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脱油污的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6972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脱油污的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电器类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脱油污的油烟机。



背景技术:

脱排抽油烟机在接通电源之后,电机开始工作,驱动风轮作高速旋转,形成类似排风扇的效果(专业名词是负压区),这时,烹饪产生的油烟就被高速旋转的风轮带进吸油烟机内部进行过滤。抽油烟机过滤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次较大油雾与空气通过油网过滤分离(油网可能有多层),过滤后的油烟进入烟机风道内部通过涡轮的旋转对油烟气体进行第二次的油烟分离,风柜中的油烟受到离心力的作用,油雾凝集成油滴,通过油路收集到油杯,净化后的烟气最后沿固定的通路排出,但是,目前的油烟机分离油烟的离心力和烟气涡流全靠风轮旋转产生,旋转速度快,产生的离心力大,油和烟分离效率高,但也同时产生噪音大的问题,并且风轮的若干叶片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衰减厉害,形成的烟气涡流为扩散状,烟气旋转力矩小,向心力不高,快速排出效率不够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脱油污的油烟机,包含包含油杯、截油罩、进风圈、密封圈、前盖板、电机罩、主体壳、叶轮、螺母、吸风盘,主体壳内的电机旋转轴设叶轮并用螺母固定、右端设吸风盘、前侧面设前盖板,叶轮为圆筒状整体、上设的轴座内设连接孔、四周设若干连接块与周边连接,叶轮的外圆周均布若干条烟油分离槽,烟油分离槽内设若干烟气孔,主体壳的左端设截油罩,截油罩左端设油杯,连接块相邻的部位设烟道,烟道内设若干与叶轮内腔贯穿的烟气孔,本实用新型高速旋转的叶轮把油烟进行分离,油烟被快速旋转的烟油分离槽撞击后产生的离心力增大,主动促进油烟分离并凝聚,筒状的叶轮更形成了高速旋转固定直径的向固定方向排出的涡流,油雾快速分离凝集成油滴收集到油杯,净化后的烟气沿固定通道被吸风盘排出,吸入效率高,油烟分离快,排烟效果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脱油污的油烟机,包含油杯、截油罩、进风圈、密封圈、前盖板、电机罩、主体壳、叶轮、螺母、吸风盘,所述主体壳内的电机旋转轴设叶轮并用螺母固定、右端设吸风盘、前侧面设前盖板,所述叶轮为圆筒状整体、上端的轴座内设连接孔、四周设若干连接块与周边连接,叶轮的外圆周均布若干条烟油分离槽,所述烟油分离槽内设若干烟气孔,所述烟气孔为贯穿式,主体壳的叶轮左端设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左端设进风圈,所述进风圈左端设截油罩,所述截油罩左端设油杯。

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块相邻的部位设烟道,所述烟道内设若干与叶轮内腔贯穿的烟气孔。

进一步设置,所述电机罩设在电机的吸风盘上端。

进一步设置,所述主体壳内的排烟通道与外部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高速旋转的叶轮把油烟进行分离,油烟被快速旋转的烟油分离槽撞击后产生的离心力增大,主动促进油烟分离并凝聚,筒状的叶轮更形成了高速旋转固定直径的向固定方向排出的涡流,油雾快速分离凝集成油滴收集到油杯,净化后的烟气沿固定通道被吸风盘排出,吸入效率高,油烟分离快,排烟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叶轮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仰视图。

图中:油杯1、截油罩2、进风圈3、密封圈4、前盖板5、电机罩6、主体壳7、叶轮8、轴座801、连接孔802、烟油分离槽803、烟气孔804、连接块805、烟道806、螺母9、吸风盘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新型脱油污的油烟机,包含油杯1、截油罩2、进风圈3、密封圈4、前盖板5、电机罩6、主体壳7、叶轮8、螺母9、吸风盘10,所述主体壳7内的电机旋转轴设叶轮8并用螺母9固定、右端设吸风盘10、前侧面设前盖板5,所述叶轮8为圆筒状整体、上端的轴座内设连接孔802、四周设若干连接块805与周边连接,叶轮8的外圆周均布若干条烟油分离槽803,所述烟油分离槽803内设若干烟气孔804,所述烟气孔804为贯穿式,主体壳7的叶轮8左端设密封圈4,所述密封圈4左端设进风圈3,所述进风圈3左端设截油罩2,所述截油罩2左端设油杯1,本实用新型高速旋转的叶轮把油烟进行分离,油烟被快速旋转的烟油分离槽803撞击后产生的离心力增大,主动促进油烟分离并凝聚,筒状的叶轮更形成了高速旋转固定直径的向固定方向排出的涡流,油雾快速分离凝集成油滴收集到油杯,净化后的烟气沿固定通道被吸风盘排出,吸入效率高,油烟分离快,排烟效果好。

所述连接块805相邻的部位设烟道806,所述烟道806内设若干与叶轮8内腔贯穿的烟气孔804。

所述电机罩6设在电机的吸风盘10上端,利于快速把烟气排出。

所述主体壳7内的排烟通道与外部连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