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电热丝的储热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5785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使用电热丝的储热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能源利用领域,具体为一种使用电热丝的储热模块。



背景技术:

建筑能耗主要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通风、照明等,其中以采暖和空调能耗较大,其次为热水供应。风能和太阳能为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机、太阳能集热装置具有无污染、节能、环保、安全等显著特点。现有风力发电系统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发电生产能力不稳定,无风时无法提供电力,目前风力发电的上网使用有一定的限制,风力发电也较少在供热领域使用。太阳能利用以热水供应为主,较少涉及冬季采暖使用。

随着人类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更加充分的利用风能、太阳能,在更多的领域使用风能和太阳能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建筑供暖、空调和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源选择和配置时,使用风能、太阳能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在风能和太阳能的应用过程中有一些不足,经常受到气候和昼夜条件的限制,影响到用户系统的使用。为了克服风能和太阳能使用时的条件限制,结合国家制定的低谷电优惠政策,应该考虑将风能、太阳能和低谷电的使用结合起来,更好的发挥风能、太阳能节能、环保的优势,在保证用户系统需求的前提下,降低供热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热模块,用于将谷电加热部件和储热模块一体安装,实现节能环保、能源利用合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使用电热丝的储热模块,储热模块本体的上表面设有纵向凹槽,纵向凹槽底面沿纵向排列两条以上凸棱或横条组成波浪或锯齿形状,在纵向凹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支座,支座上表面高于纵向凹槽的底面,模块支座的中部或中部偏向一侧部位对称设置支座缺口,支座缺口在储热模块组装的蓄热体中朝向和位置一致;该支座缺口使相邻储热模块形成横向贯通的通道,使布置电热丝的蓄热体纵向通道间相互连通;在纵向凹槽的靠近一端部位和纵向凹槽与两侧模块支座相连接部位,设置相互贯通的U形沟,U形沟内放置和固定电热丝。

所述的使用电热丝的储热模块,在模块支座的端部靠近边缘的位置设有一个V形缺口,当储热模块中的电热丝需要穿过模块支座与储热模块两侧供电导线连接时,V形缺口为电热丝的导出提供通道和绝缘保护。

所述的使用电热丝的储热模块,相邻储热模块之间沿纵向凹槽组合形成水平纵向通道,储热模块组装的蓄热体以纵向通道中心对称布置,纵向通道相互平行,纵向通道内设置和固定电热丝,同时作为被加热空气的流通通道和蓄热体的换热空间;相邻储热模块之间沿支座缺口相通组合形成横向通道,使被加热的空气在纵向凹槽组合形成纵向通道流量均匀分配;在同一平面内,横向通道和纵向通道相互垂直、相互贯通,由储热模块构成的蓄热体内有纵横相通的空气流通通道,使蓄热体均匀加热和换热。

所述的使用电热丝的储热模块,该储热模块为实心固体块状结构,其外形为底面平的扁长方形,储热模块沿纵向呈对称结构。

所述的使用电热丝的储热模块,纵向凹槽贯通储热模块本体上表面,纵向凹槽为梯形断面,支座缺口与纵向凹槽相通。

所述的使用电热丝的储热模块,凸棱或横条为水平、平行、均匀布置,纵向凹槽的侧面与相对应凸棱或横条的侧面夹角、相邻凸棱或横条的侧面夹角为100~150°。

所述的使用电热丝的储热模块,纵向凹槽截面的上口宽度200~240mm,波浪或锯齿形状底面宽度为145~150mm,支座缺口长度为40~50mm,支座缺口的底面比模块支座上表面低10~15mm,U形沟底面低于凹槽6~7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储热模块具有较大的纵向凹槽结构,纵向凹槽内的齿状表面增加了加热(换热)面积,较宽的纵向凹槽减小储热模块的厚度,使蓄热体的被加热温度更加均匀,也可以使换热过程的被加热空气产生搅动,提高蓄热体和被加热空气之间的传热系数,相邻储热模块之间的横向通道使蓄热体内的热量相互串通,使蓄热体加热和换热的能力更加均匀,可以避免了局部高(低)温的出现,使蓄热体的蓄热能力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平面内相邻储热模块之间沿纵向凹槽组合形成纵向通道,其内部设置谷电加热部件,同时也是储热模块的热交换空间,其结构紧凑合理,蓄热和换热效果好。

2、本实用新型储热模块为近似的扁长方体,组合后的蓄热结构为规整的立方体,可根据用户的安装场地进行组合,储热模块通用性强,组装方便。

3.本实用新型储热模块加工制作简单,使谷电蓄热体的安装和检修方便。

4、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节能环保且使用成本低,能源利用合理、使用管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中,1、储热模块本体;2、纵向凹槽;3、模块支座;4、支座缺口;5、V形缺口;6、U形沟;7、凸棱或横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阐述。但这些实施例不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有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基本思路范围内或本质上等同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变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储热模块为实心固体块状结构,外形为底面平的扁长方形,储热模块本体1的上表面(上部中间)设有纵向凹槽2,纵向凹槽2底面沿纵向水平、平行、均匀排列两条以上凸棱或横条7组成波浪或锯齿形状,纵向凹槽2贯通储热模块本体1的表面,在纵向凹槽2的两侧分别设置模块支座3,模块支座3在储热模块组装的蓄热体中起到垂直支撑作用。模块支座3上表面高于纵向凹槽2的底面,模块支座3的中部或中部偏向一侧部位对称设置支座缺口4,支座缺口4在蓄热体中朝向和位置一致;该支座缺口4使相邻储热模块形成横向贯通的通道,使布置电热丝原件的蓄热体纵向通道间相互连通,使蓄热体加热和换热过程的温度场更加均匀,在储热模块加热和换热过程中可以使相邻模块受热和放热温度趋于平衡一致。纵向凹槽2为梯形断面,支座缺口4与纵向凹槽2相通。

在模块支座3的端部靠近边缘的位置设有一个V形缺口5,当储热模块中的电热丝需要穿过模块支座3与储热模块两侧供电导线连接时,V形缺口5为电热丝的导出提供通道和绝缘保护,避免电热丝与相邻的金属构件发生接触导电事故,储热模块纵向为对称的结构。

储热模块本体1上表面和下表面的长度和宽度相等,储热模块的平均厚度较薄,纵向凹槽2中的波浪或锯齿形状凸棱或横条7结构,使单位加热功率的换热面积相对较大,使储热模块进行热交换过程中热量的传导能力增强。储热模块本体1的厚度约为75mm左右,纵向凹槽2与储热模块本体1的横向长度相等。本实施例中,纵向凹槽2贯通储热模块本体1上表面,纵向凹槽2截面的上口宽度约220mm,波浪或锯齿形状底面宽度约为147mm,支座缺口4长度约为45mm,支座缺口4的底面比模块支座3上表面低12mm(即支座缺口4深度约为12mm)。

凸棱或横条7为水平、平行、均匀布置,纵向凹槽的侧面与相对应凸棱或横条的侧面夹角、相邻凸棱或横条的侧面夹角为120°。

相邻储热模块之间沿纵向凹槽2组合形成水平纵向通道,蓄热体以纵向通道中心对称布置,纵向通道相互平行,纵向通道内设置和固定谷电加热部件(电热丝),同时也是被加热空气的流通通道和蓄热体的换热空间。相邻储热模块之间沿支座缺口4组合形成横向通道,由储热模块构成的蓄热体内有纵横相通的空气流通通道,可以使被加热的空气在纵向凹槽组合形成水平纵向通道流量分配趋向均匀合理。储热模块组合成的蓄热体,横向通道和纵向通道在同一平面内相互垂直、相互贯通,此结构有利于蓄热体中的热量传导,蓄热体加热和换热更加均匀,可以使蓄热体的温度场均匀,蓄热体的利用率较高,蓄热体的温度趋向一致,采用本实用新型储热模块可以避免蓄热体局部温度出现过高(低)的情况,可以有效地延长电加热原件的使用寿命,降低谷电蓄热设备的运行成本。

为了固定电热丝在水平纵向通道中的位置,在纵向凹槽2的靠近一端部位和纵向凹槽2与两侧模块支座3相连接部位,设置相互贯通的U形沟6,U形沟6底面低于凹槽6~7mm,U形沟6内可以放置和固定电热丝。

本实用新型储热模块可应用于自储能电锅炉中的低谷电加热蓄能装置,其在夜间(22:00~5:00)将廉价的低谷电能转化成热能,储存起来,在白天(5:00~22:00)向用户供热,也可在夜间储热的同时向用户供热。因为该储热介质为高密度高容量的储能固体材料,储热容量很大,使储热模块的体积大大减少,可以代替庞大的储热水箱。

本实用新型中,低谷电加热蓄能装置参见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4864449A)。低谷电加热蓄能装置通常布置在建筑物的底层或地下室内,低谷电加热蓄能装置为可以根据需要改变蓄热能力的模块式结构,低谷电加热蓄能装置可以根据蓄热需求,使用不同规格的储热模块组,提供不同的蓄热能力。低谷电加热蓄能装置设有金属框架结构和密封用钢板组成的箱体,箱体内置蓄能材料(金属氧化物或相变材料),在蓄能材料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导热蛇形管和谷电加热元件;供热介质(如:循环空气)由蓄能材料提供的热量升温后,通过高效翅片管换热器加热供热循环水,可以通过改变循环风机的转速,来调整低谷电加热蓄能装置的供热负荷。

本实用新型是利用金属及其合金、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无机盐矿物或石蜡烃类固体材料,将其浇铸或经压制成型后烧结制成所需形状大小的固体储热模块。该储热模块的储热介质具有高密度或高热能容量的特点,其材料的优选为金属及其合金、金属氧化物及无机盐矿物,更优选为金属及其合金、金属氧化物,最优选为金属合金和金属氧化物。在采用金属或其合金与其他材料的混合物时,其用量比例范围为,金属或其合金:其他材料=10~90:90~10。优选范围为,金属或其合金:其他材料=50重量%:50重量%。最优选为铁、锡、锌、碳、硅等的合金和金属氧化物。上述金属合金包括铁基或铝基合金;金属氧化物包括氧化铁、氧化镁、氧化铝及含铁、镁和铝的矿石粉;无机盐矿物包括硅酸盐、磷酸盐、碳酸盐及含硅、磷、钙、钠、锌、铜的矿物。高密度或高热能容量储热介质的使用形式为金属或其合金的浇注体,或金属及其合金与金属氧化物或非金属矿物粉末压制成型后的烧结体,或这些物质的混合粉粒。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