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炉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3619发布日期:2018-07-18 01:34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料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加热炉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炼钢过程中,原料需要置于加热炉中进行加热熔炼,而一般的加热熔炼过程往往是需要前期将原料加工成合适的粒径后再人工将其投入加热炉中进行加热熔炼,导致操作过程繁杂,且需要耗费加大的人力物力。

因此,提供一种能够直接对原料进行破碎,且上料方便,大大节省人力和物力的加热炉上料装置是本实用新型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一般的加热熔炼过程往往是需要前期将原料加工成合适的粒径后再人工将其投入加热炉中进行加热熔炼,导致操作过程繁杂,且需要耗费加大的人力物力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能够直接对原料进行破碎,且上料方便,大大节省人力和物力的加热炉上料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炉上料装置,其中,所述加热炉上料装置包括顺次连通设置的第一上料段、第二上料段和第三上料段;其中,

所述第一上料段自上而下设置且与所述第二上料段相连通,所述第一上料段的轴线方向与竖直方向形成有夹角;

所述第二上料段由底板、侧围和顶板围合形成,且所述第二上料段两端形成有开口,所述顶板的内壁上形成有多个破碎齿,且所述顶板可沿竖直方向滑移,所述底板为传动带;

所述第三上料段自上而下设置且与所述第二上料段相连通,所述第三上料段的轴线方向与竖直方向形成有夹角。

优选地,所述侧围包括设置于与设置有所述开口的面相邻的面上的第一侧围和设置于所述开口所在的面上的第二侧围,且所述第一侧围和/或所述第二侧围的内壁上设置有滑轨,所述顶板的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滑轨相配合的滑块。

优选地,所述顶板上还连接有气泵,且所述气泵能够带动所述顶板在竖直方向上下运动。

优选地,所述底板的板面上还设置有多个棱条状凸起。

优选地,所述棱条状凸起为半圆弧柱,且所述半圆弧柱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底板的传输方向相垂直。

优选地,所述第一上料段的轴线与竖直方向形成的夹角为30-60°。

优选地,所述第三上料段的轴线与竖直方向形成的夹角为30-60°。

优选地,所述第一上料段中远离所述第二上料段的端部还连接有喇叭状的入料口。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将加热炉上料装置设置为顺次连通的第一上料段、第二上料段和第三上料段,并将第一上料段设置为其轴线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形成有夹角,使得可以将倒入第一上料段中的原料直接滑入第二上料段中,同时,第二上料段中因顶板的上下滑移,使得可以通过破碎齿对进入第二上料段中的原料进行冲击挤压破碎,进一步地,底板为传动带,使得原料一边进行破碎,一边传输到第三上料段中,再经过第三上料段的倾斜设计,使得原料可以进入加热炉中进行加热熔炼,不仅实现了对原料的破碎,且大大减少了人力操作,降低了人力和物力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加热炉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第二上料段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上料段 2-第二上料段

3-第三上料段 4-气泵

5-入料口 201-底板

202-顶板 203-破碎齿

204-开口 205-第一侧围

206-第二侧围 207-棱条状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内、外和竖直”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炉上料装置,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加热炉上料装置包括顺次连通设置的第一上料段1、第二上料段2和第三上料段3;其中,

所述第一上料段1自上而下设置且与所述第二上料段2相连通,所述第一上料段1的轴线方向与竖直方向形成有夹角;

所述第二上料段2由底板201、侧围和顶板202围合形成,且所述第二上料段2两端形成有开口204,所述顶板202的内壁上形成有多个破碎齿203,且所述顶板202可沿竖直方向滑移,所述底板201为传动带;

所述第三上料段3自上而下设置且与所述第二上料段2相连通,所述第三上料段3的轴线方向与竖直方向形成有夹角。

本实用新型将加热炉上料装置设置为顺次连通的第一上料段1、第二上料段2和第三上料段3,并将第一上料段1设置为其轴线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形成有夹角,使得可以将倒入第一上料段1中的原料直接滑入第二上料段2中,同时,第二上料段2中因顶板202的上下滑移,使得可以通过破碎齿203对进入第二上料段2中的原料进行冲击挤压破碎,进一步地,底板201为传动带,使得原料一边进行破碎,一边传输到第三上料段3中,再经过第三上料段3的倾斜设计,使得原料可以进入加热炉中进行加热熔炼,不仅实现了对原料的破碎,且大大减少了人力操作,降低了人力和物力成本。当然,这里的破碎齿203沿竖直方向的高度

这里的侧围可以为仅仅只包括第二上料段2的周向方向的面,而具有开口204的面上则完全不具有侧围,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侧围包括设置于与设置有所述开口204的面相邻的面上的第一侧围205和设置于所述开口204所在的面上的第二侧围206,且所述第一侧围205和/或所述第二侧围206的内壁上设置有滑轨,所述顶板202的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滑轨相配合的滑块。通过上述设置,使得顶板202的滑移更为安全,同时,也避免原料进入第二上料段2中过多。当然,这里的破碎齿203沿竖直方向的高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需要考虑到滑轨的最低点和底板201的距离,以及需要破碎的粒径大小,只要使得破碎齿203的底端能够有效接触到原料并能够施加压力即可,在此不多作赘述。

这里的顶板202的上下移动可以按照本领域常规方式进行设置,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顶板202上还连接有气泵4,且所述气泵4能够带动所述顶板202在竖直方向上下运动。

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破碎效果更好,所述底板201的板面上还可以设置有多个棱条状凸起207。

所述棱条状凸起207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例如,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棱条状凸起207为半圆弧柱,且所述半圆弧柱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底板201的传输方向相垂直。

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上料段1的轴线与竖直方向形成的夹角为30-60°。

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上料段3的轴线与竖直方向形成的夹角为30-60°。

为了使得原料能够更方便地导入第一上料段1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上料段1中远离所述第二上料段2的端部还连接有喇叭状的入料口5。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