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钛盘管的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6171发布日期:2018-07-20 21:17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钛盘管的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在热交换器中,冷却管能够快速降温,是其的关键部件。目前,冷却管道多为不锈钢冷却管道,牢固不佳且冷却效果有限,由于小型的热交换器空间有限,导致冷却管道的冷却路径较短,冷却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的冷却管道多为不锈钢冷却管道,牢固不佳且冷却效果有限,冷却管道的冷却路径较短,冷却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种基于钛盘管的热交换器,充分利用小型的热交换器空间,将供水管道的外壁缠绕有钛冷却盘管,增加冷却路径,提高冷却效果,并固定牢固,且出水端口位于进水端口的上方,使冷却液与待冷却液流动方向相反,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钛盘管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形状的热交换器壳体,所述热交换器壳体的外壁设置有呈上、下分布的出水端口、进水端口,所述热交换器壳体的中部垂直设置有供水管道,所述供水管道的底部与进水端口相联通,所述供水管道的上部与出水端口相联通,所述热交换器壳体的顶部安装有钛冷却进水管道、钛冷却出水管道,所述钛冷却进水管道、钛冷却出水管道平行设置,且延伸入热交换器壳体内,所述供水管道的外壁缠绕有钛冷却盘管,所述钛冷却盘管的进口与钛冷却进水管道相联通,所述钛冷却进水管道的出口与钛冷却出水管道相联通,所述钛冷却进水管道、钛冷却出水管道上均设置有第一控制阀门。

前述的基于钛盘管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壳体的底部向外延伸出固定片,所述固定片的数量为三片,等间隔分布在热交换器壳体的底部。

前述的基于钛盘管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上设置有固定孔。

前述的基于钛盘管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端口、进水端口上均设置有第二控制阀门。

前述的基于钛盘管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壳体采用铝材料制成。

前述的基于钛盘管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钛冷却盘管紧贴供水管道的外壁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种基于钛盘管的热交换器,充分利用小型的热交换器空间,将供水管道的外壁缠绕有钛冷却盘管,增加冷却路径,提高冷却效果,并固定牢固,且出水端口位于进水端口的上方,使冷却液与待冷却液流动方向相反,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基于钛盘管的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的含义如下:

1:热交换器壳体;2:出水端口;3:进水端口;4:供水管道;5:钛冷却进水管道;6:钛冷却出水管道;7:第一控制阀门;8:固定片;801:固定孔;9:钛冷却盘管;10:第二控制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钛盘管的热交换器,包括圆筒形状的热交换器壳体1,所述热交换器壳体1的外壁设置有呈上、下分布的出水端口2、进水端口3,所述热交换器壳体1的中部垂直设置有供水管道4,所述供水管道4的底部与进水端口3相联通,所述供水管道4的上部与出水端口2相联通,所述热交换器壳体1的顶部安装有钛冷却进水管道5、钛冷却出水管道6,所述钛冷却进水管道5、钛冷却出水管道6平行设置,且延伸入热交换器壳体1内,所述供水管道4的外壁缠绕有钛冷却盘管9,所述钛冷却盘管9的进口与钛冷却进水管道5相联通,所述钛冷却进水管道5的出口与钛冷却出水管道6相联通,所述钛冷却进水管道5、钛冷却出水管道6上均设置有第一控制阀门7,控制冷却液体的速度。

优选的,所述热交换器壳体1的底部向外延伸出固定片8,所述固定片8的数量为三片,等间隔分布在热交换器壳体1的底部,所述固定片8上设置有固定孔801,用于固定基于钛盘管的热交换器,增加牢固放置的牢固性。

优选的,所述出水端口2、进水端口3上均设置有第二控制阀门10,控制待冷却液体的速度。

优选的,所述热交换器壳体1采用铝材料制成,材料轻,成本低,且具有抗腐蚀性。

优选的,所述钛冷却盘管9紧贴供水管道4的外壁设置,保证热交换的效果,且钛冷却盘管9的液体流经方向与供水管道4的液体流经方向相反,实现对流,增加冷却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种基于钛盘管的热交换器,充分利用小型的热交换器空间,将供水管道的外壁缠绕有钛冷却盘管,增加冷却路径,提高冷却效果,并固定牢固,且出水端口位于进水端口的上方,使冷却液与待冷却液流动方向相反,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