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源热泵系统风道高效分叉管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6418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源热泵系统风道高效分叉管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源热泵系统风道装置,具体为一种风道高效分叉管路。



背景技术:

目前,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等系统使用越来越广、一般该系统结构庞大,一个热泵主机负责一栋或多栋建筑的供暖或制冷任务,因此其风道管路结构复杂,一个主风道需要分出若干支路。这些支路风道与主风道垂直连接,因此风道主风向不会主动吹到支路风道中,只有主风道风速特别大,且主风道温度与支路风道温度相差较大时,才会将风送入支路风道。而此时支路风道的风速、风压均远小于主风道,影响系统制热或制冷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水源热泵系统支路风道风速、风压小于主风道,只有热泵输出风速很大时才能取得较好制冷或制暖效果问题,设计一种无需额外连接电源,能够平衡主风道与分支风道风速,提高热泵系统制冷制暖效果的风道高效分叉管路。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水源热泵系统风道高效分叉管路,包括主风道,分支风道,风机,导电片,P型半导体,N型半导体,输出导线,整流电路和稳压电路;所述分支风道安装在主风道的侧面,所述风机固定安装在分支风道内靠近主风道处,所述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固定安装在主风道与分支风道连接处的管壁上,所述导电片安装在分支风道内,且与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的一端电连接,所述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另一端经输出导线与整流电路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出端与风机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均采用“L”型结构,与主风道、分支风道内壁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的一部分安装在主风道内,另一部分安装在分支风道内。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水源热泵系统输出风速要求高,分支风道制冷或取暖效果与主风道相差较大的问题,无需额外供电,通过主风道与分支风道的温差发电驱动风机,平衡分支风道与主风道的制冷或取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组成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水源热泵系统风道高效分叉管路,包括主风道1,分支风道2,风机3,导电片4,P型半导体5,N型半导体6,输出导线7,整流电路8和稳压电路9。所述分支风道2安装在主风道1的侧面,所述风机3固定安装在分支风道2内靠近主风道1处。所述P型半导体5和N型半导体6设计成L型,安装在主风道1与分支风道2连接处的管壁上。导电片4安装在分支风道2内,与P型半导体5和N型半导体6一端电连接。P型半导体5和N型半导体6另一端经输出导线7与整流电路8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整流电路8的输出端与稳压电路9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稳压电路9的输出端与风机3电连接。

当水源热泵系统制暖时,开始时主风道1风速大,制暖效果好,温度高于分支风道2。输出导线7处于主风道1内,导电片4处于分支风道2内,因此二者存在温度差。由于高温端热激发作用较强,P型半导体5在主风道1内端子的空穴浓度比分支风道2内端子的空穴浓度高,N型半导体6在主风道1内端子的自由电子浓度比分支风道2内端子的自由电子浓度高,在这种载流子浓度梯度的驱动下,空穴和电子向分支风道2内扩散,由此形成电势差,实现了利用主风道1与分支风道2之间的温差发电。输出电能经整流电路8与稳压电路9对风机3供电。由于风机3运转,分支风道2主动接收主风道1内热风,此时分支风道2内温度快速上升,当与主风道1内温度相当时,输出导线7端与导电片4端不再存在温度差,无法利用温差发电,风机停止运转,分支风道2被动接收主风道1内热风。当分支风道2内温度再次低于主风道时,风机再次启动。

当水源热泵系统制冷时,分支风道2内温度高于主风道1内温度,输出导线7输出电能正负极与制暖时相反,经整流电路8后同样对稳压电路9供电,驱动风机3将主风道1内的冷风主动吹入分支风道,工作原理与制暖时类似。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组成结构图。温差发电系统在水源热泵系统制暖和制冷时输出电流流向相反,如直接对风机供电,在这两种情况下风机分别为正转和反转。如在制暖时正转,将主风道内热风吹向分支风道,能够达到设计目的,但在制冷时风机反转,将分支风道内的空气吹向主风道,影响系统的制冷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温差发电系统输出电能端接入整流电路。保证无论温差发电系统输出的电流流向如何,整流电路均能输出固定的电流流向。由于温差发电系统输出电压受主风道与分支风道之间温度差的影响,因此输出电压不稳定。为保证风机正常运转,整流电路输出电能经稳压电路稳压后对风机供电,保证风机运行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