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1582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种子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种子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种子的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干燥工序才能长时间保存,否则容易发生虫蛀或霉变,进而影响出芽率。目前,工厂中生产种子多采用烘干机等装置对种子进行干燥,现有的烘干装置存在烘干效率低、种子容易堆积在一起导致受热不均匀,而搅拌的方式又容易损色种子的外衣,导致种子的烘干质量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烘干效果好且效率高的种子烘干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种子烘干装置包括烘箱,所述烘箱采用底部为锥形出料口的筒体结构,所述烘箱的顶部设有储料仓,所述储料仓与烘箱的连接处设有并列的多个三角架,所述三角架的下方固定距离设有筛网,所述筛网的一端与烘箱通过弹簧连接,另一端连接凸轮连杆装置,所述烘箱内的两侧还对应设有多层交错分布的带通风孔的钢板,且所述钢板的底部设有振动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种子烘干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筛网的两侧通过槽轨与烘箱可拆卸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种子烘干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钢板设为向下倾斜的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种子烘干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钢板的板面设有“八”字型的凸筋。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种子烘干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烘箱底部的一侧设有热风进口,所述热风进口设有鼓风机。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种子烘干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储料仓的顶部设有均分器,所述均分器连通提升装置的出料口,且所述均分器由提升装置的传动轴带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种子烘干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储料仓的顶部还隔设有滤板,使储料仓的顶部形成一出风室,所述出风室连接引风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种子烘干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一、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烘箱的顶部设一储料仓,利用凸轮连杆装置驱动筛网进行往复运动,使储料仓内的种子撒料至所述钢板上,经过多层所述钢板进行逐级烘干,保证种子的烘干效果,可进行连续烘干作业,提高了烘干效率;

二、所述储料仓的顶部隔设有滤板,使储料仓的顶部形成一出风室,所述储料仓内的种子可由烘箱内热空气进行预热,提高了热风的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种子的烘干时间,进一步提高了种子的烘干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种子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所述种子烘干装置1包括烘箱11,所述烘箱11采用底部为锥形出料口112的筒体结构,所述烘箱11的顶部设有储料仓12,所述储料仓12与烘箱11的连接处设有并列的多个三角架13,所述三角架13的下方固定距离设有筛网14,所述筛网14的两侧通过槽轨与烘箱可拆卸安装,所述筛网14的一端与烘箱11通过弹簧15连接,另一端连接凸轮连杆装置16,所述烘箱11内的两侧还对应设有多层交错分布的带通风孔的钢板17,且所述钢板17的底部设有振动装置18。

所述钢板18设为向下倾斜的结构,且所述钢板18的板面设有“八”字型的凸筋182。

所述烘箱11底部的一侧设有热风进口114,所述热风进口114设有鼓风机19。

所述储料仓12的顶部设有均分器20,所述均分器20连通提升装置21的出料口,且所述均分器20由提升装置21的传动轴带动。

所述储料仓12的顶部还隔设有滤板22,使储料仓12的顶部形成一出风室122,所述出风室122连接引风机2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种子烘干装置1的有益效果是:

一、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烘箱11的顶部设一储料仓12,利用凸轮连杆装置16驱动筛网14进行往复运动,使储料仓12内的种子撒料至所述钢板17上,经过多层所述钢板17进行逐级烘干,保证种子的烘干效果,可进行连续烘干作业,提高了烘干效率;

二、所述储料仓12的顶部隔设有滤板22,使储料仓12的顶部形成一出风室122,所述储料仓12内的种子可由烘箱内热空气进行预热,提高了热风的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种子的烘干时间,进一步提高了种子的烘干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