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花布料烘干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4337发布日期:2018-09-07 23:17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布料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印花布料烘干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布料生产工艺中,其一般需要将布料进行漂煮、烘干等等步骤。

在烘箱中,烘箱的顶部一般设计排风结构,用于将湿气、水份和油烟排出,在相邻的两节风管之间,布料容易被排风结构吸离,导致布料存在与风管的接触,污染了布料,同时,还影响烘干的均匀性。

因此,急需设计一款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烘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烘干质量且设计更合理的印花布料烘干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印花布料烘干设备包括烘干箱,在烘干箱内设有两节间隔设置的上风管,在烘干箱顶部和/或上风管顶部连接有排风结构,在每节上风管的下方分别设有下风管,在上风管的下表面设有若干上出风口,在下风管的上表面设有若干下出风口,所述的上风管和下风管之间形成布料烘干过道,在两节上风管之间设有盖板。

通过设计盖板,其可以避免在排风过程中布料的向上被吸离,不仅可以提高布料的烘干质量,而且还避免了污染,设计更合理且符合当前企业的生产要求。

通过设计上风管和下风管,其可以提高烘干的均匀性。

在上述的印花布料烘干设备中,所述的盖板为不锈钢盖板。当然,还可以是耐高温塑料或者其它的金属材料。

在上述的印花布料烘干设备中,所述的盖板两侧分别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固定在所述的上风管上。

可拆卸便于安装和固定,以及后续的维修。

在上述的印花布料烘干设备中,所述的盖板为平板、拱形板和波形板中的任意一种。

在上述的印花布料烘干设备中,设置在上风管下表面的上出风口数量与设置在下风管上表面的下出风口数量相等。

数量相等便于加工和制造。

在上述的印花布料烘干设备中,设置在上风管下表面的上出风口与设置在下风管上表面的下出风口上下错位设置。

作为另外一种方案,在上述的印花布料烘干设备中,设置在上风管下表面的上出风口与设置在下风管上表面的下出风口上下一一对应。

在上述的印花布料烘干设备中,所述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穿设在盖板两侧的若干紧固件,所述的紧固件与上风管外壁的连接座螺纹连接。

紧固件为螺栓或者螺钉。

当然,这里的可拆卸连接结构还可以是卡槽和卡扣的结构。

在上述的印花布料烘干设备中,所述的排风结构包括连接在两节上风管上的聚风管,在聚风管上连接有排风管,在排风管上设有抽风装置。

抽风装置为轴流风扇等等。

在上述的印花布料烘干设备中,所述的上风管和下风管均为矩形结构。

当然,还可以是其它的形状。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印花布料烘干设备的优点在于:

1、通过设计盖板,其可以避免在排风过程中布料的向上被吸离,不仅可以提高布料的烘干质量,而且还避免了污染,设计更合理且符合当前企业的生产要求。

2、结构简单且易于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风管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风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烘干箱1、上风管2、上出风口21、排风结构3、排风管31、下风管4、下出风口41、盖板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印花布料烘干设备包括烘干箱1,在烘干箱1的内壁设有换热盘管,盘管的设计,其可以用于对内部进行加热。

在烘干箱1内设有两节间隔设置的上风管2,在烘干箱1顶部和/或上风管2顶部连接有排风结构3,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排风结构3包括连接在两节上风管2上的聚风管,在聚风管上连接有排风管31,在排风管31上设有抽风装置。

在每节上风管2的下方分别设有下风管4,上风管2和下风管4均为矩形结构。在上风管2的下表面设有若干上出风口21,在下风管4的上表面设有若干下出风口41,所述的上风管2和下风管4之间形成布料烘干过道。

其次,设置在上风管2下表面的上出风口21数量与设置在下风管4上表面的下出风口41数量相等。

优化方案,设置在上风管2下表面的上出风口21与设置在下风管4上表面的下出风口41上下错位设置。

在两节上风管2之间设有盖板5。

盖板5呈水平设置,在盖板5上表面设有若干散热筋。

本实施例的盖板5为不锈钢盖板。

其次,盖板5两侧分别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固定在所述的上风管2上。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穿设在盖板5两侧的若干紧固件,所述的紧固件与上风管2外壁的连接座螺纹连接。

盖板5为平板、拱形板和波形板中的任意一种。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固在此不作赘述,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

设置在上风管2下表面的上出风口21与设置在下风管4上表面的下出风口41上下一一对应。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