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头降温组件与具有压头降温组件的压合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31208发布日期:2018-10-12 20:38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压头降温组件及一种具有压头降温组件的压合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脉冲压头降温系统采用塑料管路直接连接压头固定安装块和冷却空气,在压头内部空间进行吹气冷却。然而,由于压头内部空间相对封闭而不利于散热,故仅增大冷却空气流量来提高压头降温速度的改善效果不佳。

此外,传统脉冲压头进行内部吹气冷却时,吹气口距离压头的距离大于5毫米,降温时间大于8秒且吹气气流不稳定,造成压合系统的执行效率难以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之一技术态样为一种压头降温组件,设置于压头结构。

于本发明之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压头降温组件包含中空结构、喷嘴以及至少一固定结构。中空结构其内具有空腔,且具有连通空腔的出气口与进气口。喷嘴设置于出气口而与空腔连通,喷嘴凸出于中空结构且朝向压头结构。固定结构设置于中空结构的至少一侧壁。

于本发明之一些实施例中,压头降温组件还包含气体管路,穿过中空结构的进气口且连接至喷嘴。

于本发明之一些实施例中,压头降温组件之固定结构的数量为二,中空结构位于两固定结构之间。

于本发明之一些实施例中,压头降温组件之中空结构的侧壁数量为二,两侧壁彼此相对且各具有凸出部,两固定结构各具有定位孔,且凸出部耦合于定位孔。

于本发明之一些实施例中,压头降温组件的固定结构为l形,l形固定结构的一端固定于压头结构,另一端定位于中空结构的侧壁。

本发明之另一技术态样为一种压合系统。

于本发明之一些实施例中,压合系统包含压头结构以及设置于压头结构的压头降温组件。压头降温组件包含中空结构、喷嘴以及至少一固定结构。中空结构其内具有空腔,且具有连通空腔的出气口与进气口。喷嘴设置于出气口而与空腔连通,喷嘴凸出于中空结构且朝向压头结构。固定结构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中空结构与压头结构。

于本发明之一些实施例中,压合系统的喷嘴与压头结构之间具有间隙,间隙大于0且小于等于3mm。

于本发明之一些实施例中,压合系统还包含气体管路,穿过中空结构的进气口且连接至喷嘴。

于本发明之一些实施例中,压合系统还包含节流阀,连通气体管路。

于本发明之一些实施例中,压合系统还包含电磁阀,连通气体管路。

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由于压头降温组件之中空结构具有空腔,中空结构的出气口可设置喷嘴,且中空结构之进气口与出气口的位置可控制冷空气之流向,因此压头降温组件可于压头结构的外表面直接进行吹气冷却,改善以往于压头结构内部降温时散热效果不佳之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之压头降温组件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之压头降温组件安装于压合系统之立体图。

图3为图2之压头降温组件与压头结构之局部下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之压头降温组件的立体图。

图5为图4之压头降温组件安装于压合系统之立体图。

图6为图5之压头降温组件与压头结构之局部上视图。

附图标记:

100、200:压头降温组件

110、210:中空结构

111:空腔

112、212:进气口

113、213:出气口

114a、114b、214:侧壁

115a、115b:凸出部

116a、116b、116c、116d、216a、216b:壁面

120、220:喷嘴

130、130a、130b、230:固定结构

131a、131b:定位孔

132a、132b、132c、132d、232、232a、232b、232c:安装块

140、240:气体管路

150a、150b:压头结构

152a、152b、152c、152d:固定块

160:节流阀

170:电磁阀

300a、300b:压合系统

r:转轴

d: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之复数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且为了清楚起见,图式中之层和区域的厚度可能被夸大,并且在图式的描述中相同的元件符号表示相同的元件。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之压头降温组件100的立体图。压头降温组件100包含中空结构110、喷嘴120以及固定结构130。中空结构110的内部具有空腔111、进气口112与出气口113,且进气口112及出气口113皆与空腔111连通。喷嘴120设置于出气口113而与空腔111连通。喷嘴120凸出于中空结构110。

于此实施例中,压头降温组件100还包含气体管路140。气体管路140穿过中空结构110的进气口112且连接至喷嘴120。于此实施例中,进气口112与出气口113设置于中空结构110相对的两个壁面116a、116b中,因此气体管路140在中空结构110内可维持直行而无须弯折。此外,于此实施例中,具有出气口113之壁面116b位于中空结构110的凹陷区域。然而,上述进气口112与出气口113的位置可依设计者需求而定,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举例来说,进气口112可位于另一壁面116c上,而使气体管路140在中空结构110内弯折。

由于压头降温组件100之中空结构110的出气口113与进气口112可分别设置喷嘴120与气体管路140,且中空结构110的空腔111可供气体管路140通过,因此进气口112与出气口113之位置可控制冷空气之流向。此外,喷嘴120的材质可以为金属,以维持特定的喷气方向。

于此实施例中,压头降温组件100之中空结构110具有侧壁114a与侧壁114b。侧壁114a与侧壁114b位于中空结构110之两末端,侧壁114a与侧壁114b彼此相对且大致平行。侧壁114a、侧壁114b以及壁面116a、116b、116c、116d定义出中空结构110的空腔111。于本实施例中,壁面116a、116b、116c、116d均大致垂直于侧壁114a、114b。图1之中空结构110之壁面数量仅为示意,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于此实施例中,中空结构110a之侧壁114a具有凸出部115a,中空结构110b之侧壁114b具有凸出部115b,压头降温组件100还包含两个固定结构130a、130b。固定结构130a之一端具有定位孔131a,固定结构130b之一端具有定位孔131b。中空结构110之侧壁114a的凸出部115a耦合于固定结构130a之定位孔131a,中空结构110之侧壁114b的凸出部115b耦合于固定结构130b之定位孔131b。如此一来,中空结构110便可设置在两个固定结构130a、130b之间。

中空结构110之凸出部115a、凸出部115b与固定结构130a之定位孔131a、定位孔131b可定义出中空结构110之转轴r。中空结构110可于转轴r旋转任意角度,且与中空结构110链接之喷嘴120亦可随中空结构110转动。这样的设计,使用者可轻易调整压头降温组件100之喷嘴120方向。

于此实施例中,压头降温组件100之固定结构130a、130b的整体形状为l形,固定结构130a的一端藉由定位孔131a定位于中空结构110之侧壁114a的凸出部115a,而固定结构130b的一端藉由定位孔131b定位于中空结构110之侧壁114b的凸出部115b。此外,于此实施例中,固定结构130a可由两个安装块132a、132b组合而成,固定结构130b可由两个安装块132c、132d组合而成,但安装块之数量与连接方式仅为示意,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只要能够使固定结构130a、130b呈l形即可。

图2为图1中之压头降温组件100安装于压合系统300a之立体图。压合系统300a包含压头结构150a与压头降温组件100。压头降温组件100设置于压头结构150a,且压头降温组件100之喷嘴120是朝向压头结构150a,因此当喷嘴120喷出冷空气时,可对压头结构150a降温。压头降温组件100于压头结构150a的外表面直接进行吹气冷却,改善以往于传统压头结构内部降温时散热效果不佳之缺陷。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结构130a的一端与固定结构130b的一端可选择性固定于压头结构150a的固定块152a、152b、152c,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图3为图2之压头降温组件100与压头结构150a之局部下视图。于此实施例中,压头降温组件100还包含节流阀160与电磁阀170。节流阀160及电磁阀170皆与压头降温组件100的气体管路140连通,节流阀160可调节通过气体管路140之气流大小,而电磁阀170可控制对压头结构150a的吹气冷却时间。压头降温组件100可藉由进气口112与出气口113的相对位置决定来自气体管路140的冷空气方向,并藉由转轴r旋转中空结构110调整喷嘴120之方向,使喷嘴120对准压头结构150a。此外,喷嘴120与压头结构150a间具有一间隙d,间隙d大于0且小于等于3毫米。

同时参阅图2与图3,安装了压头降温组件100的压合系统300a,可利用压头降温组件100于压头结构150a的外表面直接进行吹气冷却,改善以往于压头结构150a内部降温时散热效果不佳之缺陷。此外,由于喷嘴120与压头结构150a之间的间隙d可小于等于3毫米,且可藉由节流阀160精确并稳定地控制冷却空气的气流量,同时以电磁阀170控制吹气冷却时间小于等于4秒,因此能使压头结构150a的降温速度得到改善,提升压合系统300a的执行效率。

图4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之压头降温组件200的立体图。压头降温组件200包含中空结构210、喷嘴220、固定结构230、气体管路240。与图1中之压头降温组件100的不同之处在于,进气口212与出气口213分别位于中空结构210的两个相邻壁面216a、216b上,因此气体管路240在中空结构210内弯折。此外,压头降温组件200只包含一个固定结构230。

于此实施例中,压头降温组件200之中空结构210具有侧壁214,压头降温组件200之固定结构230设置于中空结构210的侧壁214。压头降温组件200的固定结构230与中空结构210之连接方式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举例来说,压头降温组件200的固定结构230与中空结构210也可具有如图1定位孔131a与凸出部115a的设计。

此外,压头降温组件200之固定结构230的整体结构为l形,固定结构230的一端定位于中空结构210的侧壁214。固定结构230是由三个安装块232a、232b、232c组合而成,然而安装块之数量仅为示意,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固定结构230可具有任意的安装块之数量及连接方式,只要能够使固定结构230呈l形即可。

图5为图4中之压头降温组件200安装于压合系统300b之立体图。压合系统300b包含压头结构150b与压头降温组件200。压头降温组件200设置于压头结构150b,且压头降温组件200之喷嘴220是朝向压头结构150b,因此当喷嘴220喷出冷空气时,可对压头结构150b降温。压头降温组件200于压头结构150b的外表面直接进行吹气冷却,改善以往于传统压头结构内部降温时散热效果不佳之缺陷。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结构230的一端可固定于压头结构150b的固定块152d,但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图6为图5之压头降温组件200与压头结构150b之局部上视图,于此实施例中,压头降温组件200还包含节流阀160与电磁阀170。节流阀160及电磁阀170皆与压头降温组件200的气体管路240连通,节流阀160可调节通过气体管路240之气流大小,而电磁阀170可控制对压头结构150b的吹气冷却时间。压头降温组件200可藉由进气口212与出气口213的相对位置决定来自气体管路240的冷空气方向,使喷嘴220对准压头结构150b。此外,喷嘴220与压头结构150b间具有一间隙d,间隙d大于0且小于等于3毫米。

同时参阅图5与图6,安装了压头降温组件200的压合系统300b,可利用压头降温组件200于压头结构150b的外表面直接进行吹气冷却,改善以往于压头结构150b内部降温时散热效果不佳之缺陷。此外,由于喷嘴220与压头结构150b之间的间隙d可小于等于3毫米,且可藉由节流阀160精确并稳定地控制冷却空气的气流量,同时以电磁阀170控制吹气冷却时间小于等于4秒,因此能使压头结构150b降温速度得到改善,提升压合系统300b的执行效率。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之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之保护范围当视后附之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