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生口烟雾疏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7429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逃生口烟雾疏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逃生口烟雾疏导装置。



背景技术:

消防工程系统包括:消防水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气体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应急疏散系统、消防通讯系统、消防广播系统、泡沫灭火系统、防火分隔设施(防火门、防火卷帘)等。

大量火灾调查发现,建筑火灾大多数致死人员并非死是火烧死,而是在烟雾的作用下窒息而亡。烟雾在流动和扩散是由于风和各种通风系统造成的压力差,以及由于温度差造成气体密度差而形成的烟囱效应产生。而目前消防工程中的防排烟系统,仅能实现最基本的日常换风功能和发生火灾时烟雾排出功能,智能联控性较差,不具备远程调控功能。作为高层建筑等必备的消防条件,需要对现有的防排烟系统进行改进,提高智能化。

当烟雾扩散到房间内时,会降低室内的能见度。这时处于建筑低层的人们,会捂住口鼻伺机逃出受灾楼房;而处于高层建筑的人们要么逃进避难层(间)等待救援,要么利用备用绳索或自制绳索通过逃生口进行逃生。

但是当人们打开逃生口时,逃生口会形成一个出风口,大量烟雾会向逃生口涌来,由于火灾处的烟雾毒气很大且能见度低,涌来的烟雾必然会对逃生的进行造成很大的干扰。而且离火灾现场较近的话,烟雾的温度会很高,呼救会使高温烟雾进入肺部,逃生难度进一步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逃生口烟雾疏导装置,其具有引导并清理逃生口附近的烟雾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逃生口烟雾疏导装置,包括排烟组件和与排烟组件连接的烟雾报警器,所述排烟组件包括远离且分布于逃生口周围且设置在逃生口上方的“U”形排烟管、设置在排烟管上的吸烟口以及设置在吸烟口内的排风机,所述排烟管上的两个端口设置有排烟口,所述烟雾传感器与排风机的控制开关连接,所述烟雾报警器被触发后同时触发排风机的控制开关使排风机开始向排烟口排风。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发生火灾时,烟雾报警器被触发后,会同时触发排风机的控制开关并使排风机开始向屋外排风,这时分布于逃生口周围的“U”形排烟管上的吸烟口在排风机的带动下开始吸烟,将逃生口附近的烟雾吸走并使室内的空气压强小于室外,室外的空气开始向室内流通,室外没有烟雾的空气会使逃生口附近视线清晰,更容易被救援人员发现。同时可以让受困人员清晰的观察周围的情况,判断进一步的逃生方式。

同时火灾现场的烟雾毒性很大,当逃生口附近没有烟雾存在或者烟雾较少时。没有了烟雾的干扰,人会变得更为理智,让逃生有了更充分的准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烟管的截面为矩形,所述吸烟口设置在排烟管上呈“U”形的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吸烟口的开设以及排风扇的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烟管上至少设置有三个间隔分布的吸烟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排烟力度更强,范围更大,使无烟空间更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烟组件设置在楼层顶壁上,所述楼层顶壁上靠近逃生口的位置均设置有烟雾报警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烟雾会首先通过门窗进入,这样可以及早触发烟雾报警器,为逃生提前做好准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烟口中设置有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排出烟雾浓度,防止多大的烟雾影响到上层人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滤网是耐高温材料制成的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滤网防火耐用,防止因烟气温度过高而使滤网融化失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当发生火灾时,烟雾报警器被触发后,会同时触发排风机的控制开关并使排风机开始向屋外排风,将逃生口附近的烟雾吸走并使室内的空气压强小于室外,室外的空气开始向室内流通,室外没有烟雾的空气会使逃生口附近视线清晰,更容易被救援人员发现。同时可以让受困人员清晰的观察周围的情况,判断进一步的逃生方式。

2、由于火灾现场的烟雾毒性很大,没有了烟雾的干扰,人会变得更为理智,让逃生有了更充分的准备。

3、滤网的设置可以降低排出烟雾浓度,防止多大的烟雾影响到上层人员。

4、通过智能化的排烟方式使建筑内部烟雾减少,方便受困人员从浓烟中寻找到正确的逃生路线。

附图说明

图1是排烟组件和烟雾报警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排烟组件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二中排烟组件安装后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1、楼层顶壁;2、逃生口;3、排烟组件;31、排烟管;311、吸烟口;32、排风机;33、排烟口;34、滤网;4、烟雾报警器;5、固定卡箍;6、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逃生口烟雾疏导装置,如图1、图2所述,一种逃生口烟雾疏导装置,包括排烟组件3和烟雾报警器4。排烟组件3包括排烟管31、吸烟口311、排风机32以及排烟口33。

排烟管31呈“U”形排布,排烟管31的截面为矩形。排烟口33设置在排烟管31的两个端口处,排烟管31的主体上呈“U”形的侧面开设有多个间隔排布的吸烟口311,排风机32设置在吸烟口311处,每个吸烟口311处均设置有排风机32。

烟雾报警器4设置在排烟组件3附近。烟雾报警器4采用的是现有的烟雾报警器4,其内部包括烟雾传感器和蜂鸣器,烟雾传感器4与排风机32的连接,烟雾报警器4会触发排风机32并使排风机32向屋外排风。楼层顶壁1上靠近门或窗的位置均设置有烟雾报警器4。

由于烟气一般会向上飘,因此本实施例在实际安装中应设置在逃生口2的上方。

本实施例所述的逃生口2是指门、窗以及其他可供人体穿过并逃生的通道口。

为了使排烟力度更强,范围更大,进而产生更大的无烟空间。排烟管31上至少设置有三组的吸烟口311和排风机32。

烟雾会首先通过门窗进入,这样可以及早触发烟雾报警器4,为逃生提前做好准备。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方式为:当发生火灾时,烟雾报警器被触发后,会同时触发排风机32的控制开关并使排风机32开始向屋外排风,将逃生口2附近的烟雾吸走并使室内的空气压强小于室外,室外的空气开始向室内流通,室外没有烟雾的空气会使逃生口2附近视线清晰,更容易被救援人员发现。同时可以让受困人员清晰的观察周围的情况,判断进一步的逃生方式。

由于火灾现场的烟雾毒性很大,没有了烟雾的干扰,人会变得更为理智,让逃生有了更充分的准备。

实施例二,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排烟组件3设置在逃生口2上方,排烟组件3中的排烟管31贯穿墙体并延伸到房屋外侧,排烟管31的主体通过固定卡箍5和螺栓6固定设置在楼层顶壁1上。

吸烟口311设置在排烟管31上的朝向地面的侧面上,楼层顶壁1上靠近门或窗的位置均设置有烟雾报警器4。烟雾会首先通过门窗进入,这样可以及早触发烟雾报警器4,为逃生提前做好准备。

对于有吊顶的室内可以将排烟组件3设置在吊顶和楼层顶壁1的夹缝中,同时吊顶上要开设与吸烟口对应的通孔。这样的设置可以减少排烟管31的占用空间,不会使正常的居室变得拥挤。

上述的在排烟口33上设置有滤网34。可以降低排出烟雾浓度,防止多大的烟雾影响到上层人员。

为了使滤网34防火耐用,防止因烟气温度过高而使滤网融化失效。将滤网34采用耐高温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