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侧开门的热风烘烤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14002发布日期:2018-07-24 23:08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化工产品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侧开门的热风烘烤设备。



背景技术:

热风循环烘箱应用的范围很广泛,可干燥各种工业物料,是通用的干燥设备,一般热风循环烘箱温度范围为室温~+250℃,高温型为室温~+500℃。热风烤箱适用于烘烤有化学性气体及食品加工待烘烤物品,油墨的固化、漆膜的烘干等,广泛使用于电子、电机、通讯、电镀、塑料、五金化工、仪器、印刷、制药、PC板、粉体、含浸、喷涂、玻璃、木器建材等等的精密烘烤、烘干、回火、预热、定型、加工等;内热循环,烘烤物件受热均匀。

热风循环烘箱一般由角钢、不锈钢板以及冷钢板构成。保温层则由高密度硅酸铝棉填充,高密度硅酸铝棉保证了烘箱的保温性,也确保了使用者的安全性。加热器安装位置可是底部、顶部或两侧,用数显智能仪表来控制温度。热风循环烘箱热风循环系统风道有两种:水平送风和垂直送风。热风循环系统主要包括旋风分离器、鼓风机、空气过滤器和加热器等。从烘干机出来的热空气经旋风分离器除去粉末后回至鼓风机,然后经过滤,可加热送入烘干机内,在循环过程中,根据空气的温度,不断排放部分循环空气,补充部分经过减湿过滤后的新鲜空,烘干质量较好且烘干机本身结构比较简单。

但是,日用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多种组分进行干燥处理,化工产品的组分需要在一个无菌干燥环境中进行生产加工,从而避免在生产过程中被环境杂质或者微生物污染,破坏日用化工产品的质量,通过热风烘烤可以对组分进行干燥处理,同时也是去除微生物污染的过程,一般情况下是将热风烘烤箱设置在无菌干燥房内,为了维持生产车间的无菌干燥环境,需要花费很大的生成成本,一般情况下需要尽量减少无菌干燥房的面积,因此,需要优化现有热风循环干燥箱的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侧开门的热风烘烤设备,能够使得被热风烘烤后的化工原料直接进入到无菌干燥车间区域,而未干燥处理的化工原料放置在普通车间区域,节约了无菌干燥房的面积,优化了日用化工产品的生成工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侧开门的热风烘烤设备,包括烘烤箱体、风腔、左侧门和右侧门,所述烘烤箱体上部设置所述风腔,对应所述风腔两端分别设置有进风风机和排湿风机,所述风腔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鼓风风机;至少一个移动平台设置在所述烘烤箱体内,所述烘烤箱体内壁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加热管,所述进风风机、所述排湿风机、所述鼓风风机以及所述加热管分别与设置在所述烘烤箱体一侧的电控箱连接;所述烘烤箱体设置在隔离墙板中,所述左侧门和所述右侧门分别位于所述隔离墙板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风腔内设置有一进风管,所述进风管与所述进风风机连接,所述进风管对应所述鼓风风机分别设置有进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管一侧通过导风支架均匀设置有多个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可调倾斜安装在所述导风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烘烤箱体内壁四周设置有隔热保温层。

进一步的,所述烘烤箱体底部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对应所述移动平台设置,所述移动平台通过所述导向槽进出所述隔离墙板。

进一步的,对应所述左侧门和所述右侧门分别设置有门把手和电磁开关,所述电磁开关与所述电控箱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烘烤箱体的底部对应所述左侧门和所述右侧门分别设置有门接近开关,所述门接近开关与所述电控箱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门和所述右侧门上部分别对应所述风腔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所述电控箱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平台包括平台支架、支撑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平台支架底部的若干万向轮,多个支撑板均匀设置在所述平台支架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烘烤箱体上设置有左侧门和右侧门,需要烘烤的化工原料从位于普通车间区域的左侧门,通过移动平台进入到烘烤箱体,在烘烤箱体内完成热风循环干燥处理,从位于无菌干燥车间区域的右侧门开启,将移动平台取出,完成干燥处理的化工原料进入到下一道工序,在烘烤箱体工作时,左侧门和右侧门通过电磁开关和门接近开关,确保不同时打开,从而使得两个车间区域连通,不需要将烘烤箱体放置在无菌干燥车间区域,仅仅需要将烘烤箱体设置在普通车间区域和无菌干燥车间区域的隔离墙板之间,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侧开门的热风烘烤设备主视剖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侧开门的热风烘烤设备侧视剖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侧开门的热风烘烤设备主视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侧开门的热风烘烤设备后视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平台主视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侧开门的热风烘烤设备热风循环示意图;

图中,10-热风烘烤设备,20-隔离墙板,30-移动平台,11-烘烤箱体,12-风腔,13-左侧门,14-右侧门,15-电控箱,16-鼓风风机,17-进风风机,18-进风管,19-进风口,110-排湿风机,111-加热管,112-导风板,113-导风支架,114-隔热保温层,115-导向槽,116-电磁开关,117-门接近开关,118-电磁阀,119-门把手;31-平台支架,32-支撑板,33-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2、3、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侧开门的热风烘烤设备10,包括烘烤箱体11、风腔12、左侧门13和右侧门14,所述烘烤箱体11上部设置所述风腔12,对应所述风腔12两端分别设置有进风风机17和排湿风机110,所述风腔1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鼓风风机16;至少一个移动平台30设置在所述烘烤箱体11内,所述烘烤箱体11内壁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加热管111,所述进风风机17、所述排湿风机110、所述鼓风风机16以及所述加热管111分别与设置在所述烘烤箱体11一侧的电控箱15连接;所述烘烤箱体11设置在隔离墙板20中,所述左侧门13和所述右侧门14分别位于所述隔离墙板20两侧。

其中,所述风腔12内设置有一进风管18,所述进风管18与所述进风风机17连接,所述进风管18对应所述鼓风风机16分别设置有进风口19。

其中,所述加热管111一侧通过导风支架113均匀设置有多个导风板112,所述导风板112可调倾斜安装在所述导风支架113上。

其中,所述烘烤箱体11内壁四周设置有隔热保温层114。

其中,所述烘烤箱体11底部设置有导向槽115,所述导向槽115对应所述移动平台30设置,所述移动平台30通过所述导向槽115进出所述隔离墙板20。

其中,对应所述左侧门13和所述右侧门14分别设置有门把手119和电磁开关116,所述电磁开关116与所述电控箱15连接。

其中,所述烘烤箱体11的底部对应所述左侧门13和所述右侧门14分别设置有门接近开关117,所述门接近开关117与所述电控箱15连接。

其中,所述左侧门13和所述右侧门14上部分别对应所述风腔12设置有电磁阀118,所述电磁阀118与所述电控箱15连接。

如图5所示,所述移动平台30包括平台支架31、支撑板32以及设置在所述平台支架31底部的若干万向轮32,多个支撑板32均匀设置在所述平台支架32上。

如图6所示,进风风机17通过进风管18将外部空气输送到风腔12内,鼓风风机16使得风腔12内形成纵向对流,气体从烘烤箱体11的两侧向下流动,进入加热管111加热之后,通过导风板112吹向移动平台30,将移动平台30上的原料干燥处理,然后从移动平台30上部的缝隙回到风腔12内,排湿风机110间断工作,将烘烤箱体11内的湿气排出,进风风机17将外部空气进行补充。

由于在烘烤箱体上设置有左侧门和右侧门,需要烘烤的化工原料从位于普通车间区域的左侧门,通过移动平台进入到烘烤箱体,在烘烤箱体内完成热风循环干燥处理,从位于无菌干燥车间区域的右侧门开启,将移动平台取出,完成干燥处理的化工原料进入到下一道工序,在烘烤箱体工作时,左侧门和右侧门通过电磁开关和门接近开关,确保不同时打开,从而使得两个车间区域连通,不需要将烘烤箱体放置在无菌干燥车间区域,仅仅需要将烘烤箱体设置在普通车间区域和无菌干燥车间区域的隔离墙板之间,节约了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排”、“列”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实用新型专利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固连”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