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和散风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7062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和散风部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和散风部件。



背景技术:

随着极端天气的增多,空调器逐渐走到了千家万户,空调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在空调器的适用过程中,空调直接对人吹风,容易造成不适,尤其是在人体以及环境温度比较低时,冷风吹到身上会造成不适,尤其是对于年纪比较大的老年人,这种不适更加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空调器的散风部件,导风效果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的散风部件,所述散风部件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导风件,所述多个导风件包括第一类导风件和第二类导风件,所述第一类导风件和所述第二类导风件在工作位置从后向前朝相互背离的方向倾斜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的散风部件,可以实现更好的导风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的散风部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导风件组成一个或多个导风组,所述导风组包括位于左边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类导风件和位于右边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类导风件,所述导风组中的第一类导风件从后向前并向左倾斜延伸,第二类导风件从后向前并向右倾斜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组包括多个第一类导风件,且所述导风组中从右到左的多个所述第一类导风件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逐渐增大;和/或所述导风组包括多个第二类导风件,且所述导风组中从左到右的多个所述第二类导风件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逐渐增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组中第一类导风件的数量与第二类导风件的数量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组中的第一类导风件与第二类导风件左右对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导风件和所述第二类导风件均为在从后向前的延伸方向上倾斜角度逐渐增大的弧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件为片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风部件还包括孔板,所述孔板上形成有多个出风孔,所述导风件与多个所述出风孔中的至少一部分一一对应,所述导风件与所述孔板相连,且所述导风件遮挡于所述出风孔的前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孔板和所述导风件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从两端到中间的方向上相邻两个导风件的出风端的间距逐渐减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件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在30°到80°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具有出风口;散风部件,所述散风部件设在所述出风口处,所述散风部件为前述的用于空调器的散风部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的侧壁上设有容置腔和开闭所述容置腔的开关门,所述散风部件在收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可移动,所述散风部件在所述收回位置收回到所述容置腔,所述散风部件在所述伸出位置遮挡所述出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体上还设有用于开闭所述出风口的门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散风部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散风部件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风部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4至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空调器100,散风部件1,孔板11,出风孔101,导风件,第一类导风件121,第二类导风件122,微孔102,导风组123,机体2,出风口201,出风方向A,容置腔202,开关门21,门体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结合图1至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100的散风部件1,散风部件1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导风件(例如下述的第一类导风件121、第二类导风件122)。导风件相对于从后向前的方向(出风方向A)倾斜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100的散风部件1,设置了导风件,可以将从出风孔101送出的气流沿着相对于有出风方向A倾斜的方向引导,起到导风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送风的效果,可以在导风件上设置微孔102,当然,也可以不设置微孔102。

如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风件上设有微孔102,在气流经过散风部件1时,一部分气流在导风件的导风作用下流动,而一部分气流会经过微孔102送出,由于微孔102尺寸小,使得送出的空气可以制冷或者制热,而不会产生风,从而起到“有凉意、无风感”的效果。

进一步的,空调器100的使用过程中,空调器100出风口201的气流分布并非是均匀的,一般情况下,出风口201中间位置的风量比较大,因此需要设置更小的微孔102,而出风口201两侧的风量比较小,因此,可以设置尺寸较大的微孔102,从而实现输送的凉气(或热气)均匀,具体而言,从中间到左右两侧的微孔102的尺寸逐渐增大。

有利地,导风件上的微孔102可以均匀布置,以简化生产,另外,由前述可以看出,空调器100出风口201各处送出的风量并不相同,因此,也可以将导风件上的微孔102设置成不均匀的布置,

如果导风件上设置了微孔102,导风件上的微孔102形状可以包括圆形、多边形、椭圆形或长条形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微孔102的形状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微孔102的形状也可以为弧形、半圆形等等,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微孔102形状也包括本实用新型无法穷举的其他形状。

本实用新型中导风件的形状可以设置为朝向相对或相背的方向,在导风件的导风方向相对时,相对的导风件导出的气流对冲,从而形成无风的效果。而导风件的导风方向相背时,同样也可以实现正前方无风的效果,从而进一步的提高“有凉意、无风感”的技术效果。

另外,本如果导风件上设置了微孔102,导风件上的微孔102也可以设置为相背或相对的方向导风。

例如,在朝相背的方向导风的不同导风件上,可以设置朝相对的方向的微孔102,提高制冷或制热的效率和效果。同样,在朝相对的方向导风的不同导风件上,可以设置方向相背的微孔102。当然,相对方向导风的不同导风件上也可以设置方向相对的微孔102;相背方向导风的导风件上也可以设置方向相背的微孔102。

同样地,由于微孔102尺寸较小,将微孔102设置成沿着出风方向A也可以实现无风效果。

如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风件为多个,多个导风件分为第一类导风件121和第二类导风件122,且第一类导风件121和第二类导风件122在工作位置从后向前的方向上朝相背的方向倾斜延伸。从而实现背消的气流,实现无风感的效果。

进一步地,多个导风件组成一个或多个导风组123。

如图2,在多个导风件组成一个导风组123时,左右两边的导风件均朝向外倾斜。提高导风的效果。

另外,多个导风件也可以形成为多个导风组123。

其中,结合图1至图3,导风组123包括位于左边的一个或多个第一类导风件121和位于右边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类导风件122,导风组123中的第一类导风件121从后向前并向左倾斜延伸,第二类导风件122从后向前并向右倾斜延伸。从而形成背消气流,实现无风感。

例如,在一个导风组123中,两个朝向相反的导风件成一组,开口度可以设置为相同,或者中间区域由于风速大,导风件的倾斜度(相对于出风方向A)小,两侧风速稍小,导风件的倾斜度大,从而在风速越强的区域,越限制其出风速度。

进一步的,散风部件1的开口度(相对于垂直于出风方向A的平面的夹角)由两端向中间逐渐减小,或者开口度都相同。空调器100的出风口201气流主要集中在中间部分,因此,开口度越小,往前吹的分速度就越小,同理,两侧由于风速比较小,吹风感本来就比较弱,开口度可以适当增大,总体形成两端气流背消,将风速衰减的效果,其中,导风件相对于垂直于出风方向A的平面的倾斜角度可以设置成在10°到60°的范围内。

优选地,在第一类导风件121和第二类导风件122上设置微孔102时,第一类导风件121上的微孔102和第二类导风件122上的微孔102朝前延伸(沿出风方向A),第一类导风件121上的微孔102和第二类导风件122上的微孔102也可以朝相对的方向倾斜。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微孔102可以形成向中间导风的形式,也可以形成为直接向前导风的形式,同样也能实现无风感的效果,这是因为,微孔102的尺寸比较小,从微孔102送出的气流并不会具有很大的速度,有凉意(或暖气)无风感。

在第一类导风件121和第二类导风件122上设有微孔102时,导风组123中位于两边的第一类导风件121上的微孔102朝前延伸(沿出风方向A),导风组123中位于两边的第二类导风件122上的微孔102朝前延伸(沿出风方向A)。提高送气的均匀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风组123包括多个第一类导风件121,从左到右的多个第一类导风件121上的微孔102与前后方向(出风方向A)的夹角逐渐增大,也就是说,导风组123中相邻的两个第一类导风件121中,位于右边的第一类导风件121上的微孔102与出风方向A的夹角大于位于左边的第一类导风件121上的微孔102与出风方向A的夹角。

同样地,导风组123也可以包括包括多个第二类导风件122,从右到左的多个第二类导风件122上的微孔102与前后方向(出风方向A)的夹角逐渐增大。也就是说,导风组123中相邻的两个第二类导风件122中,位于右边的第二类导风件122上的微孔102与前后方向(出风方向A)的夹角小于位于左边的第二类导风件122上的微孔102与前后方向(出风方向A)之间的夹角。

同样地,导风组123包括多个第一类导风件121和多个第二类导风件122,从左到右的多个第一类导风件121上的微孔102与前后方向(出风方向A)的夹角逐渐增大,从右到左的多个第二类导风件122上的微孔102与前后方向的夹角逐渐增大。

另外,也可以是导风组123中两边的微孔102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大中间的微孔102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小。

如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风组123可以包括多个第一类导风件121,且导风组123中从右到左的多个第一类导风件121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逐渐增大。也就是说,导风组123中相邻的两个第一类导风件121中,位于左边的第一类导风件121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大于位于右边的第一类导风件121上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

同样地,导风组123可以包括多个第二类导风件122,且导风组123中从左到右的多个第二类导风件122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逐渐增大。也就是说,导风组123中相邻的两个第二类导风件122中,位于右边的第二类导风件122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大于位于左边的第一类导风件121上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

同样地,导风组123可以包括多个第一类导风件121和多个第二类导风件122,导风组123中从右到左的多个第一类导风件121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逐渐减小,导风组123中从右到左的多个第二类导风件122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逐渐减小。

优选地,导风组123中第一类导风件121的数量与第二类导风件122的数量相同。从而更好地实现背消气流的效果。

当然,导风组123中第一类导风件121的数量与第二类导风件122的数量也可以不相同。

进一步地,导风组123中的第一类导风件121与第二类导风件122左右对称。背消气流的效果更好。

同样地,导风组123中第一类导风件121和第二类导风件122也可以不设置成左右对称的形式。

优选地,第一类导风件121和第二类导风件122均为在从后向前的延伸方向上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角度逐渐增大的弧形。逐渐改变气流的方向,避免出现紊流的现象,可以降低噪音。

优选地,如图2,导风件为片状,提高导风效果。当然导风件也可以为孔状或其他形状。

进一步地,空调器100的出风口201各处的风量不相同,一般情况下,中间位置的风量比较大,两侧的风量比较小,因此,可以在空调器100出风口201中间位置的导风件间距缩小,从而减小出风量,而将导风件空调器100出风口201两侧的导风件间距相对增大,从而增加两侧的出风量,具体而言,在从两端到中间的方向上相邻两个导风件的出风端的间距逐渐减小。从而实现均匀风量的效果,同样也可以起到降低噪音的作用。

进一步的,导风件相对于出风方向A的倾斜角度在30°到80°的范围内。提高导风效果。

另外,散风部件1还包括孔板11,孔板11上形成有多个出风孔101,出风孔101可用来出风。至少一部分出风孔101对应布置有导风件,也可以时导风件与多个出风孔101中的至少一部分一一对应,导风件与孔板11相连,相互对应的导风件与出风孔101中,导风件遮挡在出风孔101的前面。优选地,导风件朝向与孔板11夹角小于90°的方向导风。

另外,也可以在孔板11上设置微孔10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孔板11和导风件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微孔102,在气流经过散风部件1时,一部分气流在导风件的导风作用下沿着与孔板11成小于90°夹角的方向流动,而一部分气流会经过微孔102送出,由于微孔102尺寸小,使得送出的空气可以制冷或者制热,而不会产生风,从而起到“有凉意、无风感”的效果。

进一步的,空调器100的使用过程中,空调器100出风口201的气流分布并非是均匀的,一般情况下,出风口201中间位置的风量比较大,因此需要设置更小的微孔102,而出风口201两侧的风量比较小,因此,可以设置尺寸较大的微孔102,从而实现输送的凉气(或热气)均匀,具体而言,从中间到左右两侧的微孔102的尺寸逐渐增大。这里的微孔102可以设置于导风件上也可以设置在孔板11上。

当然,如果孔板11上设置了微孔102,孔板11上的微孔102也可以为均匀或不均匀的布置,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部分区域的微孔102为均匀布置,而部分区域的微孔102为不均匀布置。

另外,如果孔板11上设置了微孔102,孔板11上的微孔102也可以包括圆形、多边形、椭圆形或长条形中的至少一种。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孔板与导风件可以为一体成型、粘接、焊接、卡扣连接或螺钉连接等。

另外,如图4至图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100,包括:机体2和散风部件1,机体2具有出风口201;散风部件1设在出风口201处,散风部件1为前述的用于空调器100的散风部件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设置了前述的散风部件1,可以采用散风部件1进行散风,提高无风感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201的侧壁上设有容置腔202和开闭容置腔202的开关门21,散风部件1在收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可移动,散风部件1在收回位置收回到容置腔202,散风部件1在伸出位置遮挡出风口201。通过散风部件1的伸出和缩回,可以实现有风感和无风感的切换。

具体而言,在人刚打开空调时,可能需要空调吹风,以实现快速降温的目的,而且还可以在心理上满足,而在空调器100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就并不需要太大的风,而且也不需要进行快速地降温,此时就可以采用无风感的模式。

另外,如图4至图7,设置容置腔202来容纳散风部件1,在散风部件1使用时,可以避免散风部件1影响出风。

优选地,机体2上还设有用于开闭出风口201的门体22。避免外界的灰尘等杂质进入到空调器100内,使空调器100可以保持干净,提高清洁周期。

另外,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采用散风部件1直接关闭和打开出风口201。

如图4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容置腔202可以设置于出风口201的出口端的上侧。

另外,如图7,容置腔202也可以设置于出风口201的出口端的下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