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离子空气压缩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41344发布日期:2018-07-27 21:32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压缩罐。



背景技术:

目前,以是否可便携区分,公知的各种负离子保健仪,主要分为两类:一类台式的,另一类是可穿戴的。其中,台式负离子保健仪使用时需要放置在例如桌面上,使用者坐在保健仪的前方50cm左右的距离内,吸收负离子保健仪发出的负离子,以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这种台式产品,体积庞大,安装使用不方便,其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穿戴式的负离子设备,该类产品虽然携带方便,但是其也具有穿戴式电子设备的通用问题,即因需小型化而导致其功率普遍偏小,无法提供高浓度的可吸入负离子,所以只能称为概念产品,鲜见真正实效的产品。

人工生成的负离子的两大物理特性是作用距离短、灭活时间短。从负离子保健方面来考量,只有可吸入的负氧离子达到一定的浓度才能真正发挥负氧离子保健作用。人工生成的负离子两大特性决定了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负离子产品都属于概念性产品,无法真正发挥负离子的强大功效。

经过国内外多年的医学研究已经证明,高浓度的负离子具有较好的净化、清新空气作用,同时对人体还有强大的保健和治疗作用。

负离子产业方兴未艾,同时借负离子东风的产品也层出不穷,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国内外甚至出现了各种各样从各个知名山川景点采集“清新空气罐头”,业内人士都知道,所谓清新空气,其实就是饱含负氧离子的空气,如前所述负离子在空气中的存留时间比较短,如果没有持续的补充,罐内的所谓清新空气在经过比较短的时间后,负离子会全部消失,因此“清新空气罐头”是一种纯粹的概念性产品,没有任何保健意义。

负离子发射设备的便携化,方便出行时净化呼吸的空气、补充身体所必须的负离子,这是当前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的负离子空气压缩罐,其能够在实现便携的条件下,提供相对较高浓度的负离子。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负离子空气压缩罐,包括:

罐体,构造出第一容腔或者内置具有第一容腔的容置部件,以用于储存压缩空气,第一容腔相应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其中基于出气口配有出气通道;罐体为绝缘材质且内壁具有导电层或罐体是导电材质;

负离子发生器,容置在罐体内,该负离子发生器具有内置于出气通道内的发射头;

其中,负离子发生器的振荡电路串接有一增益电路,该增益电路的控制端连接于所述导电层或者导电材质的罐体。

上述负离子空气压缩罐,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罐体内的气泵,以通过所述进气口对第一容腔充气。

可选地,为气泵的进气口配置进气过滤器。

可选地,气泵在罐体内位于第一容腔的上方,并在气泵上方的罐体内构造出电子仓。

可选地,在出气通道的末端设置喷嘴,并在喷嘴的前级设有第二容腔;

提供一嵌入到第二容腔的海绵体;

在第二容腔上开有精油滴注孔。

可选地,在罐体的上端设有罐体盖,所述喷嘴和所述第二容腔均构造在罐体盖上。

可选地,所述罐体盖具有内盖和通过转动副套装在该内盖上的外盖;

喷嘴和精油滴注孔开在内盖的同侧,并在内盖的周向错开给定角度的位置设有充电口;

外盖的侧面开有主窗口,以通过转动使主窗口与内盖给定的位置对位。

可选地,罐体盖上集成有显示屏。

可选地,负离子发生器还具有设置在第一容腔内的发射头。

可选地,所述增益电路的增益器件为一三极管,该三极管的发射极和集电极被串接到所述振荡电路;

三极管的基极则构成所述控制端。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用于负离子发生器的振荡电路功率调整的增益电路的控制端被引至罐体,罐体可以具备两种结构,一是其自身是导电材质支座,例如金属,导电塑料等,另一是其自身是双层结构,外层结构为绝缘体,内层是导体,如果是前者,则人手握持罐体是会产生接触电阻,接触电阻是变化的,一般而言,握得越紧接触电阻原则上就越小,因此能够调整增益电路的放大倍数;而对于后者,导电层经过外层会与人手产生耦合,形成电容,当使用者手部握在罐体上时,耦合电容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增益电路的放大倍数发生变化,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基于负离子发生器的原理可知,将增益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或者耦合至使用者手部,使人手部形成阳极,从而提高负离子的弥散距离,在负离子发生器功率相对较小的条件下,可以获得更高的作用距离。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一种负离子控制压缩罐爆炸示意图。

图2为一种负离子控制压缩罐的电气原理图。

图中:1.罐体,2.电子仓,3.气泵,4.软包电池,5.控制板,6.喷气按键,7.喷嘴,8.充电口,9.指示灯,10.发射头,11.显示器,12.精油滴注孔,13.海绵体,14.进气滤网,15.进气风道,16.出气风道,17.压缩空气容纳仓,18.上盖,19.增益线,20.发射头。181.主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负离子空气压缩罐的电气部分的电气原理图,其常规部分是用于产生交流信号的振荡电路部分、用于升压的变压器T(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构成振荡电路的线圈,或者说感性元件,变压器的次级线圈是输出线圈),然后是二极管D2、D3所形成的整流电路部分,对次级线圈的输出进行整流,进而电容C3和C4形成的滤波电路,对整流后的电信号进行滤波,最终形成直流负脉冲高压(5千到1万伏特),经过保护电阻R3连接发射头F,发射头F上的放电针对空气放电,产生负离子。

其中,振荡电路是负离子发生器的核心,振荡电路的核心是电容C1和与电容C1串接的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再附加其他的一些元器件,例如限流电阻R2。

一般负离子发生器可以采用市电供电,也可以采用电池供电,本实用新型中电池为可充电电池,如图1中所示的软包电池4。

图1中所示的软包电池4优选可充电锂电池,例如400mah的软包可充电锂电池,同时采用的高能负离子发生器工作电流大约在20ma左右,非常省电,充满一次电可持续使用20小时,避免了产品经常充电的麻烦。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关于负离子发生器的控制端,其采用两种方式控制,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是通过耦合电容所实现的控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则采用接触电阻,即把图2中电容介质所对应的电容器替换为可变电阻即可,表示使用者的手掌与例如金属的罐体1的接触所产生的随接触不同而产生电阻的动态变化。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1和2示例性的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的负离子空气压缩罐的原理、具体实现和效果。

其中,图1中所示的罐体1是负离子空气压缩罐的主壳体部分,其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结构,还可以是多个桶状物的嵌套结构。对于例如双层结构,一般采用内层是导电层,外层是绝缘层的结构,对于导电层,普遍基于制作工艺的需要而选择例如不锈钢或者其他食品级导电材质,如导电塑料。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使用者的一般习惯,其一般会握住罐体1的中部,因此,对于多层结构,其内层可以比外层短(记罐体1的轴向为长度方向),不仅减少用料,而且在不需要设置导电层的部分会具有相对较大的容积。

罐体1按照一般的理解,其通常应具有封闭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其主要封闭结构是用于储存压缩气体的压缩空气容置仓17,对于罐体1的其他部分,可以是与外部空间连通的。

此外,对于罐体1,其自身可以直接构建例如压缩空气容置仓17,此外,罐体1还可以作为主壳体,图1中所示的压缩空气容置仓17作为独立的部件而植入罐体1内。

对于压缩空气容置仓17,需要配置进气口和出气口,可以理解的是,对于进气口和出气口,其启闭应是可控的,例如进气口,其可以配置单向阀,只能充气不能放气。

而对于出气口,则可以配置例如电磁阀或者其他机械阀。

基于承压能力的考虑,罐体1选用圆筒体结构,并且如图1所示,将压缩空气容置仓17配置在罐体1的底部,对于人们习惯上握持的中部可以如前所述,配置为控制负离子发生器的部分,例如耦合电容构建或者接触电阻产生的部分。

对于罐体1的上部,则可以构建电子仓2,主要用来容置负离子发生器及其控制面板,如图1中所示的控制板(一般是PCB板)。

具体地,负离子发生器的大部分结构被容置在电子仓2里,为电子仓2所保护,此外,罐体1个体小,是个便携结构,还需考虑美观程度,因此,规则外形的罐体1再附加一些美化设计,有利于保证使用者愉悦的心情。

从图1所示的结构部分中可见,从电子仓2内部引出的结构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图中所示的增益线19。

第二部分是发射头10和发射头20。

第三部分是电源电路,例如充电口8。

第四部分是和电子仓2、气泵3相关的进气风道15和出气风道16,其中气泵3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应当是压缩气泵。

另外,如图2所示,电子仓1内电路部分还可以包含软包电池4、气泵3和控制板5,这些部件都容置罐体1内。

关于气泵3,为了提高负离子空气压缩罐的便携性,可以采用负离子空气压缩管与气泵3分离的方式,从而可以有效的减小罐体1的个体。而气泵3可以放在家里或者其他地方,在需要充气的使用再配接压缩空气容纳仓17进行充气。

其中,第一部分是第一设计要点。相应地,针对负离子发生器的振荡电路,为其串接一增益电路,图2中的三极管Q1是放大电路的基础元件,以单个三极管Q1构建的放大电路是《模拟电路》中的最基础放大电路,最基础放大电路能够实现的目的,基于其他类型的放大电路则能够更好地实现相应目的,因此,下面以最基础的放大电路进行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针对最基础的放大电路,有动机采用其他类型的放大电路,从而实现更佳的目的,具有可预见性。

图2中,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集电极被串入负离子发生器的振荡电路,三极管Q1的基极,基于电子技术领域的一般常识可知,基极电压的微量变化,会使的发射极和集电极较大的变化。

三极管Q1也是开关管,其基极相当于开关,也相当于控制阀门开度的阀门,用作开关则是控制发射极与集电极间的导通与截止,而当做控制阀门开度的控制端时,则用于控制发射极与集电极间电流的增益。

相应地,在电子技术领域,增益即放大。

三极管Q1的控制端,即其基极,如图2所示,通过一隔离电容C2和保护电阻R4从主体1引出,直至例如金属材质的罐体1。

当用户手握罐体时,用户手部与从三极管Q1基极引出的线构成一个接触电阻,而接触电阻的大小与用于手部握持的方式,用力大小相关,属于可变电阻。

接触电阻的变化会导致基极电位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变化。

相应地,基于耦合电容,在原理上也完全一样,耦合电容的变化也会产生基极电位发生变化,具体地,相当于从三极管Q1基极引出的线耦合至人手部,人手部就相当于阳极,而图2电路原理图的发射头F或者机械结构图中的发射头10构成阴极,如此,即便是负离子发生器的功率不是很高,藉此,也能够提高其发射头10的发射距离。

相应地,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为压缩空气容纳仓17的出气口配置出气风道,可以在出气风道16内设置发射头10,发射头10可以设置在出气风道16的口部,如果为出气风道16设置独立的喷嘴7,则可以设置在喷嘴7内。

由于使用者手握着罐体1,发射头10与人体头部的距离可灵活控制,使之保持在负离子的作用范围内。

罐体1的直径优选为5cm左右,长度优选为15cm左右,这样方便手握,同时方便使用者将罐体1放置在随身小包里。

从图1的上部可以看出,图中有一个上盖18,同时在图中上盖18的下面(分解状态)是一个开有多个口的盖体结构,如充电口8等。其中的上盖18为外盖,下面具有多个口的盖体结构为内盖。

其中,内盖与罐体1间可以采用固定连接,也可以采用螺纹连接,而上盖18则可以与内盖间采用转动副连接,而可以在内盖上转动。

内外盖的上述结构配置,会导致两者之间因存在转角变化所产生的各自位于其上的部件或者结构的对位变化。例如图1中所示的主窗口181,在转动中可以与喷嘴7对位,也可以与充电口8对位,在非对位状态,可以考虑密封结构,从而可以对相应的口进行封堵,假定图1中,喷嘴7与精油滴注孔12在内盖周向的位置不同,做转动到一定角度时,上盖18的壁面可以对精油滴注孔12进行封闭,以避免精油挥发。

从图2也可以看出,可旋转上盖18的旋转动作和电路相关联,设计为顺时针旋转30度,上盖侧面的主窗口181可转至喷嘴7位置,并设置另一副窗口转至对应的进气孔的位置,在可旋转上盖18的转轴上安装了桥接金属片,只有当可旋转上盖18转至喷嘴7时,桥接电路闭合,此时气泵3和罐顶的显示屏11自动开始工作;当可旋转的上盖18回复原位时或者逆时针旋转30度时,桥接电路是断开的。上盖18在逆时针旋转30度时,上盖侧面的主窗口181所对应的是USB充电孔8的位置。

从图1可以看出,当上盖18转至喷嘴7的位置,气泵3即开始工作,而负离子发生器的工作开关和喷气按键开关的动作相关联,只有在按下喷气按键的时候,负离子发生器才开始工作,这样保证了喷气动作和负离子发射动作同步进行。

优选地,为了保证压缩管内的空气有足够的压力,选用的气泵3要能产生700mm汞柱高以上压力。

优选地,为了保证喷气口在距离使用者口鼻处15cm左右时,使用者能够吸收不低于300万个/cm3浓度的负离子空气,选用的微型负离子发生器高压应不低于3.5KV。

优选地,为了保证进入压缩空气容纳仓17的空气是相对洁净的,在进风口设置过滤装置,例如HEPA过滤网或者其他的过滤装置。

优选地,精油滴注孔12安排在喷嘴7的上方,这样,往精油滴注孔12内滴注的的精油,吸附在孔内的海绵体13上,海绵体13裸露在出气风道壁16上,精油有挥发特性,故喷气时精油的香氛可以随着喷出的负离子空气送达至用户处。

优选的,精油孔内还可以滴注人们常用的风油精,用户吸入负离子+风油精的气雾,振奋精神效果更佳。

此外,为了获得更好地净化效果,在图1所示的压缩空气容纳仓17内还设有发射头20,以避免出气风道16内的气流过快,导致空气净化效果不良。

当然,用户也可根据需要选择不滴注精油,只呼吸纯净的负离子空气。

如此,与前述的“清新空气罐头”所不同的是,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产品,随时可以通过喷出的压缩空气,发射高浓度的鲜活的负离子,供使用者呼吸,不似氧气罐、空气罐头等只能一次性使用,用完即弃,本压缩罐可以重复使用,成本相对低廉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