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风空气净化结构以及新风净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6151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均风空气净化结构以及新风净化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均风空气净化结构以及新风净化机。



背景技术:

空气净化器又称"空气清洁器"、空气清新机和净化器等,是指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一般包括PM2.5、粉尘、花粉、异味、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细菌和过敏原等),并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产品,主要分为家用、商用、工业和楼宇等。

一般空气净化器都是通过风轮组件的作用,将空气吸入或排出的。当风轮组件的风轮转动时,就会促使周围的空气流动,进而可以将外界的空气吸入或排除至空气净化器内进行净化处理。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空气净化器在进行空气净化处理的过程中,风轮组件转动时会促使空气急速流动,这样当空气排出空气净化器的时候会很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均风空气净化结构以及新风净化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空气净化器在对空气进行净化处理后排放时的空气流速很急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均风空气净化结构,包括壳体和冷热交换器;

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入口、回风入口、进风出口和回风出口;

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进风道和回风道,所述进风道和所述回风道均与所述冷热交换器连通;

所述进风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风入口和所述进风出口连接,所述回风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回风入口和所述回风出口连接;

所述进风道包括进风导入腔和进风导出腔,所述进风导入腔和所述进风导出腔位于所述冷热交换器的进风路两侧;

所述回风道包括回风导入腔和回风导出腔,所述回风导入腔和所述回风导出腔位于所述冷热交换器的回风路两侧;

所述进风导出腔和所述回风导出腔内均设置有挡风壁;

位于所述进风导出腔内的挡风壁将所述进风导出腔分隔为第一急风区和第一均风区;所述挡风壁与所述进风导出腔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缝隙,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急风区和第一均风区;所述第一均风区内设置有进风风轮组件;

位于所述回风导出腔内的挡风壁将所述回风导出腔分隔为第二急风区和第二均风区;所述挡风壁与所述回风导出腔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缝隙,用于连通所述第二急风区和第二均风区;所述第二均风区内设置有回风风轮组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室内空气净化方式,通过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的交换,而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净化。

使用的时候,所述进风入口是与室外连通的,此时,所述进风道内的进风风轮组件通过转动可以驱动空气流动,继而将室外的洁净空气从所述进风入口吸入,沿着所述进风道从所述进风出口进入到室内,在该过程中可以将室外的洁净空气吸入至室内。

与此同时,所述回风道内的回风风轮组件通过转动可以驱动空气流动,继而将室内的污浊空气从所述回风入口吸入,沿着所述回风道从所述回风出口排出到室外,在该过程中可以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至室外。

同时,由于空气会通过进风风轮组件的驱动从所述第一急风区流进,当空气进入第一急风区时流速还是很大的,接着由于所述第一急风区与所述第一均风区之间只有所述缝隙连通,所以流速较大的空气只能够通过进风风轮组件的驱动从所述缝隙进入第一均风区,而空气经过缝隙再进入第一均风区以后,风速就会被大大降低,并且进入第一均风区后空气整体的流速也变得均匀了,使空气达到均匀并且缓和的效果。

另外,在所述回风导出腔中的原理与上述同理。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位于所述进风导出腔内的挡风壁围绕所述进风风轮组件设置。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位于所述回风导出腔内的挡风壁围绕所述回风风轮组件设置。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组件;

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挡风壁宽度方向的侧边与所述进风导出腔的内壁之间。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座和支撑柱;

所述支撑座设置在所述挡风壁,所述支撑柱连接在所述支撑座和所述进风导出腔的内壁。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组件;

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挡风壁宽度方向的侧边与所述回风导出腔的内壁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所述支撑组件可以用于稳固所述缝隙,使所述挡风壁经过急风冲击后不会产生位移。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座和支撑柱;

所述支撑座设置在所述挡风壁,所述支撑柱连接在所述支撑座和所述回风导出腔的内壁。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导入腔内设置有缓风结构,用于调整进入所述进风导入腔的风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室外的洁净空气沿着所述进风道进入室内的过程中,所述缓风结构可以对这些空气的流速进行控制,将急风变缓,从而减少对空气净化机内部的冲击,获得更好的空气净化效果。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导入腔内设置有滤网,和\或,所述回风导入腔内设置有滤网。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滤网可对从室内到室外的空气,以及从室外到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以排除掉空气中的污染物,防止室内的空气和室外的空气受到污染。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新风净化机,包括所述均风空气净化结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均风空气净化结构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进风道和回风道流向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均风空气净化结构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均风空气净化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均风空气净化结构的示意图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进风导出腔和回风导出腔的结构示意图。

标记:1-壳体;11-进风入口;12-回风入口;13-进风出口;14-回风出口;15-进风道;16-回风道;17-冷热交换器;18-滤网;151-进风风轮组件;152-进风导入腔;153-进风导出腔;154-缓风结构;161-回风风轮组件;162-回风导入腔;163-回风导出腔;2-挡风壁;21-第一急风区;22-第一均风区;23-缝隙;24-第二急风区;25-第二均风区;26-支撑组件;261-支撑座;262-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均风空气净化结构的示意图一;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进风道和回风道流向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均风空气净化结构的示意图二;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均风空气净化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均风空气净化结构的示意图三;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进风导出腔和回风导出腔的结构示意图。

首先,结合图1-5所示,并同时参考图7,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均风空气净化结构,包括壳体1和冷热交换器17;

所述壳体1具有进风入口11、回风入口12、进风出口13和回风出口14;

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进风道15和回风道16,所述进风道15和所述回风道16均与所述冷热交换器17连通;

所述进风道1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风入口11和所述进风出口13连接,所述回风道1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回风入口12和所述回风出口14连接;

所述进风道15包括进风导入腔152和进风导出腔153,所述进风导入腔152和所述进风导出腔153位于所述冷热交换器17的进风路两侧;

所述回风道16包括回风导入腔162和回风导出腔163,所述回风导入腔162和所述回风导出腔163位于所述冷热交换器17的回风路两侧;

所述进风导出腔153和所述回风导出腔163内均设置有挡风壁2;

位于所述进风导出腔153内的挡风壁2将所述进风导出腔153分隔为第一急风区21和第一均风区22;所述挡风壁2与所述进风导出腔153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缝隙23,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急风区21和第一均风区22;所述第一均风区22内设置有进风风轮组件151;

位于所述回风导出腔163内的挡风壁2将所述回风导出腔163分隔为第二急风区24和第二均风区25;所述挡风壁2与所述回风导出腔163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缝隙23,用于连通所述第二急风区24和第二均风区25;所述第二均风区25内设置有回风风轮组件161。

根据上述结构,所述可调控空气净化结构可以采用一种外循环的方式,即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至室外,再将室外的洁净空气吸入室内,将室内外的空气进行循环式的替换,进而通过室外的洁净空气来替换掉室内的污浊空气,实现室内空气的彻底净化效果,并能够控制进风道15和回风道16之间的连通,对室内的空气进行选择性的回流,以防止在室外空气不好的时候对室内的空气产生反污染的效果。

所述进风道15内设置有进风风轮组件151,所述回风道16内设置有回风风轮组件161,所述进风风轮组件151和回风风轮组件161就是对室内和室外空气进行驱动流动的结构,当将所述进风入口11和所述回风出口14与室外接通后,再将所述回风入口12和所述进风出口13连通至室内。

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进风风轮组件151包括电机和风轮,所述风轮通过所述电机驱动旋转。

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回风风轮组件161包括电机和风轮,所述风轮通过所述电机驱动旋转。

此时,参考如图2所示的进风道15和回风道16的流向,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的进风道15和回风道16的流向仅仅是一种优选的实施例,而并不证明实际的进风道15和回风道16就只能够如此设置。

根据如图2的实施例而言,所述进风道15内的进风风轮组件151通过转动可以驱动空气流动,使室外的洁净空气从所述进风入口11吸入,沿着如图2所示的流向,即沿着所述进风道15从所述进风出口13进入到室内,在该过程中可以将室外的洁净空气吸入至室内。

与此同时,所述回风道16内的回风风轮组件161通过转动可以驱动空气流动,并沿着如图2所示的流向流动,将室内的污浊空气从所述回风入口12吸入,沿着所述回风道16从所述回风出口14排出到室外,在该过程中可以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至室外。

通过上述两个过程的动作,在室外的洁净空气进入到室内的同时,室内的污浊空气也被排出到了室外,即可以将室外的洁净空气与室内的污浊空气进行交换。

其中,所述进风导出腔153和回风导出腔163的结构和功能原理类似,都是通过缝隙23的结构对进入进风道15和回风道16的高速空气进行缓冲,使流出的空气速度能够变得缓和以及均匀的,以此来提高空气净化机的使用效果,所以,本申请中仅以所述进风导出腔153的结构作为例子对其原理进行阐述和说明:

在所述进风导出腔153中,当空气进入所述进风导出腔153的时候,空气的流速相对较大,而此时空气首先会进入进风导出腔153的第一急风区21,接着,由于所述第一急风区21与所述第一均风区22之间只有所述缝隙23连通,所以流速较大的空气只能够通过进风风轮组件151的驱动从所述缝隙23进入第一均风区22,然后才能够排出去。

所以,当空气经过缝隙23再进入第一均风区22的过程中,空气流速就会被一定程度的限制下来,使风速被大大降低,所以空气进入第一均风区22后,空气整体的流速也变得均匀了,以此来使空气达到均匀并且缓和的效果。

其中,优选的,位于所述进风导出腔153内的挡风壁2围绕所述进风风轮组件151设置,当挡风壁2围绕在所述进风风轮组件151的时候,所述缝隙23也是如图1所示的沿着所述进风风轮组件151的周围的,这样空气沿着缝隙23进入第一均风区22的时候,是从四面八方均匀的进入所述第一均风区22的,所以这种设置的结构更加能够让空气的流速变得均匀。

另外,在所述回风导出腔163中的原理与上述同理。

其中,优选的,位于所述回风导出腔163内的挡风壁2围绕所述回风风轮组件161设置。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组件26;所述支撑组件26设置在所述挡风壁2宽度方向的侧边与所述进风导出腔153的内壁之间。

所述支撑组件26包括支撑座261和支撑柱262;所述支撑座261设置在所述挡风壁2,所述支撑柱262连接在所述支撑座261和所述进风导出腔153的内壁。

如图6所示,所述支撑组件26固定在所述缝隙23处支撑连接所述挡风壁2,可以用于稳固所述缝隙23,使所述挡风壁2经过急风冲击后不会产生位移。

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组件26;所述支撑组件26设置在所述挡风壁2宽度方向的侧边与所述回风导出腔163的内壁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26包括支撑座261和支撑柱262;所述支撑座261设置在所述挡风壁2,所述支撑柱262连接在所述支撑座261和所述回风导出腔163的内壁。

如图6所示,所述支撑组件26固定在所述缝隙23处支撑连接所述挡风壁2,可以用于稳固所述缝隙23,使所述挡风壁2经过急风冲击后不会产生位移。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导入腔152内设置有缓风结构154,用于调整进入所述进风导入腔152的风速。

因为当室外的空气被驱动流动,并沿着进风道15大量的进入室内的过程中,所述进风道15内的空气流速一定会很大,而为了缓解这种高速的空气流速,所以在所述进风道15内设置了所述缓风结构154。

根据图4所示,这种缓风结构154就是一个内部中空的腔,当室外的洁净空气沿着所述进风道15进入室内的过程中,空气会首先进入缓风结构154的中空腔内,当高速的空气进入缓风结构154的中空腔内后,空气流速就会被限制,当再次流出至缓风结构154并进入进风道15的后半段时,整个空气流速就会被大大降低,所以,所述缓风结构154可以对这些空气的流速进行控制,将急风变缓,从而减少对空气净化机内部的冲击,获得更好的空气净化效果。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导入腔152内设置有滤网18,和\或,所述回风导入腔162内设置有滤网18。

在室外的空气进入室内的过程中,以及室内的空气排出至室外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设置在进风道15和回风道16内的滤网18来对流过的空气进行过滤,因为室外的空气也会存在质量差的情况,室内的空气本身就是需要进行净化的,这样就能够保证室外进入室内的空气不会污染室内的空气,同时,也会使室内排出至室外的空气不会污染室外的空气,增强了空气净化机对室内空气的净化,也避免了过量的造成污染外界大气的问题。

滤网18可对从室内到室外的空气,以及从室外到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以排除掉空气中的污染物,防止室内的空气和室外的空气受到污染。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新风净化机,包括所述均风空气净化结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