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节能燃烧采暖炉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23719发布日期:2018-07-13 08:44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发明涉及节能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环保节能燃烧采暖炉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倡导节能环保,用以节约现有能源消耗量,提倡环保型新能源开发,造福社会。首先要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底能源耗费在哪里,污染在哪里,针对主要问题,应提高节能环保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目前的燃烧采暖炉,存在对能量的浪费严重,造成大量的污染物和使用操作不便捷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节能燃烧采暖炉及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保节能燃烧采暖炉,包括炉渣室、第一炉渣门、第二炉渣门、第一冷水进管、第一热水出管、开关阀门、第二冷水进管、第二热水出管、燃烧室、炉灶室、锅灶、炉灶、输水钢管、水龙头、输烟钢管、焊接杆、降尘装置、排污管、液泵、第一输液管、第二输液管、第一进料门和第二进料门,所述炉渣室内部的中间位置处沿水平方向固定有用于筛漏炉渣的第一盘绕铜管,所述炉渣室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冷水进管和第一热水出管,所述第一盘绕铜管的一端通过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一冷水进管连接,所述第一盘绕铜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一热水出管连接,所述炉渣室的上固定连接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的上端内部焊接固定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二盘绕铜管,所述燃烧室的侧壁上焊接固定有第二冷水进管和第二热水出管,所述第二盘绕铜管的一端通过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二冷水进管连接,所述第二盘绕铜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接头与第二热水出管连接,所述燃烧室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输烟钢管,所述输烟钢管上通过焊接杆焊接固定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降尘装置,所述降尘装置包括降尘球、第一喷洒头、第二喷洒头和排烟管,所述排烟管的下端与所述输烟钢管连通,所述排烟管上设置所述降尘球,所述降尘球的内部中间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喷洒头和所述第二喷洒头,所述输烟钢管上固定有液泵,所述液泵的进液口通过第二输液管与所述输烟钢管连接,所述液泵的出液口通过第一输液管与所述第一喷洒头以及所述第二喷洒头连接,所述燃烧室的上端焊接固定有炉灶室,所述炉灶室上开设有第一火焰通道和第二火焰通道,所述第一火焰通道与所述第二火焰通道分别与所述燃烧室连通,所述第一火焰通道上设置有锅灶,所述第二火焰通道上设置有炉灶,所述炉灶室内设置有潜水泵,所述潜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有连接管,所述炉灶室上焊接固定有输水钢管,所述输水钢管的下端与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输水钢管上连接有水龙头。

优选的,所述第一冷水进管、所述第一热水出管、所述第二冷水进管和所述第二热水出管上均设置有开关阀门。

优选的,所述第一喷洒头向下倾斜°角,且与降尘球的下端进口相对,所述第二喷洒头向上倾斜°角,且与降尘球的上端出口相对。

优选的,所述输烟钢管的端部向下倾斜,且与所述燃烧室成°角,所述输烟钢管的端部连接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设置有开关阀。

优选的,所述炉渣室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炉渣门和第二炉渣门,所述燃烧室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进料门和第二进料门,所述第一炉渣门、所述第一进料门以及所述锅灶三者上下对齐设置,所述第二炉渣门、所述第二进料门以及所述炉灶上下对齐设置。

一种环保节能燃烧采暖炉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将第一冷水进管、第一热水出管、第二冷水进管、第二热水出管分别对应与室内的暖气片的管路连接;

s2、然后通过第一进料门和第二进料门往燃烧室内加入秸秆、煤炭等燃料,在锅灶、炉灶放上做饭用的锅或炉,往输烟钢管内加入适量的清水;

s3、最后启动液泵对通过输烟钢管输入进降尘装置的烟气通过第一喷洒头和第二喷洒头进行喷雾降尘处理,通过启动潜水泵,实现使用炉灶室被加热的热水,打开开关阀门将盘绕铜管与第一盘绕铜管中被加热的水输送到暖气片管路中,实现供暖。

与现有技术相比,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环保节能燃烧采暖炉,通过在炉渣室内部的中间位置处沿水平方向固定有用于筛漏炉渣的第一盘绕铜管,所述炉渣室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冷水进管和第一热水出管,所述第一盘绕铜管的一端通过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一冷水进管连接,所述第一盘绕铜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一热水出管连接,实现对燃料炉渣余热的利用。

2、该环保节能燃烧采暖炉,通过在燃烧室的上端内部焊接固定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二盘绕铜管,所述燃烧室的侧壁上焊接固定有第二冷水进管和第二热水出管,所述第二盘绕铜管的一端通过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二冷水进管连接,所述第二盘绕铜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接头与第二热水出管连接,实现对燃烧室热量的利用。

3、该环保节能燃烧采暖炉,通过在燃烧室的上端焊接固定有炉灶室,所述炉灶室上开设有第一火焰通道和第二火焰通道,所述第一火焰通道与所述第二火焰通道分别与所述燃烧室连通,所述第一火焰通道上设置有锅灶,所述第二火焰通道上设置有炉灶,所述炉灶室内设置有潜水泵,所述潜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有连接管,所述炉灶室上焊接固定有输水钢管,所述输水钢管的下端与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输水钢管上连接有水龙头,实现对火焰余热的利用。

4、该环保节能燃烧采暖炉,通过在燃烧室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输烟钢管,所述输烟钢管上通过焊接杆焊接固定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降尘装置,所述降尘装置包括降尘球、第一喷洒头、第二喷洒头和排烟管,所述排烟管的下端与所述输烟钢管连通,所述排烟管上设置所述降尘球,所述降尘球的内部中间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喷洒头和所述第二喷洒头,所述输烟钢管上固定有液泵,所述液泵的进液口通过第二输液管与所述输烟钢管连接,所述液泵的出液口通过第一输液管与所述第一喷洒头以及所述第二喷洒头连接,增加连接安装稳定性,防止因为剧烈震动造成松动,有效提升了整体稳定性的同时也可以提供有效的缓冲和减震功能;有效提供有效方向的支撑和减震,同时也增加了整体安装面积;负载过大发生阻转现象时,传动的扭矩减小,可以很好的保护该装置,避免处于较大阻力下转动,使该装置具有实用性增强的效果,驱动负载轴转动,从而实现了非接触的扭力传递;实现对烟雾的高效降尘处理,以及循环利用水资源。

5、该环保节能燃烧采暖炉的使用方法,首先将第一冷水进管、第一热水出管、第二冷水进管、第二热水出管分别对应与室内的暖气片的管路连接;然后通过第一进料门和第二进料门往燃烧室内加入秸秆、煤炭等燃料,在锅灶、炉灶放上做饭用的锅或炉,往输烟钢管内加入适量的清水;最后启动液泵对通过输烟钢管输入进降尘装置的烟气通过第一喷洒头和第二喷洒头进行喷雾降尘处理,通过启动潜水泵,实现使用炉灶室被加热的热水,打开开关阀门将盘绕铜管与第一盘绕铜管中被加热的水输送到暖气片管路中,实现供暖,该方法使用较为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发明的第二盘绕铜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发明的第一盘绕铜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发明的炉灶室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发明的降尘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炉渣室1、第一炉渣门2、第二炉渣门3、第一冷水进管4、第一热水出管5、开关阀门6、第二冷水进管7、第二热水出管8、燃烧室9、第二盘绕铜管91、第二接头92、炉灶室10、潜水泵101、连接管102、第一火焰通道103、第二火焰通道104、锅灶11、第一盘绕铜管111、第一接头112、炉灶12、输水钢管13、水龙头14、输烟钢管15、焊接杆16、降尘装置17、降尘球171、第一喷洒头172、第二喷洒头173、排烟管174、排污管18、液泵19、第一输液管20、第二输液管21、第一进料门22、第二进料门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环保节能燃烧采暖炉,包括炉渣室1、第一炉渣门2、第二炉渣门3、第一冷水进管4、第一热水出管5、开关阀门6、第二冷水进管7、第二热水出管8、燃烧室9、炉灶室10、锅灶11、炉灶12、输水钢管13、水龙头14、输烟钢管15、焊接杆16、降尘装置17、排污管18、液泵19、第一输液管20、第二输液管21、第一进料门22和第二进料门23,所述炉渣室1内部的中间位置处沿水平方向固定有用于筛漏炉渣的第一盘绕铜管111,所述炉渣室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冷水进管4和第一热水出管5,所述第一盘绕铜管111的一端通过第一接头112与所述第一冷水进管4连接,所述第一盘绕铜管11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接头112与所述第一热水出管5连接,所述炉渣室1的上固定连接有燃烧室9,所述燃烧室9的上端内部焊接固定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二盘绕铜管91,所述燃烧室9的侧壁上焊接固定有第二冷水进管7和第二热水出管8,所述第二盘绕铜管91的一端通过第二接头92与所述第二冷水进管7连接,所述第二盘绕铜管9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接头92与第二热水出管8连接,所述燃烧室9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输烟钢管15,所述输烟钢管15上通过焊接杆16焊接固定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降尘装置17,所述降尘装置17包括降尘球171、第一喷洒头172、第二喷洒头173和排烟管174,所述排烟管174的下端与所述输烟钢管15连通,所述排烟管174上设置所述降尘球171,所述降尘球171的内部中间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喷洒头172和所述第二喷洒头173,所述输烟钢管15上固定有液泵19,所述液泵19的进液口通过第二输液管21与所述输烟钢管15连接,所述液泵19的出液口通过第一输液管20与所述第一喷洒头172以及所述第二喷洒头173连接,所述燃烧室9的上端焊接固定有炉灶室10,所述炉灶室10上开设有第一火焰通道103和第二火焰通道104,所述第一火焰通道103与所述第二火焰通道104分别与所述燃烧室9连通,所述第一火焰通道103上设置有锅灶11,所述第二火焰通道104上设置有炉灶12,所述炉灶室10内设置有潜水泵101,所述潜水泵101的出水口连接有连接管102,所述炉灶室10上焊接固定有输水钢管13,所述输水钢管13的下端与所述连接管10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输水钢管13上连接有水龙头14。

所述第一冷水进管4、所述第一热水出管5、所述第二冷水进管7和所述第二热水出管8上均设置有开关阀门6。

所述第一喷洒头172向下倾斜45°角,且与降尘球171的下端进口相对,所述第二喷洒头173向上倾斜45°角,且与降尘球171的上端出口相对。

所述输烟钢管15的端部向下倾斜,且与所述燃烧室9成45°角,所述输烟钢管15的端部连接有排污管18,所述排污管18上设置有开关阀。

所述炉渣室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炉渣门2和第二炉渣门3,所述燃烧室9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进料门22和第二进料门23,所述第一炉渣门2、所述第一进料门22以及所述锅灶11三者上下对齐设置,所述第二炉渣门3、所述第二进料门23以及所述炉灶12上下对齐设置。

一种环保节能燃烧采暖炉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将第一冷水进管4、第一热水出管5、第二冷水进管7、第二热水出管8分别对应与室内的暖气片的管路连接;

s2、然后通过第一进料门22和第二进料门23往燃烧室9内加入秸秆、煤炭等燃料,在锅灶11、炉灶12放上做饭用的锅或炉,往输烟钢管15内加入适量的清水;

s3、最后启动液泵19对通过输烟钢管15输入进降尘装置17的烟气通过第一喷洒头172和第二喷洒头173进行喷雾降尘处理,通过启动潜水泵101,实现使用炉灶室10被加热的热水,打开开关阀门6将盘绕铜管111与第一盘绕铜管111中被加热的水输送到暖气片管路中,实现供暖。

工作原理:该环保节能燃烧采暖炉,通过在炉渣室1内部的中间位置处沿水平方向固定有用于筛漏炉渣的第一盘绕铜管111,所述炉渣室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冷水进管4和第一热水出管5,所述第一盘绕铜管111的一端通过第一接头112与所述第一冷水进管4连接,所述第一盘绕铜管11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接头112与所述第一热水出管5连接,实现对燃料炉渣余热的利用。该环保节能燃烧采暖炉,通过在燃烧室9的上端内部焊接固定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二盘绕铜管91,所述燃烧室9的侧壁上焊接固定有第二冷水进管7和第二热水出管8,所述第二盘绕铜管91的一端通过第二接头92与所述第二冷水进管7连接,所述第二盘绕铜管9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接头92与第二热水出管8连接,实现对燃烧室9热量的利用。该环保节能燃烧采暖炉,通过在燃烧室9的上端焊接固定有炉灶室10,所述炉灶室10上开设有第一火焰通道103和第二火焰通道104,所述第一火焰通道103与所述第二火焰通道104分别与所述燃烧室9连通,所述第一火焰通道103上设置有锅灶11,所述第二火焰通道104上设置有炉灶12,所述炉灶室10内设置有潜水泵101,所述潜水泵101的出水口连接有连接管102,所述炉灶室10上焊接固定有输水钢管13,所述输水钢管13的下端与所述连接管10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输水钢管13上连接有水龙头14,实现对火焰余热的利用。该环保节能燃烧采暖炉,通过在燃烧室9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输烟钢管15,所述输烟钢管15上通过焊接杆16焊接固定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降尘装置17,所述降尘装置17包括降尘球171、第一喷洒头172、第二喷洒头173和排烟管174,所述排烟管174的下端与所述输烟钢管15连通,所述排烟管174上设置所述降尘球171,所述降尘球171的内部中间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喷洒头172和所述第二喷洒头173,所述输烟钢管15上固定有液泵19,所述液泵19的进液口通过第二输液管21与所述输烟钢管15连接,所述液泵19的出液口通过第一输液管20与所述第一喷洒头172以及所述第二喷洒头173连接,实现对烟雾的高效降尘处理,以及循环利用水资源。该环保节能燃烧采暖炉的使用方法,首先将第一冷水进管4、第一热水出管5、第二冷水进管7、第二热水出管8分别对应与室内的暖气片的管路连接;然后通过第一进料门22和第二进料门23往燃烧室9内加入秸秆、煤炭等燃料,在锅灶11、炉灶12放上做饭用的锅或炉,往输烟钢管15内加入适量的清水;最后启动液泵19对通过输烟钢管15输入进降尘装置17的烟气通过第一喷洒头172和第二喷洒头173进行喷雾降尘处理,通过启动潜水泵101,实现使用炉灶室10被加热的热水,打开开关阀门6将盘绕铜管111与第一盘绕铜管111中被加热的水输送到暖气片管路中,实现供暖,该方法使用较为便捷。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