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防通风系统通风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69837发布日期:2018-06-12 19:42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防通风系统通风口,属于人防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人防通风系统的通风口多为抽插式结构,在气压压力很大时,很可能不能正常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防通风系统通风口。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人防通风系统通风口,包括圆环形的固定座、支撑架、第一伸缩杆和半球形盖体,支撑架沿固定座的径向设置,支撑架的一端与固定座固定,另一端位于固定座的圆心处,半球形盖体盖住固定座,第一伸缩杆的内杆前端与半球形盖体的中心处固定,第一伸缩杆的外杆后端与支撑架位于圆心处的端部固定,第一伸缩杆上套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与半球形盖体固定,另一端与第一伸缩杆的外杆固定。

固定座的圆环面上设置有电磁铁,半球形盖体边缘上包裹有铁皮。

半球形盖体上开有若干通孔,通孔内设置有与通孔匹配的盖板,所述人防通风系统通风口还包括第二伸缩杆,第二伸缩杆的内杆前端与盖板的中心处固定,第二伸缩杆的外杆后端与第一伸缩杆外杆固定,第二伸缩杆上套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盖板固定,另一端与第二伸缩杆的外杆固定。

盖板的周边设置有密封垫。

第二弹簧处于自然伸展状态。

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无论气压多大,都能实现闭合和开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人防通风系统通风口,包括圆环形的固定座1、支撑架2、第一伸缩杆3和半球形盖体4,支撑架2沿固定座1的径向设置,支撑架2的一端与固定座1固定,另一端位于固定座1的圆心处,半球形盖体4盖住固定座1,第一伸缩杆3的内杆前端与半球形盖体4的中心处固定,第一伸缩杆3的外杆后端与支撑架2位于圆心处的端部固定,第一伸缩杆3上套有第一弹簧5,第一弹簧5的一端与半球形盖体4固定,另一端与第一伸缩杆3的外杆固定,第一弹簧5处于压缩状态。

固定座1的圆环面上设置有电磁铁6,半球形盖体4边缘上包裹有铁皮7。

半球形盖体4上开有若干通孔,通孔内设置有与通孔匹配的盖板9,盖板9的周边设置有密封垫,所述人防通风系统通风口还包括第二伸缩杆8,第二伸缩杆8的内杆前端与盖板9的中心处固定,第二伸缩杆8的外杆后端与第一伸缩杆3外杆固定,第二伸缩杆8上套有第二弹簧10,第二弹簧10的一端与盖板9固定,另一端与第二伸缩杆8的外杆固定,第二弹簧10处于自然伸展状态。

固定座1设置在通风甬道口,在使用之前,电磁铁6通电,半球形盖体4吸附在电磁铁6上,当需要通风时,电磁铁6不通电,半球形盖体4在第一弹簧5的作用下与固定座1分离,分离产生的缝隙用于通风,当气压压力很大时,在压力的作用下,盖板9打开,增加通风出口。

上述人防通风系统通风口结构简单,无论气压多大,都能实现闭合和开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