图2所示,限位孔9大体为矩形,在其一侧长边两端增加两个近似半圆形的突起,每个突起的面积略大于卡爪10的正面投影面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主架包括第一主架2和第二主架3,风门杆1横穿该第一主架2和第二主架3,其都能对风门杆1起到支撑作用。同时第一主架2和第二主架3之间形成一定的容纳空间,便于在其内部设置小型元器件。风门杆1位于所述第一主架2和第二主架3之间的部分套装有第一弹簧12。第一主架2、第二主架3起到挤压第一弹簧12的作用,第一弹簧12受到挤压产生弹性形变,即对第一主架2、第二主架3施加一定的压力,使第一弹簧12相对于风门杆1紧贴第一、第二主架。当转动风门杆1时,第一弹簧12对风门杆1施加一个与风门杆1旋转方向相反的力矩,即弹簧对风门杆1施加了转动阻力,使风门杆1的旋转动作更加平稳。作为对该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弹簧12与第二主架3之间设有弹簧卡子13,第一主架2面向第二主架3的一侧设有环绕所述风门杆1的垫圈14。弹簧卡子13和垫圈14可以进一步增加风门杆1旋转阻力,同时还具有保护第一、第二主架表面的作用。另外第一主架2邻近电暖器的外壳,垫圈14还具有密封作用。

风门压板7套装在风门杆1上,风门杆1设有凸部16,该凸部16和所述风门压板7之间的风门杆1套装有第二弹簧16。该第二弹簧16与前述第一弹簧12的作用相同,都具有增加风门杆1旋转的阻力的效果。风门压板7依靠其与风门杆1之间的相互配合紧密地固定在风门杆1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在风门杆1邻接所述风门压板7的端头设有开口销17。开口销17的作用是进一步锁住风门压板7,防止风门压板7受到第二弹簧16挤压而发生偏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控制开关设有副架4,该副架4位置与所述主架相互错开,用于支撑所述风门杆1,同时副架4与风门杆1相接触也具有增加风门杆1转动阻力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风门杆1伸出电暖器外壳的一侧端头设置控制旋钮19,该控制旋钮19具有增加风门杆1旋转扭矩的作用,使整个散热开关的操作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暖器,作为该电暖器的进一步改进,如图一所示,第一主架2上设有温控元件21,该温控元件21具有伸出所述蓄热式电暖器的控温调节转轴22,所述第二主架3上设有位置与该控温元件21相对应的温控进风口20,控温调节转轴22的端头设有温控旋钮23。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