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温差清洁供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01347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温差清洁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节能减排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国务院多次召开节能减排的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各个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节能减排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关系到人类子孙万代的健康发展,是世界各国政府和各国人民的共同的责任。

我国北方地区的大型集中供暖系统,采用循环水输送形式,一般天然气锅炉供水管道中的热水温度为90度左右,天然气锅炉回水管道中的热水温度为45度左右,供热系统的温差只有45度。根据物理热学知识,水的温度越高,蕴含的热能越多。对于供热循环水输送来讲,循环水温度越高、温差越大,输送的热能越多。因此需要一种大温差清洁供热系统,通过提高供热的循环水温差来提高循环水输送效率,实现节能降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大温差清洁供热系统,对用户回水管道中的热水进行热能回收,使升温了的热水再次回到用户供水管道,通过提高供热的循环水温差来提高循环水输送效率,实现节能降耗,减少热能浪费,并且无污染,对既有供热管道的改造方便,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温差清洁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热装置和与供热装置配合的温差回收装置,所述供热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锅炉供水管道、分水器、用户供水管道、用户回水管道、集水器和锅炉回水管道,所述温差回收管道包括用于连通用户回水管道和吸热式热泵机组的低温进水口的低温主进水管道、用于连通用户回水管道和吸热式热泵机组的高温进水口的低温辅助进水管道、用于连通用户回水管道和吸热式热泵机组的低温出水口的低温出水管道以及用于连通用户供水管道和吸热式热泵机组的高温出水口的高温出水管道,所述低温主进水管道的进水口和所述低温辅助进水管道的进水口均位于所述低温出水管道的出水口的同一侧,所述低温出水管道设置在低温辅助进水管道与集水器之间。

上述的一种大温差清洁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主进水管道接有用于将用户回水管道中的水输送到所述低温主进水管道的循环泵。

上述的一种大温差清洁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主进水管道上安装有回水调节阀和主进水调节阀,所述回水调节阀位于低温主进水管道的进水口和循环泵之间,所述主进水调节阀位于循环泵和低温主进水管道的出水口之间。

上述的一种大温差清洁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辅助进水管道上安装有辅助进水调节阀。

上述的一种大温差清洁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出水管道上安装有低温出水调节阀。

上述的一种大温差清洁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出水管道上安装有高温出水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及使用操作方便。

2、本实用新型对用户回水管道中的热水进行热能回收,使升温了的热水再次回到用户供水管道,减少热能浪费,节能环保,并且无污染。

3、本实用新型在既有供热管道的基础上,只需要加入吸热式热泵机组和温差回收管道即可形成大温差回收供热装置,对既有供热管道的改造方便,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对用户回水管道中的热水进行热能回收,使升温了的热水再次回到用户供水管道,通过提高供热的循环水温差来提高循环水输送效率,实现节能降耗,减少热能浪费,并且无污染,对既有供热管道的改造方便,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锅炉供水管道; 2—分水器; 3—用户供水管道;

4—用户回水管道; 5—集水器; 6—锅炉回水管道;

7—吸热式热泵机组; 8—低温主进水管道; 9—低温辅助进水管道;

10—低温出水管道; 11—高温出水管道; 12—回水调节阀;

13—循环泵; 14—主进水调节阀; 15—辅助进水调节阀;

16—低温出水调节阀; 17—高温出水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供热装置和与供热装置配合的温差回收装置,所述供热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锅炉供水管道1、分水器2、用户供水管道3、用户回水管道4、集水器5和锅炉回水管道6,所述温差回收装置包括吸热式热泵机组7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吸热式热泵机组7和所述供热装置中管道的温差回收管道,所述温差回收管道包括用于连通用户回水管道4和吸热式热泵机组7的低温进水口的低温主进水管道8、用于连通用户回水管道4和吸热式热泵机组7的高温进水口的低温辅助进水管道9、用于连通用户回水管道4和吸热式热泵机组7的低温出水口的低温出水管道10以及用于连通用户供水管道3和吸热式热泵机组7的高温出水口的高温出水管道11,所述低温主进水管道8的进水口和所述低温辅助进水管道9的进水口均位于所述低温出水管道10的出水口的同一侧,所述低温出水管道10设置在低温辅助进水管道9与集水器5之间。

实际使用时,低温主进水管道8和低温辅助进水管道9将用户回水管道4中的供热回水引流进吸热式热泵机组7,吸热式热泵机组7利用设备内的吸热介质从低温辅助进水管道9流出的供热回水中采集热能,并将热能传递给低温主进水管道8流出的供热回水,然后释放了热能的供热回水经过低温出水管道10流入到锅炉回水管道6中,吸收了热能的供热回水经过高温出水管道11流入到用户供水管道3中,通过提高供热的循环水温差来提高循环水输送效率。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低温主进水管道8接有用于将用户回水管道4中的水输送到所述低温主进水管道8的循环泵13。

实际使用时,循环泵13作为动力源,将用户回水管道4中的供热回水输送到低温主进水管道8中。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低温主进水管道8上安装有回水调节阀12和主进水调节阀14,所述回水调节阀12位于低温主进水管道8的进水口和循环泵13之间,所述主进水调节阀14位于循环泵13和低温主进水管道8的出水口之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低温辅助进水管道9上安装有辅助进水调节阀15。

实际使用时,回水调节阀12、主进水调节阀14和辅助进水调节阀15为流量阀。回水调节阀12用来调节从用户回水管道4中流入循环泵13的流量,主进水调节阀14用来调节从循环泵13流入吸热式热泵机组7的流量,辅助进水调节阀15用来调节从低温辅助进水管道9中流入吸热式热泵机组7的流量,通过调节从低温主进水管道8流入吸热式热泵机组7的流量和调节从低温辅助进水管道9流入吸热式热泵机组7的流量,来改变吸热式热泵机组7中热传递的效率,使热传递过后吸收了热能的供热回水温度接近用户供水管道3中的供热水温度。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低温出水管道10上安装有低温出水调节阀16。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高温出水管道11上安装有高温出水调节阀17。

实际使用时,低温出水调节阀16和高温出水调节阀17均为流量阀。释放了热能的供热回水从低温出水管道10流出,通过低温出水调节阀16改变释放了热能的供热回水的流量,使水势适应用户回水管道4,避免水量过大。吸收了热能的供热回水从高温出水管道11流出,通过高温出水调节阀17改变吸收了热能的供热回水的流量,一方面使水势适应用户供水管道3,另一方面,由于吸收了热能的供热回水的温度和用户供水管道3中的供热水温度存在一定差距,调节吸收了热能的供热回水的流量,使得吸收了热能的供热回水与用户供水管道3中的供热水混合后,混合后的水温与用户供水管道3中的供热水温度之间的差值在一定范围之内。

具体实施时,锅炉加热后的供热水经锅炉供水管道1流入分水器2,分水器2将杂质隔离,之后将水均衡分配到用户供水管道3中,用户供水管道3中的供热水经过热交换实现供暖。然后供热回水从用户回水管道4流出,此时供热回水分三路,一路经低温主进水管道8流入吸热式热泵机组7,另一路经低温辅助进水管道9流入吸热式热泵机组7,第三路直接流入集水器5,吸热式热泵机组7利用设备内的吸热介质从低温辅助进水管道9流出的供热回水中采集热能,并将热能传递给低温主进水管道8流出的供热回水,然后释放了热能的供热回水经过低温出水管道10流入到锅炉回水管道6中,吸收了热能的供热回水经过高温出水管道11流入到用户供水管道3中,与用户供水管道3中的供热水混合,经过热交换继续实现供暖,通过提高供热的循环水温差来提高循环水输送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