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矿冷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14910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式矿冷炉,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冶金行业,冷却烧结矿的立式冷却炉。



背景技术:

我国烧结工序能耗占钢铁工业总能耗的12%,蕴含着巨大的余热回收潜力。目前,大中型烧结机采用带式冷却机或环形冷却机冷却。在显热回收与利用上存在漏风率25%~60%,风量大,热废气品质低等弊端。回收热量约占烧结矿总热的约23%,国内余热发电6~18kWh/t烧结矿。部分小型烧结机没有余热回收设施。近几年,国内研究者提出了竖式烧结矿冷却机的概念,冷却效果和投资成本仍需进一步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冷却效率高,余热回收率高,投资与运行成本低,环境效益好的立式矿冷炉。

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立式矿冷炉,它包括:缓存仓、与缓存仓相连的冷却段、与冷却段相连的出料仓;冷却段和出料仓安装在钢结构支撑上;

所述的冷却段由外到内分别包括外壳、外风筒和内风筒。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立式矿冷炉,所述的缓存仓、冷却段与出料仓同轴。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立式矿冷炉,所述的缓存仓顶部设有落料口,底部设有进料口;进料口位于冷却段顶部,与外风筒相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立式矿冷炉,所述的外壳下部设置进风管,所述的进风管穿过外风筒与内风筒底部相连通,外壳上部设置出风管,外壳侧面设置人孔,便于检修。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立式矿冷炉,所述的内风筒的筒身上均匀设有条形进风孔。所述的内风筒顶部为锥形布料器,让矿料分散落下。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立式矿冷炉,所述的外风筒的筒身上均匀设有条形出风孔。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立式矿冷炉,所述的冷却段底部与出料仓相连,出料仓底部有出料口。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式矿冷炉,所述的进料口在上,出料口在下,矿料由上往下,所述的进风管在下,出风管在上,冷却风逆流而上,同时内风筒上均匀布满进风孔,外风筒上均匀布满出风孔,使得布风均匀且阻力小,大大提高冷却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式矿冷炉,所述的外壳和外风筒之间形成一个空腔,冷却风从出风孔出来时会夹带很多矿料的粉尘颗粒,经过这个空腔上行至出风管的过程中,粉尘颗粒会受重力作用落下,进入出料仓,减少扬尘。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式矿冷炉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式矿冷炉,结构合理,占地面积小,冷却效率高,余热回收效率高,投资与运行成本低,环境效益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式矿冷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立式矿冷炉,它包括:缓存仓1、与缓存仓1相连的冷却段2、与冷却段2相连的出料仓3;冷却段2和出料仓3安装在钢结构支撑4上;出料仓3底部有出料口3-1。

所述的冷却段2由外到内分别包括外壳2-1、外风筒2-2和内风筒2-3。所述的外壳2-1上部设置有出风管2-7,外壳2-1侧面设置有人孔2-8,外壳2-1下部设置有进风管2-6,所述的进风管2-6穿过外风筒2-2与内风筒2-3底部相连通。所述的内风筒2-3的筒身上均匀设有条形进风孔2-5;内风筒2-3的顶部设有锥形布料器2-9。所述的外风筒2-2筒身均布条形出风孔2-4。

以上所述的立式矿冷炉,所述的缓存仓1、冷却段2和出料仓3同轴。所述的缓存仓1顶部设有落料口1-1,底部设有进料口1-2;进料口1-2位于冷却段2的顶部,进料口1-2与外风筒2-2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式矿冷炉,结构设计合理,占地面积小,冷却效率高,余热回收效率高,投资与运行成本低,环境效益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