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温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0802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恒温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持气体恒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恒温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对气体维持在恒温状态,一般需要非常复杂的设备去实现,虽然目前的温度维持设备自动化程度相对来说很高,但是,在无形之中给客户带来了较高的生产成本,给设备的普及带来了阻力,无法满足现阶段大部分客户的需求,因此,现需要开发一种结构简单、维持气体温度效果较佳的装置,以满足客户的低成本的购买需求,使装置尽快普及化,是本方案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恒温循环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恒温循环装置,本实用新型至少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循环使气体处于恒温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恒温循环装置,包括具有内腔的支架,横向置于所述支架内腔的至少一根密封套管,以及放置于所述套管内的加热丝,所述支架一侧面具有至少一个通孔一,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支架相连通的进气管、出气管及至少一个测温头,所述套管一端与所述通孔一相连接并伸出所述一侧面,所述套管另一端与所述支架另一侧面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位于所述支架内腔的设有至少一块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二,所述套管穿设于通孔二并悬挂于所述支架内腔。

优选地,所述固定板的块数为五,第一块固定板与所述一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的距离,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第四固定板、第五固定板隔设置,所述第五固定板与所述套管另一端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第四固定板、第五固定板依次彼此之间等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套管为五根,所述固定板上的通孔二为五个,所述五根套管分别对应地穿设于所述五个通孔二。

优选地,所述测温头为五个,所述五个测温头均分别位于所述五块固定板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出气管分别位于所述支架的两端口处。

优选地,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出气管均呈七字形。

优选地,所述支架为长方体,所述支架为不锈钢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五个测温头分别为第一测温头、第二测温头、第三测温头、第四测温头、第五测温头,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第一测温头与所述支架的一侧面之间,所述出气管位于所述第五测温头与所述支架的另一侧面之间。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恒温循环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利用上述的恒温循环装置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将出气管、套管密封,然后需要恒温的气体从与支架相连通的进气管中输入,再将进气管密封,接着启动放置于套管内的加热丝,根据温度的传导原理,能够将位于套管内的高温循环地传递至位于支架内腔的气体中,由测温头来控制温度,使支架内腔的气体一直处于恒温状态,无需过多的零件、设备,因此,本技术方案具有结构简单、恒温效果好、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的优点,同时具有广泛的普及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恒温循环装置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恒温循环装置的内腔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恒温循环装置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支架

2、套管

3、加热丝

4、一侧面

5、通孔一

6、进气管

7、出气管

8、测温头

81、第一测温头

82、第二测温头

83、第三测温头

84、第四测温头

85、第五测温头

9、另一侧面

10、固定板

101、第一块固定板

102、第二块固定板

103、第三块固定板

104、第四块固定板

105、第五块固定板

11、通孔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具体结构可参照本专利申请的附图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恒温循环装置,包括具有内腔的支架1,横向置于所述支架1内腔的至少一根密封套管2,以及放置于所述套管2内的加热丝3,所述支架1一侧面4具有至少一个通孔一5,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支架1相连通的进气管6、出气管7及至少一个测温头8,所述套管2一端与所述通孔一5相连接并伸出所述一侧面4,所述套管2另一端与所述支架1另一侧面9间隔设置。将出气管7、套管2密封,然后需要恒温的气体从与支架1相连通的进气管6中输入,再将进气管6密封,接着启动放置于套管2内的加热丝3,根据温度的传导原理,能够将位于套管2内的高温循环地传递至位于支架1内腔的气体中,由测温头8来控制温度,使支架1内腔的气体一直处于恒温状态,无需过多的零件、设备,因此,本技术方案具有结构简单、恒温效果好、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的优点,同时具有广泛的普及性。

此外,上述进气管6与出气管7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进气管为7,出气管为6。

进一步地,如图2及图3所示,在上述一种恒温循环装置中,为了更好的固定所述套管2,使套管2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还包括位于所述支架1内腔的设有至少一块固定板10,所述固定板10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二11,所述套管2穿设于通孔二11并悬挂于所述支架1内腔,这样能够避免套管2产生晃动。

在上述一种恒温循环装置中,如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地固定所述套管2,所述固定板10的块数为五,第一块固定板101与所述一侧面4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固定板101与第二固定板102之间的距离,第一固定板101、第二固定板102、第三固定板103、第四固定板104、第五固定板105间隔设置,所述第五固定板105与所述套管2另一端相连接。此外,所述固定板10呈圆饼状,当然也可以设计成其他形状,例如方形、椭圆形等,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选择。

在上述一种恒温循环装置中,为了进一步地增加稳固性,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固定板101、第二固定板102、第三固定板103、第四固定板104、第五固定板105依次彼此之间等间隔设置。通常上述等间隔设置的距离为710mm,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设计成其他所需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如图2所示,在上述一种恒温循环装置中,为了快速的使气体处于一个恒温的状态,所述套管2为五根,每根套管2上均设有加热丝3,所述固定板10上的通孔二11为五个,所述五根套管2分别对应地穿设于所述五个通孔二11。因此,同时对位于五根套管2上的加热丝3进行发热,能迅速地对储存于支架1内腔的气体进行加热,加快了气体处于恒温状态时间,节省了客户等待的时间,提高了效率。

在上述一种恒温循环装置中,如图1所示,为了能够控制气体的温度,所述测温头8为五个,所述五个测温头8均分别位于所述五块固定板(101,102,103,104,105)的同一侧。这样,能够根据测温头8实时地监控位于支架1内腔的气体温度高低,更好的使气体处于恒温状态。

在上述一种恒温循环装置中,为了使需要恒温的气体进入支架1内腔中,如图2所示,所述进气管6与所述出气管7分别位于所述支架1的两端口处。

在上述一种恒温循环装置中,所述进气管6与所述出气管7均呈七字形。

在上述一种恒温循环装置中,为了更好的传递温度,所述支架1为长方体,所述支架1为不锈钢材料制成,这样能够达到高效地传递温度的目的。

在上述一种恒温循环装置中,所述五个测温头8分别为第一测温头81、第二测温头82、第三测温头83、第四测温头84、第五测温头85,所述进气管6位于所述第一测温头81与所述支架1的一侧面4之间,所述出气管7位于所述第五测温头85与所述支架1的另一侧面9之间。对应的五个测温头(81,82,83,84,85)能够实时地检测到位于其周围的气体温度,及时的调整加热丝3的发热程度,使气体进行循环流动,例如当位于所述第一测温头81周围的气体温度低于位于第二测温头82周围的气体温度时,位于第二测温头82周围的气体温度会将一部分较高温度的气体与位于第一测温头81周围的气体较低温度的气体进行热交换,从而达到使储存于支架1内腔的气体一直维持在恒温状态。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恒温循环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利用上述的恒温循环装置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将出气管、套管密封,然后需要恒温的气体从与支架相连通的进气管中输入,再将进气管密封,接着启动放置于套管内的加热丝,根据温度的传导原理,能够将位于套管内的高温循环地传递至位于支架内腔的气体中,由测温头来控制温度,使支架内腔的气体一直处于恒温状态,无需过多的零件、设备,因此,本技术方案具有结构简单、恒温效果好、操作方便、生产陈本低的优点,同时具有广泛的普及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