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8618发布日期:2018-06-08 18:25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体式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体式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的满足了居民的物质需求,可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主要体现在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尤其是空气污染这几年表现的尤为突出,雾霾频发,甚至已严重危害到了居民的身体健康。为了改进家庭、办公室等室内的空气质量,市面上出现了各种用于净化居室空气的空气净化器。但是这些空气净化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一般产品的净化效果不够,用颗粒物检测仪对现有的净化器进行了一番除霾的效果量化,经过检测发现这些空净产品的净化效果很一般,例如:进风口PM2.5数值在100ug/m3时,出风口的PM2.5数值在30ug/m3,净化率只有70%,室内的PM2.5还是居高不下,效果都不理想。深入的研究、比对,发现现有净化产品存在一些缺陷,具体做如下详述:a、有些净化器采用普通低效化纤滤网,或带静电PP熔喷化纤滤网,过滤效果低且容尘量较低,2个月后静电消失,净化效率大大降低,由起初的H级别高效率变为F级别的中效率,净化效率只为60%-70%,室内除霾效果不佳!b、有些净化器加装了高压静电吸附除尘,效率较好,但高压静电会产生臭氧,臭氧对人体危害很大,这种二次污染带来的危害远大于雾霾的危害。

在工业应用上,出现一款出风口PM2.5为“0”的工业用净化器,也可称之为坦克机,其采用纯物理玻纤H13过滤,净化效果较好,除霾效率100%,出风口PM2.5数值为0,且长时间有效,有效期限达到一年以上。但是这种工业用坦克机存在体积大、噪音高,造价昂贵等问题,而且坦克机在使用过程中室外脏空气容易源源不断的倒灌进室内,坦克机在去除室内PM2.5颗粒的同时,室外的PM2.5颗粒在源源不断的进来,导致室内PM2.5无法降到理想的低值,尽管出风口PM2.5数值为0,但是整个室内空间的除霾效果也不怎么令人满意。因此,这种工业用净化器很难应用在居民楼或办公室等人居室内环境。

总的来说,现有技术中的净化器至少存在如下全部或部分问题:1、体积大小与净化功率大小、效率大小的矛盾。2、净化效果好的净化器通常噪音较大。3、产品造价高。4、产品户外安装难度高、安装危险系数高、安装成本高。5、高压静电吸附除尘产生臭氧,引起二次污染。6、净化效果不理想。7、更换滤网麻烦。

因此,虽然空气净化器这一产品虽然技术貌似已经比较成熟,但是随着消费者空气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如何设计出一款“净化效果好、净化面积大、低噪音、使用寿命长、大容尘量、易拆易洗、产品生产及安装成本均低、安装容易、安装安全”的空气净化器,仍然是本领域非常值得研究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净化效果不好、噪音大、使用寿命短、安装难度高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分体式新风系统,其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该技术方案净化效果好、净化面积大、低噪音、使用寿命长、大容尘量、易拆易洗、产品生产及安装成本均低、安装容易、安装安全,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分体式新风系统,包括过滤器,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内机,内机设置在室内,所述过滤器设置在内机中,过滤器中设有滤网;

外机,所述外机设在室外,所述风机设置在外机中,所述外机风机的侧面进风口设置有能进行粗过滤的金属网过滤层;

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为刚性材料管道,所述内机与外机通过穿过墙体的连接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机风机的侧面进风口设置有防雨的百叶窗结构。

优选的,所述外机的侧面进风口的金属网过滤层设置为抽拉式可拆卸结构,能通过提拉把手拆卸清洗与安装。

优选的,所述百叶窗结构的底部设置有溢流口。

优选的,所述外机风机设置有底面进风口。

优选的,所述底面进风口设置有能进行粗过滤的金属网过滤层。

优选的,所述分体式新风系统还在外机或连接管上设置有可延伸至室内的安全绳,所述安全绳固定在室内,外机在安装时,安全绳能防止外机坠落。

优选的,所述外机通过法兰或螺栓与连接管连接。

优选的,金属网过滤层为多层铝合金网。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为消音管。

需要说明的,空气净化及新风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早已有的,但是如何提供一种净化效果好,净化面积大,耐用,低噪音,成本友好的空气净化系统始终是一个值得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本专利为内外机分体式结构,采用单向送风、微正压原理,有效降低室内PM2.5的浓度,室外的外机进行初步过滤能够有效减少大量灰尘等。

2、进风口的防雨结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产品使用寿命,溢流口可以预防雨水太多的情形。

3、所述外机的侧面进风口的金属网过滤层设置为抽拉式可拆卸结构,能通过提拉把手拆卸清洗与安装金属网过滤层,便于安装、维护维修。

4、底面进风口有利于增加进风量,且也设置了金属网过滤层可以初滤。

5、本实用新型采用内、外机独立设计,并用消音管连接,使得可以采用较大功率的风机,但是却可以利用墙体阻隔噪音源。内机设置在室内易于拆卸更换滤网。所述消音管与内机结构底板通过螺栓拉紧固定,安装方便、安全。

6、内外机通过消音管连接,一方面消音管可以进一步降低噪音,另一方面,通过外机与消音管连为一体,消音管为刚性材料结构,强度足以支撑固定外机,而内机与消音管通过螺栓等连接方式拉紧外机进行固定安装,避免了墙体的钻孔锚固等麻烦,安装容易,成本低。通常在离窗户一个手臂距离内打孔,然后安装工人在室内,将消音管从室外插入孔内,完成安装,进一步降低了户外安装困难与危险的问题,同时安装工人的时间成本大大降低。

7、所述内外机分体式新风系统还在外机或消音管上设置有可延伸至室内的安全绳,安全绳在安装时固定在室内,进一步地保证了安装过程中的安全。

8、内外机分体式新风系统在外机的侧面进风口为主要进风口,通常80%左右风量通过,侧面设置有百叶窗的结构,有利于防雨,其底部设置有溢流口,侧面进风口同时设置有能进行粗过滤的铝合金金属网过滤层,并且设置提拉把手能够将金属网过滤层比较容易的抽拉式拆卸下来清洗、重复利用。粗过滤的铝合金金属网过滤层能够有效进行粗过滤,延长内机滤网的有效性;又可以阻挡雨滴及水雾;同时分担了内机HEPA高效滤网50%左右的容尘,有效解决了HEPA高效滤网阻力上升过快的问题,延长其使用寿命。

9、本发明可以不断稀释、排除室内装修后释放的各类有害挥发物质,包括但不限于甲醛、苯、二甲苯、TVOC。本发明出风口供给的为超洁净空气,从而使室内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的浓度较低,减少室内浮灰,减少室内打扫卫生的麻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风系统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风系统安装在墙体上时的剖面图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风系统的外机和消音管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风系统的内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风系统的消音管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风系统的导流降噪器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风系统的外机和消音管连接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风系统的外机剖面示意图。

其中:1、外机;2、消音管;3、内机;4、风机;5、墙体;6、滤网;7、螺栓;8、水晶装饰;9、导流降噪器;10、消音棉;11、提拉把手;12、金属网过滤层;13、百叶窗;14、溢流口;15、结构底板;16、限位块;17、外机壳体18、底部进风口19、氧化铝装饰20、金属固定框21、电镀装饰环22、水晶固定圈23、显示屏24、电源开关模块25、内机壳体26、内机风口27、过滤器28、外机机体29、平面连接部30、圆弧面31、奶嘴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分体式新风系统,包括过滤器,风机,还包括:内机,内机设置在室内,所述过滤器设置在内机中,过滤器中设有滤网;外机,所述外机设在室外,所述风机设置在外机中,所述外机风机的侧面进风口设置有能进行粗过滤的金属网过滤层;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为刚性材料管道,所述内机与外机通过穿过墙体的连接管连接。本专利为内外机分体式结构,采用单向送风、微正压原理,有效降低室内PM2.5的浓度,室外的外机进行初步过滤能够有效减少大量灰尘等。进风口的防雨结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产品使用寿命,溢流口可以预防雨水太多的情形。新风系统包括过滤器,风机4,其还包括:内机3,所述内机3设置在室内,所述过滤器设置在内机3中,过滤器中设有滤网6;外机1,所述外机1设在在室外,所述风机4设置在外机1中;连接管,所述内机3与外机1通过穿过墙体5的连接管连接。所述内机3设置有结构底板15,所述连接管与内机3的结构底板15通过螺栓7拉紧固定或卡扣紧固件固定。所述内机3的出风口为360度且出风口平行于墙面,所述滤网6为圆环状并与出风口匹配。所述连接管可以为消音管2,能够在选择大功率风机、较高除尘率的滤网的同时,兼顾低噪音,并且制造、安装成本较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墙体本身可以起到较好的降噪作用,加上消音管的作用,内外机分立降低噪音,导流降噪器的使用,进一步降低了噪音。整体消音降噪效果好,安装方便,经济实用。

连接管靠近外机1一侧设置有限位装置,可以是限位块16或限位螺栓孔等结构,这样有利于连接管的统一标准,进一步降低成本与现场安装难度。本专利为内外机分体式结构,采用单向送风、微正压原理,有效降低室内PM2.5的浓度,持续新风供给可以达到室内换气的效果,使室内空气质量维持在适宜范围内,防止衣服家具发霉。本实用新型采用内、外机1独立设计,并用连接管连接,使得可以采用较大功率的风机4,还可以利用墙体5阻隔噪音源。内机3设置在室内易于拆卸更换滤网6。

平面连接部上设置有若干个连接孔。可以方便导流降噪器与其它部件的连接,安装、拆卸、制造方便快捷,成本较低。导流降噪部的所述平面连接部与滤网、结构底板用螺栓依次连接,有利于内机形成一个紧密的整体,运行稳定,低噪音。

如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内外机分体式新风系统的外机1设置有外机1机体以及安装在外机1机体外的外机壳体17,外机壳体17底部设置有底部进风口18,和外机1机体的底部进风口18相对应;风机4的出风口和消音管2连接,风机4安装在外机1机体内,外机1机体外装置有氧化铝装饰19,既能起到装饰作用又能保护外机1机体。消音管2上设置有限位块16和限位调节孔,可以根据墙体5的厚薄调节外机1和消音管2之间的连接位置,使得外机1和消音管2与墙体5达到完美配合,取得更好的消音效果以及更佳的安全度和美观度。外机1的侧面进风口设置有能进行粗过滤的金属网过滤层12;外机1风机4设置有底面进风口,所述底面进风口设置有能进行粗过滤的金属网过滤层12。金属网过滤层12可以粗略过滤掉较大的灰尘颗粒,既能保护内机3过滤器,又能增加内机3的过滤器的使用寿命。金属网过滤层外设置有金属固定框20。内外机分体式新风系统在外机1的侧面进风口为主要进风口,通常80%左右风量通过,侧面设置有百叶窗13的结构,有利于防雨,其底部设置有溢流口14,侧面进风口同时设置有能进行粗过滤的铝合金金属网过滤层12,并且设置提拉把手11能够将金属网过滤层12比较容易的抽拉式拆卸下来清洗、重复利用。粗过滤的铝合金金属网过滤层12能够有效进行粗过滤,延长内机3滤网6的有效性;又可以阻挡雨滴及水雾;同时分担了内机3HEPA高效滤网650%左右的容尘,有效解决了HEPA高效滤网6阻力上升过快的问题,延长其使用寿命。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风系统的内机3的分解示意图。内机3设置结构底板15,装有滤网6的过滤器、导流降噪器9设置在内机壳体25内,内机壳体25设置有内机3风口,在内机壳体25向室内延伸的方向设置有水晶装饰8,以及固定所述水晶装饰8的水晶固定圈22和美化所述水晶装饰8的电镀装饰环21。在水晶装饰8和内机壳体25直接设置有显示屏23,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电源开关模块24,电源开关模块24控制显示屏23显示新风系统和室内空气的参数。显示屏23显示的参数穿过水晶装饰8展现。

本实用新型采用玻璃纤维代替化学纤维。玻璃纤维除尘率比化纤高,但是阻力大,需要大功率风机4才行,一般化纤滤网6家用净化器30w左右,玻纤滤网6的家用净化器要60-100瓦,玻纤存在噪音大的问题,采用内外分体式加消音管2道能够有效降燥。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外机分体式新风系统净化空气效果好,安装方便、安全,充分满足家用空气净化的需求。滤网6设置在内机3,内机3和消音管2通过螺栓7固定,更换滤网6操作简单。

为了解决净化率低和净化效果不够好的问题,优选的,所述过滤器采用玻纤滤网6。滤网6用玻纤替代化纤,除尘率比化纤高,净化效率高,净化效果好,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家用空气净化的需求。内机3的所述滤网6设置为可折叠结构,折叠后的滤网6组成圆柱形。这样滤网6所占体积小,但是展开后面积大,有效吸附面积大,容尘量大,净化效果好,而且折叠的滤网6加工起来比较方便,安装也方便。

为了安装方便、安全,优选的,所述内机3设置有结构底板15,所述消音管2与内机3的结构底板15通过螺栓7拉紧固定。

连接管上设置有限位块16或限位螺栓,这样有利于消音管2的长度统一标准化。如果墙体5厚度在误差不大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利用限位螺栓或限位块16进行固定一侧。本实用新型连接管上设置有限位块或限位螺钉,有利于标准的连接管可以适用于不同厚度的墙体。利用限位块的位置调整适用于不同厚度墙体,这样工人在安装现场可以利用标准连接管或消音管安装到不同墙体。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所述消音管2与内机3结构底板15通过螺栓7拉紧固定,安装方便、安全。内外机通过消音管2连接,一方面消音管2可以进一步降低噪音,另一方面,通过外机1与消音管2连为一体,消音管2为刚性材料结构,强度足以支撑固定外机1,而内机3与消音管2通过螺栓7等连接方式拉紧外机1进行固定安装,避免了墙体5的钻孔锚固等麻烦,安装容易,成本低。通常在离窗户一个手臂距离内打孔,然后安装工人在室内,将消音管2从室外插入孔内,完成安装,进一步降低了户外安装困难与危险的问题,同时安装工人的时间成本大大降低。

所述消音管2为两层结构,在两层之间设置有消音棉10,消音管2内层设置有若干个小孔。这样可以进一步地降低气流产生的噪音。消音管2的外径为100-150mm,所述内径为60-100mm,所述消音管2长度为200-600mm,消音管2的所述小孔的孔径为1.5-5mm,孔边间距为1.5-5mm,在此范围,消音效果较好。消音管2外径为130mm,消音管2内径为80mm,消音管2的所述小孔的孔径为4mm,孔边间距为4mm,这一优选的消音效果尤为明显。

为解决气流从室外进入内机3后,会垂直撞击到内壁上,产生乱流,导致气流不顺,降低风量,且增加额外噪音,本实用新型内机3内设置有导流降噪器9,所述导流降噪器9为结构类似奶嘴形的导流板,所述导流降噪器9的固定边与过滤器和内机3的结构底板15用螺栓7依次连接。本实用新型设置类似奶嘴形的导流降噪器9,解决了气流不稳定问题,降低了噪音,增加了风量。所述导流降噪器9的固定边与过滤器和内机3的结构底板15用螺栓7依次连接,可以使得从消音管2进来的气流更容易流入过滤器,有利于空气的净化,并能提高净化效率。所述导流降噪器为结构类似奶嘴形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中间半圆球状奶嘴头31,奶嘴头31的周围往外扩散延伸为圆弧面30,在圆弧面30远离奶嘴头31的一侧还包括往外延伸的平面连接部29。所述平面连接部29上设置有若干个连接孔。

优选的,所述导流降噪器9设置有若干个小孔或长条状孔。小孔或长条状孔可以设置在所述导流降噪器的圆弧面30上。导流降噪器9设置小孔有利于进一步降噪。所述导流降噪器9表面小孔的直径为2-5mm,小孔间距为2-5mm。作为降噪效果最佳的实施例,所述小孔的直径为3mm,小孔间距为3mm。奶嘴形状的导流降噪器9表面设置小孔有利于进一步降噪。内机3的360度辐射状出风口,由于出风方向与墙体5平行,用户体验好。设置长条孔更有利于产品制造,降低成本。

优选的,所述外机1风机4的侧面进风口设置有防雨的百叶窗13结构。所述外机1的侧面进风口设置有能进行粗过滤的金属网过滤层12。所述外机1的侧面进风口的金属网过滤层12设置提拉把手11作为抽拉式可拆卸结构,能通过提拉把手11拆卸清洗与安装。所述百叶窗13结构的底部设置有溢流口14。所述外机1风机4设置有底面进风口,底面进风口有利于增加进风量,所述底面进风口设置有能进行粗过滤的金属网过滤层12可以初滤。

内外机分体式新风系统在外机1外设置有能进行粗过滤的铝合金金属网。即可以进行粗过滤,不但可以有很好过滤效果还便于清洗,可重复利用;又可以阻挡雨滴及水雾;同时分担了HEPA高效滤网650%的容尘,有效解决了HEPA高效滤网6阻力上升过快的问题,延长其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内外机分体式新风系统还在外机1或连接管上设置有可延伸至室内的安全绳,所述安全绳固定在室内,外机1在安装时,安全绳能防止外机1坠落。安全绳在安装时固定在室内,进一步地保证了安装过程中的安全。

安装所述内外机分体式新风系统步骤:第一步,在靠近窗户或门附近一手臂距离能够接触的范围内在墙体上开设一个孔洞,所述孔洞连通室内室外;第二步,将外机与连接管连接为一体,然后将外机上的连接管由外而内插进孔洞;第三步,将内机与连接管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还包括如下步骤:先将外机或连接管上的安全绳穿过墙体上的孔洞,并在室内固定,然后再将外机与连接管拿到室外进行安装。

安装时,在靠近窗户或门附近一手臂距离能够接触的范围内在墙体5上开设一个孔洞,所述孔洞连通室内室外;然后工人将外机1或消音管2上的安全绳穿过孔洞,并固定在室内。接下来,将外机1与连接管连接为一体,然后将外机1上的连接管由外而内插进孔洞;工人可以单手将一体化的外机1与消音管2拿到室外,将消音管2插入孔洞,此时安全绳能够起到防止外机1掉落的作用,再将内机3与消音管2通过螺栓7连接或其他固定连接方式连接,即完成安装。工人无需在室外安全,所有工作在室内即可完成。

使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新风系统,外机1放置在户外,采集户外的“新鲜脏空气”,源源不断的把过滤后PM2.5为0的“新鲜干净空气”送进室内,室内形成微正压,室内的空气从门缝和窗缝处缓慢的往外溢,形成一道防护盾,阻止室外脏空气倒灌进室内。开机一个小时不到,整个室内的PM2.5数值降到10ug/m3以下(室外PM2.5在100ug/m3以上),效果比现有技术中的净化器好,且成本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新风系统解决现有大功率净化器体积大、成本高、噪音大等一系列问题,独特的结构设计也进一步降低了生产、安装、使用、维修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可以不断稀释、排除室内装修后释放的各类有害挥发物质,包括但不限于甲醛、苯、二甲苯、TVOC。本实用新型出风口供给的为超洁净空气,从而使室内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的浓度较低,减少室内浮灰,减少室内打扫卫生的麻烦。

综上,本技术方案净化效果好、净化面积大、低噪音、使用寿命长、大容尘量、易换易拆易洗、产品生产及安装成本均低、安装容易、安装安全,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尤其针对居民的旧房安装非常方便,安装新风系统无需像一般的新风系统需要铺设复杂管道,能够给客户更好的用户体验,基本实现了净化效率、效果、成本、噪音的一个比较完美的平衡。

本实用新型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