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14649发布日期:2018-08-07 19:34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立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在售的空调器,通常只具有单一的出风口,在空调进行制冷或制热时,只能通过单一的出风口出风,限制了冷风或热风的辐射范围,易造成室内温度分层的情况,影响用户的体感舒适度,并且,由于受使用环境的限制,立式空调器受体积的限制,无法安装过大的风机,这样就造成立式空调器的出风风力不足,风量少,风流调节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体积小巧且风量充足的立式空调器。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立式空调器,包括:柜体,柜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第二壳体的上部开设有第一出风口,第二壳体的下部开设有第二出风口;集流器组件,设置于柜体内,集流器组件能够构造出风机容纳区、设置于风机容纳区下方的第二风道以及设置于风机容纳区上方的第一风道;至少一个一级风机,设置在风机容纳区内,第一风道的第一端口和第二风道的第一端口均延伸至至少一个一级风机,第一风道的第二端口连接至第一出风口及第二风道的第二端口连接至第二出风口;二级风机,设置于第一风道和/或第二风道内,其中,第一出风口用于在制冷模式下出风,第二出风口用于在制热模式下出风。

本发明提出的立式空调器,通过在集流器组件内设置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两个风道,并分别与柜体上部的第一出风口与柜体下部的第二出风口连通,将多个风机鼓出的风流分别引导至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流出,从而增加了立式空调器的出风量,且由于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分别位于柜体的上部与下部,扩展了立式空调器的出风范围,使得立式空调器的冷风或热风的辐射范围更广,保证室内温度的统一性,避免室内温度分层现象的产生。

另外,在第一风道和/或第二风道内设置二级风机,对风流进行二次驱动,在立式空调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加立式空调器的出风风量,提高出风风速,提升立式空调器风流调节效率;并且,由于冷风流向下流动,因此,在制冷时通过位于高位置的第一出风口出风,保证冷风流在室内的流动效果,提升立式空调器的制冷效果;同样地,由于热风流向上流动,因此,在制热时通过位于低位置的第二出风口出风,保证热风流在室内的流动效果,提升立式空调器的制热效果。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立式空调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导流结构,能够对应设置第一风道的第一端口处或第二风道的第一端口处,以封闭第一风道的一端或第二风道的一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导流结构阻挡部分气流进入另一风道,实现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的不同风量出风,实现辅助出风效果,提升立式空调器的风流调节能力。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导流结构为半圆形转向盘,半圆形转向盘部分罩设在第二风机上,半圆形转向盘的定位轴与第二风机共轴设置,半圆形转向盘能够绕定位轴旋转,其中,在制冷模式下,半圆形转向盘旋转至下方,半圆形转向盘能够封闭第二风道,在制热模式下,半圆形转向盘旋转至上方,半圆形转向盘能够遮挡第一风道。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导流结构设置为半圆形转向盘,通过设置弧形结构,实现气流的导流效果,并且,由半圆形转向盘部分罩设在第二风机上,使得立式空调器的结构更紧凑,保证了立式空调器的体积小巧;同时,将半圆形转向盘设置在与第二风机共轴设置的定位轴上,使得半圆形转向轴能够在定位轴上转动。出风微孔出风微孔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立式空调器还包括:驱动机构,连接至半圆形转向盘,机构用于驱动半圆形转向盘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半圆形转向盘的转动,实现对半圆形转向盘的自动化控制,能够在立式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下,驱动机构驱动半圆形转向盘旋转至下方,使半圆形转向盘封闭第二风道;立式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下,驱动机构驱动半圆形转向盘旋转至上方,使半圆形转向盘能够遮挡第一风道。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二级风机包括设置于第一风道内靠近第一出风口的第一二级轴流风机,以及设置于第二风道内靠近第二出风口的第二二级轴流风机;其中,第一二级轴流风机正对第一出风口设置,第二二级轴流风机正对第二出风口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分别在第一风道内设置第一二级轴流风机,在第二风道内设置第二二级轴流风机,保证了两条风道均具对气流进行二次驱动的能力,并且,将第一二级轴流风机设置在靠近第一出风口处,降低气流吹出第一风口口前在第一风道的风速的衰减,保证第一出风口的出风风速与出风量;同样地,将第二二级轴流风机设置在靠近第二出风口处,降低气流吹出第二风口口前在第二风道的风速的衰减,保证第二出风口的出风风速与出风量;且第一二级轴流风机正对第一出风口设置,第二二级轴流风机正对第二出风口设置,使得经过二级风机的气流直接由第一出风口及第二出风口流出,进一步地保证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的出风风速与出风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控制器,分别连接至第一二级轴流风机与第二二级轴流风机,其中,控制器用于在制冷模式下控制第一二级轴流风机运行,在制热模式下控制第二二级轴流风机运行。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冷风流下沉,热风流上浮的原理,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二级轴流风机与第二二级轴流风机,使得立式空调器在制冷模式下控制第一二级轴流风机运行,立式空调器在制热模式下控制第二二级轴流风机运行,避免在辅助出风口处进行二级鼓风的能源浪费,实现节能环保。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集流器组件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集流壳体与第二集流壳体,第一集流壳体设置有第一容纳结构,第二集流壳体设置有第二容纳结构,在第一集流壳体与第二集流壳体对接后,形成轴流风机的风机容纳区。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集流壳体内设置第一容纳结构,在第二集流壳体内设置第二容纳结构,并在第一集流壳体与第二集流壳体对接后形成轴流风机的风机容纳区,进而方便了风机的安装,降低了装配难度,提升了生产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至少一个一级风机为两个一级风机,两个风机包括第一一级轴流风机与第二一级轴流风机,第一一级轴流风机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轴流风轮与第一轴流电机,第二一级轴流风机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轴流风轮与第二轴流电机,其中,第一轴流风轮与第二轴流风轮相对同轴设置,并且转向相反,第一轴流电机与第二轴流电机分别对应设置于第一轴流风轮与第二轴流风轮的两侧。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两个轴流风机,并且两个轴流风机的风轮相对同轴设置,两个风轮之间具有指定间隙,一方面,实现送风方向相同,并能够提升风机运行过程的静压,减小容置体积,并提升出风风量,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小风机的设置空间,以实现空调器的小型化设置。

其中,两个一级轴流风机的风轮叶片的弯曲方向相反,以实现轴流风机的相对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半圆形转向盘上开设有出风微孔。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半圆形转向盘上开设有出风微孔,当立式空调器制冷空调时,导流结构位于第二风道的第二端口处,使得部分气流经由出风微孔由第二风道流出,由于冷风流会在低处沉积,因此,位于低处的第二出风口仅有少量冷风流出,避免大量冷风流在低处沉积,保证室内风流的流动效果,避免冷风流在低处沉积过多造成室内温度不均;同样地,当立式空调器制热空调时,导流结构位于第一风道的第一端口处,使得部分气流经由出风微孔由第一风道流出,由于热风流会在高处漂浮,因此,位于低处的第一出风口仅有少量热风流出,避免大量热风流在高处漂浮,保证室内风流的流动效果,避免热风流在高处漂浮过多造成室内温度不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换热器,换热器设置在进风口和第一一级轴流风机之间,并设置于第一壳体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柜体的第一壳体内设置换热器,并将换热器设置在第一风机与进风口之间,实现通过换热的方式对风流的温度进行调节,使得立式空调器既能够制热又能够制冷。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进风格栅,设置在进风口处;第一出风格栅和第二出风格栅,第一出风格栅设置在第一出风口处,第二出风格栅设置在第二出风口处;底盘,固定设置于柜体的底部,底盘用于支撑柜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进风口设置进风格栅,避免风流中大体积杂质进入立式空调器内部,致使风机损坏;且通过在第一出风口处设置的第一出风格栅与在第二出风口处设置的第二出风格栅调节立式空调器的出风方向,扩大了立式空调器的出风扩散范围,进而满足用户的不同出风需求;且通过底盘支撑柜体,使得立式空调器的放置更稳定。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立式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立式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立式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立式空调器,10柜体,12第一壳体,14第二壳体,142第一出风口,144第二出风口,20集流器组件,22第一风道,24第二风道,30一级风机,32第一轴流风机,322第一轴流风轮,324第一轴流电机,34第二轴流风机,342第二轴流风轮,344第二轴流电机,42第一二级轴流风机,44第二二级轴流风机,50半圆形转向盘,60换热器,70底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立式空调器1。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器1,包括:柜体10,柜体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4,第一壳体12上开设有进风口,第二壳体14的上部开设有第一出风口142,第二壳体14的下部开设有第二出风口144;集流器组件20,设置于柜体10内,集流器组件20能够构造出风机容纳区、设置于风机容纳区下方的第二风道24以及设置于风机容纳区上方的第一风道22;至少一个一级风机30,设置在风机容纳区内,第一风道22的第一端口和第二风道24的第一端口均延伸至至少一个一级风机30,第一风道22的第二端口连接至第一出风口142及第二风道24的第二端口连接至第二出风口144;二级风机,设置于第一风道22和/或第二风道24内,其中,第一出风口142用于在制冷模式下出风,第二出风口144用于在制热模式下出风。

本发明提供的立式空调器1,通过在集流器组件20内设置第一风道22与第二风道24两个风道,并分别与柜体10上部的第一出风口142与柜体10下部的第二出风口144连通,将多个风机鼓出的风流分别引导至第一出风口142与第二出风口144流出,从而增加了立式空调器1的出风量,且由于第一出风口142与第二出风口144分别位于柜体10的上部与下部,扩展了立式空调器1的出风范围,使得立式空调器1的冷风或热风的辐射范围更广,保证室内温度的统一性,避免室内温度分层现象的产生。

另外,在第一风道22和/或第二风道24内设置二级风机,对风流进行二次驱动,在立式空调器1体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加立式空调器1的出风风量,提高出风风速,提升立式空调器1风流调节效率;并且,由于冷风流向下流动,因此,在制冷时通过位于高位置的第一出风口142出风,保证冷风流在室内的流动效果,提升立式空调器1的制冷效果;同样地,由于热风流向上流动,因此,在制热时通过位于低位置的第二出风口144出风,保证热风流在室内的流动效果,提升立式空调器1的制热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立式空调器1,通过在第一出风口142以及第二出风口144处设置二级风机,进而提升了立式空调器1的出风量与出风风速,提升了立式空调器1的风流调节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还包括:导流结构,能够对应设置第一风道22的第一端口处或第二风道24的第一端口处,并遮挡第一风道22的第一端口或第二风道24的第一端口。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冷、热风流的密度不同,热气流密度小将在室内上浮,冷风流密度大将在室内向下沉积,因此,设置导流结构遮挡第二风道24的第一端口,能够实现当立式空调器1制冷空调时,导流结构位于第二风道24的第一端口处,使得冷风流经由位于高处的第二出风口144流出,之后,再向下沉积,保证立式空调器1的制冷效果;同样的,设置导流结构遮挡第一风道22的第一端口,能够实现当立式空调器1制冷空调时,导流结构位于第一风道22的第一端口处,使得冷风流经由位于低处的第一出风口142流出,之后,再向上漂浮,保证立式空调器1的制冷效果。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导流结构上的出风口,使得第一出风口142或第二出风口144具有少量气流流出,形成辅助出风,提升立式空调器1的出风量,提升立式空调器1的风流调节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导流结构为半圆形转向盘50,半圆形转向盘50部分罩设在第二风机上,半圆形转向盘50的定位轴与第二风机共轴设置,半圆形转向盘50能够绕定位轴旋转,其中,在制冷模式下,半圆形转向盘50旋转至下方,半圆形转向盘50能够封闭第二风道24,在制热模式下,半圆形转向盘50旋转至上方,半圆形转向盘50能够遮挡第一风道22。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导流结构设置为半圆形转向盘50,通过设置弧形结构,实现气流的导流效果,并且,由半圆形转向盘50部分罩设在第二风机上,使得立式空调器1的结构更紧凑,保证了立式空调器1的体积小巧;同时,将半圆形转向盘50设置在与第二风机共轴设置的定位轴上,使得半圆形转向轴能够在定位轴上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立式空调器1还包括:驱动机构,连接至半圆形转向盘50,机构用于驱动半圆形转向盘50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半圆形转向盘50的转动,实现对半圆形转向盘50的自动化控制,能够在立式空调器1处于制冷模式下,驱动机构驱动半圆形转向盘50旋转至下方,使半圆形转向盘50封闭第二风道24;立式空调器1处于制热模式下,驱动机构驱动半圆形转向盘50旋转至上方,使半圆形转向盘50能够遮挡第一风道22。

其中,优选地,驱动机构为电机。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与图3所示,二级风机包括设置于第一风道22内靠近第一出风口142的第一二级轴流风机42,以及设置于第二风道24内靠近第二出风口144的第二二级轴流风机44;其中,第一二级轴流风机42正对第一出风口142设置,第二二级轴流风机44正对第二出风口144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分别在第一风道22内设置第一二级轴流风机42,在第二风道24内设置第二二级轴流风机44,保证了两条风道均具对气流进行二次驱动的能力,并且,将第一二级轴流风机42设置在靠近第一出风口142处,降低气流吹出第一风口口前在第一风道22的风速的衰减,保证第一出风口142的出风风速与出风量;同样地,将第二二级轴流风机44设置在靠近第二出风口144处,降低气流吹出第二风口口前在第二风道24的风速的衰减,保证第二出风口144的出风风速与出风量;且第一二级轴流风机42正对第一出风口142设置,第二二级轴流风机44正对第二出风口144设置,使得经过二级风机的气流直接由第一出风口142及第二出风口144流出,进一步地保证第一出风口142与第二出风口144的出风风速与出风量。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一级风机为一个轴流轴向水平的轴流风机。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控制器,分别连接至第一二级轴流风机42与第二二级轴流风机44,其中,控制器用于在制冷模式下控制第一二级轴流风机42运行,在制热模式下控制第二二级轴流风机44运行。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冷风流下沉,热风流上浮的原理,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二级轴流风机42与第二二级轴流风机44,使得立式空调器1在制冷模式下控制第一二级轴流风机42运行,立式空调器1在制热模式下控制第二二级轴流风机44运行,避免在辅助出风口处进行二级鼓风的能源浪费,实现节能环保。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集流器组件20包括:相互适配的第一集流壳体与第二集流壳体,第一集流壳体设置有第一容纳结构,第二集流壳体设置有第二容纳结构,在第一集流壳体与第二集流壳体对接后,第一容纳结构与第二容纳结构对接形成轴流风机的风机容纳区。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集流壳体内设置第一容纳结构,在第二集流壳体内设置第二容纳结构,并在第一集流壳体与第二集流壳体对接后形成轴流风机的风机容纳区,进而方便了风机的安装,降低了装配难度,提升了生产效率。

其中,第一容纳结构或第二容纳结构也可以是盖板结构,再通过盖板盖设在容纳结构上封闭容纳结构形成风机容纳腔。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多个风机为两个风机,两个风机包括第一轴流风机32与第二轴流风机34,第一轴流风机3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轴流风轮322与第一轴流电机324,第二轴流风机34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轴流风轮342与第二轴流电机344,其中,第一轴流风轮322与第二轴流风轮342相对同轴设置,并且转向相反,第一轴流电机324与第二轴流电机344分别对应设置于第一轴流风轮322与第二轴流风轮342的两侧。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两个轴流风机,并且两个轴流风机的风轮相对同轴设置,两个风轮之间具有指定间隙,一方面,实现送风方向相同,并能够提升风机运行过程的静压,减小容置体积,并提升出风风量,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小风机的设置空间,以实现空调器的小型化设置。

其中,两个一级轴流风机相对同轴设置,即风轮叶片的弯曲方向相反。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与图3所示,还包括:换热器60,换热器60设置在进风口和第一风机之间,并设置于第一壳体12内。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柜体10的第一壳体12内设置换热器60,并将换热器60设置在第一风机与进风口之间,实现通过换热的方式对风流的温度进行调节,使得立式空调器1既能够制热又能够制冷。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半圆形转向盘50上开设有出风微孔。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半圆形转向盘50上开设有出风微孔,当立式空调器1处于制冷模式时,导流结构位于第二风道24的第一端口处,使得部分气流经由出风微孔由第二风道24流出,由于冷风流会在低处沉积,因此,位于低处的第二出风口144仅有少量冷风流出,避免大量冷风流在低处沉积,保证室内风流的流动效果,避免冷风流在低处沉积过多造成室内温度不均;同样地,当立式空调器1处于制热模式时,导流结构位于第一风道22的第一端口处,使得部分气流经由出风微孔由第一风道22流出,由于热风流会在高处漂浮,因此,位于低处的第一出风口142仅有少量热风流出,避免大量热风流在高处漂浮,保证室内风流的流动效果,避免热风流在高处漂浮过多造成室内温度不均,实现制冷、制热双模式空调的应用。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换热器60,换热器60设置在第二风机与风道进风口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进风格栅,设置在进风口处;第一出风格栅和第二出风格栅,第一出风格栅设置在第一出风口142处,所述第二出风格栅设置在第二出风口144处;底盘70,固定设置于柜体10的底部,底盘70用于支撑柜体10。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进风口设置进风格栅,避免风流中大体积杂质进入立式空调器1内部,致使风机损坏;且通过在第一出风口142处设置的第一出风格栅与在第二出风口144处设置的第二出风格栅调节立式空调器1的出风方向,扩大了立式空调器1的出风扩散范围,进而满足用户的不同出风需求;且通过底盘70支撑柜体10,使得立式空调器1的放置更稳定。

进一步地,还包括:驱动装置,与第一出风格栅即第二出风格栅相连接,用于驱动第一出风格栅第二出风格栅改变倾斜角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立式空调器,通过在集流器组件内设置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两个风道,并分别与柜体上部的第一出风口与柜体下部的第二出风口连通,将多个风机鼓出的风流分别引导至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流出,从而增加了立式空调器的出风量,且由于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分别位于柜体的上部与下部,扩展了立式空调器的出风范围,使得立式空调器的冷风或热风的辐射范围更广,保证室内温度的统一性,避免室内温度分层现象的产生,另外,在第一风道和/或第二风道内设置二级风机,对风流进行二次驱动,在立式空调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加立式空调器的出风风量,提高出风风速,提升立式空调器风流调节效率;并且,由于冷风流向下流动,因此,在制冷时通过位于高位置的第一出风口出风,保证冷风流在室内的流动效果,提升立式空调器的制冷效果;同样地,由于热风流向上流动,因此,在制热时通过位于低位置的第二出风口出风,保证热风流在室内的流动效果,提升立式空调器的制热效果。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相连”、“连接”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