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式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8039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式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式干燥机。



背景技术:

隧道式干燥机是目前市场上应用非常广泛干燥设备,可用于干燥食品、蔬菜、农产品、焊条、化工、污泥处理等多个行业。现有隧道式干燥机一般采用蒸汽、热风炉或电加热为热源,采用开放排湿方式,去湿同时带走大量的热量,能源利用率低,一般只有20-40%。现有的隧道式烘干机,干燥效果差,并且不能对待干燥物进行杀菌处理且,烘车干燥效率低、干燥效果差、上料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隧道式干燥机,上料方便,干燥效率高,干燥效果好,上料方便,干燥效率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隧道式干燥机,包括保温箱体、热泵除湿干燥装置和烘车;

所述保温箱体内设置有一条贯穿其内部的烘干隧道,所述烘干隧道上设有轨道,所述烘车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轨道上;

所述保温箱体包括预热段、预加热段和加热段,所述预热段、预加热段和加热段依次在所述烘干隧道中排列;所述预热段、预加热段和加热段分别对应设有所述热泵除湿干燥装置;

所述保温箱体的加热段的内壁设有紫外杀菌灯;

所述烘车包括车架、承载网、接盘和车轮;

所述承载网具有多个,其分别上下交错并且角度可调节地安装于所述车架的内部;

所述接盘设于所述车架的底部;

所述车轮安装于所述车架的底部;

所述承载网的上下两端分别为上料端和下料端,水平高度较高的所述承载网的下料端位于其下一层的所述承载网的上方,所述下料端与所述车架之间存在下料空间。

进一步,所述承载网的一端通过转轴铰接于所述车架内,所述承载网的另一端设置有螺纹轴;

在所述车架对应所述螺纹轴两端的位置上设有弧形槽,所述螺纹轴的两端均穿过所述弧形槽,并通过螺母固定于所述弧形槽上。

进一步,所述承载网为矩形的,其前后两端均设有向上延伸的挡板。

进一步,所述承载网的底部设有米字型的支撑条。

进一步,所述车架的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车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通风口。

进一步,还包括送风装置和回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和回风装置安装于所述保温箱体;所述热泵除湿干燥装置的一端通过送风装置与所述烘干隧道连接,其另一端通过回风装置与所述烘干隧道连接。

进一步,所述车架包括立柱和横杆;

四根所述立柱相互平行设置;

所述横杆分别设于所述立柱的顶端和底端,并将四根所述立柱相互连接;

所述车架还包括若干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等间距地连接于所述车架前方的两根所述立柱之间,所述加强板也等间距地连接于所述车架后方的两根所述立柱之间。

进一步,热泵除湿干燥装置包括制冷部和干燥部;

所述制冷部包括有压缩机、辅助冷凝器、冷凝器、储液器、过滤器、膨胀阀、蒸发器、气液分离器;

所述压缩机通过制冷剂管道与辅助冷凝器连接;

所述辅助冷凝器通过制冷剂管道与冷凝器连接;

所述冷凝器通过制冷剂管道与高压液罐连接;

所述储液器通过制冷剂管道与过滤器;

所述过滤器通过制冷剂管道与蒸发器连接;

所述蒸发器通过制冷剂管道与气液分离器连接;

所述气液分离器通过制冷剂管道与压缩机连接,形成制冷循环;

所述膨胀阀与蒸发器之间设置有辅助蒸发器,辅助蒸发器旁设置有辅助风机;

辅助冷凝器设置有冷却水进水口D和冷却水出水口C。

进一步,所述干燥部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和回热器;

进风管道B与回热器的热侧连接;

所述回热器的热侧通过风管道与蒸发器连接;

所述蒸发器出来的风管道与回热器的冷测连接;

所述回热器冷测出来的风管道与通过冷凝器连接,冷凝器通过风机与出风口A连接。

进一步,所述保温箱体内设有循环风机。

本实用新型根据上述内容提出一种隧道式干燥机,上料方便,干燥效率高,干燥效果好,上料方便,干燥效率高。

工作时,所述烘车装载满待干燥的污泥,其从所述保温箱体内的烘干隧道的轨道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污泥被所述热泵除湿干燥装置提供的干燥热风所吹干,以达到相应的干燥指标。

所述保温箱体内分段地设置有若干热泵除湿干燥装置,即所述预热段、预加热段和加热段分别对应设有所述热泵除湿干燥装置,更加方便每个所述热泵除湿干燥装置的拆装和维修。

所述保温箱体包括预热段、预加热段和加热段,所述烘车先经过所述越热段,进行初级烘干,再经过所述预加热段,进行二级烘干,最后进入加热段,进行三级烘干,达到相应的烘干指标,同时,所述加热段的内壁的紫外杀菌灯会对污泥消菌杀毒,全面消除污泥中的细菌。

所述烘车能够实现快速上下料,待干燥的污泥直接从最顶层的所述承载网的上料端上料,由于所述承载网具有多个,并且分别上下交错并且角度可调节地安装于所述车架的内部,污泥会先集中在最顶层的所述承载网,待污泥的量达到一定成时,污泥会从最顶层的所述承载网的下料端下落至其下一层的所述承载网的上料端,如此类推,把每一层的所述承载网都铺满污泥,这里的上料方式更加快捷方便;所述下料端与所述车架之间存在下料空间,是为了污泥能够更加快捷顺利地从上一层的所述承载网的下料端下落至其下一层的所述承载网的上料端。

待每层所述承载网都铺满污泥后,所述烘车进入至隧道式干燥机的内部,进行污泥干燥。高温热风吹向每个所述承载网,例如,本实施例中,将最顶层的所述承载网命名成第一承载网,将其下一层的所述承载网命名为第二承载网;所述第一承载网的下表面的迎风面,所述第二承载网的上表面是迎风面;当干燥热风直接迎面吹向所述第一承载网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承载网的上表面时,这是最直接地对其上的污泥进行干燥,实现一级干燥;同时,所述第二承载网的上表面的污泥也能够改变干燥热风的风向,令平行吹向其上表面的干燥热风垂直地吹向所述第一承载网的下表面,令所述第一承载网上的污泥为干燥,更好地利用干燥热风,进一步提高干燥的效率。

由于污泥的湿度不同,如果每个所述承载网都处于相同的角度,那么,他们承载污泥的量大不相同的,通过调节每一个所述承载网的角度,能够使每一个所述承载网承载最多的污泥,从而提高干燥的效率。现有的烘干机是利用板来承载污泥,所述承载网的好处是其上等间距地分布有无数的小孔,更利于干燥热风吹向污泥,干燥效率和效果都更佳;而利用板来承载污泥的话,干燥热风不利于吹向位于板底部的污泥,干燥效果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烘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简化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承载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热泵除湿干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保温箱体1、预热段11、预加热段12、加热段13、热泵除湿干燥装置2、风机112、冷凝器113、回热器115、蒸发器117、辅助风机119、热泵除湿干燥装置2、辅助蒸发器210、压缩机213、辅助冷凝器214、储液器216、过滤器217、膨胀阀218、气液分离器219、烘车3、车架31、进料口3101、通风口3102、立柱3103、横杆3104、弧形槽311、承载网32、转轴321、螺纹轴322、挡板323、接盘33、车轮34、上料端3201、下料端3202、下料空间3203、第一承载网32001、第二承载网32002、送风装置4、回风装置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隧道式干燥机,包括保温箱体1、热泵除湿干燥装置2和烘车3;

所述保温箱体1内设置有一条贯穿其内部的烘干隧道,所述烘干隧道上设有轨道,所述烘车3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轨道上;

所述保温箱体1包括预热段11、预加热段12和加热段13,所述预热段11、预加热段12和加热段13依次在所述烘干隧道中排列;所述预热段11、预加热段12和加热段13分别对应设有所述热泵除湿干燥装置2;

所述保温箱体1的加热段13的内壁设有紫外杀菌灯;

所述烘车3包括车架31、承载网32、接盘33和车轮34;

所述承载网32具有多个,其分别上下交错并且角度可调节地安装于所述车架31的内部;

所述接盘33设于所述车架31的底部;

所述车轮34安装于所述车架31的底部;

所述承载网32的上下两端分别为上料端3201和下料端3202,水平高度较高的所述承载网32的下料端3202位于其下一层的所述承载网3201的上方,所述下料端3202与所述车架31之间存在下料空间3203。

本实施例的一种隧道式干燥机用于干燥污泥,工作时,所述烘车3装载满待干燥的污泥,图1水平箭头的方向为所述烘车3移动的方向,其从所述保温箱体1内的烘干隧道的轨道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污泥被所述热泵除湿干燥装置2提供的干燥热风所吹干,以达到相应的干燥指标。

所述保温箱体1内分段地设置有若干热泵除湿干燥装置2,即所述预热段11、预加热段12和加热段13分别对应设有所述热泵除湿干燥装置2,更加方便每个所述热泵除湿干燥装置2的拆装和维修。

所述保温箱体1包括预热段11、预加热段12和加热段13,所述烘车2先经过所述越热段11,进行初级烘干,再经过所述预加热段12,进行二级烘干,最后进入加热段13,进行三级烘干,达到相应的烘干指标,同时,所述加热段13的内壁的紫外杀菌灯会对污泥消菌杀毒,全面消除污泥中的细菌。

所述烘车3能够实现快速上下料,待干燥的污泥直接从最顶层的所述承载网32的上料端3201上料,由于所述承载网32具有多个,并且分别上下交错并且角度可调节地安装于所述车架31的内部,污泥会先集中在最顶层的所述承载网32,待污泥的量达到一定成时,污泥会从最顶层的所述承载网32的下料端3202下落至其下一层的所述承载网32的上料端3201,如此类推,把每一层的所述承载网32都铺满污泥,这里的上料方式更加快捷方便;所述下料端3202与所述车架31之间存在下料空间3203,是为了污泥能够更加快捷顺利地从上一层的所述承载网32的下料端3202下落至其下一层的所述承载网32的上料端3201。

待每层所述承载网32都铺满污泥后,所述烘车进入至隧道式干燥机的内部,进行污泥干燥。高温热风吹向每个所述承载网32,例如,本实施例中,将最顶层的所述承载网32命名成第一承载网32001,将其下一层的所述承载网32命名为第二承载网32002;所述第一承载网32001的下表面的迎风面,所述第二承载网32002的上表面是迎风面;当干燥热风直接迎面吹向所述第一承载网32001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承载网32002的上表面时,这是最直接地对其上的污泥进行干燥,实现一级干燥;同时,所述第二承载网32002的上表面的污泥也能够改变干燥热风的风向,令平行吹向其上表面的干燥热风垂直地吹向所述第一承载网32001的下表面,令所述第一承载网32001上的污泥为干燥,更好地利用干燥热风,进一步提高干燥的效率。

由于污泥的湿度不同,如果每个所述承载网32都处于相同的角度,那么,他们承载污泥的量大不相同的,通过调节每一个所述承载网32的角度,能够使每一个所述承载网32承载最多的污泥,从而提高干燥的效率。现有的烘干机是利用板来承载污泥,所述承载网32的好处是其上等间距地分布有无数的小孔,更利于干燥热风吹向污泥,干燥效率和效果都更佳;而利用板来承载污泥的话,干燥热风不利于吹向位于板底部的污泥,干燥效果差。

进一步,所述承载网32的一端通过转轴321铰接于所述车架31内,所述承载网32的另一端设置有螺纹轴322;

在所述车架31对应所述螺纹轴322两端的位置上设有弧形槽311,所述螺纹轴322的两端均穿过所述弧形槽311,并通过螺母固定于所述弧形槽311上。

当需要调节所述承载网32的角度是,所述承载网32的一端沿所述转轴321转动,其另一端的所述螺纹轴322沿着所述弧形槽311转动即可,方便快捷,当转动至合适的角度是,只需要用所述螺母锁紧所述螺纹轴322的两端即可。

进一步,所述承载网32为矩形的,其前后两端均设有向上延伸的挡板323。

矩形的所述承载网32形状规则,更易于制造;其前后两端均设有向上延伸的挡板323,避免污泥上料时,污泥侧漏,造成环境污染。

进一步,所述承载网32的底部设有米字型的支撑条。

能够增加所述承载网32的支撑强度,令其承载更多的污泥而不发生较大的形变,增加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车架31的顶部设有进料口3101,所述车架3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通风口3102。

所述进料口3101设于所述车架31的顶部,更加方便污泥的进料,污泥直接从其顶部便能进料,方便快捷;所述车架3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通风口3102,干燥热风直接从其左侧或者右侧直接吹向所述承载网,进行污泥干燥。

进一步,还包括送风装置4和回风装置5;所述送风装置和回风装置5安装于所述保温箱体1;所述热泵除湿干燥装置2的一端通过送风装置4与所述烘干隧道连接,其另一端通过回风装置5与所述烘干隧道连接。

所述热泵除湿干燥装置2、送风装置4和回风装置5三者工作时形成循环使用干燥热风的效果,提高干燥效率。

进一步,所述车架1包括立柱3103和横杆3104;

四根所述立柱3103相互平行设置;

所述横杆3104分别设于所述立柱3103的顶端和底端,并将四根所述立柱3103相互连接;

所述车架1还包括若干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等间距地连接于所述车架31前方的两根所述立柱3103之间,所述加强板也等间距地连接于所述车架31后方的两根所述立柱3103之间。

这样的结构更加坚固耐用,使用寿命长。

所述加强板能够加强所述车架1的牢固性,从而增加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热泵除湿干燥装置2包括制冷部和干燥部;

所述制冷部包括有压缩机213、辅助冷凝器214、冷凝器113、储液器216、过滤器217、膨胀阀218、蒸发器117、气液分离器219;

所述压缩机213通过制冷剂管道与辅助冷凝器214连接;所述辅助冷凝器214通过制冷剂管道与冷凝器113连接;所述冷凝器113通过制冷剂管道与高压液罐216连接;所述储液器216通过制冷剂管道与过滤器217;所述过滤器217通过制冷剂管道与蒸发器117连接;所述蒸发器117通过制冷剂管道与气液分离器210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219通过制冷剂管道与压缩机213连接,形成制冷循环;所述膨胀阀218与蒸发器117之间设置有辅助蒸发器210,辅助蒸发器210旁设置有辅助风机119;辅助冷凝器214设置有冷却水进水口D和冷却水出水口C。

制冷部的工作流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压缩机将高温高压过热气体制冷剂打入辅助冷凝器及冷凝器(并联或串联),制冷剂气体变成饱和或过冷液体,经储液器、过滤器和膨胀阀后形成低压气、液混合物制冷剂,经辅助蒸发器和蒸发器(并联或串联)后进入气液分离器,形成低温低压过热气体制冷剂,最后经压缩机压缩后形成高温高压过热气体制冷剂,如此循环,达到热交换制冷的效果。所述压缩机213可以采用全封闭涡旋式压缩机、活塞式压缩机、螺杆式压缩机;对于小型机组优先采用涡旋式压缩机。储液器216可以采用高压储液器。膨胀阀218可以采用热力或电子膨胀阀,一般根据不同制冷剂选型,高温混合制冷剂应优先采用电子膨胀阀。过滤器217为液用制冷剂专用过滤器。气液分离器219的目的是防止压缩机进气带液,造成液击而损坏压缩机213。制冷剂管道优先采用优质紫铜管。制冷剂可以为无机化合物、氟化物纯工质、碳氢化合物或混合制冷剂,根据温度需求选用,温度低于55℃,优先选用R22制冷剂;温度低于80℃,选用R142b或R134a;温度高于85℃,选用高温混合制冷剂。

进一步,所述干燥部包括冷凝器113、蒸发器117和回热器115;进风管道B与回热器115的热侧连接;所述回热器115的热侧通过风管道与蒸发器117连接;所述蒸发器117出来的风管道与回热器115的冷测连接;所述回热器115冷测出来的风管道与通过冷凝器113连接,冷凝器113通过风机112与出风口A连接。

干燥介质流程的工作过程如下:进风口B进入湿热空气,经板翅式回热器115热侧进入板翅式回热器进行换热降温,然后再经蒸发器117进一步降温(凝结水从E排出),降温后的空气经板翅式回热器115冷侧进入板翅式回热器进行换热升温,而后经冷凝器113或者辅助加热器加热至热空气,最后经风机从出风口A出风。

进一步,所述保温箱体1内设有循环风机。

设置所述循环风机,使得所述保温箱1内的高温干燥气体能够循环流动,更高效地利用其热量,使得污泥的干燥效果更好。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