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热源供热水节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42620发布日期:2018-08-10 20:04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水节能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综合热源供热水节能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节能环保理念的推广,热水领域中的电热水方式逐渐被太阳能热水、风能热水等清洁热水方式所取代。

然而,现有的节能热水方式中,仅仅使用清洁能源的方式,热水获得由自然条件所决定,水温往往不稳定,即有时候水温不能满足要求。部分酒店或家庭,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不足的情况下,随即选用市电热水,该种情况下正处于用电高峰、电器用电利用率不够高而造成浪费。

所以有必要设置一种能够同时应用或切换应用多种节能热水方式的热水系统,提高节能环保效果、保证热水满足要求,错开用电高峰来电热水。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综合热源供热水节能系统,解决节能热水方式单一而用电高峰时电热水较为浪费电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综合热源供热水节能系统,包括热水箱,分别通过第一阀体及管路向热水箱导通热水的太阳能集热模块、谷电蓄热模块及复合蒸发供热模块;所述复合蒸发供热模块设置有用于组成载冷剂流通回路的蒸发器组、压缩机及冷凝器,蒸发器组两端分别导通载冷剂及外部热源,冷凝器两端分别导通载冷剂及热水。

优选地,所述蒸发器组包括水冷式蒸发器,水冷式蒸发器的初级端通过管路与冷却塔连接组成吸热回路,次级端导通冷凝器及压缩机的载冷剂。

优选地,所述水冷式蒸发器连通冷凝器或压缩机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阻挡载冷剂向水冷式蒸发器流通的第二阀体。

优选地,所述蒸发器组包括空冷式蒸发器,空冷式蒸发器设置有用于吸收空气热能的吸热组件,吸热组件导通冷凝器及压缩机的载冷剂。

优选地,所述空冷式蒸发器连通冷凝器或压缩机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阻挡载冷剂向空冷式蒸发器流通的第三阀体。

优选地,所述太阳能集热模块的热水出口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复合蒸发供热模块还包括设置在蒸发器组及压缩机之间的气液分离器、设置在蒸发器组及及冷凝器之间的贮液器。

优选地,所述谷电蓄热模块包括换热器、连接电网的蓄热体,换热器的初级端通过导热管连通蓄热体,换热器的次级端通过管路向热水箱导通热水。

优选地,还包括控制中心,所述控制中心连接第一阀体。

优选地,所述控制中心连接有设置在热水箱上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综合热源供热水节能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太阳能集热模块获取热水,该种方式较为清洁环保,太阳能充足时通过第一阀体能够切换太阳能集热模块为热水方式;通过复合蒸发供热模块的蒸发器组能够获取空气热能或电器件余热;通过谷电蓄热模块先在用电低谷时段蓄热、需要时用蓄热获取热水,避开用电高峰、并能通过蓄热件快速获得热水,提高用电率;通过第一阀体能够同时应用或切换应用多种清洁热水方式,提升热水环保率,自然条件充足情况下优选较为节能环保的热水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谷电蓄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综合热源供热水节能系统,包括热水箱1,分别通过第一阀体2及管路向热水箱1导通热水的太阳能集热模块3、谷电蓄热模块4及复合蒸发供热模块5;所述复合蒸发供热模块5设置有用于组成载冷剂流通回路的蒸发器组、压缩机52及冷凝器53,蒸发器组两端分别导通载冷剂及外部热源,冷凝器53两端分别导通载冷剂及热水。

太阳能集热模块3、谷电蓄热模块4及复合蒸发供热模块5分别通过第一阀体2连通热水箱1,通过第一阀体2切换太阳能集热模块3、谷电蓄热模块4及复合蒸发供热模块5的交替投入,提升热水环保率。

所述第一阀体2的设置可以为:第一阀体2为开关阀,太阳能集热模块3、谷电蓄热模块4及复合蒸发供热模块5均连接有进水管,太阳能集热模块3、谷电蓄热模块4及复合蒸发供热模块5通过开关阀向热水箱1导通热水。所述第一阀体2的设置也可以为:第一阀体2为泵体,阳能集热模块3、谷电蓄热模块4及复合蒸发供热模块5分别通过第一阀体2及管路与热水箱1组成热水回路,热水箱1中的水得到持续加热,温度稳定。

太阳能热水方式中,太阳能集热模块3吸收太阳能、并将转换的热能应用至内部的水,最后将热水导通至热水箱1。

进一步的有,所述太阳能集热模块3中包括有用于吸收太阳能的集热器、连接集热器的热水管组32,所述热水管组32为一段或多段相连的管件;热水管组32的热水出口连接热水箱1。进一步的有,太阳能集热模块3所连接的第一阀体2为泵体,太阳能集热模块3与热水箱1组成热水回路,泵体作为热水回路的循环动力。当太阳能集热模块3的热水出口的水温满足要求时,通过泵体将太阳能集热模块3中的热水导通至热水箱1中、并抽取热水箱1中的部分水;太阳能集热模块3的热水出口的水温跳变为不能满足要求,泵体停止工作,太阳能集热模块3对该部分水进行加热。所述泵体可以连接太阳能集热模块3的出水口,也可以连接太阳能集热模块3的进水口;设置泵体及热水回路,保证热水箱1中的水维持在较为稳定的温度。

更好的,所述太阳能集热模块3的热水出口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31。当第一温度传感器31的水温满足要求时,手动或自动将太阳能集热模块3中的热水向热水箱1导通。进一步的有,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31电性连接太阳能集热模块3所连接的第一阀体2,第一温度传感器31用于控制第一阀体2的启动,即用于控制太阳能集热模块3内水的更换。

复合蒸发供热模块5中,蒸发器组两端分别导通载冷剂及外部热源,蒸发器组用于驱动载冷剂汽化并吸收外部热能;载冷剂通过载冷剂流通回路将热能携带至冷凝器53;冷凝器53两端分别导通载冷剂及热水,冷凝器53用于驱动载冷剂液化并向热水侧传递热能,冷凝器53通过管路连通热水箱1、向热水箱1导通热水;所述压缩机52用于提供冷凝器53较高压的载冷剂,保证载冷剂能够更好地液化而释放热量。

更好的,所述蒸发器组包括水冷式蒸发器51a,水冷式蒸发器51a的初级端通过管路与冷却塔6连接组成吸热回路,吸热回路用于驱动冷却塔6中的热水流通水冷式蒸发器51a的初级端,次级端导通冷凝器53及压缩机52的载冷剂;水冷式蒸发器51a用于吸收冷却塔6热能、并用于提供冷凝器53高热能的载冷剂。冷却塔6作为外部热源,冷却塔6中所需冷却的热水先导通至水冷式蒸发器51a的初级端、并与水冷式蒸发器51a次级端的载冷剂热交换。进一步的有,所述水冷式蒸发器51a初级端通过管路及水泵连接冷却塔6,冷却塔6中热水先流经水冷式蒸发器51a、并向载冷剂提供热能,然后流至冷却塔6中的冷却组件上。设置水冷式蒸发器51a,充分利用空调机组等导接至冷却塔6的热水的余热。

更好的,所述水冷式蒸发器51a连通冷凝器53或压缩机52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阻挡载冷剂向水冷式蒸发器51a流通的第二阀体54a。设置第二阀体54a,蒸发器组中能够将水冷式蒸发器51a切换为其他蒸发器。

更好的,所述水冷式蒸发器51a或冷却塔6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57,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57用于确定水冷式蒸发器51a的切换投入。当冷却塔6所需冷却的热水水温较低时,切断水冷式蒸发器51a的投入。进一步的有,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57电性连接第二阀体54a,第三温度传感器57通过继电器连接第二阀体54a;当第三温度传感器57检测到温度较低,第三温度传感器57控制继电器线圈的得电或失电。

更好的,所述水冷式蒸发器51a连通冷凝器53或压缩机5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节流阀件58a;第一节流阀件58a用于调节载冷剂在水冷式蒸发器51a中的流速流量,设置第一节流阀件58a,根据各种外部热能的高低来协调水冷式蒸发器51a及其他蒸发器间的工作量,保证蒸发器组择选到热能较高的外部热源,提高蒸发器组的热交换效率。

更好的,所述蒸发器组包括空冷式蒸发器52b,空冷式蒸发器52b的初级端导通空气,次级端导通冷凝器53及压缩机52的载冷剂。空冷式蒸发器52b中空气及载冷剂进行热交换,即空气将热能传递给空冷式蒸发器52b中的载冷剂,空冷式蒸发器52b用于吸收空气热能、并用于向冷凝器53提供高热能载冷剂。

进一步的有,所述空冷式蒸发器52b还设置有用于向初级端持续鼓入空气的风机,风机提供初级端空气流动更换的动力。

更好的,所述空冷式蒸发器52b连通冷凝器53或压缩机52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阻挡载冷剂向空冷式蒸发器52b流通的第三阀体54b。设置第三阀体54b,蒸发器组中将空冷式蒸发器52b切换为其他蒸发器。

更好的,所述空冷式蒸发器52b连通冷凝器53或压缩机5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节流阀件59a;第二节流阀件59a用于调节载冷剂在空冷式蒸发器52b中的流速流量,设置第二节流阀件59a,根据各种外部热能的高低来协调水冷式蒸发器51a及其他蒸发器间的工作量,保证蒸发器组能够高效、快速地向冷凝器53提供热能。

更好的,所述复合蒸发供热模块5还包括设置在蒸发器组及压缩机52之间的气液分离器55、设置在蒸发器组及及冷凝器53之间的贮液器56。气液分离器55用于阻挡液态的载冷剂进入压缩机52,冷凝器53接收到的载冷剂为气态。

所述谷电蓄热模块4用于吸收用电低谷时的电源、将热能存储、将存储的热能传递给热水。所述谷电蓄热模块4为蓄热形式、具有较高温度,热水能够快速的获取热能、水温能够快速提升。

更好的,所述谷电蓄热模块4通过第一阀体2及管路与热水箱1组成热水供给回路。需要快速加热热水时,打开第一阀体2,热水箱1中的水持续循环流经谷电蓄热模块4,热水循环中吸收谷电蓄热模块4的热能,保证热水箱1中的温度能够快速满足需求、且水温稳定维持在需求温度范围。

更好的,如图2所示,所述谷电蓄热模块4包括换热器41、连接电网的蓄热体42,换热器41的初级端通过导热管连通蓄热体42,换热器41的次级端通过管路向热水箱1导通热水。蓄热体42通过电网电源加热、并将热能存储;换热器41导接蓄热体42、并将热能传递至热水侧;换热器41的热水侧连通热水箱1。

更好的,所述谷电蓄热模块4还包括循环风机43,蓄热体42、换热器41、及导热管组成热风循环回路,循环风机43用于驱动热风在热风循环回路中流动,保证换热器41能够高效快速地吸收蓄热体42所述传递的热能。进一步的有,所述导热管的外壁设置有隔热层。

更好的,还包括控制中心,所述控制中心连接第一阀体2。设置第一阀体2,并通过第一阀体2切换太阳能集热模块3、谷电蓄热模块4及复合蒸发供热模块5之间的交替工作。太阳能集热模块3所连接的第一阀体2能够受控于第一温度传感器31;当太阳能较为充足时,热水箱1中的热水循环进入太阳能集热模块3、并得到加热。当热水箱1中的水温不能满足要求、且热水急需时,谷电蓄热模块4所连接的第一阀体2打开,热水箱1中的热水能够快速高效地获取热能。

更好的,所述控制中心连接有设置在热水箱1上的第二温度传感器7。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7,当热水箱1中的水温不能满足要求、且热水急需时,自动通过控制中心快速切换谷电蓄热模块4的投入。

以上所述,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