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热量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1088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级热量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烘干系统进行热量回收通常是采用一级热量回收,但是因为一般的烘干系统都具有风量小、排风温度高的特征,如果仅仅只对热量进行一次回收,会造成无法全部并且充分的回收热量,未回收的热量被白白浪费,能源利用率低。

针对上述能源利用率低的情况,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烘干房余热回收系统(CN206073670U),其技术方案中采用多级蒸发器回收热量,提高热泵的能效比,然而其技术方案中当气体经过蒸发器吸热后,排湿口内气体的温度降低,因此在经过下一级蒸发器时,热量回收效率会相对降低;因此每经过一级蒸发器,热量回收效率都会继续降低,虽然最后热泵能效比得到提高,但是在多级蒸发器吸热过程中仍有大量的能量损耗,整个余热回收系统的能效比并未达到最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能效比的多级热量回收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级热量回收系统,包括有用于连接烘房的送风通道和排风通道,还包括有热管换热系统和多级热泵系统,所述热管换热系统包括有第一热管和第二热管,所述多级热泵系统包括有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第一热管和多级热泵系统的蒸发器从排风通道的入口至出口依次设置,所述第二热管和多级热泵系统的冷凝器从送风通道的入口至出口依次设置。

进一步,所述多级热泵系统包括有第一热泵系统、第二热泵系统和第三热泵系统,第一热泵系统包括有循环连接的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凝器、第一蒸发器和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二热泵系统包括有循环连接的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第二蒸发器和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三热泵系统包括有循环连接的第三压缩机、第三冷凝器、第三蒸发器和第三节流装置,所述第一热管、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和第三蒸发器从排风通道的入口至出口依次设置,所述第二热管、第三冷凝器、第二冷凝器和第一冷凝器从送风通道的入口至出口依次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热泵系统为R245fa制冷剂热泵系统,第二热泵系统为R134a制冷剂热泵系统,第三热泵系统为R410a制冷剂热泵系统。

进一步,所述第一热泵系统、第二热泵系统和第三热泵系统均为可拆卸的热泵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热管换热系统自发地对外部冷热两种介质的热量传递与交换,这部分热量回收无需消耗额外能量;同时采用多级热泵系统,并且采用不同制冷剂的热泵系统针对不同的温度的余热进行回收,每一级热泵系统中的回收效率都能达到最高,从整体上提高能效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烘房;2、送风通道;3、排风通道;4、第一热管;5、第二热管;6、第一热泵系统;61、第一蒸发器;62、第一压缩机;63、第一冷凝器;64、第一节流装置;7、第二热泵系统;71、第二蒸发器;72、第二压缩机;73、第二冷凝器;74、第二节流装置;8、第三热泵系统;81、第三蒸发器;82、第三压缩机;83、第三冷凝器;84、第三节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多级热量回收系统,包括有用于连接烘房1的送风通道2和排风通道3,还包括有热管换热系统和多级热泵系统,所述热管换热系统包括有第一热管4和第二热管5,所述多级热泵系统包括有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第一热管4和多级热泵系统的蒸发器从排风通道3的入口至出口依次设置,所述第二热管5和多级热泵系统的冷凝器从送风通道2的入口至出口依次设置。

参照图1,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多级热泵系统包括有第一热泵系统6、第二热泵系统7和第三热泵系统8,所述第一热泵系统6包括有循环连接的第一压缩机62、第一冷凝器63、第一蒸发器61和第一节流装置64,所述第二热泵系统7包括有循环连接的第二压缩机72、第二冷凝器73、第二蒸发器71和第二节流装置74,所述第三热泵系统8包括有循环连接的第三压缩机82、第三冷凝器83、第三蒸发器81和第三节流装置84,所述第一热管4、第一蒸发器61、第二蒸发器71和第三蒸发器81从排风通道3的入口至出口依次设置,所述第二热管5、第三冷凝器83、第二冷凝器73和第一冷凝器63从送风通道2的入口至出口依次设置。

参照图1,气体从送风通道2的入口进入,通过送风通道2的出口进入烘房1,然后从排风通道3的入口进入,通过排风通道3的出口排出到外界环境中。

气体从排风通道3排出时,首先经过第一热管4,第一热管4吸热后气体温度降低,再经过多级热泵中的蒸发器依次进行热量回收;相应的,气体从送风通道2进入时,首先经过第二热管5,第二热管5吸热后再经过多级热泵中的冷凝器依次对通道中的气体进行加热,从而完成整个系统中的余热回收过程。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热泵系统为R245fa制冷剂热泵系统,第二热泵系统为R134a制冷剂热泵系统,第三热泵系统为R410a制冷剂热泵系统。

参照图1,当气体从排风通道3排出时,首先经过第一热管4,第一热管4吸热后气体温度降低,但此时气体仍然具有很高的热量,因此通过R245fa制冷剂热泵系统进行热量回收,R245fa制冷剂为高温型制冷剂,对高温气体的热量回收效率高;气体经过R245fa制冷剂热泵系统后温度降低,并继续通过R134a制冷剂热泵系统,R134a制冷剂为中温型制冷剂,对中温气体的热量回收效率最高;最后,气体经过R134a制冷剂热泵系统后温度降低,并继续通过R410a制冷剂热泵系统,R410a制冷剂为低温型制冷剂,对低温气体的热量回收效率最高,经过R410a制冷剂热泵系统后的气体温度已接近外界环境温度;在以上过程中,每个阶段的热量回收效率都是最高的,综合起来使热量回收系统实现最高的热量回收效率。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热泵系统6、第二热泵系统7和第三热泵系统8均为可拆卸的热泵系统;工程上可以根据热量回收的需求卸装部分热泵系统。例如在环境温度较高时,只采用第一热泵系统6、第二热泵系统7,或者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在第一热泵系统6、第二热泵系统7和第三热泵系统8的基础上再增加第四热泵系统,通过对独立的热泵系统的灵活装卸,实现最高的能源利用率。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种种的等同变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