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室供暖用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4501阅读:6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卫设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浴室供暖用散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浴室内的采暖用散热器多采用普通散热片等形式排列而成,一般为长方形等形式,通过热辐射的形式进行取暖,一般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在上、下两个不同的方向,具体安装时,管路设置复杂,安装麻烦,且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散热效率低,不利于有效利用空间散热,且安装、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浴室供暖用散热器,通过对散热器的结构进行改进设计,方便布设管路,安装方便,且能有效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浴室供暖用散热器,包括竖向散热管以及横向散热管,所述横向散热管与竖向散热管相连通,且相互垂直;所述竖向散热管从右至左依次包括第一竖向散热管、第二竖向散热管以及第三竖向散热管和第四竖向散热管,所述横向散热管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横向散热管、第二横向散热管以及第三横向散热管和第四横向散热管,所述第一横向散热管连通第一竖向散热管、第二竖向散热管和第四竖向散热管;所述第二横向散热管和第三横向散热管平行设置在第一横向散热管的下方,且连通第二竖向散热管、第三竖向散热管和第四竖向散热管,所述第四横向散热管设置在散热器的下端,并连通第一竖向散热管、第二竖向散热管和第三竖向散热管,且在第四横向散热管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第一竖向散热管和第二竖向散热管的上端还设置有排气阀。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竖向散热管的长度大于第一竖向散热管的长度,第一横向散热管和第三横向散热管位于第四竖向散热管的两端且与第四竖向散热管垂直,以保持较好的平衡效果和水循环效果,其结构强度高,且热水流通效果及散热效率高。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散热管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竖向散热管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将横向散热管和竖向散热管连通时方便生产与安装,且可在横向散热管上放置毛巾、浴巾等用品,一物多用,使用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竖向散热管的长度为1.6m-2m,所述第一竖向散热管的长度比第二竖向散热管的长度小0.15m-0.2m,且第一竖向散热管与第二竖向散热管之间的距离为0.05m-0.15m,以有效增大散热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横向散热管的长度为0.35m-0.50m,即第四竖向散热管与第一竖向散热管之间的距离为0.35m-0.50m,结合其长度及宽度设计,取暖范围广,人体从头到脚都可以得到有效的取暖,克服现有块状取暖器的缺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竖向散热管与第二横向散热管、第三横向散热管和第四横向散热管相连通,其与第二竖向散热管之间的距离为0.05m-0.15m,以提高散热器的整体支撑效果,提高结构强度,且形状设计美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传统的浴室散热器结构形式进行改进,设计成横向散热管和竖向散热管相互连通的形式,并对形状及尺寸设计,以及连接关系的等进行改进设计,扩大散热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效增加散热效率;并且将进水管和出水管设置在散热器的下端,安装布管方便,有效降低了成本,通过圆管和方管的相互结合,结构强度高,使用寿命长,形状设计美观,符合广大消费者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浴室供暖用散热器,包括竖向散热管以及横向散热管,所述横向散热管与竖向散热管相连通,且相互垂直;参考图1,所述竖向散热管从右至左依次包括第一竖向散热管1、第二竖向散热管2以及第三竖向散热管3和第四竖向散热管4,所述横向散热管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横向散热管5、第二横向散热管6以及第三横向散热管7和第四横向散热管8,所述第一横向散热管5连通第一竖向散热管1、第二竖向散热管2和第四竖向散热管4;所述第二横向散热管6和第三横向散热管7平行设置在第一横向散热管5的下方,且连通第二竖向散热管2、第三竖向散热管3和第四竖向散热管4,所述第四横向散热管8设置在散热器的下端,并连通第一竖向散热管1、第二竖向散热管2和第三竖向散热管3,且在第四横向散热管8上设置有进水管81和出水管82,且在第一竖向散热管1和第二竖向散热管2的上端还设置有排气阀(21,22),将进水管81和出水管82设置在散热器的下端,管路布设方便,安装便捷,同时降低了布管成本,且将散热器的散热管设计成横向管路与纵向管路交错的形式,水循环路径变长,增加了散热管路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同时增加了散热效率及散热均匀性,结构形状设计美观,也越来越符合广大消费者对美学的要求。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竖向散热管2的长度大于第一竖向散热管1的长度,第一横向散热管5和第三横向散热管7位于第四竖向散热管4的两端且与第四竖向散热管4垂直,关于形状、长度及连接关系经过精确的设计与实验,以保持较好的平衡效果和水循环效果以及散热均匀性,其结构强度高,经久耐用,且热水流通效果及散热效率高,符合浴室要求。

为了将横向散热管和竖向散热管连通时方便生产与安装,所有横向散热管的横截面为圆形;所有竖向散热管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即采用圆管和方管相结合的设计形式,且可在横向散热管上放置毛巾、浴巾等用品,一物多用,使用方便。所述第二竖向散热管2的长度为1.6m-2m,优选1.8m,所述第一竖向散热管1的长度比第二竖向散热管2的长度小0.15m-0.2m,优选第二竖向散热管2的长度为1.65m,且第一竖向散热管1与第二竖向散热管2之间的距离为0.05m-0.15m,优选0.1m,以有效增大散热空间,保证人体从头到脚的取暖效果。

另外,所述第一横向散热管5的长度为0.35m-0.50m,优选0.45m,即第四竖向散热管4与第一竖向散热管1之间的距离为0.45m,结合其长度及宽度设计,取暖范围广,人体从头到脚都可以得到有效的取暖,克服现有块状取暖器的缺陷;所述第三竖向散热管3与第二横向散热管6、第三横向散热管7和第四横向散热管8相连通,其与第二竖向散热管2之间的距离为0.05m-0.15m,优选采用第一竖向散热管1和第二竖向散热管之间的距离0.1m,以提高散热器的整体支撑效果,提高结构强度,且形状设计美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