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9401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大气污染日趋严重,空气质量下降明显,伴随着群众对空气质量要求的提高,空气净化器应运而生。在设计空气净化器的过程中,若不额外增加结构部件的情况下,空气净化器的洁净空气输出比率(CADR值)与空气净化器的噪音等级密不可分。由于空气净化器在使用较大风量的风机以提高CADR值时,会相应提高空气净化器的风道内的风速。风道内的气体在流动的过程中部分与风道的边界接触后转化为声能输出,现有风道的边界都设置为较平滑的表面,造成随着风速的提高相应较大地提高了声能输出,因此,空气净化器的风道降噪水平低。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气净化器,旨在提高空气净化器的风道降噪水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外壳、设于所述外壳内的蜗壳和风机组件,所述外壳的内壁和所述蜗壳的壳壁围合形成有空腔,所述外壳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空腔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机组件设于所述空腔内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以形成净化风道;所述净化风道出风口处的风道壁上设有多个降噪凹孔和/或多个降噪凸起。优选地,所述净化风道出风口处的风道壁上设有多个降噪凹孔和多个降噪凸起,所述净化风道出风口处的风道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壁体和第二壁体,所述第一壁体上设有多个所述降噪凹孔,所述第二壁体上设有多个所述降噪凸起。优选地,每一所述降噪凹孔于所述第二壁体上的投影,与任一所述第二壁体上的降噪凸起错位设置。优选地,每一降噪凹孔的凹设深度为0.6mm~2mm。优选地,每一降噪凹孔呈朝外渐扩的喇叭状设置。优选地,每一降噪凸起的凸设高度大于或等于3mm。优选地,每一降噪凸起呈朝外渐缩的锥状。优选地,多个所述降噪凹孔之间的排布,和/或多个所述降噪凸起之间的排布,沿所述净化风道的风向逐渐密集。优选地,所述进风口的周缘内侧设有导风凸筋。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侧板,所述第一面板上设有所述进风口,所述侧板上设有出风口;所述蜗壳呈半包围状设于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具有连通所述出风口的开口,且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蜗壳的包围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器通过于净化风道出风口处的风道壁上设置降噪凹孔和/或降噪凸起,以增大出风口处风道壁对气体的摩擦力和粘滞阻力,从而使一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起到降噪的作用。随着驱动装置转速增加,风机组件使净化风道内的气体流动速度加快,作用在气体介质上的摩擦力和粘滞阻力也随着流动速度的加快而增大,从而使产生的噪音在流经净化风道时相应地被削减,在不增加结构件的基础上,提高了空气净化器的风道降噪水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空气净化器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图1中第二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第二面板的剖切示意图;图5为图2中第一面板的剖切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外壳11第一面板111进风口111a导风凸筋112降噪凸起12第二面板121降噪凹孔13侧板131出风口2蜗壳21蜗壳本体22蜗舌3风机组件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气净化器,参照图1至图3,在第一实施例中,空气净化器包括外壳1、设于外壳1内的驱动装置(图未示)、风机组件3以及蜗壳2,外壳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板11、第二面板12,以及连接第一面板11和第二面板12的侧板13,第一面板11上设有进风口111,侧板13上设有出风口131,蜗壳2呈半包围状设于第一面板11和第二面板12之间,具有连通出风口131的开口,且进风口111位于蜗壳2的包围范围内,蜗壳2包括呈开口状圆形的蜗壳本体21以及自蜗壳本体21的开口处朝两侧延伸的蜗舌22,蜗壳本体21内用以收容风机组件3,风机组件3设于空腔内的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31之间,以形成净化风道,净化风道出风口131处的风道壁上设有多个降噪凹孔121和/或多个降噪凸起112。本实施例中,蜗壳2与第一面板11为一体成型设置,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蜗壳2与第一面板11也可为可拆卸连接,本设计对此不作限制。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器通过驱动装置驱动风机组件3,以使空气流经空气净化器后净化空气。外壳1和蜗壳2用于形成供引导空气流动的风道,其中,蜗壳2可以固定安装在第二面板12的一侧,蜗壳2与第二面板12围合形成空腔,风机组件3收容在空腔内。本实施例中,风机组件3为离心风机,在驱动装置转速恒定时,该离心风机在进风侧形成负压,且在出风侧形成正压,该离心风机可以为风道内的气体提供较为恒定的压力。空气通过进风口111后直接经离心风机的进风侧抽吸进入净化风道中,蜗壳2的半包围开口与离心风机的出风侧连通,气体经过离心风机的出风侧排出后,在正压的驱使下流经净化风道后在蜗壳2的半包围开口排出空腔。气体从进风口111至出风口131流动的过程中,与净化风道内的蜗壳2和第二面板12的内侧壁接触,由于净化风道出风口131处的风道壁上的多个降噪凹孔121和/或多个降噪凸起112在与气体接触时,产生作用在气体介质上的摩擦力和粘滞阻力,从而使声能转化为热能而起到降噪的作用。随着驱动装置转速增加,离心风机使净化风道内的气体流动速度加快,气体在密闭的空腔内运动时,产生作用在气体介质上的摩擦力和粘滞阻力也随着流动速度的加快而增大,从而使产生的噪音在流经净化风道时相应地被削减,在不增加结构件的基础上,提高了空气净化器的风道降噪水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面板11上设有多个降噪凸起112,第二面板12上设有多个降噪凹孔121;可以理解,如此设置,同时增设降噪凸起112和降噪凹孔121,以更好地降低净化风道的噪音。进一步地,每一降噪凹孔121于第一面板上的投影,与任一第一面板上的降噪凸起112错位设置。可以理解,如此设置,避免降噪凸起112与降噪凹孔121相对重合,而在气流通过时引起共振,继而一定程度上产生共振噪音。进一步地,参照图3和图4,每一降噪凹孔121的凹设深度为0.6mm~2mm。可以理解,降噪凹孔121的凹设深度过小,不利于气流的降噪,降噪凹孔121的凹设深度过大,容易影响第二面板12的结构强度以及美观。降噪凹孔121均为盲孔,可以理解,在制造时,降噪凹孔121所在的第二面板12的内侧壁在分模面上,该内侧壁依然可以等厚设置,第二面板12在出模后不会形成局部收缩率不均匀而影响到产品的外观。另外,本实施例中,降噪凹孔121均呈喇叭状设置,以方便工艺开模,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降噪凹孔121也可具体呈其他形状设置,本设计对此不作限制。进一步地,多个降噪凹孔121之间的排布沿净化风道的风向逐渐密集,可以理解,净化风道内,越靠近出风口131处,产生的噪音越大,故越需要增设降噪凹孔121以将声能转化为热能,以降低噪音。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多个降噪凹孔121也可按照其他方式排布。进一步地,参照图2和图5,每一降噪凸起112的凸设高度大于或等于3mm。可以理解,降噪凸起112的凸设高度过小,不利于气流的降噪,降噪凸起112的凸设高度过大,容易影响第一面板11的结构强度以及美观。可以理解,在制造时,降噪凸起112所在的第一面板11的内侧壁在分模面上,该内侧壁依然可以等厚设置,第一面板11在出模后不会形成局部收缩率不均匀而影响到产品的外观。另外,本实施例中,降噪凸起112均呈朝外渐缩的锥状,以方便工艺开模,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降噪凸起112也可具体呈其他形状设置,本设计对此不作限制。进一步地,多个降噪凸起112之间的排布沿净化风道的风向逐渐密集,可以理解,净化风道内,越靠近出风口131处,产生的噪音越大,故越需要增设降噪凸起112以将声能转化为热能,以降低噪音。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多个降噪凸起112也可按照其他方式排布。在另一实施例中,净化风道出风口131处的风道壁上仅设有若干个降噪凹孔121,降噪凹孔121可以是一个、两个或多个,降噪凹孔121的数量越多,气体在净化风道内流动时,产生作用在气体介质上的摩擦力和粘滞阻力越大。若干个降噪凹孔121可以设置在第一面板11的内侧壁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二面板12的内侧壁上,当然,也可以同时设置在第一面板11的内侧壁上和第二面板12的内侧壁上。优选地,降噪凹孔121为多个,多个降噪凹孔121在第一面板11的内侧壁,和/或,第二面板12的内侧壁上呈不规则分布,这样设置使气体在风道内流动时,可以减少气体介质分别在多个降噪凹孔121处产生的声音形成共振,防止产生额外噪音。在再一实施例中,净化风道出风口131处的风道壁上仅设有若干个降噪凸起112,降噪凸起112可以是一个、两个或多个,降噪凸起112的数量越多,气体在净化风道内流动时,产生作用在气体介质上的摩擦力和粘滞阻力越大。若干个降噪凸起112可以设置在第一面板11的内侧壁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二面板12的内侧壁上,当然,也可以同时设置在第一面板11的内侧壁上和第二面板12的内侧壁上。优选地,降噪凸起112为多个,多个降噪凸起112在第一面板11的内侧壁,和/或,第二面板12的内侧壁上呈不规则分布,这样设置使气体在风道内流动时,可以减少气体介质分别在多个降噪凸起112处产生的声音形成共振,防止产生额外噪音。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进一步地,进风口111的周缘内侧设有导风凸筋111a,用于对从进风口111进入的风进行导风。导风凸筋111a可以是一条、两条或多条,以使进风口111吸进来的气流减缓,防止气流对净化风道形成强烈的冲击,从而减少震动时产生的噪音。优选地,导风凸筋111a为多条,且均匀分布在风机组件3的轴线周围,以减少进风口111处的紊流。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