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室内机及其出风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5052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空调机室内机及其出风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机室内机的出风组件,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尤其涉及一种空调机室内机。



背景技术:

通常,空调机室内机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出风组件,出风组件内设置有风扇、导风叶片,并且出风组件还形成有出风口。

在上述空调机室内机中,所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从送风设备中吹出的气流有可能产生紊流,造成气流无法顺畅地吹出到房间中,并且会产生压损,从而影响空调机对房间内部的空气调节能力。虽然空调机室内机在出风口处设置有导流叶片,但也不能完全避免这样的问题。

而且,在现有的这些空调机室内机中,为了达到结构紧凑,使整机小型化,所采用的风扇是贯流风扇。但是,贯流风扇通常没有外壳,因此,需要考虑风扇旋转时的安全性问题和性能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基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空调机室内机的出风组件以及对应的空调机室内机,该空调机室内机能够使吹出的气流顺畅,减小流出空调机室内机的吹出口的气流的压损,由此使空调机室内机的出风阻力减小。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室内机还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首先涉及一种出风组件,该出风组件包括蜗壳和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蜗壳中的风扇,

其中,蜗壳包括出风通道,来自风扇的气流经该出风通道吹出,在出风通道中沿气流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导风叶片和第二导风叶片,第二导风叶片位于所述出风通道的末端处;

其中,在第一导风叶片和第二导风叶片之间设置有保护网,该保护网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多个竖直杆和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多个水平杆,水平杆与竖直杆相交地布置,从而形成该保护网。

在上述结构的出风组件中,通过在第一和第二导风叶片之间设置保护网,可以对从风扇吹出的气流进行整流,从而使从该出风组件吹出的气流顺畅,这样可减小气流在流动时的压损,使其受到的风阻也减小。此外,设置保护网还具有以下的优点:通过设置保护网,可防止用户不小心将手指等伸入出风风道内,进而降低手指与贯流风扇接触的可能性,避免手指被贯流风扇割伤,从而提高用户使用的安全性,此外,保护网还可以起到防止异物进入贯流风扇内的作用,避免对贯流风扇的运转产生影响。

进一步地,水平杆的至少一端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在蜗壳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部的形状互补的通孔;和/或

水平杆的至少一端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在蜗壳上设置有与第二连接部相匹配的凹槽。

通过设置在水平杆的两端上的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以及在蜗壳上的对应结构,可方便地实现将保护网固定安装在蜗壳上。

较佳地,相邻的两个竖直杆的间距为6~8mm;和/或

相邻的两个水平杆的间距为24~60mm。

相邻的两个竖直杆的间距的上述数值可防止使用人的手指伸入到保护网内,以免对使用人产生伤害。而相邻的两个水平杆的间距的上述数值范围可确保保护网的结构强度。

具体地,第一导风叶片为竖直导风叶片,第二导风叶片为水平导风叶片;或者

第一导风叶片为水平导风叶片,第二导风叶片为竖直导风叶片。

当然,第一和第二导风叶片也可以是相同类型的叶片,即可以都是竖直导风叶片,也可以都是水平导风叶片。

进一步地,需要设置第二导风叶片、即位于出风通道末端的导风叶片和保护网的间距。具体来说,第二导风叶片和保护网之间沿水平方向的最小间距被设置为5mm以上,其中,此处的最小间距为当第二导风叶片枢转到最大角度时,在第二导风叶片中离保护网最近的部分到保护网的距离。这样,通过对第二导风叶片和保护网之间的最小距离的设置,可以避免或减轻运行期间在这两个部件之间产生噪音。

较佳地,所述保护网的所述水平杆中的每一个的轴线与所述水平导风叶片之一的旋转轴线大致在同一个水平平面内。这样,可以减小或消除水平杆对从水平导风叶片吹出的气流产生阻碍。

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风扇的一种较佳实施类型是贯流风扇。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空调机室内机,该空调机室内机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如以上所述的出风组件。

进一步地,该空调机室内机的壳体包括顶板、底板、前板和侧围框架;其中前板在顶板和底板之间延伸,且设有出风面,出风面形成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狭长出风口;侧围框架也在顶板和底板之间延伸,且设有吸风面。

其中,空调机室内机优选地为竖直式室内机,例如柜机(圆形、矩形柜机等)、竖直挂壁式室内机等。

附图说明

图1a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空调机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1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空调机室内机的另一立体图,其中去除了该空调机室内机的部分外壳,以更加清楚地示出设置在该空调机室内机内的出风组件。

图2示出了图1b所示的空调机室内机的出风组件的蜗壳的立体图。

图3示出了图2所示的蜗壳的分解立体图。

图4示出了图3中的保护网的立体详图。

图5示出了显示保护网安装在蜗壳中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图6示出了出风组件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其中示意性地示出了竖直导风叶片与保护网之间的距离关系。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空调机室内机中的蜗壳的分解立体图。

(符号说明)

1 空调机室内机

10 出风组件

11 风扇

12 蜗壳

13 第一蜗壳部分

14 第二蜗壳部分

15 插接孔

16 卡合部

17 出风通道

20 保护网

21 竖直杆

22 水平杆

23 第一连接部

24 第二连接部

31 竖直导风叶片

32 水平导风叶片

111 顶板

112 底板

113 前板

114 侧围框架

JF 吸风面

d 竖直导风叶片和保护网之间的最小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将参考附图1a~5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但是,应当了解,附图中所示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其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显而易见的修改、变型、等效替换,并且在不相矛盾的前提下,在以下所描述的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而这些都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此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所使用的诸如“内”、“外”的有关方位的用语是以空调机室内机为参照而言的。

<第一实施例>

图1a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室内机1的立体图,从图1a中可见,空调机室内机1的壳体包括顶板111、底板112、前板113和侧围框架114。

前板113在顶板111和底板112之间延伸,且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狭长出风面(未图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出风面中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狭长出风口,例如该出风口可为矩形。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上述出风面也可以是由多个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的出风口沿垂直方向排列而形成的面,只要出风面的形状不影响出风效果,则可以是任意的形状。

侧围框架114也在顶板111和底板112之间延伸,且设有吸风面JF。并且,侧围框架114包括彼此大致成90度交叉的两个侧板。

图1b示出了该空调机室内机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空调机室内机1的壳体被拆去,以清楚地示出该空调机室内机1的内部结构,尤其是示出了其中的出风组件10。该出风组件10包括蜗壳12,风扇11(例如贯流风扇)部分地容纳在蜗壳12之内。

图2示出了蜗壳12的立体图,图3示出了图2所示蜗壳12的分解图。该蜗壳12包括出风通道17,来自风扇11的气流经该出风通道17而从出风组件10吹出。

在该出风通道17中,沿着气流的吹出方向依次安装有水平导风叶片32和竖直导风叶片31,其中,竖直导风叶片31位于该出风通道17的末端,而水平导风叶片32则相对地位于蜗壳12的内部。

在另一种未示出的结构中,竖直导风叶片31和水平导风叶片32的设置位置可以互换,即,水平导风叶片32安装在出风通道17的末端,而竖直导风叶片31则相对地位于蜗壳12的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可从图3中清楚地看到的,竖直导风叶片31和水平导风叶片32之间还设有保护网20。图4中示出了该保护网20的详图,其中,保护网20包括若干根竖直延伸的竖直杆21,这些竖直杆21较佳地由金属制成,例如不锈钢、铜等。替代地,竖直杆21也可由其他具有足够强度的材料制成。保护网20还包括垂直于竖直杆21延伸的水平杆22,该水平杆22与竖直杆21相交地设置,从而形成保护网20。在一种具体实施结构中,竖直杆21延伸穿过这些水平杆22,例如穿过设置在水平杆22上的孔,从而实现水平杆22与竖直杆21的相交设置。

在此,需要设置保护网20中的相邻两根竖直杆21之间的距离,以避免用户将手指伸入保护网20中。例如,可将相邻的两根竖直杆21的间距设置成6~8mm,例如可以选取为7.4mm。该尺寸可阻止人的手指伸入保护网20中。

此外,将保护网20的相邻的两根水平杆22的间距设置在24~60mm的范围内,由此确保该保护网20的结构强度。

保护网20可通过多种方式安装在出风风道内的竖直导风叶片31和垂直导风叶片32之间。图3和4所示的具体结构中,保护网20的水平连(删除连)杆2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23和第二连接部24。在图中所示的示例性结构中,第一连接部23为插接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为卡合连接部,与此相对应地,在蜗壳12上也设置有对应形状的连接结构,如图5中所示的插接孔15和卡合部16。其中,插接孔15为通孔的形式,用于接纳水平杆22上的第一连接部23,而卡合部16则呈凹槽的形式,第二连接部24能够卡合在该凹槽中。

在安装时,首先将水平杆22的第一连接部23插入蜗壳12上的插接孔15中,然后,将第二连接部24卡合到蜗壳12上的卡合部16上,将保护网20固定到蜗壳12上。

此外,不必在每根水平杆22上都设置如第一连接部23和第二连接部24这样的连接结构,通常来说,可以选取一部分水平杆22来设置连接结构,只要能够保证足够的安装强度即可。例如,如图4中所示,其中显示出的两根水平杆22中,只有位于上方的水平杆2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3和第二连接部24。

较佳地,将保护网20中的每个水平杆22设置成与水平导风叶片32中的一个相对应,并且,水平杆22与对应的水平导风叶片32的相互位置关系可以这样设置:使该水平杆22的轴线与对应的水平导风叶片32的旋转轴线大致处于相同的水平平面内。水平导风叶片32通常是以上吹和下吹的方式将气流吹出的,因此将水平杆22的轴线与对应的水平导风叶片32的旋转轴线设置在大致同一水平平面内,可减少或者消除水平杆22对从水平导风叶片32吹出的气流的阻碍,从而使气流更顺畅。并且,此处使用“大致”是为了将安装过程中产生的水平杆22和水平导风叶片32之间的相对位置误差考虑在内。

进一步地,在图4示出的保护网20由三个部分组成。在安装时,可将这三个部分分别安装到蜗壳12上,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保护网20。当然,保护网20也可以是一个连续的整体,这同样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此外,除了图示的三个部分之外,保护网还可以根据出风面13处的具体结构而包括其他数量的部分,例如包括两个、四个或更多个组成保护网20的部分,等等。

此外,该保护网20可拆卸安装在蜗壳上,由此便于在需要时对保护网的清洗和更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结构中,为了实现更好的效果,需要适当地选取竖直导风叶片31和保护网20之间的间距。如图6所示,在空调机的运行过程中,当竖直导风叶片31枢转到最大角度时,在竖直导风叶片31和保护网20之间存在最小距离d,更具体来说,该最小距离d为竖直导风叶片31中离保护网20最近的部分到保护网20的直线距离。申请人通过研究表明,该最小距离d应较佳地为5mm以上。若最小距离d小于5mm,则由于竖直导风叶片31和保护网20之间的间隙过小,则流过该间隙的气流会由于流速急剧增大而产生噪声,而若将最小距离d设置在5mm以上,则可有效地消除或减轻该噪声。

<第二实施例>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室内机1的第二实施例的蜗壳结构。在此,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简洁,对于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在此不再作详细说明。

如图7所示,出风组件10的蜗壳12可由两部分组成,即第一蜗壳部分13和第二蜗壳部分14。

以上所提到的竖直导风叶片31和水平导风叶片32可分别安装在第一蜗壳部分13和第二蜗壳部分14上。或者,在另一种具体结构中,竖直导风叶片31和水平导风叶片32安装在第一蜗壳部分13和第二蜗壳部分14中的一个上,具体地是包括蜗壳12的出风通道17的那个蜗壳部分上(图中示出的是第二蜗壳部分14)。

在竖直导风叶片31和水平导风叶片32之间设置有保护网20。该保护网20的结构与以上在第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相同。

插接孔15和卡合部16可以是设置在第一蜗壳部分13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二蜗壳部分14上,或者一部分设置在第一蜗壳部分13上而另一部分设置在第二蜗壳部分14上,这些变型结构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其他变型>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可以在以上所公开的空调机室内机1的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显而易见的修改、变型、等效替换。

例如,在所公开的结构中,在保护网20的水平杆22的一端设置呈插接连接部形式的第一连接部23,另一端设置呈卡合连接部形式的第二连接部24,作为连接结构,用于实现对保护网20的固定安装。当然,第一和第二连接部也可以采取其他形式的连接结构,例如:可以在水平杆22的两端都设置卡合连接部;或者,也可以在水平杆22的两端都设置插接连接部,并且将其中至少一端设置成可弹性伸缩的,比如由弹簧将该可伸缩的那一端偏置在伸出的位置,而在抵抗弹簧力的外力的作用下,该可伸缩的一端可缩回。

此外,也可设置除了插接连接部和卡合连接部以外的其他结构来实现保护网20在蜗壳12上的固定。例如,可将保护网20的水平杆22的两端设计成可伸缩的螺纹端,而在蜗壳12上设置通孔供水平杆22的两端穿过,在安装时,将水平杆22的两端穿过蜗壳12上的通孔,然后再在水平杆22的两端上拧上螺母,这同样可实现对保护网20的安装固定。

在以上结合附图所描述的结构中,在蜗壳12中设置的是两种导风叶片,即竖直导风叶片31和水平导风叶片32。除此之外,还可以在蜗壳12中全部设置竖直导风叶片31或者全部设置水平导风叶片32,例如沿出风通道17中的气流方向依次设置两组竖直导风叶片31或者设置两组水平导风叶片32,保护网20则设置在这两组竖直导风叶片31或两组水平导风叶片32之间,这样的结构也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以上结合附图所描述的空调机室内机1是以竖直式的空调机室内机为例的,这也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类型的空调机室内机,但是以上所描述的结构、尤其是有关出风组件10及其保护网20的结构,也可以应用在其他类型的空调机室内机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