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雨淋暖风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3358发布日期:2018-07-18 01:28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温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雨淋暖风机结构。



背景技术:

暖风机是冬天的一种取暖方式,可以通过电进行发热,一般在浴室中使用。目前市场上的暖风机大都是像电风扇形式,通过镍铬发热丝,铁铬发热丝,不锈钢发热管,红外发热管等作为发热丝进行发热。浴室内空间狭小,人们在洗浴时产生飞溅的水会对暖风机类产品的实用造成损害,因此要求暖风机必须有很好的密封、防雨效果,防止飞溅的水滴对内部组件及发热元件造成损坏。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暖风机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洗浴时产生的水滴对暖风机造成影响的防雨淋暖风机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雨淋暖风机结构,包括该暖风机的机壳以及设置在机壳内的发热组件和风机组件,所述机壳由前盖和后壳组成,且该前盖端面上开有出风口,该后壳的后端面上开有进风口,所述前盖的外端面对应出风口的位置一体设有均匀排列的导风板,该前盖对应导风板的顶部和底部一体成型有挡雨板,该挡雨板的外表面呈圆弧状,且所述挡雨板和导风板的边缘均呈圆倒角状。

进一步地,所述后壳的顶部开有旋钮接口,该旋钮接口内转动连接有旋钮转轴,该旋钮转轴截面呈“D”字型,所述旋钮接口通过旋钮转轴接设有控制旋钮,该控制旋钮内一体成型有与旋钮转轴截面一致的旋钮凹槽,该旋钮转轴接设在旋钮凹槽内,所述旋钮接口的周边一体成型有挡水圈,该挡水圈设在控制旋钮内,从而防止水珠从控制旋钮处进入暖风机内。

进一步地,所述后壳对应进风口处一体设有由若干筋条组成的隔水网板,且所述筋条的一端部均向外延伸想成有隔离片,且所述后壳底部还一体设有一对支撑座,而且该后壳底部对应支撑座之间设有支撑垫脚,从而提升暖风机的稳定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前盖内对应出风口的位置以及后壳内对应进风口的位置均一体设有通风管道,所述发热组件、风机组件设置在两通风管道之间,从而达到发热组件在风机组件的作用下,将暖风最大化的从出风口吹出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旋钮上开有防滑槽,从而实现旋转控制旋钮时防滑的效果的同时,也能够防止水珠积聚在控制旋钮上,可通过防滑槽滑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前盖出风口的上端和下端设置呈圆弧状的挡雨板以及边缘均呈圆倒角形状的挡雨板和导风板结构来达到引导水珠往外流,防止从出风口进入暖风机内部的目的,从而达到防雨淋的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符合市场需求,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前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控制旋钮的结构示意;

图5为本实用新型控制旋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一种防雨淋暖风机结构,包括该暖风机的机壳1 以及设置在机壳1内的发热组件2和风机组件3,所述机壳1由前盖 1-1和后壳1-2组成,且该前盖1-1端面上开有出风口4,该后壳1-2 的后端面上开有进风口5,所述前盖1-1的外端面对应出风口4的位置一体设有均匀排列的导风板6,该前盖1-1对应导风板6的顶部和底部一体成型有挡雨板7,该挡雨板7的外表面呈圆弧状,且所述挡雨板7和导风板6的边缘均呈圆倒角状,,所述后壳1-2对应进风口5 处一体设有由若干筋条组成的隔水网板13,且所述筋条的一端部均向外延伸想成有隔离片14,且所述后壳1-1底部还一体设有一对支撑座15,而且该后壳1-2底部对应支撑座15之间设有支撑垫脚16,从而提升暖风机的稳定性能,另外,所述后壳1-2的顶部开有旋钮接口 8,该旋钮接口8内转动连接有旋钮转轴9,该旋钮转轴9截面呈“D”字型,所述旋钮接口8通过旋钮转轴9接设有控制旋钮10,该控制旋钮10内一体成型有与旋钮转轴9截面一致的旋钮凹槽11,该旋钮转轴9接设在旋钮凹槽11内,所述旋钮接口8的周边一体成型有挡水圈12,该挡水圈12设在控制旋钮10内,从而防止水珠从控制旋钮10处进入暖风机内,同时,所述前盖1-1内对应出风口4的位置以及后壳1-2内对应进风口5的位置均一体设有通风管道17,所述发热组件2、风机组件3设置在两通风管道17之间,从而达到发热组件在风机组件的作用下,将暖风最大化的从出风口吹出的目的,另外,所述控制旋钮10上开有防滑槽18,从而实现旋转控制旋钮10时防滑的效果的同时,也能够防止水珠积聚在控制旋钮10上,可通过防滑槽18滑落。

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前盖出风口的上端和下端设置呈圆弧状的挡雨板以及边缘均呈圆倒角形状的挡雨板和导风板结构来达到引导水珠往外流,防止从出风口进入暖风机内部的目的,从而达到防雨淋的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符合市场需求,适合推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