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交换器用氟塑料管与固定板联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2774发布日期:2018-08-07 23:19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器用氟塑料管与固定板联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火力发电厂锅炉或者其他工业锅炉上,设置有进行烟气余热回收用的尾气余热回收系统,在尾气余热回收系统中,一般是在湿法脱硫塔入口处安装烟气换热器,通过烟气换热器回收烟气余热。烟气换热器作为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核心设备,决定着余热回收系统的性能。烟气余热回收的意义重大,这是因为烟气余热回收既可以将烟气的余热加以利用,又可以使进入烟气脱硫塔的温度降低,减少对脱硫喷淋浆液中的水分的蒸发,降低水耗。湿法脱硫塔入口处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氯化氢、氟化氢等。当烟气余热回收后烟气温度降低,尤其是当烟气温度低于酸露点时,以上腐蚀性气体会凝结浓缩,产生酸露,其腐蚀能力会更强。在此处烟气换热器主要采用ND钢,但由于腐蚀原因现更多的采用了具有抗腐蚀能力强的氟塑料换热模块。

氟塑料换热模块需要将氟塑料管固定在钢板上外接水进出口,如何将氟塑料管与钢板固定保证紧密联接、不漏水成为氟塑料换热模块制作质量的主要指标。

现有的换热器的顶板连接装置,它包括顶板及设于顶板上的若干个换热管定位通孔,在换热管定位通孔内穿插固定着抗腐蚀换热管,在所述顶板外表面对应的抗腐蚀换热管管口内插接有定位套,定位套的上端口水平向外延伸搭接在顶板的外表面上,定位套的下端口延伸至抗腐蚀换热管的中孔内并将抗腐蚀换热管胀接在换热管定位通孔的内壁面上。

该换热器的顶板连接装置存在如下缺点:其一,定位套与氟塑料管间联接并非过盈配合,对氟塑料管无扩涨作用,无法使氟塑料管与钢板(或通孔内的氟塑料)紧密接触,可能会导致氟塑料管在使用中脱落或漏水;其一,定位套本身可能在使用中由于氟塑料管往上移动而脱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用氟塑料管与固定板联接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氟塑料管与固定板之间无密封,容易漏水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热交换器用氟塑料管与固定板联接装置,包括氟塑料管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有固定孔,所述氟塑料管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孔内,所述固定板上还开有与固定孔同轴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径大于固定孔的直径,位于固定孔内的氟塑料管中还插有胀接管,所述胀接管成锥形,所述螺纹孔内设有顶住胀接管端部的压紧螺母,所述压紧螺母上开有与胀接管相通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氟塑料管的一端设有伸入螺纹孔内的凸檐,所述凸檐紧贴在螺纹孔的底部,通过凸檐阻止氟塑料管沿轴向向下运动,防止氟塑料管退出固定孔,保证氟塑料管在胀接管插入时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

优选的,所述凸檐的长度为3~7mm,凸檐厚度与氟塑料管厚度一致;凸檐长度超过7mm会造成浪费,凸檐长度小于3mm太短,容易产生形变导致氟塑料管向下滑动。

优选的,所述固定孔的深度为20~45mm,螺纹孔的深度为6~20mm,螺纹孔的中径比固定孔的内径大10~20mm,固定孔的内径比氟塑料管的外径大0.2~0.8mm;固定孔深度低于20mm,与氟塑料管接触长度太短,无法固定住氟塑料管,固定孔深度大于45mm后其固定稳定性基本没有增加会造成浪费,螺纹孔的中径比固定孔内径大如果不足10mm会导致压紧螺母阻碍氟塑料管内液体流动,而超过20mm后对压紧螺母固定稳定作用基本无提升,固定孔的内径比氟塑料管外径大,小于0.2mm会由于氟塑料管或者固定孔的误差造成氟塑料管插入固定孔内存在困难,而超过0.8mm在胀接管插入氟塑料管后,氟塑料管无法产生足够的形变,会造成密封性能下降。

优选的,所述胀接管最小的外径小于氟塑料管的内径0.2~0.6mm,胀接管最大的外径大于氟塑料管内径0.4~1mm;胀接管最小外径小于氟塑料管内径低于0.2mm会由于加工误差导致胀接管的小径端难以插入氟塑料管内,而高于0.6mm会造成胀接管的非工作段过长形成浪费,胀接管最大外径大于氟塑料管内径小于0.4mm容易导致整个胀接管都进入到氟塑料管内还无法产生足够的涨紧力,而大于1mm已经超过氟塑料管的膨胀尺寸。

优选的,所述压紧螺母的厚度比螺纹孔的深度大2~5mm,压紧螺母上通孔的内径比胀接管的最大外径小0.8~2mm;压紧螺母的厚度比螺纹孔的深度大小于2mm在拧紧压紧螺母的时候螺丝刀会碰到固定板上而无法将压紧螺母拧到位,如果大于5mm会造成压紧螺母过于突出固定板,影响其他部件的安装会干涉到其他部件,压紧螺母上通孔的内径比胀接管的最大外径小于0.8mm,容易导致胀接管插入到通孔内,压紧螺母失去对胀接管的压力,而大于2mm会容易遮住胀接管的内孔,影响液体流动。

优选的,所述压紧螺母的顶面开有一字形或者十字形的槽;通过槽可以方便螺丝刀拧压紧螺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锥形的胀接管,插入氟塑料管内,使氟塑料管产生膨胀变形,氟塑料管的外壁将紧贴在固定孔的内壁上,实现氟塑料管的定位和密封,同时压紧螺母与固定板的螺纹配合,利用压紧螺母顶住胀接管,防止在工作过程中胀接管松脱,保持胀接管对氟塑料管的涨紧力不变,而且该连接方式加工简单,联接可靠,加工费用低,装配技术要求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热交换器用氟塑料管与钢板联接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胀接管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压紧螺母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压紧螺母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阅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热交换器用氟塑料管与固定板联接装置的实施例,一种热交换器用氟塑料管与固定板联接装置,包括氟塑料管1和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上开有固定孔3,所述氟塑料管1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孔3内,所述固定板2上还开有与固定孔3同轴的螺纹孔4,所述螺纹孔4的内径大于固定孔3的直径,位于固定孔3内的氟塑料管1中还插有胀接管5,所述胀接管5成锥形,所述螺纹孔4内设有顶住胀接管5端部的压紧螺母6,所述压紧螺母6上开有与胀接管5相通的通孔7。

采用锥形的胀接管5,插入氟塑料管1内,使氟塑料管1产生膨胀变形,氟塑料管1的外壁将紧贴在固定孔3的内壁上,实现氟塑料管1的定位和密封,同时压紧螺母6与固定板2的螺纹配合,利用压紧螺母6顶住胀接管5,防止在工作过程中胀接管5松脱,保持胀接管5对氟塑料管1的涨紧力不变,而且该连接方式加工简单,联接可靠,加工费用低,装配技术要求低。

为了在胀接管5插入时保持氟塑料管1位置不动,所述氟塑料管1的一端设有伸入螺纹孔4内的凸檐8,所述凸檐8紧贴在螺纹孔4的底部,凸檐8可以是与氟塑料管1一体制造的,也可以是氟塑料管1的一端穿出固定孔3后,沿轴向将穿出固定孔3部分氟塑料管1关闭剪开并进行翻边形成凸檐8,卡在螺纹孔4底面对氟塑料管1位置进行固定。

所述凸檐8的长度为3~7mm,凸檐8厚度与氟塑料管1厚度一致;凸檐8长度超过7mm会造成浪费,凸檐8长度小于3mm太短,容易产生形变导致氟塑料管1向下滑动,一般凸檐8长度为3mm、5mm或者7mm。

所述固定孔3的深度L1为20~45mm,螺纹孔4的深度L2为6~20mm,螺纹孔4的中径D1比固定孔3的内径D2大10~20mm,固定孔3的内径D2比氟塑料管1的外径大0.2~0.8mm;固定孔3深度低于20mm,与氟塑料管1接触长度太短,无法固定住氟塑料管1,固定孔3深度大于45mm后其固定稳定性基本没有增加会造成浪费,一般固定孔3的深度L1为20mm、30mm、35mm或者45mm;螺纹孔4的中径D1比固定孔3内径大如果不足10mm会导致压紧螺母6阻碍氟塑料管1内液体流动,而超过20mm后对压紧螺母6固定稳定作用基本无提升,一般螺纹孔4的中径D1比固定孔3的内径D2大10mm、15mm或者20mm;固定孔3的内径D2比氟塑料管1外径大,小于0.2mm会由于氟塑料管1或者固定孔3的误差造成氟塑料管1插入固定孔3内存在困难,而超过0.8mm在胀接管5插入氟塑料管1后,氟塑料管1无法产生足够的形变,会造成密封性能下降,一般固定孔3的内径D2比氟塑料管1的外径大0.2mm、0.5mm或者0.8mm。

所述胀接管5最小的外径D4小于氟塑料管1的内径D5为0.2~0.6mm,胀接管5的最大外径D3大于氟塑料管1的内径D5为0.4~1mm;胀接管5最小外径小于氟塑料管1的内径D5低于0.2mm会由于加工误差导致胀接管5的小径端难以插入氟塑料管1内,而高于0.6mm会造成胀接管5的非工作段过长形成浪费,一般胀接管5最小的外径D4小于氟塑料管1的内径D50.2mm、0.4mm或者0.6mm;胀接管5最大外径大于氟塑料管1的内径D5小于0.4mm容易导致整个胀接管5都进入到氟塑料管1内还无法产生足够的涨紧力,而大于1mm已经超过氟塑料管1的膨胀尺寸,一般胀接管5的最大外径D3大于氟塑料管1的内径D50.4mm、0.6mm或者1mm。

所述压紧螺母6的厚度L3比螺纹孔4的深度L2大2~5mm,压紧螺母6上通孔7的内径D6比胀接管5的最大外径D3小0.8~2mm;压紧螺母6的厚度L3比螺纹孔4的深度L2大小于2mm在拧紧压紧螺母6的时候螺丝刀会碰到固定板2上而无法将压紧螺母6拧到位,如果大于5mm会造成压紧螺母6过于突出固定板2,影响其他部件的安装会干涉到其他部件,一般压紧螺母6的厚度L3比螺纹孔4的深度L2大2mm、4mm或者5mm;压紧螺母6上通孔7的内径D6比胀接管5的最大外径D3小于0.8mm,容易导致胀接管5插入到通孔7内,压紧螺母6失去对胀接管5的压力,而大于2mm会容易遮住胀接管5的内孔,影响液体流动,一般压紧螺母6上通孔7的内径D6比胀接管5的最大外径D3小0.8mm、1.5mm或者2mm。

所述压紧螺母6的顶面开有一字形或者十字形的槽9,在拧入压紧螺母的时候可以通过螺丝刀插入槽内带动压紧螺母旋转。

一种热交换器用氟塑料管与固定板联接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A、将氟塑料管1的一端从固定孔3的下方穿入,氟塑料管1的一端穿出固定孔35mm进入螺纹孔4内,沿轴向将穿出固定孔3部分氟塑料管1关闭剪开并进行翻边,形成凸檐8紧贴在螺纹孔4底面;

B、将胀接管5较小的一头从上方插入到氟塑料管1内,随着胀接管5的插入,胀接管5将挤压氟塑料管1,将氟塑料管1的外壁紧贴于固定孔3内壁上,对氟塑料管1位置进行定位并实现密封性能;

C、将压紧螺母6拧入螺纹孔4内,压紧螺母6的底面顶住胀接管5的顶面。

联接方法将氟塑料管1通过将氟塑料管1穿过固定孔3后进行翻边形成凸檐8,在轴向上对氟塑料管1的位置进行固定,防止在插入胀接管5的时候氟塑料管1沿轴向发生位移,在压紧螺母6拧入后,可以防止胀接管5向上退出,保证了胀接管5与氟塑料管1相对位置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