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排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7436阅读:9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排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建筑排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也不断的提升。为了使人们生活区有一个清新环境,人们在房屋建造废气排放方面动了很大的脑筋,高层建筑的排风通道也进行了改善。

现在使用的排风系统中,按照动力划分的话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而自然通风包括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以及在风压和热压同时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当风垂直吹向建筑物,迎风面产生正压,在屋顶产生负压。

通常在建筑物的顶部设置排风口,室内的空气通过排风口排出,但是单靠自然通风的负压作用,排风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排风系统,具有提高排风效果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建筑排风系统,包括室内设置的排风管道、与排风管道连接的排风口、设置于排风口处的风帽,所述风帽上竖直转动连接有立杆,所述立杆上端转动连接有风杯,所述立杆下端延伸至排风口处设有将室内空气抽出排风口的叶片;还包括使叶片单向旋转的限制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室外起风时,吹动风杯的转动,从而实现立杆带动位于排风口的叶片转动,将室内的空气通过排风管道从排风口处抽出室外,加快室内外空气的流通,提高排风效果,且靠自然的风力作用,不需要靠其他需要电力带动抽风的设备,节约电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制组件包括棘轮和棘爪,所述棘轮设置于立杆,所述风帽上表面设有安装柱,所述棘爪设置于安装柱且与棘轮相配合抵触以限制叶片反向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立杆上设置的棘轮与安装柱上转动连接的棘爪相配合抵触,使立杆只可单向旋转,进而使叶片只可单向旋转处于将室内空气抽出室外的转动方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棘爪转动连接于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与棘爪转动连接处设有使棘爪抵触于棘轮方向转动的扭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棘爪上设置的扭簧,使棘爪稳定的抵触在棘轮上,避免棘轮与棘爪分离,使立杆可双向旋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风杯包括杯体、固定于立杆的固定套以及连接杯体与固定套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沿固定套周向设置多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固定套周向侧壁上设置的多个连接杆和位于连接杆上的杯体,风力吹动杯体的移动,进而驱动立杆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包括连接于固定套的第一连接杆和连接于杯体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设有相对旋转调节杯体方向的调节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风向经常变化,通过调节组件调节杯体的方向,从而使立杆转动,实现不同风向都可使叶片转动,将室内空气抽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环形槽、卡接槽和卡接块,所述第一连接杆端部轴向开设有插槽,所述第二连接杆端部设有插接于插槽的插杆,所述环形槽设置于插槽槽壁,所述卡接块设置于插杆侧壁且滑移连接于环形槽,所述卡接槽轴向设置于插槽槽壁,且与环形槽相通用于与卡接块卡接固定,所述卡接槽设置多个,多个所述卡接槽周向设置于插槽槽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风向改变时,通过转动第二连接杆,使插杆上的卡接块在环形槽中转动,当杯体转动到与风向相对的方向时,使卡接块卡接在卡接槽内固定,实现杯体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接槽靠近插槽槽口设置,所述插槽滑移连接有抵触于插杆端部的抵触块,所述插槽底部与抵触块之间设有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卡接块位于卡接槽内使,通过在插槽内设置的弹簧,在弹力的作用下推动抵触块抵触插杆,使插杆的卡接块牢固的卡接在卡接槽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位于风杯上方的立杆上转动连接有风向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立杆上端设置的风向标,通过风向标可以准确、快速的知道风向,进而调节杯体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风帽上表面上设有盖合于棘轮和棘爪的罩体,所述罩体开设有供立杆穿过的让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风帽上设置的盖合棘轮与棘爪的罩体,通过罩体减少雨水的腐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当室外起风时,吹动风杯的转动,从而实现立杆带动位于排风口的叶片转动,将室内的空气通过排风管道从排风口处抽出室外,加快室内外空气的流通,提高排风效果,且靠自然的风力作用,不需要靠其他需要电力带动抽风的设备,节约电能;

其二,立杆上设置的棘轮与安装柱上转动连接的棘爪相配合抵触,使立杆只可单向旋转,进而使叶片只可单向旋转处于将室内空气抽出室外的转动方向;

其三,由于风向经常变化,通过调节组件调节杯体的方向,从而使立杆转动,实现不同风向都可使叶片转动,将室内空气抽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风帽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排风管道;2、排风口;3、风帽;31、出风窗;32、安装柱;33、棘爪;34、扭簧;35、罩体;351、让位孔;4、立杆;41、棘轮;5、风杯;51、杯体;52、固定套;53、连接杆;531、第一连接杆;5311、插槽;5312、环形槽;5313、卡接槽;5314、弹簧;5315、抵触块;532、第二连接杆;5321、插杆;5322、卡接块;6、叶片;7、风向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建筑排风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设置于室内的排风管道1、与排风管道1连接的排风口2以及设置于排风口2处的方体形状的风帽3,风帽3四周侧壁上均开设有镂空的出风窗31。

如图2所示,风帽3上竖直转动连接有立杆4,立杆4上端转动连接有风杯5,位于风杯5上方的立杆4上转动连接有风向标7。立杆4下端延伸至排风口2处设有将室内空气抽出排风口2的叶片6,立杆4上设有使叶片6单向旋转的的限制组件。

限制组件包括棘轮41和棘爪33,棘轮41设置于立杆4,风帽3上表面设有安装柱32,棘爪33转动连接于安装柱32且与棘轮41相配合抵触以限制叶片6反向转动的,安装柱32与棘爪33转动连接处设有使棘爪33抵触于棘轮41方向转动的扭簧34。风帽3上表面上设有盖合于棘轮41和棘爪33的罩体35,罩体35开设有供立杆4穿过的让位孔351。

风杯5包括半圆球状的杯体51、固定于立杆4的固定套52以及连接杯体51与固定套52的连接杆53,连接杆53沿固定套52周向侧壁均匀设置四个,每个连接杆53端部均设置有杯体51。连接杆53包括连接于固定套52的第一连接杆531和连接于杯体51的第二连接杆532,第一连接杆531和第二连接杆532之间设有相对旋转调节杯体51方向的调节组件。

如图3所示,调节组件包括环形槽5312、卡接槽5313和卡接块5322,第一连接杆531端部轴向开设有插槽5311,第二连接杆532端部设有插接于插槽5311的插杆5321,环形槽5312设置于插槽5311槽壁,卡接块5322设置于插杆5321侧壁且滑移连接于环形槽5312,卡接槽5313轴向设置于插槽5311槽壁,且与环形槽5312相通用于与卡接块5322卡接固定,卡接槽5313设置四个,四个卡接槽5313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于插槽5311槽壁,且卡接槽5313靠近插槽5311槽口设置,并且插杆5321的长度大于插槽5311槽口到环形槽5312的深度。插槽5311滑移连接有抵触于插杆5321端部的抵触块5315,插槽5311底部与抵触块5315之间设置有弹簧5314。

工作原理:通过在风帽3上方设置的风杯5,在风力作用下驱动立杆4转动,立杆4带动位于排风口2处的叶片6转动,将室内的空气通过排风管道1从排风口2处抽出室外,加快室内外空气的流通,提高排风效果,且靠自然的风力作用,不需要靠其他需要电力带动抽风的设备,节约电能;且在立杆4上设置的棘轮41与风帽3上表面上设置的棘爪33,使叶片6只可单向旋转,以实现只可抽风;当风向改变时,人为推动第二连接杆532向插槽5311方向移动,使插杆5321上的卡接块5322脱离卡接槽5313位于环形槽5312内,然后转动插杆5321,使插杆5321上的卡接块5322转动对应其他位置的卡接槽5313内,插槽5311内的弹簧5314推动抵触块5315抵触在插杆5321端部,推动卡接块5322移动到卡接槽5313内,从而调节第二连接杆532上的杯体51跟风向相对,使立杆4转动,在不同风向时,都可实现叶片6转动抽风。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