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臂自行走式球团环冷机散料收集智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6509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悬臂自行走式球团环冷机散料收集智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悬臂自行走式球团环冷机散料收集智能系统。



背景技术:

高炉冶炼离不开球团矿,而球团矿必须经过回转窑进行焙烧,焙烧后在窑尾卸下时温度较高,因此,球团生产中需要对球团矿进行冷却。一般球团矿冷却采用环式冷却机进行冷却,该设备简称环冷机。环冷机冷却工艺由多个相互首尾相连的台车构成,台车在环形轨道里运行经过鼓风对矿进行冷却作业。冷却过程中,环冷机的台车底篦子会有一部分球团漏到散料漏斗中,最终通过环形布置的多个漏斗进行收集,然后通过漏斗下端定期的将散料卸下,人工运到皮带运输机上,再进入下一道工序的生产流程。目前,漏斗下端回收散料的方式是通过工人推动手工推车定期进行运输。工人根据实践积累的经验感觉到漏斗中的散料应该积满时,将小车移动到散料漏斗下,开启放料阀门,将散料卸放到小车内,待小车卸满后关紧卸料阀门,将小车推到运输传送带旁,将车中的散料倾倒置运输带上运走。然后不断的再重复以上过程,因一台环冷机下置多个环形布置漏斗,究竟哪个料斗已满工人无法做出准确断定,因而会造成工人工作效率很低,散料不能及时排除,影响作业效率。且这种卸料方式工人劳动强度大,易疲劳。同时,该卸料环境属于粉尘作业,污染较大。从料斗中接料、用手推小车运料、倾倒置皮带运输机上时,都不可避免会引起扬灰,对工人身体造成伤害。有时,偶尔因为人为的操作失误,会对漏斗散料彻底放空,环形散料斗与冷却风机相连,容易造成漏风。一旦工人对放料时间造成误判,放料不及时会造成散料斗积累满料,严重时将环冷台车顶坏并堵塞环冷鼓风管道,使其不能正常工作。实践证明,环冷机下端地面作业区不可避免会洒落散料,有时还存在大量积水,泥泞脏乱,造成工人作业不便。20世纪80年代Bonczek等人在初期提出智能决策支持的思想,将人工智能中的专家系统和知识处理等方法引入控制决策支持中,有效地解决了系统中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及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的问题,扩大了信息处理的范围,提高了决策能力。可见,研发智能高效的自动化环冷机散料收集装置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环冷机散料收集的技术性能、控制性能、生产效率和适应性,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悬臂自行走式球团环冷机散料收集智能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悬臂自行走式球团环冷机散料收集智能系统,包括环冷机立柱,设置在各个所述环冷机立柱之间的环冷机横梁,设置在此环冷机横梁下方的散料收集筒,与此散料收集筒相连接的卸料电机,设置在环冷机下方的散料回收小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散料收集筒上设有与所述散料收集筒相匹配的散料收集筒托板,与此散料收集筒托板相连接有悬臂自行走式移动机构,在所述的散料回收小车行走吊轨圆周方向均匀排布有小车位置传感器,在所述的散料回收小车上设置有小车位置传感器,在所述的散料收集筒与所述的散料收集筒托板之间设置有称重传感器,与所述的悬臂自行走式移动机构和各个传感器连接有智能控制系统,

所述的悬臂自行走式移动机构包括与所述散料收集筒托板相连接的行走机构,与此行走机构垂直连接的支撑机构,所述的行走机构包括与所述环冷机横梁固定连接的行走支撑轨,设置在此行走支撑轨上的行走驱动轨,设置在此行走驱动轨上的行走轮Ⅰ和行走轮Ⅱ,与此行走轮Ⅰ和行走轮Ⅱ相连接的行走车身,与所述行走轮Ⅰ相连接的行走轮驱动电机Ⅰ,与所述行走轮Ⅱ相连接的行走轮驱动电机Ⅱ,

所述的行走车身与所述的散料收集筒托板固定连接。

所述的支撑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行走机构上部的上部支撑,设置在所述行走机构下部的下部支撑,所述的上部支撑包括与所述的环冷机横梁下置托板固定连接的上支撑轨,设置在此上支撑轨上的上支撑滚轮Ⅰ和上支撑滚轮Ⅱ,所述的下部支撑包括与所述的行走支撑轨固定连接的下支撑轨,设置在此下支撑轨上的下支撑滚轮Ⅰ和下支撑滚轮Ⅱ。

所述的上支撑滚轮Ⅰ和上支撑滚轮Ⅱ分别与所述的行走车身滚动连接。

所述的下支撑滚轮Ⅰ和下支撑滚轮Ⅱ分别与固定在所述散料收集筒托板下方的悬臂梁支撑托板滚动连接。

所述的智能控制系统包括中央PLC控制系统,控制变频器和触摸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悬臂自行走式球团环冷机散料收集智能系统由智能控制系统操作,能够实现环冷机散料收集的周期性动作,对散料收集筒采取悬臂自行走方式进行收料和卸料,有效提高了环冷机散料收集的技术性能、控制性能、生产效率和适应性,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实践证明性能可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悬臂自行走式球团环冷机散料收集智能系统,包括环冷机立柱1,设置在各个所述环冷机立柱1之间的环冷机横梁2,设置在此环冷机横梁2下方的散料收集筒15,与此散料收集筒15相连接的卸料电机14,设置在环冷机下方的散料回收小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散料收集筒15上设有与所述散料收集筒15相匹配的散料收集筒托板16,与此散料收集筒托板16相连接有悬臂自行走式移动机构,在所述的散料回收小车行走吊轨圆周方向均匀排布有小车位置传感器,在所述的散料回收小车上设置有小车位置传感器,在所述的散料收集筒15与所述的散料收集筒托板16之间设置有称重传感器,与所述的悬臂自行走式移动机构和各个传感器连接有智能控制系统。

所述的悬臂自行走式移动机构包括与所述散料收集筒托板16相连接的行走机构,与此行走机构垂直连接的支撑机构,所述的行走机构包括与所述环冷机横梁2固定连接的行走支撑轨9,设置在此行走支撑轨9上的行走驱动轨8,设置在此行走驱动轨8上的行走轮Ⅰ7和行走轮Ⅱ20,与此行走轮Ⅰ7和行走轮Ⅱ20相连接的行走车身6,与所述行走轮Ⅰ7相连接的行走轮驱动电机Ⅰ12,与所述行走轮Ⅱ20相连接的行走轮驱动电机Ⅱ19,

所述的行走车身6与所述的散料收集筒托板16固定连接。

所述的支撑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行走机构上部的上部支撑,设置在所述行走机构下部的下部支撑,所述的上部支撑包括与所述的环冷机横梁下置托板3固定连接的上支撑轨4,设置在此上支撑轨4上的上支撑滚轮Ⅰ5和上支撑滚轮Ⅱ18,所述的下部支撑包括与所述的行走支撑轨9固定连接的下支撑轨10,设置在此下支撑轨10上的下支撑滚轮Ⅰ11和下支撑滚轮Ⅱ17。

所述的上支撑滚轮Ⅰ5和上支撑滚轮Ⅱ18分别与所述的行走车身6滚动连接。

所述的下支撑滚轮Ⅰ11和下支撑滚轮Ⅱ17分别与固定在所述散料收集筒托板16下方的悬臂梁支撑托板13滚动连接。

所述的智能控制系统包括中央PLC控制系统,控制变频器和触摸屏。

散料收集筒15置于散料收集筒托板16正中央,散料收集筒托板16与行走车身6和悬臂梁支撑托板13固连形成行走小车的主体结构;行走车身6主体安装有行走轮I7和行走轮II20,该两个行走轮分别被行走轮驱动电机I12、行走轮驱动电机II19驱动实现行走,进而实现整体小车的自由驱动;在环冷机横梁下置托板3及行走支撑轨9一侧分别倒置上支撑轨4和下支撑轨10,行走车身6通过上支撑滚轮I5和上支撑滚轮II18与上支撑轨4实现侧向支撑,且可自由滚动行走;同理,通过与行走车身6固连的悬臂梁支撑托板13通过下支撑轮I11和下支撑滚轮II17与行走支撑轨9实现滚动支撑且可自由行走,从而实现了整体行走小车的悬臂接触受力,保证其受力平衡,且运行平稳。

在所述的散料回收小车上设置有小车位置传感器,在所述的散料收集筒15与所述的散料收集筒托板16之间设置有称重传感器,散料收集筒15托挂在散料收集筒托板16正中央,以保证散料收集筒15与漏斗卸料阀对中。在散料收集筒15下方设置自动开关阀,通过卸料电机14驱动实现散料收集筒15的开关动作。

本实用新型通过悬臂自行走方式对散料收集筒15进行悬挂,在散料收集筒15与散料收集筒托板16之间放置的称重传感器,对每次接料时间、接料量(接料多少)、接料频率进行操作记忆,采集作业数据,建立智能专家自学习控制系统,实现接料作业的智能有效控制。当有积料需要倾倒时,驱动散料回收小车迅速移动到散料收集筒15正下方,打开散料收集筒15下方放料阀卸料,当料斗收集满后,称重传感器发出信号,关闭卸料阀,同时驱动散料回收小车运行到输送带处,实现散料的自动倾倒卸料,然后继续根据智能数据信息记忆的控制信号合理有序的实现重复作业,根据各个散料收集筒15料况实现不同工位卸料,进而有序的完成对环冷机散料的收集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悬臂自行走式球团环冷机散料收集智能系统由智能控制系统操作,能够实现环冷机散料收集的周期性动作,对散料收集筒15采取悬臂自行走方式进行收料和卸料,有效提高了环冷机散料收集的技术性能、控制性能、生产效率和适应性,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实践证明性能可靠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