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蒸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35236发布日期:2018-09-04 21:29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蒸一体机。



背景技术: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种各样的家电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以微波炉和蒸炉等厨房用品为例,极大的减少了食物的烹饪时间和人们投入的精力。但是很多产品的功能单一,不能满足人们对饮食多元化的需求。

微波炉一般由磁控管、电源和烹调室等部分组成,烹调室中的食物吸收微波能量而使自身加热,但利用微波炉加热的食物往往会比较干,从而影响了食物的口感。

蒸炉一般由水箱、电源和加热腔等部分组成,直接利用蒸汽进行烹饪食物,但利用蒸炉加热食物的时间往往会比较长,不能很好的满足当今快节奏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微波炉烹饪食物太干、蒸炉烹饪食物太慢的问题,提供一种微蒸一体机。

一种微蒸一体机,包括:

面板;

内胆,围成烹饪室,所述内胆上开设有蒸汽入口与微波入口,所述内胆具有开口端;

门体,用于密封所述开口端;

水箱,设置于所述内胆的顶部,位于所述门体的上方,且位于所述面板的后方,所述水箱能够伸出于所述面板以方便加水;

蒸汽发生装置,与所述水箱相连通,所述蒸汽发生装置具有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出口与所述蒸汽入口相连通;及

微波发生装置,具有微波出口,所述微波出口与所述微波入口相连通。

上述微蒸一体机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内胆围成烹饪室,微波发生装置的微波出口与内胆上的微波入口相连通,蒸汽发生装置的蒸汽出口与内胆上的蒸汽入口相连通,以实现利用微波和蒸汽对烹饪室内放置的食物进行加热。食物可同时利用微波和蒸汽加热,实现外蒸内微的加热效果,加热的食物不至于太干,而且极大地缩短了加热时间。

水箱设置于内胆顶部,从而不会占用内胆的横向空间,使得内胆可具有较大的容积,增大了食物的有效放置空间。水箱与蒸汽发生装置相连,水箱内的水可补入到蒸汽发生装置内,以使蒸汽发生装置产生足够的蒸汽并通入内胆内。门体用于密封烹饪室,水箱位于门体上方,如果在烹饪过程中水量不足,可使水箱相对面板伸出,以在不需要打开门体的情况下进行加水,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门体被打开后,热蒸汽烫伤操作者、蒸汽泄出使内胆内温度降低等情况,从而提高了操作安全性,减少了能量损耗,进一步保证了食物口感,缩短了加热时间。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凸轮及凸轮电机,所述凸轮的外周缘与所述水箱相抵接,所述凸轮电机用于带动所述凸轮转动以推动所述水箱运动而伸出所述面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用于将所述水箱内的水泵入所述蒸汽发生装置;或

还包括补水管路及设置于所述补水管路上的第一电磁阀,所述补水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水箱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蒸汽发生装置相连,所述第一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补水管路的通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废水排出管道及设置于所述废水排出管道上的电磁阀,所述内胆上开设有废水流入口,所述废水排出管道的一端与所述蒸汽发生装置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废水流入口相连通,所述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废水排出管道的通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蒸汽排出管道与排汽风道,所述蒸汽排出管道与所述烹饪室相连通,所述排汽风道设置于所述内胆的顶部,所述排汽风道与所述蒸汽排出管道相连通,所述排汽风道用于将蒸汽输送至微蒸一体机的外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冷凝板,所述冷凝板设置于所述蒸汽排出管道与排汽风道相连通的一端,所述冷凝板上开设有蒸汽排出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蒸汽排出管道的一端设置有导流件,所述蒸汽排出管道通过所述导流件与所述排汽风道相连通,所述导流件用于收集冷凝水并引导所述冷凝水流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空气流通的冷却风道,所述冷却风道与所述排汽风道并排设置于所述内胆的顶部,所述微波发生装置设置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位于所述冷却风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双叶轮风扇与电机,所述双叶轮风扇用于产生气流,所述双叶轮风扇设置于所述内胆的顶部,所述双叶轮风扇包括与所述排汽风道对应的第一叶轮和与所述冷却风道对应的第二叶轮,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叶轮与所述第二叶轮之间,所述电机用于同时带动所述第一叶轮与所述第二叶轮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波导盒,所述波导盒位于所述内胆的侧面,所述微波发生装置为磁控管,所述磁控管设置于所述内胆的顶部,所述波导盒与所述磁控管相连,所述波导盒用于控制所述磁控管产生的电磁波沿特定方向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微蒸一体机的局部视图;

图2为图1所示微蒸一体机将门体隐藏并将水箱伸出后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微蒸一体机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示微蒸一体机的冷凝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微蒸一体机的导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微蒸一体机的辅助风道与冷却风道的内部的空气流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请参阅图1及图2,一实施方式中的微蒸一体机10,包括面板100、门体110、内胆210、蒸汽发生装置300、水箱310及微波发生装置400。该微蒸一体机10可同时利用微波和蒸汽加热,在节约食物烹饪时间的前提下,使被烹饪食物不会太干,且在加热过程中可实现不打开门体110进行加水,避免因加水造成的蒸汽泄出的现象。

内胆210围成烹饪室211,且内胆210具有开口端,待烹饪食物能通过开口端放置于烹饪室211内,内胆210上开设有蒸汽入口与微波入口。蒸汽可通过蒸汽入口进入内胆210,从外到内加热食物,并可保证食物中的水分含量。微波可通过微波入口进入内胆210,从内到外加热食物,并可较快速地完成食物的加热。

水箱310设置于内胆210的顶部,位于门体110的上方,且位于面板100的后方,其中,门体110用于密封开口端,可防止微波与蒸汽的泄露。水箱310能够伸出于面板100以方便加水,水箱310的伸出方式既可通过手动方式实现又可电动方式实现。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凸轮及凸轮电机311实现电动伸出水箱310。凸轮的外周缘与水箱310相抵接,凸轮电机311用于带动凸轮转动以推动水箱310运动而伸出面板100。此外,水箱310包括水箱盖,伸出后的水箱310使水箱盖露出,打开水箱盖即可加水。

水箱310位于内胆210的顶部不会占用内胆210的横向空间,使得内胆210可具有较大的容积,提高了烹饪的有效使用容积。门体110如果在加热过程中被打开,内胆210内的蒸汽会泄出,导致内胆210内的温度降低,当门体110被关闭后,需要重新加热到烹饪温度,不仅会影响食物口感还会损耗能量。此外,从内胆210内泄出的蒸汽具有较高的温度,很容易烫伤操作者。水箱310位于门体110的上方,且水箱310与门体110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影响关系,使得微蒸一体机10可实现不打开门体110加水,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

本实施方式中的水箱310设置于内胆210的顶部,且位于门体110的上方的设计便于使食物观察视窗具有左右对称的效果,以提升微蒸一体机10的美观性。

蒸汽发生装置300具有蒸汽出口,蒸汽出口与内胆210上的蒸汽入口相连通,蒸汽发生装置300与水箱310相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水箱310内的水通过水泵312泵入蒸汽发生装置300。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没有水泵312。例如:水箱310与蒸汽发生装置300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二者通过补水管路相连通,补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从水箱310中流入蒸汽发生装置300中,第一电磁阀通过控制控制补水管路的通断可控制水的流入量。

请一并参阅图3,蒸汽发生装置300可连接一废水排出管道320,以使在烹饪完成后,及时将蒸汽发生装置300内剩余的水排出,避免长时间不使用微蒸一体机10而造成蒸汽发生装置300内剩余的水发臭。在本实施方式中,内胆210上开设有废水流入口,废水排出管道320的一端与蒸汽发生装置300相连,另一端与废水流入口相连通,此外,还可在废水排出管道320上设置一用于控制废水排出管道320的通断的电磁阀321。

微蒸一体机10还包括排汽风道500与蒸汽排出管道510(见图6),蒸汽排出管道510与内胆210相连通,排汽风道500设置于内胆210的顶部,排汽风道500与蒸汽排出管道510相连通,排汽风道500用于将蒸汽输送至微蒸一体机10的外部。蒸汽可经由蒸汽排出管道510与排汽风道500输送至微蒸一体机10的外部,从而使烹饪室211形成微压环境,以提高烹饪品质。

请一并参阅图4,可选地,蒸汽排出管道510与排汽风道500相连通的一端可设置有冷凝板520,且冷凝板520上开设有蒸汽排出孔521。蒸汽排出管道510、排汽风道500及冷凝板520可组成一种微蒸一体机10的冷凝结构,该冷凝结构具有防止操作者被排出的蒸汽烫伤的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凝板520由玻璃或铝制作而成,容易加工且成本较低。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由其它散热较快的材料制作而成。此外,冷凝板520可位于排汽风道500中风力较强的位置,以便于使其具有更好的冷凝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5,蒸汽排出管道510通过导流件530与排汽风道500相连通,导流件530用于收集冷凝水并引导冷凝水流动。导流件530将冷凝板520冷凝形成的水通过蒸汽排出管道510引入内胆210内,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排汽风道500因被氧化而出现锈蚀。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流件530包括底壁531、侧壁532、相对设置的两个挡壁533与导流管534,底壁531和侧壁532均与两个挡壁533相连,且位于两个挡壁533之间,底壁531的一端与侧壁532一端相连,底壁531、侧壁532与两个挡壁533共同围成集水腔535,导流管534与集水腔535相连通,底壁531和侧壁532均与导流管534相连,以便于蒸汽充分与冷凝板520的实体部分接触,从而进一步增强冷凝效果。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导流件530可呈漏斗状,以便于更好地收集与回流冷凝水,避免出现导流件530内部残存冷凝水的现象。

请结合图3,进一步地,冷凝结构还包括支撑板600,支撑板600设置于内胆210的顶部,排汽风道500设置在支撑板600上,支撑板600具有正面与背向于正面的背面,冷凝板520位于正面,导流件530位于背面,支撑板600上与冷凝板520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通汽孔,排汽风道500靠近支撑板600的一面与冷凝板520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汽孔。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冷凝板520也可以直接卡接到导流件530上。

内胆210下方设置有发热件,发热件不仅可以蒸发掉废水流入口流入内胆210内的废水,还可以蒸发从蒸汽排出管道510回流到内胆210内的冷凝水,有利于保证内胆210的内部环境的清洁度。

请参阅图2、图3及图6,微蒸一体机10的微波发生装置400具有微波出口,微波出口与微波入口相连通。微蒸一体机10还包括用于空气流通的冷却风道700,冷却风道700与排汽风道500可并排设置于内胆210的顶部,微波发生装置400设置有散热片410,散热片410位于冷却风道700内。并排设置的冷却风道700与排汽风道500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微蒸一体机10的结构比较紧凑。

进一步地,还包括双叶轮风扇800与电机810,双叶轮风扇800用于产生气流,双叶轮风扇800设置于内胆210的顶部,双叶轮风扇800包括与排汽风道500对应的第一叶轮和与冷却风道700对应的第二叶轮820,电机810设置于第一叶轮与第二叶轮820之间,电机810用于同时带动第一叶轮与第二叶轮820转动。通过一个电机810带动第一叶轮与第二叶轮820转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使微蒸一体机10的结构更加简单。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排汽风道500可对应一个专门的电机810与一个专门的风扇,冷却风道700可对应另一个专门的电机810与另一个专门的风扇。

在本实施方式中,微波发生装置400为磁控管,磁控管与波导盒420相连,波导盒420用于控制磁控管产生的电磁波沿特定方向传输。微波入口处设置有搅拌器,搅拌器用于使微波均匀地传递到内胆210中,避免出现因微波分布不均匀造成的被烹饪食物有些地方已经变焦而有些地方还未熟透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磁控管可设置于内胆210的顶部,波导盒420设置于内胆210的侧面,搅拌器也设置于内胆210的侧面。

进一步地,还包括辅助风道(图6中箭头a所指的方向为辅助风道与冷却风道700内的风向),辅助风道与进风孔251相连通。蒸汽排出管道510、排汽风道500、双叶轮风扇800、电机810、辅助风道及冷却风道700可组成一种微蒸一体机10的排汽冷却结构,该排汽冷却结构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的特点。

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汽冷却结构还包括罩体,且内胆210位于罩体内,罩体包括下罩板221、后罩板与两个间隔设置的侧罩板,下罩板221、后罩板、两个侧罩板与内胆210的外壁围成辅助风道。外部空气进入辅助风道时,可对罩体起到降温作用,以保证放置微蒸一体机10的橱柜不会因罩体的温度过高而导致发黄。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辅助风道可以为导风管,导风管用于将外部空气导入冷却风道700。

更进一步地,支撑板600设置于内胆210的顶部,且位于内胆210的外侧,支撑板600和内胆210的顶板存在间距,排汽风道500与冷却风道700均设置在支撑板600上。可以理解地,支撑板600不仅可以起到给排汽风道500与冷却风道700提供设置位置的作用,由于支撑板600和内胆210的顶板存在间距,支撑板600还可以起到隔热的作用。

可选地,蒸汽排出管道510与排汽风道500相连通的一端靠近第一叶轮设置。电机810带动第一叶轮转动,转动的第一叶轮产生风力,靠近第一叶轮的位置具有较强的风力,一方面可以保证从蒸汽排出管道510输送至排汽风道500的蒸汽较好的排出,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冷凝板520的冷凝效果。

可选地,排汽风道500的尺寸沿着远离第一叶轮的方向增大,有利于蒸汽的排出更加通畅。

请再次参阅图2及图6,微蒸一体机10还包括内胆前板230,内胆前板230位于内胆的开口端,且靠近门体110(见图1)设置,内胆前板230上开设有排汽风孔与冷却风孔241,排汽风孔与排汽风道500相连通,冷却风孔241与冷却风道700相连通。可以理解地,将进风孔251、排汽风孔与冷却风孔241均开设于内胆前板230上的设计可便于将微蒸一体机10做成嵌入式的。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进风孔251、排汽风孔与冷却风孔241的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

具体地,内胆前板230包括上部板240与下部板250,上部板240与下部板250间隔设置,并通过连接板260相连。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汽风孔与冷却风孔241均设置于上部板240上,且二者并排设置,并位于烹饪室211的上方,进风孔251设置于下部板250上,并位于烹饪室211的下方。这种将进风孔251与排汽风孔相隔较远,进风孔251与冷却风孔241也相隔较远的设计,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刚排出的热空气被从进风孔251吸入的现象出现。

进一步地,双叶轮风扇800还包括第一机壳、第二机壳与导风件,第一叶轮设置在第一机壳内,第二叶轮820设置在第二机壳内。第二机壳的端面上开设有吸入口,导风件设置在端面上,吸入口位于导风件围成的空间内,导风件具有导风口。导风件的存在,可使导风口朝向的位置的风力更加集中。

微蒸一体机10还包括变压器910,变压器910可设置于辅助风道内,辅助风道内的外部空气在流动的同时可对变压器910起到散热作用,使变压器910不因温度过高而烧坏。在本实施方式中,变压器910设置于导风口的下方,利用集中的风力,可提高对变压器910的散热效果。

该微蒸一体机10具有蒸汽模式、微波模式与蒸汽-微波模式三种工作模式,既能实现利用蒸汽或微波单独烹饪食物,又能利用蒸汽与微波组合烹饪食物。进一步地,蒸汽-微波模式又可分为蒸汽为主微波为辅模式与微波为主蒸汽为辅模式,在蒸汽为主微波为辅模式下,在保证食物中水分的前提下可缩短加热时间;在微波为主蒸汽为辅模式下,在保证食物的烹饪时间的前提下可使食物不至于太干。

上述微蒸一体机10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水箱310内的水可补入到蒸汽发生装置300内,蒸汽发生装置300产生蒸汽,蒸汽通过蒸汽排出管道510进入到内胆210内。磁控管产生微波,经波导盒420的传输然后进入到内胆210内,此外,微波入口处设置的搅拌器可使微波均匀分布。微波和蒸汽可同时对事物进行加热,既缩短了烹饪时间又不会使食物太干。

水箱310设置于内胆210的顶部,位于门体110的上方,且位于面板100的后方,可实现在烹饪食物的过程中不打开门体110加水。在本实施方式中,面板100上还设置有控制按钮。

内胆210的顶部并排设置有冷却风道700与排汽风道500,利用双叶轮风扇800产生气流,双叶轮风扇800包括与排汽风道500相对应的第一叶轮和与冷却风道700相对应的第二叶轮820,且第一叶轮与第二叶轮820之间设置有电机810。利用一个电机810同时带动第一叶轮与第二叶轮820转动,使得冷却风道700与排汽风道500内的气流流动,即降低了成本又使得冷却风道700与排汽风道500的设计变得紧凑。

蒸汽排出管道510与排汽风道500相连通的一端设置有冷凝板520,且冷凝板520上开设有蒸汽排出孔521使得从排汽风道500排出的蒸汽的温度降低,不容易烫伤操作者。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