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瓶内的水份含量降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5712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容器干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钢瓶内的水份含量降低装置。



背景技术:

特种钢瓶用于储存高纯度或超高纯度化学品,化学品包括一些特殊气体和液体,容器内壁的光洁度达标是其容器生产的首要条件。为了提高化学品纯度,需要将容器抽成真空状态,再注入化学品,当瓶内水份含量较高时,容易影响化学品的纯度,导致化学品纯度大大降低。目前我国一般企业能达到的标准是容器内部水份含量为1ppm,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容器内壁光洁度,如果光洁度不够,打磨后内壁的水份附着率较高,其次是容器的内部烘干装置的优劣也有影响。

目前最多的干燥方式是往容器内吹高温空气,容器内的水份随着温度升高而形成水蒸汽,水蒸汽随着空气一起带出容器。但是这种方式烘干只能达到1ppm水份含量,无法继续排空瓶内水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钢瓶内的水份含量降低装置,可以达到超低水份含量0.1ppm。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钢瓶内的水份含量降低装置,包括空气置换器、烘干机构、氮气瓶、抽气管和输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置换器包括机壳和设置在机壳内的空压机和真空泵,钢瓶的开口处密封连接有密封端盖,密封端盖上开有供抽气管和输气管插入的密封孔道,抽气管和输气管的一端均插入到钢瓶内部,抽气管的另一端与真空泵连接,输气管的另一端与空压机连接,空压机的进气口与氮气瓶通过一根进气管连通,真空泵的出气口连接有一根与外界连通的排气管,烘干机构设于钢瓶下方。

空气置换器是一种能将钢瓶抽成真空状态,也能将钢瓶内气压提升到0.5-0.8Mpa的设备,将真空泵与空压机组合成一起放进机壳内的设备总称。

本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先通过真空泵将钢瓶内空气抽干,再通过空压机往钢瓶内注入5~8公斤的氮气,启动烘干机构,使瓶表面升温,达到100℃时保温5分钟,让瓶内水蒸汽与氮气充分混合,再通过真空泵排出氮气;依次重复注入氮气3~5次,那么瓶内的水份含量可以达到0.1ppm,大大提高后期储存于瓶内的化学品的纯度。

进一步的,所述烘干机构包括与钢瓶紧密接触的导热板,导热板内固定电加热丝,电加热丝与电源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板为弧形,与钢瓶外表面贴合。导热板采用高导热系数的材料制成,如石墨、导热硅脂、导热硅胶等。

进一步的,所述输气管上设有进气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抽气管上设有排气阀门。

往钢瓶内注入氮气时,进气阀门打开,排气阀门关闭;抽真空时,进气阀门关系,排气阀门打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钢瓶内的水份含量降低装置通过加热钢瓶,使内瓶壁上的水份变成水蒸汽,氮气与瓶内水蒸汽充分混合,通过真空泵排出瓶外,达到瓶内超低水份含量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钢瓶内的水份含量降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氮气瓶;2、抽气管;3、输气管;4、机壳;5、空压机;6、真空泵;7、密封端盖;8、钢瓶;9、进气管;10、排气管;11、导热板;12、电加热丝;13、进气阀门;14、排气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钢瓶8内的水份含量降低装置包括空气置换器、烘干机构、氮气瓶1、抽气管2和输气管3,空气置换器包括机壳4和设置在机壳4内的空压机5和真空泵6。钢瓶8的开口处密封连接有密封端盖7,密封端盖7上开有供抽气管2和输气管3插入的密封孔道,抽气管2和输气管3的一端均插入到钢瓶8内部,抽气管2的另一端与真空泵6连接,输气管3的另一端与空压机5连接,空压机5的进气口与氮气瓶1通过一根进气管9连通,真空泵6的出气口连接有一根与外界连通的排气管10,烘干机构设于钢瓶8下方。

烘干机构包括与钢瓶8紧密接触的导热板11,导热板11内固定电加热丝12,电加热丝12与电源电连接。导热板11为弧形,与钢瓶8外表面贴合。导热板11采用高导热系数的材料制成,如石墨、导热硅脂、导热硅胶等。

输气管3上设有进气阀门13,抽气管2上设有排气阀门14。往钢瓶8内注入氮气时,进气阀门13打开,排气阀门14关闭;抽真空时,进气阀门13关系,排气阀门14打开。

工作原理:先通过真空泵6将钢瓶8内空气抽干,再通过空压机5往钢瓶8内注入5~8公斤的氮气,启动烘干机构,使钢瓶8表面升温,达到100℃时保温5分钟,让瓶内水蒸汽与氮气充分混合,再通过真空泵6排空瓶内,使钢瓶8保持真空;按照上述工序循环进行增压、加热、抽空,注入氮气3~5次后,那么瓶内的水份含量可以达到0.1ppm,大大提高后期储存于瓶内的化学品的纯度。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