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室内净化器用多重净化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2784发布日期:2018-09-07 23:06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的室内净化器用多重净化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户对生活的品质不断提出较高的要求,另外,科技衍生出的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物质也很多,如甲醛、颗粒悬浮物等,尤其是室内,人们长时间吸入掺杂有上述有害物质的空气会造成身体的不适,更易患病。

现有技术中大都采用空气净化器对室内空间进行过滤,现有的空气净化器都是单次过滤,对于空气中有害物质过滤效果不明显,极个别能够实现多重过滤的净化器内部结构较为复杂,管路较多,同时,功耗较大,不适用于家庭使用。

公开号为CN106813310A,申请日为2015年11月27日的一篇名为《室内用高效空气净化器》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介绍了一种能够多重过滤的净化器,但是,根据所公开的文件可以看出,其内部仅设计有一个过滤组件,并将多种过滤网复合在一起,这样设计虽然能够起到将空气中多种复杂有害物质过滤的作用,但是,如果空气中仅有一种有害物质超标,那其他种类的过滤层仅为摆设,没有起到实际作用,并不是最好的结构形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合理布设过滤层的高效的室内净化器用多重净化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高效的室内净化器用多重净化组件,该净化组件嵌装于净化器内,包括:

组件嵌装壳,所述组件嵌装壳内通过隔板分割为三个腔体,且三个所述腔体通过管道连通;

三个所述腔体分别为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且每个所述腔体内均设置有一过滤组件;

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过滤组件为粗过滤层,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的过滤组件为活性炭过滤层,置于所述第三腔体内的过滤组件为光媒过滤层;

所述第一腔体形成有一进风管,所述进风管与所述粗过滤层连通,连通每个腔体的所述管道内均设置有风扇,利用该风扇能够将上游腔体内的空气引入下游的腔体内;

每个所述腔体均形成有一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组件嵌装壳与过滤组件之间的空隙内;

所述组件嵌装壳与所述过滤组件之间形成有风道,由所述排气管排出的风经所述风道流通至所述组件嵌装壳的排风面。

进一步的,所述粗过滤层包括至少三个滤网,且由所述进风管至所述排气管所述滤网的孔径依次减小;

所述第一腔体的上端形成有卡座,所述滤网卡接于所述卡座内,且所述滤网的下端与所述隔板预留有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之间的隔板的上表面铺设有集灰板,所述滤网的下端面与所述集灰板的上表面预留有间隙,所述集灰板能够黏贴滤网阻隔下来的颗粒物质。

进一步的,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排气管为第一排气管,靠近所述第一排气管的所述滤网的下端面贴靠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之间的隔板的上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通过第一导气管连通,所述活性炭过滤层与所述第一导气管的出气端连通,且所述活性炭过滤层的另一端形成有所述排气管,且该排气管为第二排气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三腔体通过第二导气管连通,且置于所述第三腔体内的光媒过滤层为紫外线过滤层,其内部安装有多根紫外线灯;

所述第二导气管的出气端与所述光媒过滤层连通,且所述光媒过滤层的另一端形成有所述排气管,该排气管为第三排气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气管、第一导气管、第二导气管内均安装有风扇,且该净化组件具有一控制器,三个所述风扇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并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组件嵌装壳远离所述进风管一侧形成为所述排风面;

所述排风面呈网格状结构,所述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管、第三排气管排出的风均通过所述风道流动至所述排风面外排。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效的室内净化器用多重净化组件,将净化组件的过滤组件分开设置,并设计了多个排气管,使用时可以选择性地打开一个排气管,这样就可以在不需要多余过滤组件的情况下避免多个部件同时工作,节约了能源;另外,净化组件内风道的设计能够将个排气管的出风引入一处进行外排,结构新颖、简单,但是起到的效果却很实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效的室内净化器用多重净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净化组件;2、组件嵌装壳;3、第一腔体;4、第二腔体;5、第三腔体;6、风道;7、滤网;8、卡座;9、第一排气管;10、风扇;11、第一导气管;12、第二导气管;13、第二排气管;14、第三排气管;15、隔板;16、集灰板;17、进气管;18、活性炭过滤层;19、光媒过滤层;20、紫外线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参见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的室内净化器用多重净化组件1,该净化组件1 嵌装于净化器内,包括:

组件嵌装壳2,组件嵌装壳2内通过隔板分割为三个腔体,且三个腔体通过管道连通;

三个腔体分别为第一腔体3、第二腔体4、第三腔体5,且每个腔体内均设置有一过滤组件;

置于第一腔体3内的过滤组件为粗过滤层,置于第二腔体4内的过滤组件为活性炭过滤层18,置于第三腔体5内的过滤组件为光媒过滤层19;

第一腔体3形成有一进风管17,进风管17与粗过滤层连通,连通每个腔体的管道内均设置有风扇10,利用该风扇10能够将上游腔体内的空气引入下游的腔体内;

每个腔体均形成有一排气管,排气管至少部分延伸至组件嵌装壳2与过滤组件之间的空隙内;

组件嵌装壳2与过滤组件之间形成有风道6,由排气管排出的风经风道流通至组件嵌装壳2的排风面。

具体的,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多层过滤组件,且多重过滤组件分开布设的净化组件1,该净化组件1主要用于室内净化器,但是并不局限于室内净化器,也可以使用在任何能够进风和出风的装置内。其中,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的净化组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净化组件1内部的过滤组件分开布设,其中,位于最上部,也就是第一腔体3内的过滤组件为仅能处理悬浮颗粒物质的粗过滤层,可以选择性地只打开位于第一腔体3的排气管,这样,在空气内有害物质少,或仅有悬浮颗粒的空气环境内使用该装置,就可以尽量少地消耗能源,仅靠第一腔体3内的过滤组件进行过滤处理,过滤效果与现有技术中的效果虽然一样,但是无论是从结构,还是从功效上,都明显优于现有技术的结构。同样,第二腔体4内的过滤组件和第三腔体5内的过滤组件的使用原则与第一腔体3内的一致,都是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性地打开它们之间的管道,选择性出风和导风。

优选的,上述方案中粗过滤层包括至少三个滤网7,且由进风管17至排气管滤网7的孔径依次减小;第一腔体3的上端形成有卡座8,滤网7 卡接于卡座8内,且滤网7的下端与隔板15预留有间隙。为了能够提高第一腔体3内过滤组件的过滤效果,本实施例采用了至少三层滤网7,且每层滤网7之间预留有间隙,用于风的流通,同时,每个滤网7根据风向孔径依次减小,可以逐级将不同粒径的悬浮颗粒隔离、去除。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滤网7通过第一腔体3上部的卡座8卡接固定,其中,该卡座8可以是一个槽体结构,槽体的中部具有卡槽,卡槽的尺寸正好适配该滤网7,将滤网7卡接于该槽体后,利用紧固件,如螺栓等进行固定,这样整个滤网7都是可以拆装的结构,方便后期维护。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第一腔体3和第二腔体4之间的隔板15的上表面铺设有集灰板16,滤网7的下端面与集灰板16的上表面预留有间隙,集灰板16能够黏贴滤网阻隔下来的颗粒物质。集灰板16采用了具有黏贴功能的板体,可以是双面胶,可以是一面复合在一起,另一面具有黏贴面的单面胶,或者其他种类的结构,无论是哪种结构,其目的是让集灰板16具有一定的粘性,可以黏贴住由滤网7组件隔离掉的颗粒物质。

优选的,置于第一腔体3内的排气管为第一排气管9,靠近第一排气管9的滤网7的下端面贴靠第一腔体3和第二腔体4之间的隔板15的上表面。另外,第一腔体3和第二腔体4通过第一导气管11连通,活性炭过滤层18与第一导气管11的出气端连通,且活性炭过滤层18的另一端形成有排气管,且该排气管为第二排气管13。第二腔体4和第三腔体5通过第二导气管12连通,且置于第三腔体5内的光媒过滤层19为紫外线过滤层,其内部安装有多根紫外线灯20;第二导气管12的出气端与光媒过滤层19 连通,且光媒过滤层19的另一端形成有排气管,该排气管为第三排气管 14。另外,该实施例中第一排气管9、第一导气管11、第二导气管12,且该净化组件1具有一控制器,三个风扇10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并通过控制器控制开关。本实用新型通过该控制器对内部的风扇10进行控制,而风扇 10一般采用抽风风扇,该风扇10开启后,能够实现抽风,对腔体内的空气由一定的导向作用,如当仅打开第一排气管9内的风扇10时,外部空气由进气管进入装置的第一腔体3内,在第一腔体3内经过粗过滤层的过滤,由第一排气管9排出;同理,仅打开第一导气管11内的风扇10,空气将依次通过粗过滤层和活性炭过滤层18,再由第二排气管13排出。第二导气管12的风扇10打开后原理与上述方案相同。这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性地打开某个风扇10,而形成不同的空气流通路径。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组件嵌装壳2远离进风管17一侧形成为排风面;排风面呈网格状结构,第一排气管9、第二排气管13、第三排气管14排出的风均通过风道6流动至排风面外排。该装置的排风面为主要出风面,三条排风管的出风最终都汇聚于排风面,并最后由装置的出风口排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效的室内净化器用多重净化组件1,将净化组件1的过滤组件分开设置,并设计了多个排气管,使用时可以选择性地打开一个排气管,这样就可以在不需要多余过滤组件的情况下避免多个部件同时工作,节约了能源;另外,净化组件1内风道 6的设计能够将个排气管的出风引入一处进行外排,结构新颖、简单,但是起到的效果却很实用。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