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解决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的高效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43638发布日期:2018-08-10 20:11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解决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的高效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

在医药及食品行业使用的换热器,对卫生要求十分严格,需要经常对其进行清洁清洗,传统的换热器防水密封效果不理想,存在死角,不利于清洗,安全卫生性差,且在换热过程中存在的一定的损耗,导致换热量的损失,影响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解决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的高效换热器,其换热效率高,热损失率小,密封效果好,防水等级可达IP68级,蒸汽清洗防护等级可达IP69K级,安全卫生,无死角,菌落总数少,便于管路铺设。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能够解决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的高效换热器,包括具有冷却介质进、出口的外壳,所述外壳两端分别连接有法兰盘,所述外壳内设有与法兰盘固定的内胆,内胆与冷却介质出口相通,内胆与外壳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与内胆及冷却介质进口相通的冷却介质导流管,在容置腔内填充有保温材料,所述内胆内设有多根与法兰盘相固定的可流通高温介质的换热管,所述法兰盘上设有与换热管相通的封头,封头上固定连接有与法兰盘配合的法兰盖,法兰盘与法兰盖之间设有密封单元以及紧固件,一端封头上设有高温介质入口,另一端封头上设有高温介质出口。

上述的一种能够解决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的高效换热器,所述密封单元包括沿法兰盘周向开设有密封槽以及设于密封槽内的密封圈。

上述的一种能够解决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的高效换热器,所述封头为椭圆形封头,外壳就内胆均设置为柱形结构。

上述的一种能够解决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的高效换热器,所述紧固件包括螺头、与螺头连接的螺柱,所述螺柱与法兰盘及法兰盖螺纹连接,所述螺头与螺柱之间设有预紧板,所述预紧板上开设有密封槽,所述螺柱上套设有与密封槽配合的密封垫,所述预紧板与密封垫的非接触面设置为弧形面,预紧板与密封垫的接触面设置为平面,平面上设有防松凸起。

上述的一种能够解决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的高效换热器,所述密封槽开设于预紧板的弧形面与平面的连接角处,所述密封槽沿预紧板周向设置,所述密封槽靠近螺头一侧设置为斜面,密封槽内设有防止密封垫脱离密封槽的凸起。

上述的一种能够解决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的高效换热器,所述密封垫为圆台状,密封垫与斜面的接触面的尺寸小于密封垫与法兰盖的接触面尺寸,所述密封垫与斜面的接触面以及与法兰盖的接触面均设置为向螺柱侧倾斜的配合斜面,密封垫与法兰盖的接触面上开设有与凸起适配的配合槽。

上述的一种能够解决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的高效换热器,所述法兰盘与密封圈的非接触面设置为弧形,法兰盘与密封圈的接触面设置为平面。

上述的一种能够解决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的高效换热器,所述冷却介质导流管自一法兰盘延伸至另一法兰盘,所述冷却介质进、出口均设于靠近高温介质入口端的外壳及内胆弧形面上,所述冷却介质进、出口处分别设有冷却介质输入管及冷却介质输出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外壳与内胆之间的容置腔内设置保温层,可减小在换热过程中的损耗,提高换热效率;冷却介质进、出口均设于靠近高温介质入口端的外壳及内胆弧形面上,在容置腔内设有与内胆及冷却介质进口相通的冷却介质导流管,冷却介质导流管自一法兰盘延伸至另一法兰盘,可将冷却介质沿内胆一端进入从另一端输出,更好的进行换热,提高换热率且采用冷却介质流管可以使冷却介质进出口均设于同侧,便于冷却介质进出口管路的连接,节省空间且美观,封头与外壳之间通过法兰盘及法兰盖通过密封单元及紧固件连接,密封单元及紧固件均设有防水密封结构,密封效果好,防水等级可达IP68级,蒸汽清洗防护等级可达IP69K级,便于清洗,安全卫生,无死角,菌落数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图2中A-A部分的剖视图;

图4为封头、内胆、冷却介质导流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内胆与法兰盘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外壳与法兰盘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封头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封头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法兰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螺头与螺柱连接处的剖视图;

图12为图1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密封垫的剖视图;

图14为图1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2、3、4、5、6、7、8、9所示,一种能够解决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的高效换热器,包括具有冷却介质进、出口1、2的外壳3,所述外壳3两端分别连接有法兰盘4、5,法兰盘4、5与外壳3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所述外壳3内设有与法兰盘4、5固定的内胆6,外壳3就内胆6均设置为柱形结构的不锈钢圆筒,内胆6的两端与外壳3两端的法兰盘4、5焊接固定,内胆6与冷却介质出口2相通,内胆6与外壳3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与内胆6及冷却介质进口1相通的冷却介质导流管7,冷却介质从冷却介质进口1经冷却介质导流管7进入内胆6,再从冷却介质出口2流出;

在容置腔内填充有保温材料8,保温材料8为发泡材料,所述内胆6内设有多根与法兰盘4、5相固定的可流通高温介质的换热管9,换热管9为铜管,所述法兰盘4、5上设有与换热管9相通的封头10、11,所述封头10、11均为椭圆形封头,封头10、11上固定连接有与法兰盘4、5配合的法兰盖12、13,一端封头10上设有高温介质入口14,另一端封头11上设有高温介质出口15,高温介质入口14的位置高于高温介质出口15的位置,高温介质从高温介质入口14进入换热管9从高温介质出口15流出;

所述冷却介质导流管7自一法兰盘4延伸至另一法兰盘5,所述冷却介质进、出口1、2均设于靠近高温介质入口端14的外壳3及内胆6弧形面上,所述冷却介质进、出口1、2处分别设有冷却介质输入管16及冷却介质输出管17;

法兰盘4、5与封头10、11之间设有密封单元以及紧固件18,所述密封单元包括沿法兰盘4或5周向开设有密封槽19以及设于密封槽19内的密封圈,密封圈为市面上销售的密封圈,为现有技术;

如图10、11、12、13、14所示,所述紧固件18包括螺头20、与螺头20连接的螺柱21,所述螺柱21与法兰盘4及法兰盖12螺纹连接,所述螺头20与螺柱21之间设有预紧板22,采用预紧板22增加紧固面积,替代传统的垫片,安装方便且不容易脱落;所述预紧板22上开设有密封槽23,所述螺柱21上套设有与密封槽23配合的密封垫24,所述预紧板22与密封垫24的非接触面设置为弧形面25,无存灰及细菌的死角,便于清洗;预紧板22与密封垫24的接触面设置为平面26,平面28上设有防松凸起32;

所述密封槽23开设于预紧板22的弧形面25与平面26的连接角处,所述密封槽23沿预紧板22周向设置,所述密封槽23靠近螺头20一侧设置为斜面27,密封槽23内设有防止密封垫24脱离密封槽23的凸起28;

所述密封垫24为圆台状,密封垫24与斜面27的接触面的尺寸小于密封垫24与法兰盖12的接触面尺寸,所述密封垫24与斜面27的接触面以及与法兰盖12的接触面均设置为向螺柱21侧倾斜的配合斜面29、30,密封垫24与法兰盖12的接触面上开设有与凸起28适配的配合槽31;当螺头转动,预紧板22挤压密封垫24时,密封垫24与法兰盖12接触面一侧的配合斜面30受挤压向外膨胀,膨胀部分推动密封垫22的配合斜面29更加紧密的贴合在密封槽23上的斜面27上,密封效果更好,且无缝隙,无细菌残留死角,安全卫生,防水密封性好,连接处抗老化能力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