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压式热网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6913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热领域,尤其是一种分压式热网加热器。



背景技术:

现在大多数的供热首站内,蒸汽压力一般较高,一部分进入热网加热器对用户供暖用水进行加热,另一部分通过背压汽轮机来拖动循环泵来循环用户供暖用水,蒸气通过背压汽轮机后的排汽压力一般较低,约为0.1~0.25MPa,远远低于主蒸汽压力,而压力较低的乏汽则无法再进入热网加热器使用,背压汽轮机外排的乏汽或者被直接排放掉造成浪费,或者采用增加一台乏汽换热器的方式来吸收背压汽轮机外排的乏汽,与热网加热器形成并联,共同对用户供暖用水进行加热。增加乏汽换热器,这样无疑增加了站内配置的复杂程度,管系复杂,安装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分压式热网加热器,该分压式热网加热器具有不需要增加乏汽换热器也能将背压汽轮机排出的乏汽回收利用,简化了系统,降低了投资费用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壳体、左封头和右封头,所述的壳体的左侧设置有左封头,壳体的右侧设置有右封头,所述的左封头上部设置有出水口,下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的壳体的上部设置有高压蒸汽进口,下部设置有疏水口,与右封头相连的壳体的右侧延长一段为附加壳体,附加壳体的上部设置有与其内腔相通的低压蒸汽进口,下部设置有附加疏水口,所述的附加壳体与壳体之间的内腔内设置有分压隔板,所述的分压隔板的外径与附加壳体的内径相吻合。

所述的分压隔板的厚度为50mm以上。

所述的低压蒸汽进口位于附加壳体上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附加疏水口位于附加壳体下部的中间位置。

所述的附加壳体的下侧设置有附加凝结水液位计。

所述的壳体的下侧设置有凝结水液位计。

所述的高压蒸汽进口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壳体上部的左右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分压式热网加热器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不需要增加乏汽换热器也能将背压汽轮机排出的乏汽回收利用,简化了系统,降低了投资费用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分压式热网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左封头,3、右封头,4、出水口,5、进水口,6、高压蒸汽进口,7、疏水口,8、附加壳体,9、低压蒸汽进口,10、附加疏水口,11、分压隔板,12、附加凝结水液位计,13、凝结水液位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分压式热网加热器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分压式热网加热器,其结构包括壳体1、左封头2和右封头3,所述的壳体1的左侧设置有左封头2,壳体1的右侧设置有右封头3,所述的左封头2上部设置有出水口4,下部设置有进水口5,所述的壳体1的上部设置有高压蒸汽进口6,下部设置有疏水口7,与右封头3相连的壳体1的右侧延长一段为附加壳体8,附加壳体8的上部设置有与其内腔相通的低压蒸汽进口9,下部设置有附加疏水口10,所述的附加壳体8与壳体1之间的内腔内设置有分压隔板11,所述的分压隔板11的外径与附加壳体8的内径相吻合。

所述的分压隔板11的厚度为50mm以上。

所述的低压蒸汽进口9位于附加壳体8上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附加疏水口10位于附加壳体8下部的中间位置。

所述的附加壳体8的下侧设置有附加凝结水液位计12。用于检测附加壳体8内的凝结水位,当达到一定值时,打开附加疏水口10将凝结水排出。

所述的壳体1的下侧设置有凝结水液位计13。用于检测壳体1内的凝结水位,当达到一定值时,打开疏水口7将凝结水排出。

所述的高压蒸汽进口6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壳体1上部的左右两侧。便于高压蒸汽更好地与壳体1内的进水接触换热。

本实用新型的分压式热网加热器能实现高、低压两股蒸汽分别进入加热器,而不会产生压力的相互冲突而影响低压进汽。从供热首站内直接来的高压主蒸汽直接沿高压蒸汽进口进入壳体,背压汽轮机排出的压力较低的乏汽从低压蒸汽进口进入附加壳体,分别对壳体内的供暖用水进行加热,该分压隔板11最小厚度50mm,根据压力差的情况而加厚。这样,当高压蒸汽通过分压隔板11与附加壳体8的缝隙向低压蒸汽侧流动时,不断的被冷凝,冷凝产生的凝结水在缝隙间形成水阻,有效避免了高压蒸汽对低压蒸汽侧的影响,使低压进汽畅通无阻。

以上所列举的实施方式仅供理解本实用新型之用,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有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权利要求所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作出多种变化或变形,所有等同的变化或变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