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线烘干机的收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4355发布日期:2018-09-07 23:17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湿线烘干机的收线装置,属于收线烘干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湿线烘干的措施是将湿线绕筒直接送入烘干室内,利用热空气进行烘干,这种烘干方式存在以下弊端,由于湿线是固定缠绕在筒体上的,烘干方式也是由外向内进行烘干,导致烘干不彻底,即外部的湿线干燥了,内部的湿线却还是潮湿的。另外,这种方式也满足连续工序对丝线的需要,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湿线烘干机的收线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湿线烘干机的收线装置,包括机架、前端挡板和后端挡板,前端挡板和后端挡板分别通过轴承座转动布置在机架两侧,其中前端挡板与输入轴连接,前端挡板和后端挡板通过间隔布置的角钢刚性连接,在前端挡板的轴承座上固定连接有与前端挡板端面平行的太阳齿轮,在前端挡板上间隔设置有与太阳齿轮啮合的行星齿轮,行星齿轮通过传动元件与布置在前端挡板和后端挡板之间的皮带传输机构连接。

所述传动元件包括第一传动轴、蜗杆和涡轮,其中第一传动轴与行星齿轮刚性连接,蜗杆与第一传动轴刚性连接,涡轮与蜗杆啮合连接,涡轮与第二传动轴刚性连接,第二传动轴与皮带传输机构的前带轮连接,后带轮固定设置在后端挡板的内端面上,在前带轮和后带轮上设置有传输皮带。

所述角钢上间隔设置有用于支撑传输皮带的支撑轮。

所述机架外包裹有保温外壳,在保温外壳上靠近前端挡板一侧设置有进线口,在保温外壳上靠近后端挡板一侧设置有出线口,其中进线口和出线口分别位于机架两侧。

在保温外壳的一侧连接有热风机,其中热风机的出风口与保温外壳的内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收线装置,在实现湿线缠绕收线的同时,还能实现轴向移动,即将缠绕的湿线在烘干后从收线装置的输出端输出,以满足下游工序对丝线的持续需要。同时,由于湿线是缠绕在角钢组成的筒形框架上中,便于湿线接受内外热空气从而达到快速烘干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湿线烘干效率高,实用性强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传动元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传动元件的主视图;

图7为图6中的A-A向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2、前端挡板,3、后端挡板,4、角钢,5、太阳齿轮,6、轴承座,7、输入轴,8、行星齿轮,9、传输皮带,10、传动元件,11、支撑轮,12、后带轮,13、保温外壳,14、出线口,15、进线口,16、热风机,101、第一传动轴,102、安装板,103、前带轮,104、安装壳,105、蜗杆,106、涡轮,107、第二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介绍:

参考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一种湿线烘干机的收线装置,包括机架1、前端挡板2和后端挡板3,前端挡板2和后端挡板3分别通过轴承座6转动布置在机架1两侧,其中前端挡板2与输入轴7连接,由输入轴7带动前端挡板2转动,前端挡板2和后端挡板3通过间隔布置呈筒形的角钢4刚性连接,在前端挡板2的轴承座6上固定连接有与前端挡板2端面平行的太阳齿轮5,在前端挡板2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与太阳齿轮5啮合的行星齿轮8,行星齿轮8通过传动元件10与布置在前端挡板2和后端挡板3之间的皮带传输机构连接。

以上结构是本装置的核心构件,工作原理是:由驱动机构带动输入轴7转动,输入轴7带动前端挡板2转动,进而实现筒形角钢4的转动,此时可实现丝线的缠绕功能。另外,由于前端挡板2上的行星齿轮8与太阳齿轮5啮合连接,行星齿轮8在跟随前端挡板2转动的同时,其也在作自转,并通过传动元件10将自转转换为皮带传输机构的往复运转,进而可实现缠绕丝线的轴向进给。

如图5至图7所示,传动元件10包括第一传动轴101、安装板102、安装壳104、第二传动轴107、蜗杆105和涡轮106,其中第一传动轴101与行星齿轮8刚性连接,蜗杆105与第一传动轴101刚性连接,涡轮106与蜗杆105啮合连接,涡轮106与第二传动轴107刚性连接,整个传动元件10通过安装板102固定在前端挡板2的内侧壁上,涡轮106、蜗杆105和第二传动轴107安装在安装壳104中。传动元件10伸出的第二传动轴107与皮带传输机构的前带轮103连接,后带轮12固定设置在后端挡板3的内端面上,在前带轮103和后带轮12上安装有传输皮带9。

为了减小传输皮带9的柔度,防止湿线缠绕而导致传输皮带9变形过大,在角钢4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支撑传输皮带9的支撑轮11。

如图8所示,在机架1外包裹有保温外壳13,在保温外壳13上靠近前端挡板2一侧设置有进线口15,在保温外壳13上靠近后端挡板3一侧设置有出线口14,其中进线口15和出线口14分别位于机架1两侧,在保温外壳13的一侧连接有热风机16,其中热风机16的出风口与保温外壳13的内腔连通。使用时,将湿线通过进线口15缠绕在传输皮带9构成的筒形体上,调整输入轴7的转动方向,使其在实现缠绕功能的同时实现传输皮带9向出现口方向的往复进给运动,经热风机16烘干后的丝线从出线口14输出。在实际应用中,输入轴7的转动速率可根据热风机16的功率、湿线的烘干要求来进行调整。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