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藏式空调出风面板智能开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7059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暗藏式空调出风面板智能开闭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出风控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暗藏式空调出风面板智能开闭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气设备的制造和应用朝着小型化、电子化方向高速发展,使得电气设备的电气性能较之前传统设备更加优越,尤其是暗藏式空调的出现,但随之出现的问题也不容小觑。在现有技术的空调上设置有出风面板,出风面板上设置有出风口,出风面板设置在空调中并且出风面板的外部有外壳,空调产生的冷风或热风通过出风面板上的出风口输入到室内,由上可知,暗藏式空调在不工作的情况下没有自动关闭,很容易造成进尘或有小生物进入的情况,长久以来会对空调的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在空调制冷产生冷风的过程中,冷风将长时间通过出风面板的出风口输出,在此过程中,由于出风口处输出的冷风的作用将在出风口周围形成凝露,凝露累积到一定量后会滑落至室内的地板或地毯上,从而污染了室内环境。为此,我们提出暗藏式空调出风面板智能开闭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暗藏式空调出风面板智能开闭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暗藏式空调出风面板智能开闭结构,包括机壳和出风面板,所述出风面板安装在机壳的内部,所述机壳的两侧安装有控制器和步进电机驱动器,且所述控制器和步进电机驱动器电性连接,所述机壳的下端设置有集水槽,所述出风面板的内部设置有出风板和步进电机,且所述步进电机和步进电机驱动器电性连接,所述出风面板的四周设置有卡扣结构。

优选的,所述步进电机安装在出风面板的上端。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设置为PIC单片机或ARM单片机。

优选的,所述卡扣结构设置有插扣和扣位,且所述卡扣结构设置有十组。

优选的,所述机壳的外侧安装有排水管,且所述排水管和集水槽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暗藏式空调出风面板智能开闭结构,通过在出风面板上设置出风板和步进电机,通过空调的开闭给步进电机发出信号,根据空调的模式对步进电机发出脉冲信号,从而控制出风板的开闭,或者进行不同程度的角度调节,更加智能化,同时在机壳的下端安装集水槽,收集出风板上凝露聚集形成的水流,并通过排水管排出,将步进电机设置在出风板的上端,能有效的避免水流进入步进电机破坏工作,卡扣结构的设置使出风面板的拆卸更加简单。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全,易于操作,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扣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壳、2出风面板、3控制器、4步进电机驱动器、5步进电机、6出风板、7卡扣结构、8集水槽、9扣位、10插扣、11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暗藏式空调出风面板智能开闭结构,包括机壳1和出风面板2,所述出风面板2安装在机壳1的内部,所述机壳1的两侧安装有控制器3和步进电机驱动器4,且所述控制器3和步进电机驱动器4电性连接,所述机壳1的下端设置有集水槽,所述出风面板2的内部设置有出风板6和步进电机5,且所述步进电机5和步进电机驱动器4电性连接,所述出风面板2的四周设置有卡扣结构7。

进一步的,所述步进电机5安装在出风面板2的上端,防止水流入步进电机5,不利于出风板6的开闭。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3设置为PIC单片机或ARM单片机,更好的控制出风板6的开闭。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结构7设置有插扣10和扣位9,且所述卡扣结构7设置有十组,方便出风面板2的拆卸以及清洗。

进一步的,所述机壳的外侧安装有排水管11,且所述排水管11和集水槽8相连接,利用排水管11把集水槽8内的水分排出。

该暗藏式空调出风面板智能开闭结构,通过在出风面板2上设置出风板6和步进电机5,通过空调的开闭给步进电机5发出信号,根据空调的模式对步进电机5发出脉冲信号,从而控制出风板6的开闭,或者进行不同程度的角度调节,更加智能化,同时在机壳1的下端安装集水槽8,收集出风板6上凝露聚集形成的水流,并通过排水管11排出,将步进电机5设置在出风板6的上端,能有效的避免水流进入步进电机5破坏工作,卡扣结构7的设置使出风面板2的拆卸更加简单。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全,易于操作,使用方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