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96058发布日期:2018-09-08 02:12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机的室外机被分割成用于容纳热交换器、风扇的送风室和用于容纳压缩机、制冷剂配管的机械室,并由隔板划分。

在此,在用于将热交换器固定于室外机的轮廓外壳部件的热交换器侧面板与隔板的接合部,为了防止雨水从送风室侧向机械室侵入,需要采用无间隙地固定热交换器侧面板和隔板的构造。

而且,必须使构成上述接合部的隔板的端部凸缘面不会接触构成热交换器且供制冷剂流通的热交换器管而损伤管。因此,为了能够在隔板的端部凸缘面与热交换器管之间确保间隙,需要兼顾能够高精度地定位并固定热交换器侧面板和隔板的构造。

作为类似于上述的防接触构造的技术,具有专利文献1,作为与隔板相关的技术,具有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以下的防接触构造的结构。

在具有将电连接用的引线接触树脂部件以及钣金制的防火盖b12并进行铺设的构造的空调机的室外机中,在钣金性的防火盖a11设有用于使上述引线不接触防火盖b12的边缘部的深冲形状(压边筋(bead))11b。折弯的防火盖b12的形状为最小限的大小,抑制材料成本的上升,而且一边实现零件个数、组装工时的减少,一边防止引线向边缘部的接触。

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以下的与隔板相关的技术。

在第0041段记载了,“就该第一安装板13而言,板面方向与散热片15平行地配置,该板面的端缘在制冷剂管16的管长方向上向外侧折弯成l字形而构成安装肋17,在两肋17形成有用于固定于外壳的侧面面板8、9以及隔板3的螺纹孔19。另外,就第一安装板13而言,切口形成其背面侧的端缘的一部分,并且该切口部的壁面的一部分折弯形成为肋状,做成安装温度传感器等传感器的安装部20。”。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7405号公报(第0013~0018段,图1等)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23196号公报(第0041段,图6等)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关于防止雨水从送风室侧向机械室侵入,具有在热交换器侧面板与隔板的接合部应用胶垫件来实现防水的产品。但是,该结构中,胶垫件的材料成本和胶垫件的组装成本增加,导致制造成本的上升。

另一方面,对于隔板的端部凸缘面接触热交换器管而损伤热交换器管的课题,作为如下构造:增大热交换器管和热交换器侧面板与隔板的接合部之间的距离,使隔板的端部凸缘面不接触热交换器管。但是,该结构中,室外机大型化。由此,室外机大型化,部件变大,因此,存在部件的材料成本增加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状况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机,在室外机中,具备隔板与热交换器侧面板的接合部的防水构造,隔板以及热交换器管不接触。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空调机具备室内机和室外机,上述室外机具备:隔板,其划分吸入外部空气且吐出热交换后的外部空气的送风室和收纳冷冻循环的机械单元的机械室;室外热交换器,其收纳于上述室外机,且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及热交换器侧面板,其固定于上述室外热交换器,且固定于形成上述室外机的轮廓的框体而将上述室外热交换器固定于上述框体,上述热交换器侧面板在端部具有壁连续地形成为凸形状的固定用凸部,上述热交换器侧面板和上述隔板接触,并且上述固定用凸部的端缘接触地固定于上述隔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空调机,在室外机中,具备隔板与热交换器侧面板的接合部的防水构造,隔板以及热交换器管不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和室外机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卸下了室外机的轮廓外壳的前板和上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卸下了室外机的轮廓外壳,且拆下了送风室和机械室的内部的设备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a是从图3的i方向观察的图。

图4b是图3的ii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5a是从图3的i方向观察隔板的主视图。

图5b是从上方观察图5a隔板的图。

图5c是图5b的iii部放大图。

图6是从上方观察隔板与固定于室外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侧面板的固定构造的图。

图7a是从图3的i方向观察的热交换器侧面板的主视图。

图7b是图7a的iv方向向视图。

图7c是图7a的v方向向视图。

图7d是图7a的vi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8a是表示将热交换器管固定于翅片和热交换器侧面板的固定用孔的工序的概略的制作工序示意图。

图8b是表示将热交换器管固定于翅片和热交换器侧面板的固定用孔的工序的概略的制作工序示意图。

图8c是表示将热交换器管固定于翅片和热交换器侧面板的固定用孔的工序的概略的制作工序示意图。

图9是表示比较例1的隔板的第二凸缘板与热交换器侧面板的山型突起的端面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比较例2的隔板的第二凸缘板与热交换器侧面板的山型突起的端面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变形例1的突起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变形例2的突起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适当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兼顾将送风室11(参照图3)和机械室12能够以在隔板7与热交换器侧面板13(参照图3)的接合部没有间隙的方式固定的构造、和能够以不会使隔板7接触热交换器管2p(参照图4b)而损伤热交换器管2p的构造。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c的室内机ci和室外机co。

实施方式的空调机c具备室内机ci和室外机co。

室内机ci设置于屋内,进行屋内的空气调节。

<室外机co>

室外机co设置于屋外,在其内部容纳有冷冻循环的主要的机械单元等。

室外机co由轮廓外壳1形成轮廓。

图2表示卸下了室外机co的轮廓外壳1的前板1m和上板1u的状态。图3表示卸下了室外机co的轮廓外壳1,且拆下了送风室11和机械室12的内部的设备的状态。图4a表示从图3的i方向观察的图。图4b表示图3的ii部的放大立体图。

在室外机co(参照图2)和室内机ci(参照图1)的内部构成有利用供制冷剂流通的配管2连接的冷冻循环。

图2所示的室外机co的内部被隔板7分割成送风室11和机械室12。

送风室11是用于容纳热交换器2、风扇5的室。

朝向送风室11(参照图2)的内外周部,在左侧部以及后部设置有从上方观察折弯成l字状的室外热交换器2。在配置于后部的室外热交换器2的前方,配置有用于从室外机co的后方向室外热交换器2输送空气的风扇5。

在机械室12的内部,构成冷冻循环的储液器3、压缩机4等经由配管h1连结。

如图1所示,在轮廓外壳1的前板1m形成有开口1k,该开口1k用于在通过风扇5将外部空气从室外机co的后方吸入室外机co的内部且与室外热交换器2进行了热交换之后向前方排出。开口1k构成为具有形成放射状以及圆形状的格子1k1。

在图2所示的室外机co的右上配设有容纳对驱动风扇5的风扇马达(未图示)、压缩机4进行控制的逆变器装置等控制部的电器件箱6。

室外机co设置于屋外而暴露于风雨中,因此,在雨天、台风时,水分从开口1k(参照图1)进入送风室11的内部。如上述,机械室12是配置空调机c的机械单元等的室,因此,不希望水分浸入。因此,送风室11与机械室12的分界需要防水构造。

图3所示的室外热交换器2构成为,供制冷剂流通的热交换器管2p大致垂直地贯通并接触多个翅片。在热交换器管2p流通的制冷剂经由热交换器管2p的管壁和扩大传热(表)面积的多个翅片而与从室外机co的后方吸入的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

在室外热交换器2的右端部2r(参照图3)固定有用于将室外热交换器2安装于轮廓外壳1的后板1b(参照图1)的热交换器侧面板13。

<隔板7>

如上述,隔板7是将室外机co的内部划分成送风室11(图2的左侧)和机械室12(图2的右侧)的部件。

如图3所示,隔板7的中央板7a与下方的轮廓外壳1的基座1s螺纹紧固,隔板7的固定板7c(参照图5b)定位于后方的热交换器侧面板13,并通过螺纹件n1固定。

图5a表示从图3的i方向观察隔板7的主视图。图5b表示从上方观察图5a隔板7的图。图5c表示图5b的iii部放大图。图6表示从上方观察隔板7与固定于室外热交换器2的热交换器侧面板13的固定构造的图。

使用钢板进行钣金成形隔板7。如图5a所示,隔板7具有平板状的中央板7a和从中央板7a弯曲且向室外热交换器2的右端部2r延伸的斜板7b。在斜板7b的后部,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地形成有用于将隔板7固定于后方的热交换器侧面板13的固定板7c。

图5a、图5c所示的隔板7的固定板7c上下形成有一对(参照图5a)向后方延伸的第一凸缘板7d和从第一凸缘板7d向后方延伸的后安装部7e。在一对后安装部7e分别形成有供螺纹件n1插通的螺纹间插通孔7e1。

如图5c所示,在第一凸缘板7d的后部,向侧方折弯而连续地形成第二凸缘板7f。

图5a所示的隔板7的一对后安装部7e承担通过螺纹件n1(参照图4a)将隔板7固定于在室外热交换器2固定的热交换器侧面板13的作用。

隔板7的第二凸缘板7f承担使隔板7抵接或接触在室外热交换器2固定的热交换器侧面板13的山型突起14而定位并固定的作用。

<热交换器侧面板13>

图4a、图4b所示的热交换器侧面板13是用于将室外热交换器2固定于室外机co的轮廓外壳1的后板1b(参照图1)的部件。

图7a表示从图3的i方向观察的热交换器侧面板13的主视图。图7b表示图7a的iv方向向视图,图7c表示图7a的v方向向视图。图7d表示图7a的vi部的放大立体图。此外,图7a、图7b所示的热交换器侧面板13在纸面纵向上较长,因此示出为在中央附近切断而左右排列两个。

使用钢板,钣金成形热交换器侧面板13。

热交换器侧面板13具有热交安装板13a和与热交安装板13a连续地弯曲而形成的外壳安装板13b。

如图7b所示,在外壳安装板13b向外侧突出地形成有具有螺纹紧固于后板1b的内螺纹13b2的安装部13b1。安装部13b1的内螺纹13b2通过翻边加工而形成。外壳安装板13b的安装部13b1的内螺纹13b2螺纹结合插通了轮廓外壳1的后板1b的螺纹件。由此,室外热交换器2经由热交换器侧面板13固定于轮廓外壳1的后板1b。

另一方面,在热交安装板13a通过翻边加工形成有多个内螺纹13a1,该内螺纹13a1螺纹紧固插通了隔板7的固定板7c的螺纹插通孔7e1的螺纹件n1(参照图4a)。图7a表示内螺纹13a1形成于两个部位的情况。

另外,在热交安装板13a形成有多个供热交换器管2p插通的管安装孔13a2。另外,在热交安装板13a形成有固定热交换器管2p的凸形的固定用孔13a3。凸形的固定用孔13a3具有比热交换器管2p稍小的直径并通过翻边加工而形成,以便热交换器管2p插通后通过扩径而固定。

而且,如图7a、图7c、图7d所示,在热交安装板13a形成有多个山型突起14。如后述的图6所示,山型突起14承担其端面14t抵接隔板7的第二凸缘板7f而定位和防水构造的作用。

山型突起14以热交换器侧面板13的壁无裂缝且连续的方式形成为山型。山型突起14配置于管安装孔13a2与相邻的管安装孔13a2之间、管安装孔13a2与固定用孔13a3之间。通过热交换器侧面板13的壁无裂缝且连续地呈山型形成山型突起14,从而形成防水构造。

钣金成形热交换器侧面板13时,通过具有山型凸形状的第一金属模具和具有山型凹形状的第二金属模具,深冲成形山型突起14。

<室外热交换器2>

室外热交换器2是翅片管方式的热交换器。

图8a~图8c表示将热交换器管2p固定于翅片2f和热交换器侧面板13的固定用孔13a3的工序的概略的制作工序示意图。

在形成室外热交换器2的翅片2f和热交换器侧面板13的固定用孔13a3固定热交换器管2p的工序如下进行。

在多个翅片2f形成有与热交换器侧面板13的固定用孔13a3大致相同直径的管插通孔2f1。

首先,如图8a所示,多个翅片2f的管插通孔21f和热交换器侧面板13的固定用孔13a3为了能够供热交换器管2p插入而以排列在相同位置的方式定位。

接着,向定位好的多个翅片2f的管插通孔2f1和热交换器侧面板13的固定用孔13a3插通直径比热交换器管2p稍小的管基础管2p0。

接着,如图8b所示,将用于将管基础管2p扩张成热交换器管2p的扩管夹具15的扩管支架15a抵接被插通于多个翅片2f的管插通孔21f和热交换器侧面板13的固定用孔13a3的管基础管2p0的周围。

此外,用于扩张管基础管2p的扩管头15b通过液压进退自如地容纳于扩管夹具15的扩管支架15a的内部。

接着,如图8c所示,收纳于扩管支架15a的扩管头15b在管基础管2p的内部行进,从而管基础管2p被扩径。这样,热交换器侧面板13的固定用孔13a3和多个翅片2f的管插通孔2f1塑性变形,从而热交换器管2p固定于热交换器侧面板13的固定用孔13a3和多个翅片2f的管插孔通2f1。

因此,热交换器侧面板13的山型突起14以不与扩管夹具15的扩管支架15a抵接的方式形成为远离热交换器侧面板13的固定用孔13a3。也就是,配置于热交换器侧面板13的固定用孔13a3间的中间侧或中间(参照图4a)。

<送风室11与机械室12的分界部的结构>

对图3所示的送风室11与机械室12的分界部的结构进行说明。

送风室11与机械室12的分界部通过固定隔板7和热交换器侧面板13而形成。

具体而言,如俯视放大图的图6所示,热交换器侧面板13与隔板7接触,并且热交换器侧面板13的山型突起14的端面14t与隔板7的第二凸缘板7f抵接或接触,从而定位热交换器侧面板13和隔板7。然后,插通了隔板7的固定板7c的螺纹件插通孔7e1(参照图5a)的螺纹件n1螺纹紧固于热交换器侧面板13的内螺纹13a1(参照图7a),隔板7固定于热交换器侧面板13。

然后,插通了轮廓外壳1的后板1b的螺纹件与热交换器侧面板13的安装部13b1的内螺纹13b2(参照图7b、图7d)螺纹结合,热交换器侧面板13固定于轮廓外壳1的后板1b。于是,热交换器侧面板13固定于室外热交换器2。

另一方面,隔板7的中央板7a与下方的轮廓外壳1的基座1s(参照图3)螺纹紧固。

在此,室外机1中,在成为送风室11与机械室12的分界的隔板7与热交换器侧面板13的接合部,为了防止雨水从送风室11向机械室12侵入,需要无间隙地固定的构造。

另外,如图6所示,必须不存在隔板7的第二凸缘板7f接触而损伤室外热交换器2的热交换器管2p的情况。

因此,本室外机co中,使热交换器侧面板13与隔板7接触,并且使山型突起14的端面13t与隔板7的第二凸缘板7f抵接或接触,从而定位热交换器侧面板13和隔板7。由此,在隔板7的第二凸缘板7f与热交换器管2p之间可靠地确保间隙(距离)。

通过该构造,可兼顾隔板7和热交换器侧面板13能够无间隙地固定的构造、和能够以隔板7的第二凸缘板7f不会接触而损伤热交换器管2p的构造。

另外,如图4a所示,山型突起14的配置设为如下配置,即,通过位于热交换器管2p与热交换器管2p的中间侧,能够在室外热交换器2的制作工序中防止与热交换器管2p的扩管夹具15(参照图8b、图8c)的干涉。

另外,如图6所示,若山型突起14的端面14t的以热交换器侧面板13的送风室侧的延伸面13a1为基准的高度hc未达到隔板7的第二凸缘板7f,则不能抵接。

图9表示比较例1的第二凸缘板107f与热交换器侧面板113的山型突起114的端面114t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例如,如图9所示,在山型突起114的端面114t的高度hc比第二凸缘板107f的弯曲的曲率半径rs小的情况下,不能将山型突起14的端面14t抵接于第二凸缘板107f。

因此,如图6所示,山型突起14的高度hc设为比隔板7的用于构成第二凸缘板7f的弯曲的曲率半径rs大的值(rs<hc)。由此,做成山型突起14的端面14t与隔板7的第二凸缘板7f平行地抵接的构造。

另外,在图6所示的山型突起14的端面14t的高度hc比隔板7的第二凸缘板7f的以交换器侧面板13的送风室侧的延伸面13a1为基准的高度hs大的情况下,在山型突起14与隔板7的第二凸缘板7f之间形成间隙,因此,成为雨水侵入的主要原因。

图10表示比较例2的隔板207的第二凸缘板207f与热交换器侧面板213的山型突起214的端面214t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例如,如图10所示,在山型突起214的高度hc比隔板207的第二凸缘板207f的高度hs大(hc>hs)的情况下,在山型突起214与隔板207的第二凸缘板207f之间形成间隙,因此,雨水可能从送风室11侵入机械室12(图10的箭头α1)。

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该情况,采用如下构造:如图6所示,山型突起14的高度hc比隔板7的第二凸缘板7f的高度hs低,也就是设为较小的值(hc<hs),防止雨水的侵入。

根据上述结构,做成如下构造:室外热交换器2的热交换器侧面板13与隔板7接触,并且热交换器侧面板13的山型突起14的端面14t抵接于隔板7而固定。换而言之,热交换器侧面板13的山型突起14的端面14t与隔板7接触而固定。

因此,如图6所示,可靠地确保隔板7的第二凸缘板7f与热交换器管2p的距离。因此,抑制隔板7的第二凸缘板7f接近热交换器管2p。因此,能够实现隔板7的第二凸缘板7f和热交换器管2p不接触的构造。

另外,即使隔板7的第二凸缘板7f由于冲压加工的不均等而由于回弹向接近热交换器管2p的方向打开,也可通过热交换器侧面板13的山型突起14抵接于隔板7的第二凸缘板7f来校正。

另外,如图4a所示,做成如下构造:在将隔板7和热交换器侧面板13利用螺纹件n1紧固固定的固定部7k的附近配置山型突起14(参照图4a),且热交换器侧面板13的山型突起14的端面14t与隔板7的第二凸缘板7f平行地抵接。

由此,在将隔板7和热交换器侧面板13利用螺纹件n1紧固固定时,热交换器侧面板13和隔板7不会在前后方向上偏离(图4a、图6的箭头α2),热交换器侧面板13的内螺纹13a1(参照图7a)与隔板7的螺纹件插通孔7e1(参照图5a)的前后方向(图4a、图6的箭头α2)的松动的范围也变小。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隔板7与热交换器侧面板13的定位。

另外,山型突起14配置于冷冻循环的供制冷剂流通的一个热交换器管2p与另一个热交换器管2p间的中间侧或中间,因此,能够顺利地进行热交换器管2p的扩管作业。

根据以上,能够实现能够以在热交换器侧面板13与隔板7的接合部没有间隙的方式固定的构造、和能够以不会发生隔板7的第二凸缘板7f接触而损伤热交换器管2p的情况的方式高精度地定位而固定的构造。

《其它实施方式》

1.上述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将隔板7以螺纹紧固的方式固定于热交换器侧面板13的情况,但也可以设为通过螺丝紧固、焊接等其它方法固定的结构。

2.上述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山型突起14,但只要是在板厚方向上变高的壁在隔板7的端缘连续的突起,也可以是图11所示的具有抵接或接触隔板7的端面24t的突起24的形状、图12所示的具有抵接或接触隔板7的端面34t的突起34的形状,只要是突起的形状,就不受限定。此外,图11、图12分别表示变形例1、2的突起24、34。

3.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隔板7使用钢板来制造的情况,但也可以使用高强度的塑料等钢板以外的材料制作。

4.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地记载的实施方式,不限定于必须具备所说明的所有的结构。另外,对于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进行其它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5.另外,本发明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内采用实现各种变形方案、具体方案,而不限于说明了的实施方式、实施例。

符号说明

1—轮廓外壳(框体),1b—后板(框体),2—室外热交换器,2p—热交换器管(管),3—储液器(机械要素),4—压缩机(机械单元),7—隔板,7f—第二凸缘板(端部凸缘板),7k—固定部,11—送风室,12—机械室,13—热交换器侧面板,13a1—延伸面,14—山型突起(固定用凸部),14t—端缘,c—空调机,co—室外机,ci—室内机,hc—山型突起的以交换器侧面板的送风室侧的外表面为基准的高度(固定用凸部的高度),hs—第二凸缘板的以交换器侧面板的送风室侧的外表面为基准的高度(端部凸缘板的高度),rs—用于构成第二凸缘板的弯曲的曲率半径(端部凸缘板的弯曲的曲率半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