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箱和底座可分离的上加水式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6340阅读:7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箱和底座可分离的上加水式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加湿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空气湿度是影响舒适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和长期使用空调的场所,空气较为干燥,因而加湿器越来越成为不少家庭的必备小家电。

目前,市场上的加湿器多数为有分离水箱的加湿器,其加水口设置在水箱的底部。这种下加水方式加湿器在加水时,要求使用者先通过提手把水箱提起,然后把水箱翻转使水箱底部朝上,然后打开水箱底部用来密封的加水盖,通过加水盖加满水,加满水后再密封好加水盖。整个加水过程不但繁琐,而且由于加满水后水箱较重,对老人、妇女等体力较小的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加水盖由于还有密封作用,以在水箱中实现负压避免水大量外泄,故一般使用时均需要旋紧密封,且加水盖位于水箱和底座间很小的空间,加水盖不能做的很大,与手握持能产生摩擦旋转力的接触面较小,且盖的旋转半径很小,导致旋开和旋闭均需要十分用力,对于老人等体弱的人开盖会非常吃力;另外加水盖上往往还设有可控的补气下水装置,在雾化水槽水位降低后使气体进入水箱以使水箱中的水能可控地流入水槽,则用力过度地旋开或旋闭有可能动作不协调而触碰补气下水装置,导致损坏,因此,将加水和下水装置合二为一的结构,很容易在正常使用中被损坏。为解决上述问题,市场上出现了上加水式加湿器,其水箱顶部设有水箱盖,可以开启水箱盖后直接加水,大大方便了用户。

上加水式加湿器的水箱是架设于底座上方的,水箱和底座往往采用一次性注塑实现,但由于水箱和底座上还要注塑形成如出雾通道、风管、水槽、下水口等功能性部件或安装结构,往往会导致模具和注塑工艺十分复杂,制作成本大幅度上升;另外,水箱下水装置的打开或关闭使水箱中的水受控流入水槽往往利用水位控制装置来控制,但是由于水中可能存在头发等异物,一旦异物卡在水位控制装置中,就会导致水位控制装置失效,水箱中的水会持续流向水槽。但是,传统加湿器的风机的出风口都是设置于水槽旁侧的,且位置较低,水槽的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就会淹没风机的出风口,水会倒灌入风机而导致风机及其附属电路损坏。

有鉴于此,如何能提供一种水箱和底座可分离的上加水式加湿器,既能避免费力翻转移动水箱和费劲开盖,又要享受水箱和底座分体而带来的模具工艺简单、成本低的效果,已成为消费者和业界一个追求目标。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各类生活家用电器的研究、开发与生产经验,经反复研究论证后,终得出本实用新型的上加水加湿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水箱和底座可分离的上加水式加湿器,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制做工艺简单,使用方便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加水式加湿器,包括底座、水箱、风机;底座上设置有水槽,水槽设有雾化装置;所述风机设在底座上,风机的出风口通过风管连接到出雾通道,所述出雾通道设有出雾口,以用于将雾化装置产生的水雾排出;所述水箱的上部设有进水口,水箱设置有下水口;下水口安装有下水装置,所述下水装置能接受电信号、磁信号或机械动作触动而打开或关闭;所述水箱和底座可分离的上加水式加湿器设有用于根据水槽中的水位高低产生电信号或磁信号或机械动作的水位控制装置,水位控制装置能将电信号或磁信号或机械动作传递给下水装置控制其关闭或打开;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与底座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风机出风口高于或风管的水平截面最少有一部分高于水箱最大储水量50%的水平面。

进一步所述风机出风口与风管可拆卸地密封连接,所述水箱与底座之间可拆卸地密封连接。

所述风机出风口高于或风管的水平截面最少有一部分高于水箱储水50%后的水平面;经大量数据统计研究,消费者一般很少将水箱加满,上加水由于加水方便,往往每次加水更少一些,再加上水箱与其下面的水槽有一定的空间,水箱中的水外泄即使不流出加湿器的状况下,97%的可能水箱中水位会下降到最大储水量50%的水平面以下,则只要出风口高于或风管的水平截面最少有一部分高于水箱最大储水量50%的水平面,再加上泄漏水的概率并不高,则出风口高于或风管的水平截面最少有一部分高于水箱最大储水量50%的水平面就能大概率避免水流入风机,而风道过长会影响风管出风口的风力,占用空间,增加实现的难度,影响美观,这样的设计能兼顾故障的可能性和产品实现方便性、效率及外观美观性,达到一个最优化设计。

上述下水装置及水位控制装置都已经普遍应用于加湿器中,此处不再详细描述其结构和工作原理。由于水箱与底座之间可拆卸地密封连接,这样水箱可以与底座分离,使用者可以单独带水箱去加水,更为灵活,也防止了在水位控制装置由于异物等原因失效时,水箱内的水沿水箱与底座之间的交界处流出加湿器。

具体来说,水箱与底座之间可拆卸地密封连接有以下几种方式:

1、所述底座与水箱的相接端面之间可拆卸地密封,具体为:

a、所述底座的顶面和/或水箱的底面设有密封圈,通过水箱压迫密封圈而实现水箱与底座之间的密封。

b、所述底座的顶面和/或水箱的底面设有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密封面,通过水箱压迫密封面而实现水箱与底座之间的密封。相比于上述a方式中的利用密封圈进行密封的方式,密封面对水箱与底座的相对位置的精确性要求不高,密封效果更加可靠,也使得水箱的安放更加方便。

2、所述底座的侧边与水箱的侧边可拆卸地密封连接,具体为:

c、上加水式加湿器还包括密封套,所述密封套套于底座与水箱的交界处,从而将底座的侧边与水箱的侧边可拆卸地密封连接。在水箱放置于底座上之后,再将密封套套在底座与水箱的交界处,这样就通过一个附加的密封套实现了密封连接。该密封套可以由弹性材料,例如橡胶制成,以方便安装和保证对水箱、底座的压紧,避免漏水。

d、所述底座的侧边与水箱的侧边设有相互配合的凹部与凸部,所述凹部的侧壁和/或凸部的侧壁设有密封圈。水箱与底座之间可以通过凹部与凸部进行定位,而在将水箱安放于底座上之后,上述凹部与凸部的侧壁就会紧密接触,通过此处的密封圈即可实现水箱与底座的密封连接。优选地,可以使凹部与凸部为圆台形,以方便安装水箱和确保密封效果良好。

e、所述底座与水箱通过侧边设有的螺纹可拆卸地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出雾通道由风管和雾管连接而成,所述风管与风机的出风口相通,风管的出风口在雾管的下部与雾管相通,所述出雾口设置于雾管的上部。本实用新型中的风机出风流向是这样的:风机-风机的出风口-风管-雾管-出雾口,水槽(由于设置了雾化装置,此处与雾管共同形成了出雾腔)是与出雾口相通的,风机吹出的风依次经过风机的出风口、风管后,由雾管的下部进入到水槽上方处,从而将水槽内产生的水雾向上经过雾管后,由出雾口向上吹出。

当水位控制装置由于异物等原因失效时,由于是上加水水箱,水箱中一般没有负压,水箱内的水会持续地流向水槽,直到水槽内的水位高度与水箱内的水位持平,水槽内的水会沿着雾管上升,并经由风管的出风口而进入到风管内,只要将风机的出风口的位置设计得较高(例如说位于风管的上方处)或者将风机的出风口与风管的进风口之间密封连接,设计风管经过较高位置,水槽内的水就不容易灌入风机的出风口,从而保证了风机的安全。

具体来说,出雾通道的设置有以下几种结构:

1、所述风管由下风管和上风管构成,所述上风管的底端开口,且上风管的底端与风机的出风口可拆卸地密封连接,上风管的上部与下风管相通,风管的出风口设于下风管的下部。

由于上风管的底端与风机的出风口可拆卸地密封连接,这样即使下风管和水槽内的水位上升,也不会经过上风管的底端与风机的出风口的连接处而进入到风机的出风口内,只有水位上升到上风管的上部,才会沿上风管而进入到风机的出风口内,而一般来说,即使水位控制装置失效,水箱内的水也不足以使水槽内的水位高度上升到上风管足够高的上部,因此,足以保证风机的安全。

具体来说,所述上风管的底端和/或风机的出风口设有密封圈或者密封面;或者所述上风管的底端与风机的出风口套接,上风管与风机的出风口的接触面设有密封圈或者密封面。上述两种结构均可实现上风管的底端与风机的出风口可拆卸地密封连接。在安装时,将上风管与风机的出风口对接,即可完成装配。

2、所述风管的底端开口,所述风机的出风口沿风管的底端开口向上伸入至风管内,且风机的出风口高于风管的出风口。在安装时,只需要将风管向下套上风机的出风口即可,风管与风机的出风口之间无需密封连接,风机的出风口的高度可以根据水箱的容量、水槽的容量等来进行调节,确保在当水位控制装置由于异物等原因失效,水箱内的水流向水槽而使得水箱与水槽的水位一致时,风机的出风口仍大概率高于此时的水位即可。

3、所述底座设有向上突出的凸部,风机的出风口位于凸部的上部,且通过位于凸部内的风机风道与风机相通;所述风管的上端与风机的出风口对接,风管的出风口设于风管的下端。该种结构抬高了风机的出风口位置,从而降低了风机进水的可能性。

上述第二、第三两种结构中,由于风机的出风口位置较高,即使水位控制装置失效,水箱内的水也不足以使水槽内的水位高度上升到风机的出风口的高度,因此,足以保证风机的安全。在第三种结构中,风机的风道是隐藏于凸部内的,充分利用了凸部内的空间,并提高了美观度。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与水箱设有互相配合的卡扣,将水箱放置于底座上后,将卡扣卡好,即可保证水箱与底座之间连接稳固,密封良好。

进一步地,所述岀雾通道与水箱为一体结构,这样将水箱从底座上取下后,即可清洗水槽,非常方便,而出雾通道可以在放置水箱时,直接与风机的出风口进行对接。当然,还可以如下设置:所述出雾通道与水箱为相互独立的结构,出雾通道与底座可拆卸地密封连接,此种结构更加灵活,使得加湿器的形状更加多样化。

本实用新型的上加水式加湿器改进了风道结构及水箱与底座的连接方式,提供了可以与底座分离的水箱,水箱和底座可以分别制作模具,模具制作和注塑工艺简单,上加水水箱方便了加水作业,加水口与下水装置分别设置,避免可能的相互干涉;而且即使水位控制装置失效,水箱内的水也难以进入风机或流出加湿器,保证了使用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上加水式加湿器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2的上加水式加湿器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3的上加水式加湿器的剖视图。

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

图7是实施例4的上加水式加湿器的剖视图。

附图标示:1、底座;2、水箱;3、水槽;4、风机的出风口;5、底座上的密封圈;6、雾管;7、出雾口;8、下风管;9、上风管;10、风机的出风口的密封圈;11、上风管上部的开口;12、风管的出风口;13、风管;14、面板;15、水平管;16、垂直管;17、风机的风道;18、水平环边;19、水平环边的密封圈,20、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2,本实施例的上加水式加湿器包括底座1、顶面设有进水口的水箱2;底座1上设置有水槽3,水槽3设有超声雾化装置;风机20可安装底座1内,风机的出风口4向上露出于底座1;水箱2设置有下水口,下水口可安装在水箱底部,也可装在距离水箱底有一定高度处,以避免水箱底积的沉淀物流入水槽;下水口上安装有下水装置,下水装置能接受电信号、磁信号或机械动作触动而打开或关闭,使水箱2中的水受控流入水槽3,下水装置可以是电磁阀、带有磁棒的橡胶盖或带有顶杆的橡胶盖等,能接受电、磁信号或机械触动而动作实现打开或关闭;水槽3中安装有用于根据水槽3中的水位高低产生电信号或磁信号或机械动作控制下水装置打开或关闭的水位控制装置,水位控制装置能将电信号或磁信号或机械动作传递给下水装置控制其关闭或打开;电信号的产生可以通过传感器感应水槽3中的水位,与预设值进行比较产生电信号来控制下水装置的电磁阀通断;磁信号的的产生可以通过传感器感应水槽3中的水位,与预设值进行比较确定通断线圈电流,线圏电流产生磁信号控制下水装置的磁棒移动进而带动下水装置橡胶盖移动产生通断;机械动作的产生可以通过在水槽中设置连杆和连接在连杆一端的浮块,浮块随水位高低而上下动作,连杆中间设置一转轴,连杆的另一端可触动下水装置带有顶杆的橡胶盖移动产生通断;由于下水装置和水位控制装置可采用多种方式实现,在此仅是列举,不作详细论述;底座1顶面的边缘设有密封圈5,水箱2放置于底座1上,使得水箱2与底座1之间为可拆卸地密封连接。底座1与水箱2设有互相配合的卡扣,将水箱2放置于底座1上后,将卡扣卡好,即可保证水箱2与底座1之间连接稳固,密封良好。

水箱2为塑料制成,水箱2的中部一体形成有出雾通道,该出雾通道由相邻的风管和雾管6连接而成,其中雾管6的下方开口并正对水槽3,雾管6与水槽3配合而形成雾化腔,雾管6的顶端设有出雾口7;风管由垂直的下风管8和套于下风管8内的上风管9构成,上风管9的底端开口,且风机的出风口的顶端外壁设有密封圈10,在安装水箱2时,将水箱2向下压,从而将上风管9与风机的出风口4套接,利用密封圈10实现两者的密封连接。上风管9的上部侧方设有与下风管8相通的开口11,风管通过设于下风管8的下部的出风口12与雾管6相通。

上述加湿器的风机出风流向是这样的:风机-风机的出风口4-上风管9-下风管8-雾管6-出雾口7,风机吹出的风依次经过风机的出风口4、风管后,由雾管6的下部进入到雾化腔,从而将水槽3内产生的水雾向上经过雾管6后,由出雾口7向上吹出。

当水位控制装置由于异物等原因失效时,水箱2内的水会持续地流向水槽3,直到水槽3内的水位高度与水箱2内的水位持平,水槽3内的水会沿着雾管6上升,并经由下风管8的出风口12而进入到下风管8内,由于风机的出风口4与上风管9的进风口之间密封连接,下风管8内的水位即使超过风机的出风口4高度,水也不会灌入风机的出风口4,只有水位上升到上风管9的上部,才会沿上风管9上部侧方的开口而进入到风机的出风口4内,而一般来说,即使水位控制装置失效,只要水箱2内的水也不足以使水槽3内的水位高度上升到上风管9的上部,就可以保证风机的安全;具体实现时还要考虑上风管和下风管实现的风道应该尽可能短,以避免过大的风力损失,并且风道也会占用空间,风道过长外露也会影响美观,特别是水位控制装置失效本身是小概率事件,则综合考虑形成一个兼顾的技术方案往往能产生最佳的技术效果,在统计的基础上,选择上风管的上部高于水箱最大储水量的50%的水平面。

另外,水箱2与底座1之间可拆卸地密封连接,这样水箱2可以与底座1分离,使用者可以单独带水箱2去加水,更为灵活,也防止了水箱2内的水沿水箱2与底座1之间的交界处流出加湿器。

实施例2:

参见图3、4,本实施例的上加水式加湿器包括底座1、顶面设有进水口的水箱2;底座1的顶面设置有水槽3,水槽3设有超声雾化装置;底座1内安装有风机20,风机的出风口4呈管状并向上露出于底座1;水箱2的底部设置有下水口;下水口上安装有下水装置,水槽3中安装有用于根据水槽3中的水位高低控制下水装置打开或关闭的水位控制装置;底座1顶面的边缘设有密封圈5,水箱2放置于底座1上,使得水箱2与底座1之间为可拆卸地密封连接。底座1与水箱2设有互相配合的卡扣,将水箱2放置于底座1上后,将卡扣卡好,即可保证水箱2与底座1之间连接稳固,密封良好。

水箱2为塑料制成,水箱2的中部一体形成有出雾通道,该出雾通道由相邻的风管13和雾管6连接而成,其中雾管6的下方开口并正对水槽3,雾管6与水槽3形成雾化腔,雾管6的顶端设有出雾口7;风管13的底端开口,所述风机的出风口4沿风管13的底端开口向上伸入至风管13内,且风机的出风口4位于风管13的上部,风管13通过下部的出风口12与雾管6相通。在安装水箱2时,只需要将水箱2所设有的风管13向下套上风机的出风口4即可,风管13与风机的出风口4之间无需密封连接。

上述加湿器的风机出风流向是这样的:风机-风机的出风口4-风管13-雾管6-出雾口7,风机吹出的风依次经过风机的出风口4、风管13后,由雾管6的下部进入到雾化腔,从而将水槽3内产生的水雾向上经过雾管6后,由出雾口7向上吹出。

当水位控制装置由于异物等原因失效时,水箱2内的水会持续地流向水槽3,直到水槽3内的水位高度与水箱2内的水位持平,水槽3内的水会沿着雾管6上升,并经由风管13下部的出风口12而进入到风管13内,但由于风机的出风口4位置较高,水箱2内的水不足以使水槽3内的水位高度上升到上风管9的上部,因此,可以保证风机的安全;具体实现时还要考虑风机出风路径和风管13构成的风道应该尽可能短,以避免过大的风力损失,并且风道也会占用空间,风道过长外露也会影响美观,特别是水位控制装置失效本身是小概率事件,则综合考虑形成一个兼顾的技术方案往往能产生最佳的技术效果,在统计的基础上,选择上风机的出风口4高于水箱最大储水量的50%的水平面。

实施例3:

参见图5、6,本实施例的上加水式加湿器包括底座1、顶面设有进水口的水箱2;底座1的顶面设置有水槽3,水槽3设有超声雾化装置;底座1内安装有风机20,风机的出风口4向上露出于底座1;水箱2的底部设置有下水口;下水口上安装有下水装置,水槽3中安装有用于根据水槽3中的水位高低控制下水装置打开或关闭的水位控制装置;底座1顶面的边缘设有密封圈5,水箱2放置于底座1上,使得水箱2与底座1之间为可拆卸地密封连接。底座1与水箱2设有互相配合的卡扣,将水箱2放置于底座1上后,将卡扣卡好,即可保证水箱2与底座1之间连接稳固,密封良好。

底座1的一侧设有向上突出的面板14以用于安装显示屏、按键等,风机的出风口4位于面板14的上部,且通过位于面板14内的风机风道17与风机相通。

水箱2为塑料制成,水箱2的中部一体形成有出雾通道,该出雾通道由相邻的风管和雾管6连接而成,其中雾管6的下方开口并正对水槽3,雾管6与水槽3形成雾化腔,雾管6的顶端设有出雾口7;风管由水平管15和垂直管16连接而成,所述水平管15位于水箱2顶部,在水箱2放置于底座1上后,水平管15与风机的出风口4对接,风管通过设于垂直管16下部的出风口12与雾管6相通。

上述加湿器的风机出风流向是这样的:风机-面板14内的风机风道17-风机的出风口4-水平管15-垂直管16-雾管6-出雾口7,风机吹出的风依次经过风机的风道17、风机的出风口4、水平管15、垂直管16后,由雾管6的下部进入到雾化腔,从而将水槽3内产生的水雾向上经过雾管6后,由出雾口7向上吹出。

当水位控制装置由于异物等原因失效时,水箱2内的水会持续地流向水槽3,直到水槽3内的水位高度与水箱2内的水位持平,水槽3内的水会沿着雾管6上升,并经由风管下部的出风口12而进入到风管内,但由于风机的出风口4位置较高(达到水箱2最大储水量的98%的水平面),水箱2内的水不足以使水槽3内的水位高度上升到风机出风口4的高度,因此,基本保证风机的安全。

实施例4:

参见图7,本实施例的上加水式加湿器与实施例2类似,包括底座1、顶面设有进水口的水箱2;底座1的顶面设置有水槽3,水槽3设有超声雾化装置;底座1内安装有风机20,风机的出风口4呈管状并向上露出于底座1;水箱2的底部设置有下水口;下水口上安装有下水装置,水槽3中安装有用于根据水槽3中的水位高低控制下水装置打开或关闭的水位控制装置;底座1顶面的边缘设有密封圈5,水箱2放置于底座1上,使得水箱2与底座1之间为可拆卸地密封连接。底座1与水箱2设有互相配合的卡扣,将水箱2放置于底座1上后,将卡扣卡好,即可保证水箱2与底座1之间连接稳固,密封良好。

出雾通道由相邻的风管13和雾管6连接而成,其中雾管6的下方开口并正对水槽3,雾管6与水槽3形成雾化腔,雾管6的顶端设有出雾口7;风管13的底端开口,所述风机的出风口4沿风管13的底端开口向上伸入至风管13内,且风机的出风口4位于风管13的上部,风管13通过下部的出风口12与雾管6相通。

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出雾通道是独立于水箱2的,并与水箱2相邻。该出雾通道架设于底座1的水槽3上方,并与底座1可拆卸地密封连接,具体结构为:出雾通道的底部插入到水槽3内,出雾通道设有向外突出的水平环边18,水平环边18的底面设有密封圈19,水平环边18架设于水槽3的边缘,其底面的密封圈19压在底座1上,即可实现出雾通道与底座1的密封连接。在安装时,只需要将出雾通道的风管13向下套上风机的出风口4即可,风管13与风机的出风口4之间无需密封连接。

上述加湿器的风机出风流向是这样的:风机-风机的出风口4-风管13-雾管6-出雾口7,风机吹出的风依次经过风机的出风口4、风管13后,由雾管6的下部进入到雾化腔,从而将水槽3内产生的水雾向上经过雾管6后,由出雾口7向上吹出。

当水位控制装置由于异物等原因失效时,水箱2内的水会持续地流向水槽3,直到水槽3内的水位高度与水箱2内的水位持平,水槽3内的水会沿着雾管6上升,并经由风管13下部的出风口12而进入到风管13内,但由于风机的出风口4位置较高,达到水箱最大储水量的80%的水平面,水箱2内的水不足以使水槽3内的水位高度上升到上风机的出风口4的高度,因此,可以基本保证风机的安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