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运输的换热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02674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运输的换热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运输的换热管。



背景技术:

换热管是换热器的元件之一,置于筒体之内,用于两介质之间热量的交换。

目前,换热器的换热管内壁都是平滑的,如石墨改性聚丙烯列管式换热器、降膜吸收器和石墨改性聚丁烯盘管式换热器等的换热管。不仅导热面积小,而且管道内流体为直流、中快外慢,热交换时间长、效果差,换热管耗量大、浪费资源,设备占地大、易损坏、成本高。

并且换热管为表面光滑的圆柱形结构,在运输过程用,不利于固定在一起,需要用捆绑等方式固定,运输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导热面积大、热交换效果好的便于运输的换热管。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便于运输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不锈钢制成的管体,所述管体表面的中间设有两个凸块;所述两个凸块之间设有一平面,平面的长度与凸块的长度相同;所述管体内设有一个以上的凹部;所述凹部内设有导流槽。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平面的表面设有防滑螺纹。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凹部呈近三角形。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两个凸块和平面的总长度为管体长度的1/6至1/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增大了换热面积,换热效果更好;管道之间可相互固定,在运输途中,不易发生松动,便于运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图2所示,:一种便于运输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不锈钢制成的管体1,所述管体1表面的中间设有两个凸块2;所述两个凸块2之间设有一平面3,平面3的长度与凸块2的长度相同。

在运输时,一个换热管的凸块2可放在另一个换热管的平面3上,使得换热管在运输途中不易松动。

进一步的,平面3的表面设有防滑螺纹,增加摩擦力,使得更加不易松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管体1内设有一个以上的凹部4;所述凹部4内设有导流槽,凹部4增大了换热面积,使得换热面积,导流槽增大了空气流通的速度,使换热时间更长。

进一步的,凹部4呈近三角形,使得结构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增大了换热面积,换热效果更好;管道之间可相互固定,在运输途中,不易发生松动,便于运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