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滤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26675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雾霾滤除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空气调节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霾滤除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雾霾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副产物之一。近年来,雾霾逐渐成为我国城市生活中不容忽视的问题,PM2.5等小颗粒污染物成为空气中最主要也是最严重的污染物。城市PM2.5的来源主要是工业及人类生活排放,包括工业排放、汽车尾气、道路扬尘。大量细颗粒PM2.5的过量排放,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规模雾霾。雾霾对于人体的危害是潜移默化和根深蒂固的,对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也有着十分大的影响。所以对于室外雾霾的消除和减弱措施刻不容缓。而目前基本没有针对于室外除霾的较为有效的措施,从源头除霾涉及的成本也相对较高。

目前,城市被迫实施了很多低效高消耗的除霾方法。例如:建造的除霾塔,在街道用洒水车洒水等。这些措施不仅没有明显的除霾效果,反而大量浪费了社会自然资源,根本无法大规模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室外雾霾有效滤除的问题,提供一种雾霾滤除系统。

一种雾霾滤除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建筑物的进风管道、第二通风管道、第三通风管道、出风管道以及设置于所述进风管道的第一风机;所述第二通风管道的一端与所述进风管道连接,所述第二通风管道的另一端连接至建筑物室内;所述第三通风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出风管道连接,所述第三通风管道的另一端连接至建筑物室内;所述第一风机用于使得空气由所述进风管道进入所述第一通风管道,并从所述出风管道流出,所述雾霾滤除系统还包括:

第一通风管道;

所述第一通风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风管道和所述出风管道连接;

所述第一通风管道内设置有第一除霾模块,所述第一除霾模块和第一风机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除霾模块用于对排向室外的空气进行清洁,滤除雾霾。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风管道设置第二除霾模块,用于对排向室内的空气进行清洁,滤除雾霾。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通风管道设置第二风机,用于增大所述雾霾滤除系统的出风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霾滤除系统,还包括:

循环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风管道和所述第三通风管道之间,用于为室内、室外的空气提供交换空间;

第三气流阀,设置于所述循环管道,用于控制所述循环管道中的气压平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循环管道中还设置有空气加湿装置,所述空气加湿装置与所述第三气流阀间隔设置,所述空气加湿装置用于对除霾后待循环利用的空气进行加湿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除霾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管道的初级过滤装置;

所述初级过滤装置的结构为滤袋,所述滤袋用于除去毫米级及以上的颗粒。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除霾模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管道与所述初级过滤装置连接的静电除尘装置;

所述静电除尘装置的阳极为导电网状结构,阴极为针状导电棒。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除霾模块,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管道与所述静电除尘装置连接的脉冲除霾装置,所述脉冲除霾装置用于滤除0.2微米及以上的颗粒。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除霾模块,还包括:集尘装置;

所述集尘装置与所述初级过滤装置、所述静电除尘装置和所述脉冲除霾装置连接,用于汇集所述初级过滤装置、所述静电除尘装置和所述脉冲除霾装置收集的颗粒、灰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霾滤除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进风管道的第一气流阀;

所述第一气流阀与所述第一风机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气流阀配合所述第一风机用于调节室外空气的进风量。

上述所述的雾霾滤除系统是基于建筑通风系统的新型室外除霾系统。所述雾霾滤除系统将建筑原有的通风管道应用于室外空气的除霾。所述雾霾滤除系统,充分利用了建筑物现有的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通过增加所述第一通风管道和第一除霾模块,实现了对室外空气进行雾霾滤除的功能。

所述雾霾滤除系统不仅能够有效消除室外空气中的雾霾,更能有效利用城市现有的大量建筑群资源。无论是政府大楼、写字楼、大型商场,或是展览馆、纪念堂、火车站、大型居民建筑群,都可以广泛地采用所述雾霾滤除系统无需大兴土木建造相关设施,只需对通风管道进行小规模、居民不可见的加装,即可完成一整套除霾系统的设置。所述第一通风管道设置第一除霾模块,用于对排向室外的空气进行清洁,滤除雾霾。所述雾霾滤除系统的整体方案设计成本低。所述雾霾滤除系统的方案对室内原本通风系统基本没有不良影响,适用范围广,非常适合城市大规模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雾霾滤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雾霾滤除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除霾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雾霾滤除系统 10

进风管道 101

第一通风管道 100

出风管道 102

第一除霾模块 110

初级过滤装置 112

静电除尘装置 114

脉冲除霾装置 116

集尘装置 118

第一风机 120

第一气流阀 130

第二气流阀 140

第二通风管道 200

第二除霾模块 210

第三通风管道 300

第二风机 310

循环管道 400

第三气流阀 410

空气加湿装置 42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雾霾滤除系统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提供一种雾霾滤除系统10,包括进风管道101、第二通风管道 200、第三通风管道300、出风管道102。所述进风管道101、所述第二通风管道 200、所述第三通风管道300和所述出风管道102设置于建筑物。所述第一风机 120设置于所述进风管道101内。所述第一风机120用于使得空气由所述进风管道101进入所述第一通风管道100,并从所述出风管道102流出。所述第二通风管道200的一端与所述进风管道101连接。所述第二通风管道200的另一端连接至建筑物室内。所述第三通风管道300的一端与所述出风管道102连接。所述第三通风管道300的另一端连接至建筑物室内。

所述雾霾滤除系统10还包括:第一通风管道100。

所述第一通风管道1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风管道101和所述出风管道102 连接。所述第一通风管道100内设置有第一除霾模块110。所述第一除霾模块 110和第一风机120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除霾模块110用于对排向室外的空气进行清洁,滤除雾霾。

具体地,室外空气依次经过所述进风管道101、第二通风管道200、室内、所述第三通风管道300、所述出风管道102、最后排出室外,完成了室外到室内空气的循环。另外,室外空气依次经过所述进风管道101、第一通风管道100、所述出风管道102、最后排出室外,完成了室外到室外空气的循环。所述第一通风管道100内间隔设置有第一除霾模块110和第一风机120,所述第一风机120 用于使得空气由所述进风管道101进入所述第一通风管道100,并从所述出风管道102流出,所述第一除霾模块110用于对排向室外的空气进行清洁,滤除雾霾。

具体地,待净化的空气首先由建筑物原本通风系统进风口(即,所述进风管道101)进入第一通风管道100。通过所述第一风机120可以将室外的待处理的空气充入所述第一通风管道100。所述第一风机120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设置。具体,可以设置在所述进风管道101或所述第一通风管道100内。即待净化的空气可以首先由所述进风管道101进入建筑物内。其中,一部分空气经由原本的建筑新风系统经净化送入室内,其余大量待净化空气被送入第一除霾模块110。在所述第一除霾模块110中,首先,除去空气中的大颗粒污染物,再除去空气中的PM2.5等小颗粒污染物。在此过程后,将洁净的空气经由建筑通风系统排风道排出室外,即净化后的空气经所述出风管道102排出室外。可以理解,所述第一除霾模块110在除去大颗粒和小颗粒污染物以后还可以对净化后的空气进行加湿处理。

本实施例中,所述雾霾滤除系统10是基于建筑通风系统的新型室外除霾系统。所述雾霾滤除系统10首次将建筑原有的通风管道应用于室外空气的除霾。所述雾霾滤除系统10,充分利用了建筑物现有的所述进风管道101、和所述出风管道102。通过增加所述第一通风管道100,实现了对室外空气进行雾霾滤除的功能。所述雾霾滤除系统10不仅能够有效消除室外空气中的雾霾,更能有效利用城市现有的大量建筑群资源。无论是政府大楼、写字楼、大型商场,或是展览馆、纪念堂、火车站、大型居民建筑群,都可以广泛地采用所述雾霾滤除系统10无需大兴土木建造相关设施,只需对通风管道进行小规模、居民不可见的加装,即可完成一整套除霾系统的设置。所述第一通风管道100设置第一除霾模块110,用于对排向室外的空气进行清洁,滤除雾霾。所述雾霾滤除系统 10的整体方案设计成本低。所述雾霾滤除系统10的方案对室内原本通风系统基本没有不良影响,适用范围广,非常适合城市大规模应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风管道200设置第二除霾模块210,用于对排向室内的空气进行清洁,滤除雾霾。

具体地,所述第二通风管道200和所述第二除霾模块210主要用于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净化。待净化的空气由所述进风管道101进入建筑物内。通过建筑物现有的新风系统,经由所述第二通风管道200进入室内。在所述第二通风管道200中,由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风管道200中的所述第二除霾模块210对室外空气进行净化处理。将净化后的空气通入室内。可以理解,所述第二除霾模块210可以设置为与所述第一除霾模块110相同的结构。具体地,所述第二除霾模块210能够完成对室外空气进行净化除霾的功能即可。

本实施例中,所述雾霾滤除系统10,兼容了室外除霾和室内除霾的功能。所述雾霾滤除系统10充分利用了城市现有的大量建筑群资源。在净化室外空气的同时,对室内空气的净化过程毫不影响,真正实现了滤除雾霾的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通风管道300设置第二风机310,用于增大所述雾霾滤除系统10的出风量。

具体地,所述第三通风管道300与所述出风管道102连接,用于向建筑物外排出空气。在排出空气的过程中,还可以在所述第三通风管道300处设置第二风机310。所述第二风机310的设置可以增大所述雾霾滤除系统10的出风量。经所述出风管道102排出的空气可以是从所述第三通风管道300处排出的空气,也可以是经所述第一通风管道100排出的空气。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无论是从所述第一通风管道100排出的空气,还是从所述第三通风管道300处排出的空气都是除霾后洁净的空气。所述雾霾滤除系统10从整体上净化了整个建筑物所处的外部环境的空气。所述第二风机310的设置使所述出风管道102处的出风量能够充分保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霾滤除系统10,还包括:循环管道400。循环管道400,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风管道200和所述第三通风管道300之间。所述循环管道400,用于为室内、室外的空气提供交换空间。第一气流阀410,设置于所述循环管道400,用于控制所述循环管道400中的气压平衡。

具体地,所述循环管道400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风管道200和所述第三通风管道300之间。经所述第二通风管道200净化后的空气一部分进入室内,另一部分可以进入所述循环管道400。进入所述循环管道400的洁净的空气是待重复使用的洁净空气。另外,由于所述第一通风管道100、所述第二通风管道200和所述第三通风管道300,以及所述循环管道400都能够连通。因此不排除在所述循环管道400中存在经所述第一通风管道100净化的空气。在所述循环管道400 中的待循环利用的空气可以与室内的空气进行交换。经所述循环管道400排出的待循环利用的空气也可能通过所述出风管道102排出建筑物之外。

在所述循环管道400处设置所述第一气流阀410能够控制所述循环管道400 中的气压平衡。比如:当所述循环管道400的气压较高时,可以通过所述第一气流阀410设置允许通过的气流,从而能控制所述循环管道400内的气压平衡。控制所述循环管道400的气流平衡,不会损坏建筑物的通风管道或室内、室外通风系统。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流阀410与所述循环管道400的连接方式并不做具体的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循环管道400中还设置有空气加湿装置420。所述空气加湿装置420与所述第一气流阀410间隔设置。所述空气加湿装置420用于对除霾后待循环利用的空气进行加湿处理。

具体地,所述空气加湿装置420能够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季节,调节局部区域的湿度,改善空气质量。经高压放电产生的离子不一定全部被吸附,一部分会通过空气吹出,利用水的导电作用将空气中剩余的负电荷消除。通过所述空气加湿装置420,对所述循环管道400的干净风进行加湿,提高其空气密度,保证出风口的干净风密度大于外部空气,促使该部分空气能够在水平方向流通更远。更具体地,所述空气加湿装置420采用可调节的雾化喷水、毛细纤维、等离子超声波等方式。出力口湿系统的空气直接排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风管道100设置第二风机320,用于增大所述雾霾滤除系统10的进风量。可以理解,所述第二风机320的设置是为了增大进风量,更方便建筑物外的空气进入所述雾霾滤除系统1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除霾模块110,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管道 100的初级过滤装置112。所述初级过滤装置112的结构为滤袋,所述滤袋用于除去毫米级及以上的颗粒。具体的,所述初级过滤装置112中可以设置排列方式为3x3的小的滤除单元,能除去毫米级颗粒。所述初级过滤装置112主要将空气中的大颗粒、毛发、纤维等滤除。所述初级过滤装置112将毫米级以上尘埃粒子清除。所述初级过滤装置112可以采用金属过滤网。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除霾模块1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管道100与所述初级过滤装置112连接的静电除尘装置114。

所述静电除尘装置114的阳极为导电网状结构,阴极为针状导电棒。

具体的,经过所述初级过滤装置112过滤后的空气进入所述静电除尘装置 114。所述静电除尘装置114阳极为导电网状结构,阴极为针状导电棒。所述静电除尘装置114能够扑捉更细小的微粒,能够提高除尘效率。静电除尘是通过高压产生电离,让尘埃带电荷。当带电尘埃经过高压静电场时,根据"正负相吸" 的原理,吸附在反极性的极片上,可捕捉小至0.01阳的微小尘埃。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除霾模块1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管道100与所述静电除尘装置114连接的脉冲除霾装置116,所述脉冲除霾装置116 用于滤除0.2微米及以上的颗粒。具体地,所述脉冲除霾装置116可以滤除直径为0.2~10微米的颗粒,其中对直径2微米左右的粒子效果最好。

具体地,所述脉冲除霾装置116由工频电源经电力电子装置变频升压。所述脉冲除霾装置116采用高压高频脉冲除霾,脉冲由工频电源经电力电子装置变频升压。所述脉冲除霾装置116提供10-1000Hz的频率,10-100kV的电压,能够滤除0.2微米及以上的颗粒。所述脉冲除霾装置116能够进一步的净化空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除霾模块110,还包括:集尘装置118;

所述集尘装置118与所述初级过滤装置112、所述静电除尘装置114和所述脉冲除霾装置116连接,用于汇集所述初级过滤装置112、所述静电除尘装置114 和所述脉冲除霾装置116收集的颗粒、灰尘。

所述集尘装置118主要是收集所述第一除霾模块110消除的消除霾和灰尘。所述集尘装置118采用模块化设计,以方便灰尘的清理及后期的维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霾滤除系统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进风管道101 的第二气流阀130。所述第二气流阀130与所述第一风机120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气流阀130配合所述第一风机120用于调节污风的进风量。

具体地,设置所述第二气流阀130是为了保证室外空气的进风量。所述第二气流阀130和所述第一风机120配合,能够实现精确控制所述室外空气的进风量。比如:在一天之中某个时间段通过所述第二气流阀130控制室外空气较大的进入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霾滤除系统1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所述出风管道 102的第三气流阀140。具体地,设置所述第三气流阀140是为了保证经过净化的空气的出风量。所述第三气流阀140可以和所述第二风机310配合,调节净化后空气的出风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除霾模块110也可以包括一空气加湿装置,用于对净化后的空气进行加湿处理。使空气更湿润、更易于人们的呼吸。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除霾模块110与所述第一通风管道100无缝连接。所述第一除霾模块110的大小与形状与建筑物的通风管道相配合,可以与建筑物原有的通风管道无缝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除霾模块210和所述第一除霾模块110可以具有相同的结构。上述所述的所述第一除霾模块110所包括的具体除霾装置可以任意组合。所述第一除霾模块110只要能够实现滤除雾霾、颗粒,净化空气即可,具体的结构形式不在做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