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环保燃煤暖气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16388阅读:6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环保燃煤暖气炉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环保燃煤暖气炉,包括固体燃烧室、导流导热器、废气燃烧室和蒸汽发生器,所述固体燃烧室上方设有导流导热器,所述导流导热器上设有废气燃烧室,所述固体燃烧室周围设有暖气储水室,所述固体燃烧室底端外侧设有导热片,所述固体燃烧室底端设有炉底,所述蒸汽发生器设置在暖气储水室底端,并与固体燃烧室连接在一起,所述废气燃烧室上设有蒸汽储水箱,所述废气燃烧室与废气排出口相连通,所述蒸汽储水箱与蒸汽发生器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蒸汽储水箱顶端与炉灰室通过蒸汽导出管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减少煤炭用量,通过导流导热器进入废气燃烧室二次燃烧,热能继续回收并传导至水箱,热效率高,制造成本低。
【专利说明】
一种节能环保燃煤暖气炉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暖气炉,具体是一种节能环保燃煤暖气炉。
【背景技术】
[0002]采暖炉也叫取暖炉,是采暖锅炉的简称,属于民用生活锅炉的一种,主要是指能满足人们采暖需求的一种常压锅炉,属于民用热水锅炉的范畴。最早的采暖炉不是锅炉,而是燃煤烧柴直接供热的一种雏形炉具,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采暖炉的创新、改进也是日新月异,采暖炉已是今非昔比,外观漂亮、功能先进已成为采暖炉的主要特色。采暖炉品种十分齐全,主要有电采暖炉、燃油燃气采暖炉、燃煤采暖炉等。目前,我国冬季北方大部分地区采暖使用的直燃式燃煤炉,能耗大,污染重,热能利用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环保燃煤暖气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种节能环保燃煤暖气炉,包括固体燃烧室、导流导热器、废气燃烧室和蒸汽发生器,所述固体燃烧室上方设有导流导热器,所述导流导热器上设有废气燃烧室,所述固体燃烧室的正面与煤炭进入口相连接通,所述煤炭进入口上方设有观察口,所述固体燃烧室周围设有暖气储水室,所述固体燃烧室底端外侧设有导热片,所述固体燃烧室底端设有炉底,所述炉底设置在炉灰室内,所述蒸汽发生器设置在暖气储水室底端,并与固体燃烧室连接在一起,所述废气燃烧室上设有蒸汽储水箱,所述废气燃烧室与废气排出口相连通,所述蒸汽储水箱与蒸汽发生器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蒸汽储水箱顶端与炉灰室通过蒸汽导出管相连接,所述暖气储水室上端侧面设有暖气水出口,所述蒸汽储水箱顶端设有蒸汽水加注口,所述暖气储水室底端侧面设有暖气水入口。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流导热器呈反漏斗形状。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体燃烧室采用无缝锅炉钢管焊接成型。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补水管,所述补水管与蒸汽储水箱上部相连,并米用一高管和一低管。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采用传统直燃方式,易操作,因燃烧室采用无缝锅炉钢管焊接成型,和煤炭之间没有耐火材料的阻隔,可将煤炭燃烧产生的热能最大化地传导到供暖水中,减少煤炭用量,煤炭燃烧过程中和水蒸气混合,反应生成可燃气体,通过导流导热器进入废气燃烧室二次燃烧,热能继续回收并传导至水箱,热效率高,节约能源,无烟尘,减少温室排放,采用自然通风,结构简单,炉体小型化,制造成本低,易操作,适合普通居民家庭安装使用,常压运行,因所有废气已经二次燃烧,减少了一氧化碳的产生,最大化地避免煤气中毒事件的发生,安全无风险。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节能环保燃煤暖气炉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节能环保燃煤暖气炉中剖面示意图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节能环保燃煤暖气炉中正面的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节能环保燃煤暖气炉中侧面的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5为节能环保燃煤暖气炉中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6]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节能环保燃煤暖气炉,包括固体燃烧室
1、导流导热器2、废气燃烧室3和蒸汽发生器6,所述固体燃烧室I设置在炉体内,所述固体燃烧室I上方设有导流导热器2,所述导流导热器2上设有废气燃烧室3,所述导流导热器2呈反漏斗形状,目的是引导固体燃烧室I燃煤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气体集中进入废气燃烧室3燃烧,所述固体燃烧室I的正面与煤炭进入口 13相连接通,所述煤炭进入口 13上方设有观察口 12,所述固体燃烧室I周围设有暖气储水室5,所述固体燃烧室I底端外侧设有导热片9,所述固体燃烧室I底端设有炉底10,所述炉底10设置在炉灰室11内,所述蒸汽发生器6设置在暖气储水室5底端,并与固体燃烧室I连接在一起,所述废气燃烧室3上设有蒸汽储水箱7,所述废气燃烧室3与废气排出口 4相连通,所述蒸汽储水箱7与蒸汽发生器6通过管道连接,采用一高一低两根管路设计,低管给蒸气发生器6供水,高管用于把蒸气发生器6产生的蒸汽输送至蒸汽储水箱7,所述蒸汽储水箱7顶端与炉灰室11通过蒸汽导出管8相连接,使水蒸气与进入煤灰储藏室的空气混合,然后进入固体燃烧室I与炽热的碳反应,产生可燃气体,通过导流导热器2进入废气燃烧室3,空气通过可调观察孔12进入废气燃烧室和气体混合进行富氧燃烧,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火焰产生的高温被周边暖气储水室吸收,所述暖气储水室5上端侧面设有暖气水出口 15,所述蒸汽储水箱7顶端设有蒸汽水加注口 14,所述暖气储水室5底端侧面设有暖气水入口 16,所述固体燃烧室I采用无缝锅炉钢管焊接成型,不需要加添任何耐火材料。
[0017]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燃煤在固体燃烧室I底层燃烧形成干馏层,蒸汽发生器6产生的带压水蒸气上升通过蒸汽导出管8进入炉灰室11与进入室内的空气混合,然后进入固体燃烧室I与炽热的碳反应,由于固体燃烧室I煤层燃烧过程中介入水蒸气,燃烧所需氧气不充足,反应生成C0H2CmHn等可燃气体,即便是底层富氧燃烧生成的部分C02也会通过上部煤层时被还原成⑶,这些可燃气体上升通过导流导热器2进入废气燃烧室3,空气通过可调观察孔12进入废气燃烧室和气体混合进行富氧燃烧,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火焰产生的高温被周边暖气储水室吸收;导流导热器2做成反漏斗型,目的是引导固体燃烧室I燃煤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气体集中进入废气燃烧室3燃烧,并将燃煤产生的热能最大化传导至暖气储水室5;水蒸气发生器6置于暖气储水室5底部并与固体燃烧室I连接在一起,补水管与上部蒸汽储水箱7相连,并采用一高一低两根管路设计,低管给蒸气发生器6供水,高管用于把蒸气发生器6产生的蒸汽输送至蒸汽储水箱7并通过蒸汽导出管8进入炉灰室11。
[0018]本实用新型的炉底采用传统设计,维修成本低,使用方便。燃烧室采用无缝锅炉钢管焊接成型,没有采用耐火材料,导热快,换热充分。
[0019]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0]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主权项】
1.一种节能环保燃煤暖气炉,包括固体燃烧室(I)、导流导热器(2)、废气燃烧室(3)和蒸汽发生器(6),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燃烧室(I)上方设有导流导热器(2),所述导流导热器(2)上设有废气燃烧室(3),所述固体燃烧室(I)的正面与煤炭进入口(13)相连接通,所述煤炭进入口( 13)上方设有观察口( 12),所述固体燃烧室(I)周围设有暖气储水室(5),所述固体燃烧室(I)底端外侧设有导热片(9),所述固体燃烧室(I)底端设有炉底(10),所述炉底(10)设置在炉灰室(11)内,所述蒸汽发生器(6)设置在暖气储水室(5)底端,并与固体燃烧室(I)连接在一起,所述废气燃烧室(3)上设有蒸汽储水箱(7),所述废气燃烧室(3)与废气排出口(4)相连通,所述蒸汽储水箱(7)与蒸汽发生器(6)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蒸汽储水箱(7)顶端与炉灰室(11)通过蒸汽导出管(8)相连接,所述暖气储水室(5)上端侧面设有暖气水出口( 15),所述蒸汽储水箱(7)顶端设有蒸汽水加注口( 14),所述暖气储水室(5 )底端侧面设有暖气水入口(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环保燃煤暖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导热器(2)呈反漏斗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环保燃煤暖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燃烧室(I)采用无缝锅炉钢管焊接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环保燃煤暖气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水管,所述补水管与蒸汽储水箱(7)上部相连,并采用一高管和一低管。
【文档编号】F24H1/34GK205690666SQ201620614147
【公开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0日 公开号201620614147.4, CN 201620614147, CN 205690666 U, CN 205690666U, CN-U-205690666, CN201620614147, CN201620614147.4, CN205690666 U, CN205690666U
【发明人】张利
【申请人】张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